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491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docx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docx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物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现有A、B两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将A、B分别放入试管中,并在两个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制取氧气.当A、B均完全反应后,如下图所示,得到的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作催化剂,只是加快了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如果单独加热氯酸钾,要到熔化以后,才缓慢放出氧气,而加入了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即放出氧气。

B中氯酸钾的质量比A中的少,所以B产生的氧气少,故选C。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

B.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

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就属于第几周期。

【详解】

A、氟原子是9号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核外电子数为9,故A正确;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故B正确;

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氟元素和氯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下列有关物质反应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

月球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图是铝、钛、铁三种金属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B.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

C.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钛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2,表示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6,表示原子序数为2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

B.氯原子的M层电子有7个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该选项说法正确;

B、M是第三电子层,氯原子的M层有7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即锗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6.2019年3月28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截至27日10时,事故点下风向1公里出现苯超标现象,2公里和3.5公里处各项污染物浓度均低于标准限值。

下列有关苯(C6H6)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苯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

1

D.每个苯分子里含有3个氢分子和3个氧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苯的化学式为

,属于有机物。

【详解】

A、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不正确;

B、苯的化学式为

,则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C不正确;

D.每个苯分子里含有6个氢原子和6个碳原子,故D不正确。

故选B。

7.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2B.H2OC.H+D.2H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即H2。

选A。

考点:

物质的构成。

点评: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粒保持。

8.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B.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C.“丹桂飘香”可以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蒸馏水与海水中的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原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原子核、电子,此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不存在氯化钠离子,此选项错误;

C、“丹桂飘香”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此选项错误;

D、蒸馏水与海水中的水都是相同的水分子构成的,故化学性质相同,此选项正确。

故选:

D。

9.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解的是(  )

A.氯原子的中子数是17

B.氯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粒子是阳离子

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到电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得:

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当x=8时,该微粒是阴离子;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到电子。

故选D.

考点:

原子的结构

10.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催化剂只能催化一个化学反应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D.如果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氯酸钾加热不会分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一种催化剂可以催化多个化学反应,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都可以做催化剂,故错误;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错误;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正确;D、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例如氯酸钾加热下也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故错误.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11.已知:

2KMnO4

K2MnO4+MnO2+O2↑。

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F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反应结束固体的质量等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不再变;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不随反应时间而变化,图像应该是一条平线;二氧化锰是生成物,开始高锰酸钾分解前,二氧化锰的含量为零,反应中二氧化锰逐渐增多,含量增加,反应结束,含量不再改变;D氧气是反应的生成物,所以氧气的体积起点应该为零。

选A

点睛: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2.火箭常用联氨(N2H4)作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H4+2NO

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

A.N2B.NO2C.NH3D.N2O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

在N2H4+2NO

2X+2H2O反应中,反应前共有氮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反应后的原子为:

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则2X中含有氮原子4个,故X的化学式为N2,故选A。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

13.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A.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

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浅绿色沉淀生成

C.将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

【答案】C

【解析】

A、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铜的活动性比铝弱。

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错误;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错误;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生成铁粉和二氧化碳,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错误。

故选C。

14.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B.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C.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D.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错误;B、锥形瓶底放水的原因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错误;C、物质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正确;D、纳米铁粉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气球膨胀,装置冷却后由于消耗氧气,气球又变小,错误。

故选C。

15.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b时间表示反应已完全)(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化学反应中,氯酸钾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少(由于氯酸钾在加热时不断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在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在没有反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

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

故选B。

16.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

门捷列夫B.

达尔文

C.

拉瓦锡D.

牛顿

【答案】C

【解析】

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错误;B、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错误;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正确;D、牛顿发现了力学定律,错误。

故选C。

17.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

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

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故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正确;答案:

C。

1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故A正确。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故B正确。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故C正确。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接触面积。

故D错误。

 

19.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相关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有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该过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故错误;

②二氧化锰在在这个反应中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正确;

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减小,根据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可知,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反应停止质量分数会不再变化,正确;

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小,但不会减小到了0,因为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故错误;

故选B。

20.研究表明,青少年大量的饮用碳酸饮料易造成身体中钙的流失。

这里所说的“钙”是指

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由元素组成,青少年大量的饮用碳酸饮料易造成身体中钙的流失。

这里所说的“钙”是指物质中的钙元素,故选A

考点:

物质的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