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837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58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件.docx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件.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件.docx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件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第一章绪论

1.城市园林绿地的研究对象

城市绿地:

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必须栽植木本植物或多年生植物。

一年生的稻田、麦地和菜园,就不计在绿地定额之内。

城市绿地系统:

由一定量与质的各类城市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组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便构成了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设计:

面向社会、土地、使用者、文化、业主寻找可能的改善途径,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和谐的生命大地上,推动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绿地系统研究课题:

生态效益: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体、净化与改良土壤、减尘降噪、杀菌、增加空气湿度、降温、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产生负离子、释放氧气等等。

(百货商店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400万个,公园内每立方米空气中100个。

生态效益的实现依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设计。

社会效益: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18世纪英国,通过城市景观建设改善城市卫生和景观质量,重建社会秩序。

经济效益:

间接效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可转化为经济效益。

直接效益——结合生产,如出售切花、间移树木、出售盆景、利用修剪树枝作其他用途等。

3.国内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概况

1。

1949~1952(经济恢复时期)2。

1953~1957(第一个5年计划时期)3。

1957~1965

4。

1966~19765。

1977~1989

6。

20世纪90年代以后

根据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绿化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到2005年,全国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m²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m²以上;到2010年,上述指标要分别达到35%,40%、l0m²和6m²以上。

2004年北京市城近郊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

2003年,广州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十区)9.4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4.2%,广州市的建成区绿地率30.26%。

2004年,深圳全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45.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0平方米。

2003年,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0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08平方米。

2005年9月27日正在南京参加“首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的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介绍,“十五”期间,我国绿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国的城市绿化率已经达到31.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49平方米。

4.国外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概况

根据世界主要城市资料的统计分析,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平均值为16.21m²/人,人均绿地面积的平均值为43.32m²/人,绿化覆盖率的平均值为30.8%。

波兰的华沙,人均绿地已达73.5m²/人;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人均公园绿地已达70.5m²/人;

洛杉矶的人均公共绿地为18m²/人,巴黎为24m²/人。

5.山水城市

山水城市是我国科学家钱学森1990年提出来的。

“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

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

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建造山水城市式的居民区。

包括三层涵义: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二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三是城市人文与城市环境有机融合。

园林城市

1992年后,我国开展了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的城市环境整治活动。

国家园林城市的评选每两年开展一次,申报时间为评选年的五月份前,命名时间为十月份以后。

对已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城区)”实行复查制,每五年复查一次,复查合格的,保留“国家园林城市(城区)”称号,对复查验收不合格的,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撤消“国家园林城市(城区)”称号。

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人均公共绿地秦岭淮河以南   6.5        7       8 

               秦岭淮河以北   6         6.5     7.5 

绿地率(%)秦岭淮河以南   30        32      34 

              秦岭淮河以北   28        30      32 

绿化覆盖率% 秦岭淮河以南   35        37      39 

               秦岭淮河以北   33        35      37 

园林城市名单

第一批(1992年):

北京、合肥、珠海

第二批(1994年):

杭州、深圳

第三批(1996年):

马鞍山、威海、中山

第四批(1997年):

大连、南京、厦门、南宁

第五批(1999年):

青岛、濮阳、十堰、佛山、三明、秦皇岛、烟台、上海浦东区(国家园林城区)

第六批(2001年):

江门市、惠州市、茂名市、肇庆市、海口市、三亚市、襄樊市、石河子市、常熟市、长春市、上海市闵行区(国家园林城区)

第七批(2003年):

 上海市、宁波市、福州市、唐山市、吉林市、无锡市、扬州市、苏州市、绍兴市、桂林市、绵阳市、荣成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富阳市、开平市、都江堰市等17个城市

6、城市开放空间

一、城市空间

城市是由实体和空间构成的,当两个实体形成时,空间也就随之产生。

空间与空间之间相互联系、有机组合而形成的空间系统,为城市的各种活动提供表演的舞台。

城市空间从广义讲可以分为外部空间(包括建筑内外结合郎的“中介”空间)和内部空间(即建筑物内部空间),或称之为开放空间与闭合空间。

按照空间的遮蔽及开敞程度划分,城市中的空间系统可分为以下三类:

