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行业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1510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化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化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化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化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肥行业研究报告.docx

《化肥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肥行业研究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肥行业研究报告.docx

化肥行业研究报告

2019-2020年化肥行业研究报告化肥行业信用风险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供需关系、产品及原材料价格以及成本转移能力、环保等行业政策。

化肥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2019年以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小幅回落,对化肥施用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化肥行业已经由单质肥逐步发展为复合肥,复合化率不断提升。

2019年以来化肥行业景气度有所回落,主要化肥产品价格震荡下行,行业内企业盈利能力分化。

我国化肥行业产能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并未改变,且由于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化解过剩产能效果有限。

行业政策方面,2019年淘汰化肥行业落后产能、推动行业整合仍持续推进,关税和增值税下调对行业形成一定程度的利好。

化肥行业未来资本性支出将主要围绕生产线技改和化工联产。

随着项目的推进,中短期内或将产生一定规模的资金需求。

企业自身经营性现金流充足,未来投融资压力较小。

从化肥行业内已发债企业来看,发债企业主要为各省市内化肥龙头企业,区域地位稳固,市场份额较高。

2019年1-9月,化肥行业发行债券的主体2家,合计发行6只超短期融资券和1只中期票据,发行规模合计56亿元,发行人主体级别均为AA+及以上。

截至2019年9月末,化肥行业仍在存续期内的债券发行主体共计9个。

2019年以来,化肥行业有1家发行主体信用等级遭到调降。

主要化肥发债企业整体债务增幅可控,盈利能力及经营周转能力有所减弱,行业信用质量将比上年有所下降。

部分中小型或区域型化肥企业或将因为环保停产、库存压力等面临较大的资金周转压力,或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

展望2020年,化肥行业仍将以调结构和去产能为主要基调,环保政策或持续趋严,化肥行业供给端将持续受控。

国家在政策上鼓励出口,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化肥出口关税全面取消提振部分化肥产品的出口。

但种植面积减少,“化肥零增长”的政策持续推进,使得化肥行业需求端长期承压。

目前主要化肥企业经营业绩分化,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短期供需平衡关系将成为左右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长期行业将通过技术与产品研发推动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一、行业基本面

2019年以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推进,开工率有所回升;受原材料价格下降和需求低迷的影响,主要化肥产品价格高位回落,行业内企业经营效益分化。

行业政策方面,2019年淘汰化肥行业落后产能、推动行业整合仍持续推进,关税和增值税下调对行业形成一定程度的利好。

肥料是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化肥行业是关系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性行业。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粮食生产从单纯追求量产到提出提质增效的新要求,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小幅回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粮食播种

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17,038.21千公顷和65,789.22万吨,同比下降0.81%和0.56%。

2019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5亿亩,比上年减少523万亩,下降1.3%。

在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化肥行业总体供过于求,环保高压、国家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等政策的实施,推动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产量有所下降。

2018年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产量为5,459.6万吨,同比减少5.2%。

2019年1-9月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产量为4,351.6万吨,同比增长4.6%,主要系东北市场冬储启动较早,部分企业7月份已经出台冬储营销政策,产量在7-8月有所增加,但下游需求疲弱,冬储进展缓慢。

2019年10月我

国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产量为466.5万吨,同比减少-5.1%。

预计全年产量与去年持平。

2018年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5,653.42万吨,同比减少3.51%。

进出口方面,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进口化肥950万吨,同比增长4.9%;出口2,394万吨,同比降低0.4%。

2019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化肥930万吨,同比增长30.2%。

我国进口化肥以氯化钾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为主。

由于我国钾肥受矿资源等因素影响,产量仍处于偏低水平,需要通过稳定进口,保障用肥安全。

另外,随着我国尿素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有所走高,尿素进口量有了明显提升。

2019年前三季度受益于化肥产品全面取消出口关税,我国累计出口化肥1,988万吨,同比增长23%。

2018年以来,原料价格上涨推动化肥产品价格上行,化肥行业经营效益改善。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规模以上化肥企业2,426个。

