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835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5.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5.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5.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5

第五章综合测试题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

下图为两城市间航空、水路、铁路和公路运输与运量、运费、运速和气象因素影响的相关性示意图。

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增大;受气象影响最大且相等的是空运和水运;运量最大的是水运,最小且相等的是空运和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运速大于公路运输。

读图完成1~2题。

1。

图中字母与所示的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

A.a-—运量    B。

b——运速

C.c-—运费    D.d——气象

2.①线表示的运输方式是(  )

A。

公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D.水路运输

【答案】 1、D 2、B

【解析】 据题干“受气象影响最大且相等的是空运和水运”可知,②和④运输方式在d轴上的数值重合且最大,故d轴表示的应该是气象因素。

同理,可推知b轴表示运量,进而可知②表示空运,④表示水运,③表示公路运输,①表示铁路运输。

而铁路运输速度大于公路运输,故c轴表示运速,a轴表示的应是运费。

(2014·四川)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

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

A。

700~900km      B.600~800km

C。

500~700kmD.400~600km

【答案】 B

【解析】 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坐标图的判读。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运距低于600km时,高速铁路占绝对优势,变化幅度较小;运距高于800km时,甲交通运输方式占绝对优势,变化幅度较小;运距600~800km范围内,两种运输方式变化幅度最大,选项B正确。

4。

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

A。

高速公路B.普通铁路

C。

航空D.水路

【答案】 C

【解析】 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判读。

甲运输方式与高速铁路运输相比较,该运输方式在远距离运输方面占绝对优势,因此速度快是其最主要的优势,该运输方式应为航空,选项C正确。

(2015·邯郸高一检测)沪昆客运专线是我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影响范围大、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项目途经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6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贵阳至长沙段于2015年6月开通运营,全线预计于2016年建成通车。

读下图,回答5~6题。

5。

沪昆客运专线云南、贵州境内单位里程造价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  )

A。

山河相间,断层发育B。

土质疏松,地基不牢

C。

河湖众多,桥梁比重大D.地形崎岖,多溶洞暗河

6.下列关于沪昆客运专线建成后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减轻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的运输压力

②完善铁路布局,活跃整个铁路网

③缩短了西南地区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

④提高了我国西南地区水电的输送能力

A。

②③④B。

①②③  

C.①③④D。

①②④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云南、贵州境内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不平,多溶洞暗河,施工难度大,单位距离造价成本高.第6题,沪昆客运专线建成后,能完善铁路布局,活跃整个铁路网;同时能减轻起点与终点一致的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的运输压力,缩短西南地区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水电是通过架设电网输送,不是通过铁路输送。

如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的交通状况图”。

读图,回答7~8题.

7。

从图中的铁路线分布可以推论其路线选择的主要经济功能为(  )

A。

内陆资源的出口

B.促使人口向内陆迁移

C。

开发内陆

D.重要自然资源的进口运输

8.由图中各国国界的划分和铁路的分布看,图示地区发展过程中深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A.人口的分布B。

矿产的分布

C.殖民的背景D.地势

【答案】 7、A 8、C

【解析】 第7题,图示区域为几内亚湾沿岸部分地区,图中铁路的分布及名称可判断其主要经济功能为内陆资源的出口。

第8题,从国界划分及铁路分布看该地区深受殖民背景的影响.

9。

下图为我国部分铁路枢纽示意图,据图判断按①②③④顺序,铁路枢纽依次为(  )

A.包头、重庆、长春、株洲

B。

济南、攀枝花、沈阳、昆明

C.兰州、武汉、哈尔滨、贵阳

D.郑州、南京、满洲里、怀化

【答案】 C

【解析】 联系各铁路枢纽所在位置及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判断。

为了加强区际联系,广东省拟与周围省区合作修建贵广、南广和西部沿海铁路。

据图完成第10~11题。

10.决定西南地区铁路投资修建的因素和最大限制因素分别是(  )

A。

国防需要 降水多B.民族团结 地形崎岖

C。

经济发展 地形起伏 D.能源运输 地震多发

11.有关三大西南铁路修建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①加强沿海与内陆联系,带动内陆经济发展