建筑空间、灰空间和开敞空间。

建筑空间,指建筑室内空间,是建筑结构实体遮蔽和围合的部分。

灰空间,是建筑内部和外部的过渡部分,是半室内半室外的,如柱廊、框架等部分。

开敞空间,是城市中开敞的部分,是非建筑用地。

从属性上考虑,城市空间又可分为城市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

狭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舞台,是社会文化生活的物质载体。

公共空间又分为开放空间和专用空间,开放空间有街道、广场、停车场、居住区绿地、街道绿地及公园等,专用公共空间有运动场等。

二、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

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放空间概念大约于1877年出现在英国,伦敦于该年制定了《大都市开放空间法》对城市开放空间进行管理。

英国1906年修编的《开放空间法》(OpenSpaceAct)将开放空间定义为:

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1/20的用地有建筑物,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娱乐,或者是堆放废弃物,或是不被利用。

这是对开放空间的最早定义,是适应当时人们生活需求及城市管理需要而产生的。

美国1961年的《房屋法》规定开放空间是“城市区域内任何未开发或基本未开发的土地,具有:

公园和供娱乐用的价值;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保护的价值;历史或风景的价值。

日本学者高厚荣重认为:

“开放空间就由公共绿地和私有绿地两大部分组成”。

H·塞伯威尼则从功能使用方面把开放空间定义为:

“所有的园林景观、硬质景观、停车场以及城市里的消遣娱乐设施”。

C·亚历山大在《模式语言:

城镇建筑结构》中对开放空间的定义则是:

“任何使人感到舒适、具有自然的屏靠并可以看往更广阔空间的地方,均可称之为开放空间”。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

开放空间是指城市公共外部空间,是向公众开放,为城市各种公共活动、社会生活服务的空间场所及环境,它包括城市中的广场空间、绿色空间、步行空间和亲水空间。

开放空间是城市区域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着的开敞的空间体,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

(1)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体,是存在于建筑实体之外的开敞空间。

(2)开放空间是一个载体,承载了自然界与人类的各种活动过程

(3)开放空间是一个功能体,具有生态、娱乐、文化、美学等多重目标和功能。

(4)开放空间是一个构成单元体,是城市物质形态空间系统的一部分,与城市的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相互支撑、相互交叉重叠共同构成城市巨系统。

3.城市开放空间的划分

a.按照城市开放空间的平面形式可分为:

(1)点状开放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各类块状绿地等;

(2)带状开放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形分布,如步行街、绿色廊道、滨水绿带等。

b.按表现形式可分为:

(1)广场空间以硬质铺张为主,构成市民公共活动中心各类广场空间;

(2)绿色空间以绿色植被为主体的游憩空间,如各种公园、绿地等;

(3)街道空间城市街道空间,如步行街;

(4)亲水空间城市河流水系边缘,以水的观赏和接触为主的滨水空间。

d.从产权来划分:

(1)公有的开放空间;

(2)私有的开放空间。

e.从经济投入及运营管理方面又可分为:

(1)公益型主要由政府投资兴建,作为公益事业,不收取任何费用;

(2)收费型由政府或非政府部分投资兴建,如游乐园,以赢利为目的。

第一章城市论

1.你认为城市的本质是什么?

你喜欢城市还是乡村?

2.你能体会到中国的城市化吗?

她是否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你认为在目前的城市化背景下,我们的机遇在那里?

怎样去把握?

第一节认识城市——城市的产生

居民点的形成

在原始的社会漫长的岁月中,人类过着依附于自然的采集经济生活,当时的原始人过着穴居、树居等群居方式,没有形成固定的居民点。

在长期与自然斗争中,人类创造了工具,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开始有了捕鱼、狩猎,形成比较稳定的劳动集体――母系社会的原始群落。

母系社会

母系社会就是以女性为主导,男性为从属,女性地位高於男性的社会。

母系社会多出现在远古(原始人时代)或落后的部落之中,因为这类社会的知识水平和生存能力都较低,必须以不断繁殖的方法来延续世系,因此负责生育的女性便成为了社会中的主力、栋梁。

居民点的形成

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原始群落中出现了从事农业与从事畜牧业的分工,这是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城市的形成

《易经》所说的,“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由于原始部落中生产水平的提高,生活需求的多样化,逐渐出现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了分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就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人类开始进入奴隶社会。