化肥行业主营收入为9,389.05亿元,同比增长1.96%;利润总额为249.07亿元,同比增长33.44%。

其中规模以上氮肥企业201家,同比减少52家。

亏损企业53家,同比减少37家,行业亏损面26.4%,同比减亏76.5亿元;氮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107.6亿元,同比增长12.9%,利润总额105.5亿元,同比增长471.4%;主营业务利润率5.0%,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

2018年磷复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3678.7亿元,同比减少0.1%,略有下滑;利润总额为152.2亿元,同比增长43.6%;主营业务利润率为4.2%,上升0.4个百分点。

2019年前三季度,尿素、复合肥等产品开工率回升,产量增加,但下游需求疲软,价格出现下滑,企业经营效益出现分化。

整体来看,化肥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主流化肥企业经营效益出现分化,行业信用质量较上年有所下降。

(一)氮肥氮元素是构成植物细胞蛋白质的主要原料,对茎叶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是与产量最密切的营养元素。

氮肥不但可以作为单一肥料,还可以与磷肥、钾肥混合制成复合肥料。

尿素作为含氮量最高的中性速效氮肥,是我国目前用量最大的氮肥品种,约占70%。

目前尿素生产工艺根据原料不同可分为煤头工艺和气头工艺,原材料主要是天然气和煤炭。

而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导致我国尿素产能中以煤炭为原料的约占72%,以

天然气为原料的约占26%。

煤头尿素主要集中于华北等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气头尿素主要集中于西南天然气丰富地区。

其中煤头尿素又可分为固定床、气流床和流化床三类工艺,现阶段我国流化床技术发展较慢,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的不多,煤制尿素工艺多为固定床和气流床。

固定床工艺以无烟煤为原材料,由于其碳转化率低、用煤吨耗高,所面临的环保压力较大,逐步被气流床工艺所取代。

气流床工艺以水煤浆技术和航天炉技术最为突出,具有较高的碳转化率和热效率,且洁净环保,是煤头尿素产业发展的方向。

从生产成本来看,气流床工艺平均成本保持在1,300元/吨以下,固定床技术和天然气制尿素则较之高约100元/吨左右。

近年来,氮肥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过剩产能加速

出清,先进技术产能占比提高。

2016-2017年我国尿素总产能分别减少386万吨和380万吨。

根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8年末,全国尿素产能合计6,954万吨,同比减少322万吨。

其中先进煤气化技术的尿素产能为2,549万吨,占总产能的36.7%,提高2.4个百分点。

合成氨产能合计6,689万吨,同比减少454万吨。

其中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的产能为2,485万吨,占总产能的37.2%,提高3.5个百分点。

随着产能缩减与环保政策调整,氮肥行业供需格局有所改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尿素行业平均开工率为55.12%,较2017年下滑2.87个百分点。

当年尿素产量(折纯)2,343.15万吨,较2017年同比减少10.89%。

进入2019年,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相对偏弱,我国尿素行业平均开工率回升至63%左右,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2019年1-9

月尿素产量(折纯)3,960.11万吨,同比增长5.69%。

从国内需求来看,尿素的需求分为农业和工业,其中农业在尿素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约占76%。

农业对于尿素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氮要素单质肥及复合肥。

近年来,国家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叠加化肥使用零增长计划的推行,尿素在农业需求方面处于小幅下滑的状态。

工业方面,尿素主要用于人造板、三聚氰胺、车用尿素等。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测算,2018年尿素表观消费量4,990万吨,同比增长2.1%。

其中,工业尿素消费1,680万吨,同比增加7.90%,成为尿素市场的增长点。

未来我国尿素市场发展仍需依靠工业尿素市场扩容。

进出口方面,虽然尿素关税取消,有利于行业通过出口缓解产能过剩问题,但近几年包括美国、伊朗、俄罗斯等国际新增产能达到近千万吨,而且未来几年还有多个项目陆续投产,我国在尿素生产成本方面难有竞争优势。

据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出口尿素(实物)244.3万吨,同比下降47.46%。

