隐蔽致灾因素普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1843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docx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蔽致灾因素普查.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docx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吉林省宇光营城矿业有限公司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二0一七年十月

 

目录

1.绪论2

1.1、编写目的与任务、要求及编写依据2

1.2编写依据2

1.3矿井概况3

2、矿井生产现状4

2.1矿井开拓方式4

2.2矿井工作面布置情况5

3、地质构造5

3.1、煤层顶底板5

3.2、区域构造5

3.3、地质构造6

3.4井田地质6

4、水文地质8

4.1、区域水文地质8

4.2、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8

4.3、矿井充水因素和充水通道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9

4.4、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11

4.5、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11

4.6、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15

5、矿井瓦斯15

5.1、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15

5.2、瓦斯评述16

6、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16

6.1、矿井火灾及煤层自燃倾向性测定情况16

7、防治措施17

7.1地质构造方面措施17

7.2工程地质方面措施19

7.3水害防治19

7.4瓦斯防治措施21

7.5自然发火预防措施26

7.6顶板管理措施27

7.7综合防突措施28

8.结论46

8.1矿井存在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46

8.2结论46

8.3主要问题47

8.4建议47

 

前言

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吉林省宇光营城矿业有限公司进行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工作,根据普查工作的需要,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其他人员由地质、采煤、一通三防和安全管理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于2017年10月3日至10月13日开展了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工作。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主要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和《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及营城矿业公司矿井相关资料进行的,通过普查,查明采空区、断层、瓦斯、煤层自燃、煤层顶板、二氧化碳突出等为矿井的隐蔽致灾因素。

继而形成了《吉林省宇光营城矿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报告基准日为:

2017年10月15日

 

1.绪论

1.1、编写目的与任务、要求及编写依据

目的:

全面普查煤矿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防范措施全面有效,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任务:

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和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要求:

重点查明本矿的“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隙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等隐蔽致灾因素。

1.2编写依据:

(1)《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

(2)《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3)《煤矿建设安全规范》AQ1083-2011

(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5)《煤矿防治水规定》

(6)新版《煤矿安全规程》

(7)《强化煤矿瓦斯防治十条规定》

(8)矿井相关资料

1.3矿井概况

吉林省宇光营城矿业有限公司,地处吉林、长春两市之间,位于九台镇境内,距九台镇境内1.5㎞,距营城矿区约3㎞。

位于九台市东北郊,距九台市火车站2.4公里,归九台市管辖,该矿门前有一条通往市区的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隶属于吉林省宇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矿井中心点地理坐标:

L=125°51′30〞B=44°09′37〞。

1976年开始建设,1989年10月投产,该公司是原营城煤矿(国有)政策性破产改制重组企业,设计生产能力75万吨/年,新区投产后生产能力150万吨/年。

本区属北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4.6℃,夏季(六、七、八月)平均温度18—22℃,冬季最低气温-35℃,平均-13--17℃,冰冻期130天,最大冻土深1.64米。

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区内地形自东南向西北逐渐低缓,地势平坦,标高在+170.00~+182.00米。

区内小南河是本区唯一河流,发源于矿区东部大马虎头山,经土门岭—营城子—九台市流入饮马河,全长28.7公里,流域面积314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受降水补给,年平均流量0.25—1.28m3/s,冬季干涸。

降水量以七月最大,六、八月次之,年平均降水量591.5mm。

井田范围内属丘陵地带,地表标高+172~+181m。

平均+176.5m,主、副井井口标高均为+180.0m,东山风井口标高+183.0m,未发生过山体滑坡,最高洪水位+171.06m,不受洪水威胁。

矿区地理位置(如图)。

2、矿井生产现状

2.1矿井开拓方式

老区矿井开拓方式为两立两斜,主要开采煤层为3号煤层。

主立井提升设备为JKM2.8×4

(1)型塔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井深800米,副井提升设备为JKD2.8×6型塔式多绳提升机,井深800米,主运输水平为-610水平,通过-610水平布置上下山开拓。

新区与老区中间有一条巷道联通。

新区新区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布置三条立井。

主立井(提煤)、副立井(升降人和物)和专用风井。

单一生产水平,井底车场水平为-800m(辅助生产水平),主生产水平为-900m。

-800水平布置入风、回风和皮带运输三条主要巷道。

中央水仓、中央变电所和井下火药库布置在井底车场附近和-800水平内;-800和-900水平之间布置三条[轨道(18°)、皮带(15°)和回风(18°)]下山。

-900水平对应布置三条主要巷道。

2.2矿井工作面布置情况

老区现有1个回采工作面,8303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机采放顶煤采煤方法,现8301工作面安装。