第一节认识城市——定义

从我国文字的字义来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即“日中为市”、“五十里有市”的市。

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第一,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定居的形态之一,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区别于乡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和居住空间单位;第二,城市是被某种意义的界限所范围的范域,它要求相对集聚,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三,城市是一定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职能的中心;第四,城市具有极为动力性的动态变化过程。

我国所称的“城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点的规模,居住形式的聚集程度。

第一节认识城市——城市的建制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城镇建制标准。

建国以来,我国设市和镇的标准经过多次变化,目前采用的是1984年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和1986年9月19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中确定的设镇和市的标准。

中国建设部消息,截止2002年末中国已有城市人口3.5亿,全国设市城市660个。

到2002年时,全国建制镇已经达到19811个占全部乡镇的比重为50.7%,首次超过乡的个数。

第一节认识城市——城市的规模

城市规模是指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由于用地规模随人口而变,所以,城市规模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

城市人口规模就是城市人口总数。

我国城市规模根据人口规模通常分为四类:

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大城市(50万~100万人);中等城市(20~50万人);小城市(20万以下)。

第一节认识城市——城市的性质

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运输用地占有很大的比重。

交通港口城市这类城市往往是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的。

中心城市这类城市既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结构的主要职能,也有经济方面的职能。

特殊职能的城市这类城市具有特殊的职能,其特征在城市建设和布局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县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一节认识城市——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时期、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城市发展非常缓慢,中世纪后,随着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特别是16世纪新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刺激了商品经济和海上贸易,城市的发展较快,城市数目也有增加,但规模仍不大。

古代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与防御要求

(二)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三)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四)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近代城市的发展:

(一)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二)城市布局的变化(三)城市与环境

(四)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住房问题交通难与私人小汽车问题摩天高楼风在一些大中城市靡蔓“郊区化”现象城市公害城市灾害城市环境景观

第二节城市化——城市世纪

沃利·恩道:

在我们即将迈入新的千年之际,世界真正处在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

城市化既可能是无可比拟的未来光明前景之所在,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之凶兆。

所以,未来会怎样就取决于我们当今的所作所为。

斯蒂格利茨:

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大关键性因素。

安南:

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正在不均匀地扩散。

城市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无家可归的人们住在纸板盒中,旁边就是由公司占据的摩天大楼;劳动力市场提供的薪水和由城市土地市场决定的房价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各种巨大的消费品伴随着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金字塔般废物;迄今看不见解决种族隔离问题的方法,富人的保护区占据了城市,大量的穷人聚居区分布在城市外围。

新世纪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未来的世界被认为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

城市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cityisthekeytooveralldevelopment)。

全世界面对难以解决的城市问题。

一方面,世界上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是创造公共财富的最大的基地;另一方面,城市又是贫穷、社会分化、污染、交通堵塞的源头。

第二节城市化——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表现: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

第二节城市化——城市化历程

18世纪世界城市化水平仅仅为3%左右。

欧洲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的工业革命造就了现代世界城市化格局。

城市化的历史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

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比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30%左右。

中期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英国在19世纪末即进入稳定期,美国在20世纪初城市化进程最快,现已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

城市化也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2000年的36%,有人预计到2010年及21世纪中叶将分别达到45%和65%。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基本建设中的房屋建筑竣工面积都在2亿m2以上,其中住宅的竣工面积也都超过1亿m2.

第二节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发展什么样的城市?

同时发展各类城市,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

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并举和农村城镇化共同发展的方向。

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来实现城市化?

一是政府主导型;二是市场导向型。

确定城市带城市带即在城市化的战略中要坚持沿海、沿江和沿线的长远战略格局。

北起珲春经大连包括环渤海,走烟台、青岛穿连云港到上海,再南下杭州湾经宁波、温州直达台湾海峡沿岸,从厦门绕至汕头连接大亚湾途经香港进入珠江口到达珠海、澳门,最后通过粤西沿岸和湛江到达北海、防城港。

划清都市圈包括五大城市群,其整治战略是指辽东半岛的都市圈、环勃海京津都市圈、山东半岛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要有这五大都市圈的全面的城镇体系改造规划。