2019年由于伊朗尿素出口受到制裁,受益于国际招标采购量增加,2019年1-9年出口尿素(实物)合计324.04万吨,同比增长188.36%。

相较于出口增幅的大幅波动,我国尿素进口量均保持增长态势,但进口规模远小于出口,且随着我国尿素供给回升,2019年进口量增速有所放缓。

2018年我国进口尿素(实物)16.39万吨,同比增长42.96%。

2019年1-9月增速放缓至10.96%,为18.14万吨。

自2016年10月份以来,受供给侧改革和部分地区大力推动煤改气等因素影响,煤炭和天然气供应短缺、价格上涨明显,加上企业环保支出增大,国内氮肥生产成本显著提高,涨幅达200~300元/吨。

成本的大幅提高带动下游尿素价格明显回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尿素(小颗粒)平均市场价2,065.88元/吨,同比上涨19.57%。

尿素与无烟煤之间的价差逐步扩大,尿素生产企业盈利情况改善。

2019年随着尿素行业开工率的回升,尿素价格在4月达到2,175.50

元/吨的年内高点后,一路下跌至2019年11月的1741.10元/吨。

尿素与无烟煤之间的价差也随之收窄至920元/吨。

近年来化肥行业投资多为煤基多联产装备,以丰富产品结构并增强经营灵活性。

尤其是对于尿素企业来说,与化工联合发展是越来越明显。

由于工艺生产过程中合成器的产品包括合成氨(尿素生产的上游产品)、甲醇、乙二醇、丁醛、碳酸二甲酯、草酸、甲酸等。

尿素生产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价格调整产品结构,如尿素产品价格过低时就转而生产甲醇和合成氨等化工产品来降低尿素的产量。

这种煤基多联产、柔性调节的运营模式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总体看,自2016年10月份以来,受煤炭和天然气价格攀升及运费上涨推动,尿素价格快速攀升,尿素与无烟煤之间的价差扩大,企业盈利情况好转。

2018年氮肥生产和市场运行平稳,国内氮肥供需紧平衡,价格高位企稳。

2019年氮肥开工率有所回升,价格高位回落,尿素与无烟煤之间的价差收窄。

未来我国氮肥行业发展将主要依靠工业尿素市场需求扩容及煤基化工产品联产。

(二)磷肥磷肥是以磷矿石为原料生产的含有作物营养元素磷的化肥,磷肥铵磷元素含量高地通常分为低浓度和高浓度磷肥。

目前磷肥主要为以磷酸一铵(MAP)和磷酸二铵(DAP)为代表的高浓度磷肥。

我国磷肥行业技术装备和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大部分装置的设计和生产实现了国产化,磷矿采选、副产品回收和磷石膏处理等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形成了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天化”)、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瓮福”)和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贵开磷”)等一批大型磷复肥企业集团。

我国磷肥行业长期面临产能过剩、行业相对分散、市场无序竞争、环保投入有限及资源开采过度等问题。

据国家统

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磷肥折纯产量为1,365.20万吨,同比减少3.70%;2019年1-9月,磷肥折纯产量为917.53万吨,同比减少7.54%。

产量下降的同时,下游需求疲软。

2018

年磷肥销售量为1,297.2万吨,同比下降17.10%;2019年前三季度磷肥销售量为912万吨,同比下降8%。

磷肥产销率由2018年末的99%升至2019年9月末的99.40%。

磷复肥方面,截至2018年末国内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合计产能为3,800万吨,表观消费量(实物量)约为2,318万吨,过剩率超过60%。

2018年磷酸一铵产量为1,817.70万吨,表观消费量(实物量)为1,489.27万吨,自给率为116.69%;磷酸二铵产量为1,565.3万吨,表观消费量为828.71万吨,自给率为189.32%。

随着国内磷肥需求饱和,出口成为化解磷肥产能过剩的重要方式。

受益于磷肥出口关税的取消,2019年1-9月磷酸一铵出口量2,051.63万吨,同比增长15.32%;磷酸二胺出口量482.60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磷肥生产主要原材料为磷矿石和硫磺,其中磷矿石成本占磷复肥生产成本的30%左右。

我国磷矿资源储量相对丰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磷矿储量32.4亿吨,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北、云南和四川四省,4省磷矿资源储量约占全国85%。