②完善我国铁路网格局,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③缓解东西向和南北向原有铁路的运输压力

④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A。

①②③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10、C 11、D

【解析】 第10题,由题目信息可知,三大西南铁路连通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加强了内陆与沿海的联系,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可缩短路程,但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

第11题。

由图可知,三大铁路主要联系东西方向,并不能缓解南北向铁路的运输压力。

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甲地区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  )

A。

木材B。

粮食

C。

煤炭D.铁矿石

13。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但交通网络的建设成本远高于环渤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价格昂贵

B。

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C.河网密集,多洼地

D.降水丰富,洪涝灾害频繁

【答案】 12、C 13、C

【解析】 第12题,根据三种货运所占的比重以及各地区的实际可以确定甲为黄河中下游地区,该地区铁路运输量最大的货物是煤炭;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丙是西南地区;丁为西北地区。

第13题,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降水量大、河网水系多且多洼地,修建运输线路时需要较多的桥梁建设;而环渤海地区地势平坦,河网较少,修建运输线时工程量较小,因此南方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网络的修建费用较高。

下图是“我国公路、水运、铁路、民航分别在1985年、2015年货运周转量与客运周转量所占百分比示意图"。

据此判断14~16题。

14。

按W、X、Y、Z顺序分别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公路、水运、铁路、民航

B.铁路、公路、水运、民航

C.水运、公路、铁路、民航

D.公路、铁路、水运、民航

15。

关于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客运与货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为主

B。

货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C.货运一直以公路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运为主

D。

货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为主,客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运为主

16。

我国货运按运输距离的远近划分为短途、中途、长途货运,从运费考虑,中途货运宜选择(  )

A。

水运B.铁路

C.公路D。

航空

【答案】 14、B 15、B 16、B

【解析】 水运速度慢,以货运为主;航空运费高,以客运为主。

在我国货物一直以铁路,水运为主,客运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中途运输宜选择铁路。

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图”,完成第17~19题。

17。

为了加强甲、乙两村与城市的联系。

拟建两条公路,图中八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

A.②aB。

③b

C。

④dD.①c

18.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有(  )

①穿越河流②临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

A.①②B。

②④

C。

②③D。

③④

19.修建铁路后城市形态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是将来城市形态的是(  )

【答案】 17、D 18、D 19、A

【解析】 第17题,甲村位于山坡上。

故公路要作“之”字形弯曲,①最合理。

乙村与城市间有一山地,应选择通行距离适中,穿越等高线较少的c线路。

第18题,图中铁路线在图中左下角穿越等高线较多。

坡度太大;穿越城区,对市内交通及环境影响较大。

第19题,未来城市形态沿铁路线延伸明显。

(2015·济宁高一检测)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

而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20~21题。

20。

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科技水平的提高

③汽车性能的改善 ④为节省投资

A。

①②B.②③

C。

③④D.②④

21。

山区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主要是为了(  )

①缩短里程②少占土地

③减少污染④节省投资

A.①②B.②③

C。

③④D.②④

【答案】 20、A 21、A

【解析】 影响交通线建设的区位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其影响程度会发生变化,如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是因为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科技的发展,并且其还可以缩短距离,少占土地.

读下列两幅图,完成22~23题。

22。

两图反映出(  )

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只存在负相关关系

②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③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

④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A.①②B。

③④

C.①③D。

②④

23.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市场B。

行人、营业面积

C。

营业面积、人口密度D。

人口密度、交通

【答案】 22、D 23、A

【解析】 第22题,根据题中左图折线的走向可知,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正相关,也存在负相关;根据题中右图可知,在同等距离的情况下,道路交叉口的零售商业面积远大于公交站点处,即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要大于公交站点的吸引力。

第23题,由图示内容可判断,零售商业在布局时主要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读“我国北方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影响此城市大型批发市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最优B.交通最优

C.服务最优D.环境最优

25.今后,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方向可能是(  )

A.沿河流B。

沿湖泊

C。

沿交通干道D。

靠近批发市场

【答案】 24、B 25、C

【解析】 第24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大型批发市场在城市外部沿城市干道分布,应属于交通最优的布局方式。

第25题,今后,城市形态可能沿交通干道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读某地区聚落及商业网点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图中A、B两处聚落空间形态各有何特点?