共有3个掘进工作面,分别为8306上顺掘进工作面;8305工作面入风联络巷;二采区复采入风上山。

新区现有一个试生产工作面为新一采区1101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机采方法和一个掘进工作面为:

新一区1102下顺掘进工作面(综掘)。

3、地质构造

3.1、煤层顶底板

一号煤层顶板为砂岩及泥岩,具水平层理,呈破碎状或块状,节理、裂隙发育常见动力擦痕或破碎带,裂隙方向多与走向垂直,故顶板较松软,易冒落,底板为中细砂岩;二号煤层顶板主要为灰色中—细砂岩,结构致密,采空区不易冒落,底板为砂岩,胶结致密坚硬;三号煤层顶板为粗砂岩—砾岩,胶结松散,采空区易冒落,底板为粗砂岩,胶结致密坚硬。

3.2、区域构造

本区断裂构造比较复杂,多为张扭性正断层,大断层断层带内被岩石碎屑及断层泥充填,这些断层均为白垩系以前侏罗系后期形成,破坏了煤层的完整性,对开采有很大的影响。

3.3、地质构造

本煤田全为第四系掩盖,岩层很少出露,仅在东南边缘有流绞岩出露。

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古生系的二迭系上流及范家屯组;中生系的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白垩系下统的泉头组及第四系。

煤层为一宽缓型短轴背斜,与其同时产生北东及近南北两组张裂隙,而后北东向一组张裂隙分别在背斜两翼及轴部发育成北东向断层。

本区断裂构造比较复杂,多为张扭性正断层,大断层断层带内被岩石碎屑及断层泥充填,这些断层均为白垩系以前侏罗系后期形成,破坏了煤层的完整性,对开采有很大的影响。

本区为一北东向短轴宽缓型背斜,其南翼缓北翼陡,北东向断层比较发育,一般断层都有伴生小构造和羽状断裂,每平方公里达125条断层,直接影响煤矿的正常开采。

3.4井田地质

1、由上至下的顺序为新生界第四系,厚3—34米由表土、流沙和卵石组成;白垩系下统泉头组主要为砾岩、砂泥岩,呈赤紫色。

白垩系下统营城组厚26—224米,超覆沉积于煤系地层之上,为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

中生界侏罗系上统沙河子组厚66—410米,在煤田内普遍发育,早期以火山喷发沉积为主,晚期以湖泊沼泽相为主,沉积物主要由凝灰物质及有工业价值的煤层组成:

由下至上为泥岩段—厚28—155米,由粗砂岩、粉砂岩互层夹薄层泥岩、炭质泥岩及薄煤层,流纹角砾岩,凝灰岩,凝灰砾岩组成;火山岩段—厚1.05—86.12米由流纹岩、流纹角砾岩,流纹凝灰岩组成,构成煤系地层之基底;含煤段—厚36.01—169.34米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由下至上为a、粗砂岩、砾岩、薄层泥岩、粉砂岩并夹两层不可采煤层。

b、灰白色砂岩,局部为泥岩、细砂岩、三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4.35米,顶板为粗砂岩;c、中砂岩、细砂岩夹一、二号煤层沉积稳定;d、黑色泥岩薄层状,夹2—3层草绿色凝灰岩薄层及黄褐色菱铁矿条带。

主要可采煤层情况:

全区主要可采煤层有三层,一号煤层厚0.69—2.74米,顶板为泥岩底板为砂岩;二号煤层厚0—3.07米顶板为砂岩,底板为粗砂岩与一号煤层间为11—17米;三号煤层结构复杂,厚1.58—12.61米平均4.35米,顶板为泥岩、粗砂岩底板为砂岩、砾岩,与二号煤层间距23—37米,煤种为CY、QM。

2、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通过已开采矿井,煤层顶板泥岩、粗砂岩开采后几乎全部冒落,上部砂岩岩层完整程度较好。

没有发生过坍塌、掉块等现象。

煤层底板采空后,由于地层压力不平衡易发生底鼓现象需定期清理。

3、综合该矿床工程地质条件认为矿体及其围岩均为软弱岩层,并受构造影响,使其稳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故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复杂程度类型。

4、水文地质

4.1、区域水文地质

井田范围内属丘陵地带,地表标高+172~+181m。

平均+176.5m,主、副井井口标高均为+180.0m,东山风井口标高+183m,未发生过山体滑坡,最高洪水位+171.06m,不受洪水威胁。

4.2、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1)含水层:

第四系冲积层中细沙、砂砾岩层为含水层,含水层厚为6--7米,最大厚为10米,含水层埋深为8—9米,一般含水层底板深度为16.6米左右。

白垩系粗砂岩含水层,下界垂深90米。

侏罗系砂岩含水层总厚80—100米,含水微弱,在回采中只产生滴水现象,对回采基本无影响。

(2)隔水层:

主要是白垩系泉头组赤色层,厚几十米至650米。

(3)矿井充水条件:

由于白垩系巨厚隔水层的存在,浅部含水层对矿井开采无大的影响。

但由于主、副立井及主、副风进都穿过浅部含水层,在此部位顺孔隙、裂隙导入井下。

①首先是主、副立井:

主井直径为5.9米,副井直径为6.8米,都是混凝土井壁,壁厚0.3米,立井开凿时涌水量为16m3/h,施工井壁后涌水量降为0.098m3/h。

同时冬季涌水量减小,雨季涌水量加大。

主副井已进行了多次壁后注浆堵水工作,现在涌水量基本稳定。

②其次是主风井和副风井:

主、副风井穿过含水层地带由于裂隙的存在浅部含水层,主要是第四系水沿井筒流入-200水仓,同时有一384号钻孔穿过副风井其下为老五井采空区,开采标高为-160.07~-205.72米,1992年7月5日在副风井-52.4米标高处发生突水,主要是由于此钻孔封孔质量不好,将老五井采空区水导入所至,后对此钻孔重新进行了封孔处理,并设置了止水闸阀,涌水量常年稳定在37.8m3/h,,对这部分水已经进行有效利用。

③再次为井下采空区水:

由于煤系地层中砂岩为微含水,在开采过程中只产生滴水现象,对开采基本无影响。

因此井下采空区水主要来源是消尘、煤层注水、采空区注浆以及液压单体支柱。

这些水一部分蒸发掉,一部分被输送机带走,剩余部分留在采空区中,这部分水沿孔隙、裂隙以及断层面有可能导入采掘工作面中。

(4)矿井充水状况:

1992年7月5日在副风井-52.4米标高处发生突水,主要是由于此钻孔封孔质量不好,将老五井采空区水导入所至,后对此钻孔重新进行了封孔处理,并设置了止水闸阀,涌水量常年稳定在37.8m3/h,对这部分水已经进行有效利用。

4.3、矿井充水因素和充水通道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1)井田范围内属丘陵地带,地表标高+172~+181m。

平均+176.5m,主、副井井口标高均为+180.0m,东山风井口标高+183m,历史最高洪水位+171.06m,不受洪水威胁。

(2)井下采空区水,由于煤系地层中砂岩为微含水,在开采过程中只产生滴水现象,对开采基本无影响。

井下采空区水主要来源是消尘、煤层注水、采空区注浆以及液压单体支柱。

这些水一部分蒸发掉,一部分被输送机带走,剩余部分留在采空区中,这部分水沿孔隙、裂隙以及断层面有可能导入采掘工作面中。

(3)钻孔水,由于钻孔封孔资料不详,实见部分钻孔封孔质量不好,故钻孔水有可能导入采掘工作面。

在井下实际施工过程中,不管钻孔封孔质量如何,在距离钻孔30米时都要进行探放水工作,确保施工安全。

(4)一区井下-200及-610水仓都分别设置了工作和备用三套水泵,并铺设了工作和备用两条管路,完全可以保证矿井最大涌水时的排水能力。

在-200水平设置了两个蓄水池,一个容水量为200m3,另一个容水量为60m3,这部分水直接用于井下打眼,煤层注水、注浆、消尘、乳化液泵站以及其他生产用水;同时在地面还有500m3的消防水池,这个水池直接与水源相连,平时将水仓中的水直接抽到地面消防水池中,总保持水池有足够的水量。

新区井下排水直接从井下排至地面,井下建-800中央水仓和-900水仓。

-900水仓中转至-800中央水仓后再排至地面。

-800水仓主仓长度135m,容积1150m3,副仓长度65m,容积550m3;-900主仓长度50m,容积345m3,副仓长度40m,容积270mm3。

中央水泵房安设MD-160-120*10型水泵3台,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900水泵房安设MD-85*4型水泵3台,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