但是我国磷矿石平均品位较低、采选难度大、开采成本较高。

在环保限产和“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双重压力下,2018年我国磷矿产量为9,632.6万吨,同比下滑21.77%;2019年磷矿石继续减产,2019年1-9月我国磷矿产量为7253.6万吨,同比减少9.24%。

受磷矿石减产影响,磷矿石价格普遍上涨。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2018年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华中地区磷矿石(30%)市场价(中间价)分别同比上涨5%、11.11%和2.33%。

2019年受下游需求疲弱、市场库存高位等因素影响,磷矿石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

截至2019年11月末,磷矿石(30%)市场价(中间价)较年初下跌了10%-15%。

硫磺价格方面,2017年以来硫磺价格出现“M”型走势,高点分别出现在2018年1月和10月。

2019年硫磺价格持续回落,截至2019年11月末,各地区硫磺市场价(中间价)降至440-550元/吨。

2019年在原材料价格支撑力度有限的情况下,磷复肥价格亦出现较大回落。

截至2019年11月末,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现货价分别为1,950元/吨和2,380元/吨,较年初分别下跌17.37%和17.93%。

2019年以来,随着原材料价格下跌,磷肥龙头企业经营效益尚可。

根据各主要磷肥企业2019年第三季度报整理,云天化实现营业收入410.85亿元,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04亿元,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5亿元,归母净利润2亿元。

近年来随着产能出清,主要磷肥龙头企业积极推动基础肥提质升级,加强新型肥研发,经营情况有所好转。

但这些措施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困扰行业长期发展的产能过剩问题。

(三)钾肥全球钾盐资源分布集中于加拿大和俄罗斯两国,我国钾盐资源较少且主要位于青海察尔汗湖和新疆罗布泊湖。

目前中国钾肥自给率约为55%,国内钾肥供应不能满足需求,仍是世界钾肥进口大国。

2018年我国氯化钾进口量为746吨,同比减少1%;2019年1-10月我国氯化钾进口量为812万吨,同比增长38%。

国内市场方面,2019年以来国内钾肥市场需求不足,价格持续回落。

2019年1-8月全国累计生产钾肥(折K2O)468.9万吨,同比增长15.61%。

产量和进口量大幅增加,但需求疲软,供需矛盾导致价格承压。

2019年一季度,国内氯化钾批发均价为2,548元/吨,二季度均价2,561.62元/吨,三季度均价为2,532.15元/吨。

截至2019年11月末,国内氯化钾批发价降至2,490元/吨,较年初下跌2.32%;国际市场方面,除了东南亚市场,氯化钾需求不足,价格持续回落。

硫酸钾方面,近年来国内硫酸钾市场一直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受益于2019年初国内钾肥出口关税取消,硫酸钾出口大增。

2019年1-10月我国硫酸钾出口量29.34万吨,破历史记录。

但出口增加的同时,硫酸钾价格则加速下滑。

截至2019年末,硫酸钾价格指数较年初下降4.78%。

由于国内钾肥市场对外依赖度较高,钾肥价格更多的受制于国际市场。

2019年10月25日,俄罗斯Uralkali公司宣布与印度IPL公司签订新年度钾肥进口合同,合同价格每吨为280美元,比上年每吨下降了10美元,为国内钾肥海运合同谈判提供了价格标杆。

总的来看,2019年钾肥受需求低迷影响,库存高企,价格持续回落。

预计2020年钾肥市场去库存压力较大,价格或继续走低。

(四)复合肥复合肥是指含有两种及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主要原料为氮肥、磷肥和钾肥,原材料成本约占复合肥成本的80%-85%。

复合肥价格波动趋势与单质肥基本一致,2017年下半年起,受原材料单质肥价格持续回升及环保督查趋严影响,复合肥生产企业开工率降低,价格一路上行。

2018年末硫酸钾复合肥产品价格达到2,635元/吨的高点,同比增长11.65%。

2019年随着行业开工率的回升,复合肥价格出现回落。

截至2019年10月末,硫酸钾复合肥产品价格为2,515元/吨,较年初下降4.55%。

由于复合肥可以同时为作物提供多种营养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国家大力提倡复合肥替代单质肥,但由于复合肥领域资金和技术进入门槛低,经过一轮产能扩张后,行业出现产能过剩。