(2)图中C、D两区域商业网点的密度有何差异?

试分析其成因。

(3)图中E处河港曾经是该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枢纽,盛极一时,后因泥沙淤积和公路发展,该河港最终废弃。

试述该种变化对E地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答案】 

(1)A处聚落空间形态沿公路线扩展,B处聚落空间形态沿河流伸展。

(2)C处商业网点的密度大于D处,C位于平原,D位于山区。

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很难伸展到D区域。

(3)E地聚落空间形态将保留沿河流伸展的特点.其商业网点密度将会减小。

27。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3分)

材料一 据悉,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蒲江、雅安、康定、理塘、左贡、波密、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千米。

据介绍,修建川藏铁路能提升沿线的交通条件,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沿线经济发展,尽快使“老少边穷"地区人民脱贫致富。

据了解,川藏铁路沿线自然资源富足,其中玉龙铜矿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铜矿床,探明储量达650万吨.川藏铁路的修建,打通了我国与南亚陆路经贸通道。

目前西藏的亚东和聂拉木口岸是我国通往南亚印度、尼泊尔的两个重要陆路口岸,拉萨通往亚东和聂拉木口岸的出境通道也已纳入我国中长期路网规划.

材料二 见下图。

(1)简要说明修建川藏铁路的主要困难。

(2)川藏铁路线有几处明显弯曲,推测可能的原因。

(3)目前青藏高原已经有公路、铁路、航空线与全国各地相通,为什么还要修建川藏铁路?

【答案】 

(1)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频繁;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等.

(2)尽可能避开高山,避开地质状况不稳定的地区;尽可能联系城镇,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3)铁路运输量大,成本低,连续性好;铁路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大;川藏铁路有利于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资源的开发以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28。

(2015·苏北高一联考)读“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甲是历史悠久的城区,乙是传统港区,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2分)

(1)分析甲城早期发展的有利条件。

(2)制约乙港区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原因可能是______;丙为新建成的以装卸、仓储、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发展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是连接甲、丁两地的公路选线方案,你认为哪条较合理?

为什么?

(4)分析炼铝厂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答案】 

(1)地形平坦,气候暖湿,利于农耕(或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位于河流交汇处,供水和运输功能强大。

(2)乙地泥沙淤积,航道变浅 丙地有避风浪且水深的优良港湾,地形平坦

(3)B合理。

B线沿等高线延伸,路面平坦,易于施工,且利于汽车安全行驶;新修线路短,投资少(或联系了乙港区)。

(4)有利条件:

能源丰富,接近原料产地,接近消费市场等。

不利影响:

污染城市水源,产生酸雨危害等。

对策:

发展清洁生产,走循环经济之路。

在炼铝厂附近建硫酸厂,变废为宝;在炼铝厂附近建污水处理厂,废水达标排放;将炼铝厂迁到适合的地方等。

29.济南西客站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为西起京福高速公路,东至腊山河东侧次干道,南起张庄路西延长线以南200米,北至北园大街西延长线以北200米,总面积约6、5平方千米。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济南站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决定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首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专家称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将成为带动济南西部,进而推动全市发展的“发动机”,试解释其原因。

(3)济南西部为借其先机打造城市副中心,应采取什么措施?

(4)山东省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对山东省西部的发展产生哪些有利影响?

【答案】 

(1)社会经济因素

(2)京沪高铁和济南西客站的建设,使济南西部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形成客站商务区,带动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西部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3)加速济南西部路网及相关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提高城市新区经济功能,合理发展相关产业。

(4)大量投资将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山东省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商品流通,加快脱贫步伐;带动沿线第三产业的发展。

【解析】 第

(1)题,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是为缓解我国东部地区南北客运压力而投资建设的,决定其建设的首要因素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第

(2)题,京沪高速铁路济南站初步选定济南西部,将对济南市尤其是济南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行政效能等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3)题,济南西部应依靠客站对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的巨大拉动作用,进一步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第(4)题,京沪高铁经过山东省西部,必然加快商品流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