主排水管路选用Φ219×20无缝钢管两趟,由副井井筒铺设;中转管路为Φ125*8无缝钢管两趟管路,沿-900轨道下山和-800运输大巷铺设至-800水仓。

两区分区独立排水。

(5)井下采空区中的积水,主要采用疏干和隔水煤柱来解决。

营城矿业分公司主要可采煤层为三个,自上而下为1、2、3号煤层,一层到二层间距为15—17米,岩性为砂岩,二层至三层的间距为23—35米,岩性为砂岩、泥岩,采空区水可以通过孔隙、裂隙导入采掘工作面中。

在同一煤层中采用20米的煤柱进行挡水,煤的坚固性系数为1.19,经实践煤柱的强度足以保证采掘工作面的安全。

其次是上部采空区积水,这部分水,根据水量的大小采用封堵和疏干的方法,封堵材料使用喷浆或树脂,疏干采用钻机直接打到采空区的积水区进行放水。

同时本着有疑必探和先探后掘的原则防探各种可疑水源。

因此,矿井防治水工作比较容易。

(6)该矿井四邻关系:

东面350m与营城五井相邻,南面800m与营城九井相邻。

西、北侧为农田。

营城五井、九井均已报废,各矿井间均有断层相隔。

4.4、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

一区主井直径为5.1米,副井直径为6.0米,都是混凝土井壁,壁厚0.3米,立井开凿时涌水量为16m3/h,施工井壁后涌水量降为0.098m3/h。

同时冬季涌水量减小,雨季涌水量加大。

主副井已进行了多次壁后注浆堵水工作,现在涌水量基本稳定。

新区主、副、风三条井筒合计涌水量为18.3m³/h。

4.5、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矿井水文地质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种类型(见下表)

类别

分类依据

简单

中等

复杂

极复杂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

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岩溶含水层,补给条件差,补给来源少或极少。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岩溶含水层,补给条件一般,有一定的补给水源。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主要是岩溶含水层、厚层砂砾石含水层、老空水、地表水,其补给条件好,补给水源充沛。

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为岩溶含水层、老空水、地表水,其补给条件很好,补给来源极其充沛,地表泄水条件差。

单位涌水量q(L/s.m)

q≤0.1

0.1<q≤1.0

1.0<q≤5.0

q>5.0

矿井及周边老空水

分布状况

无老空积水。

存在少量老空积水,位置、范围、积水量清楚。

存在少量老空积水,位置、范围、积水量不清楚。

存在大量老空积水,位置、范围、积水量不清楚。

矿井涌水量

(m3/h)

年平均Q1

年最大Q2

Q1≤180

(西北地区Q1≤90)

Q2≤300

(西北地区Q2≤210)

180<Q1≤600

(西北地区90<Q1≤180)

300<Q2≤1200

(西北地区210<Q2≤600)

600<Q1≤2100

(西北地区180<Q1≤1200)

1200<Q2≤3000

(西北地区600<Q2≤2100)

Q1>2100

(西北地区Q1>1200)

Q2>3000

(西北地区Q2>2100)

突水量Q3(m3/h)

Q3≤600

600<Q3≤1800

Q3>1800

开采受水害

影响程度

采掘工程不受水害影响

矿井偶有突水,采掘工程受水害影响,但不威胁矿井安全

矿井时有突水,采掘工程、矿井安全受水害威胁

矿井突水频繁,采掘工程、矿井安全受水害严重威胁

防治水工作

难易程度

防治水工作简单

防治水工作简单或易于进行

防治水工程量较大,难度较高

防治水工程量大,难度高

注:

1.单位涌水量以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层中有代表性的为准。

2.在单位涌水量q,矿井涌水量Q1、Q2和矿井突水量Q3中,以最大值作为分类依据。

3.同一井田煤层较多,且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分煤层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营城矿业公司不受采掘破坏或影响,孔隙、裂隙、岩溶含水层,补给来源极少;单位涌水量<0.1L/s.m;矿井周边无老空积水;矿井年平均最大涌水量96m3/h<180m3/h;矿井无突水情况;采掘工程不受水害影响;防治水工作简单。

4.6、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1)综上所述,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属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类型。

(2)防治水工作建议

①要加强对矿区范围内地表水体的观测、巡视,对地表水体的观测要落实责任,每月进行1次地表水观测,雨季或暴雨后,根据工作需要,增加相应的观测次数;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矿井应对强降水及灾害天气的抗灾能力。

②是要加强对矿井涌水点的观测,各涌水观测点要设置专用电话,如有涌水量突然增大现象,立即通知井下作业地点撤出作业人员,查明原因采取治理措施。

③根据“预报预测,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采取探、防、堵、截、排的综合治理措施;按规定留设足够的防水煤(岩)柱,设置防水警戒线,接近防水警戒线时必须坚持“先探后掘”;本着“有疑必探”的原则,按规定对钻孔进行超前探放水。