中国城市化特色

1、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时推进。

2、集中型城市化与分散型城市化同时推进。

3、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同时推进。

4、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同时推进。

5、大城市建设与小城镇发展同时推进

第一章城市规划设计历程简介

一、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city)—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综合体

—人类社会与地域空间的高度结合

城市的形成(三次社会分工与私有制)

第一次:

畜牧业与农业分离—聚落(城市胚胎)

第二次:

农业与手工业分离—产生聚落中心

第三次:

手工业与商业分离—“市”(集)形成

私有制产生—聚落争斗防卫—“城”(镇)形成

城市的发展

自然条件:

大河冲积平原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

冲破自然束缚向外扩张拓展

城市化景观

现代农业景观-1950~传统农业景观-1800~1950历史乡村景观-1100~1800

铁器时代末期景观-约公元前1000新石器及青铜时代景观-原始自然景观-

海岸地面抬升(1cm/a)促使港口向河流下游深水处迁移,船只吨位(吃水深度)的增加亦加速了该过程—港口城市形成

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城市化(urbanization)—通常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其表现为:

空间上城市规模的扩大

数量上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

质量上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城市人口增长:

(以前)自然®(目前)机械

城市化发展过程

孤立农家®市井集镇®老工业区®新工业区

交通线形式对不同城市景观类型形成的影响

二、城市发展历程

原始聚落;体国经野;埃及的城市;希腊雅典卫城;罗马的城市;中国的山水城市;文艺复兴的理想城市;法国的唯理主义城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夏涅和“工业城市”;马塔和“带形城市”;柯布西耶和“光明城市”;新城运动;城市更新

第四讲城市性质与规模

一、城市性质

1、城市性质的概念

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在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主要职能。

能体现城市的特色

鞍山、蓬莱、纽约、华盛顿

文革中城市性质不确定,杭州、桂林的风景区受工业生产的影响

2、城市性质的类型

我国城市性质的分类国外城市性质的分类

我国城市性质的分类

综合性中心城市

全国性中心城市首都及直辖市

区域性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

地方性中心城市地级市

县城及县级市

以某种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

以工(矿)业为主的城市

一种工业包钢、鞍山、克拉玛依

多种工业上海、青岛、唐山

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城市

铁路枢纽郑州、鹰潭、徐州

港口城市上海、武汉、宜昌、重庆、广州、大连、青岛

以森林工业为主的城市伊春、加格达奇、牙克石

以渔业为主的城市北海

以特殊职能为主的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成都、太原

革命历史城市遵义、延安

风景旅游城市杭州、苏州、蓬莱、张家界、青岛、肇庆

边境城市黑河、满洲里、丹东(、广州等)

特区城市

行政特区香港、澳门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大连、黑河、绥芬河

3、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

城市发展的外在因素

自然资源的影响矿产、水、农产品、旅游

地形地貌的影响平原与山区城市、水网与沿河海城市

对外交通的影响公路、铁路、机场、港口

国家政策的影响156项工业项目,十堰市的发展,深圳的发展,特区的发展,重工业—新技术,煤矿的衰落,森林工业城市

3、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

城市发展的内在因素

历史文化的影响杭州、南京、曲阜

工业经济的影响顺德市温州的发展,东北地区的不景气

风景旅游的影响张家界、泰安

社会因素的影响非市属单位(机关、文教、工厂)如河北省保定—天津—石家庄,浙江省台州市由临海—椒江(黄岩、路桥),

4、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为主

定性分析是全面分析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定量分析是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采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确定主导的生产部门。

主要生产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职工、产值、产量)

主要部门用地结构的比重

确定城市性质应注意的问题

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分析

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切忌主观想象,不要随意提出国际、国际化、大都市等

城市性质的表述应语言精炼、定位准确

城市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城市规模

•1、城市规模的概念

–城市规模是指城市人口、用地、建筑、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规模的综合。

但实际上所有设施、用地的规模都取决于城市人口的规模,所以城市规模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

城市人口规模是指城市人口总数,亦即在城市中工作、生活并使用城市各项设施的人口总数。

规划城市人口规模是指城市规划期限末达到的城市人口总数。

城市人口包括规划区内常驻非农业人口、暂住人口。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进步过程。

地域景观的变化

城市文化思想、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

农村人口想城市的聚集

农村型生产、生活形态向城市型转化

城市化水平指城市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