2019年行业产能2亿吨左右,但实际产量仅占产能30%。

目前,除了传统的复合肥产品,硝基复合肥、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等高效环保新型肥料产品迅速发展。

未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复合化率将不断提升,新型复合肥的研发创新成为行业发展方向。

我国复合肥主要产区集中在华东、华中及西南区域,其中华东区域总产能占比约为50%,形成了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正大”)、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史丹利”)、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鲁西化工”)等一系列复合肥龙头企业。

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效益分化严重,行业集中度提升。

金正大、史丹利、鲁西化工等一线大厂产能利用率可达到70%以上,且凭借资

源及规模优势,更易消化及传导成本上行的压力。

而中小型复合肥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受下游农产品行情低迷、上游单质肥价格波动的影响,企业盈利空间明显收窄。

此外,中小型化肥生产企业装置设备落后、环保不达标,面临停产、倒闭。

未来行业复合化率将不断提升,中小型复合肥生产企业将逐渐退出市场,市场份额将向龙头企业集中。

行业政策方面,我国政府一方面积极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和鼓励行业内并购整合,另一方面鼓励化肥出口,全面取消化肥产品的的出口关税,降低增值税。

双管齐下以逐步化解过剩产能的努力或可取得一定的短期效果。

但中长期看,环保压力下行业能否健康发展仍有待于通过技术与产品研发推动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全行业减量提质压力巨大。

2014年底和2015年初,农业部发布《2020年实现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的政策和《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从2015年起,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平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

国家推动化肥使用效率的提升来减少化肥施用量,将加快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利于龙头企业的发展。

2016年8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

57号),提出严格控制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先进工艺改造提升项目应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

2017年12月15日,财政部公布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税委会〔2017〕27

号)内容。

国务院决定,自2018年1月1日起,适当调整磷矿石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出口关税,其他原料和其他肥料进出口关税政策保持2017年水平。

2018年度,中国对磷矿石出口仍然实行配额管理,配额总量80万吨;出口关税从20%下调至10%。

对列明含钾的肥料及原料继续征收出口关税,硝酸

钾和磷钾二元复合肥从价按5%税率征收,硫酸钾、氯化钾从

量按600元/吨征收,其他钾盐和钾矿从价按30%税率征收。

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由20%从价计征调整为从量按100元/吨征收。

按照历史出口数据看,高关税下三元复合肥的出口量一般只有几万吨(2017年三元复合肥出口量为4.16万吨)。

从价税变更为从量税有利于促进三元复合肥的出口,也有助于国内复合肥企业降本提质,提升国际竞争力。

2018年10月30日,商务部自2019年1月1日起,暂停磷矿石、白银出口配额管理,调整为实行许可证管理;对药料用人工种植麻黄草出口实行配额管理,不再实行禁止出口管理。

同年12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19年进出口暂定税率调整方案的通知》(税委会[2018]65号),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对化肥、磷灰石、铁矿砂、矿渣、煤焦油、木浆等94项商品不再征收出口关税。

受益于化肥相关产品全面取消出口关税利好,2019年1-9月,我国矿物肥料及化肥累计出口1,988万吨,同比增长23%。

其中,三元复合肥、硫酸钾和其他矿物钾肥及化学钾出口大幅增长。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1-9月三元复合肥、硫酸钾出口分别为77.37万吨、27.91万吨和0.60万吨,均远超2018年全年出口量。

出口量的大幅增加可以一定程度上化解我国国内过剩产能,但三个产品整体出口量规模仍较小,影响有限。

出口关税利好背景下,磷矿石出口量反而出现了下滑。

2019年1-9月磷矿石出口21.84万吨,同比减少34.88%,主要系我国磷矿石开采受环保等因素影响有所限制。

2019年2月生态环境部印发《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方案》,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依法依规处置,指导帮助不达标企业进行达标改造,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鼓励支持先进绿色产能,树立行业标杆。

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有效防治“三磷”污染,推动磷化工产业链绿色发展。

因此从长期来看,我国磷矿石产量难以大幅增加。

税收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