④是要结合我矿水害特点和生产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落实安全措施,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水害事故,为矿井安全生产夯实基础。

5、矿井瓦斯

5.1、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2011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11.36m3/min,相对涌出量为6.22m3/t,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3.5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2.12m3/t,掘进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0.29m3/min,相对涌出量0.71m3/t。

吉林省能源局以吉能审批【2011】418号《吉林省能源局关于2011年矿井瓦斯等级测定结果的批复》,吉林省宇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九台营城矿业分公司属于低瓦斯矿井。

2013年矿井瓦斯等级测定结果,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6.93m3/min,相对涌出量为3.18m3/t。

属于瓦斯矿井,但是由于2.24二氧化碳突出事故后,矿井被确定为突出矿井。

2016年矿井瓦斯涌出量测定结果,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3.38m3/min,相对涌出量为2.27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6.23m3/min,相对涌出量为5.02m3/t。

2017年矿井瓦斯涌出量测定结果,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2.17m3/min,相对涌出量为1.66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2.71m3/min,相对涌出量为7.74m3/t。

5.2、瓦斯评述

综上所述,本矿井属于煤与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矿井。

矿井要按照防突规定进行瓦斯治理,采取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的原则,在生产中应加强瓦斯地质工作,特别要加强瓦斯检测及通风工作,以确保安全生产。

6、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

6.1、矿井火灾及煤层自燃倾向性测定情况

2010年6月29日经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测定判定此煤样属“

级自燃”。

检测结果报告表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一层煤

二层煤

三层煤

水份Mad%

7.49

6.18

8.49

灰份Ad%

15.66

6.59

6.41

挥发份Vdaf%

39.62

38.07

41.07

真密度TRD

1.49

1.37

1.37

吸氧量cm3/g干煤

0.65

0.64

0.69

自燃倾向性分类等级

II类自燃

7、防治措施

7.1地质构造方面措施

1、在断层和井田边界附近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留设断层、边界等安全保护煤柱,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等。

2、结合矿井实际,在现有开采技术、装备、方式方法的基础上,研究更加适合煤矿生产实际需求的探测装备和方法。

3、利用地质物探、钻探、巷探等相结合的探测方法,研究和掌握褶曲、地质构造变化规律,以便正确指导安全生产。

4、在地压显现明显地段施工,采取小断面掘进超前支护卸压,再大断面永久支护措施。

5、巷道掘进过程中,严抓工程质量标准,提高巷道支护质量,并根据煤岩层变化打大直径卸压钻孔卸压,使煤体卸载、压力转移。

6、新开巷道采用小直径椽子打顶背帮,在两帮开卸压槽释放矿压,使其减少对巷道支护的破坏程度和维护费用。

7、采掘过程中避免孤立煤柱形成应力集中区,尽量将主要巷道和硐室布置在底板岩层中,回采工作面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8、采掘过程中遇有断层和采空区时,应尽量采用由断层或采空区开始回采的开采顺序,避免相向采煤,回采线尽量呈直线,且有规律地按正确的推进速度开采。

9、对煤层破碎地区采掘时,在工作面前方用高压水注入煤层,从而压裂煤体,使其结构破坏,从而达到降低承载能力,通过小流量、低压力、长时间的方式进行巷道内超前注水降低煤体的弹性和煤体的强度。

10、对顶板坚硬不易垮落地区采用煤层注水降低顶板的强度,减少顶板的弹性潜能,使坚硬顶板随采随冒,使煤体支撑压力的峰值位置向煤体前方转移。

11、岩巷掘进采用巷两帮墙基础处打与巷道底板呈45°夹角对拉锚杆,抵制和减少巷道两帮下侧矿压底鼓。

12、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矿井相关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指导安全生产。

13、建立和培养煤矿地质专业人才队伍,使煤矿地质预报工作能够超前指导生产实践活动。

14、探索在各类地质构造及地应力集中区巷道支护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加强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定出合理的顶底板稳定等级,以确保管理有据,安全生产。

15、在生产中加强巷道支护和安全检查工作,做到以质量保安全、以质量促生产。

16、结合矿井采掘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种灾害威胁程度。

17、定期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严格落实制度措施。

7.2工程地质方面措施

1、由地测人员结合井下采掘实际定期对矿区地面进行巡回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优化采掘设计,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产开发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3、定期开展矿山工程地质综合治理排查活动,组织人员对采动破坏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缝进行恢复治理,修复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生态功能;

4、开展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工程,包括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