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1404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6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全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全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全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全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集.docx

《全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集.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集.docx

全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集

2001年10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66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问卷法

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布伦塔诺B.弗洛伊德C.亚里斯多得D.冯特

3.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B.瓦龙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

4.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一个科学家是()

A.霍尔B.孟德尔C.高尔顿D.彪勒

5.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A.领会B.实践C.知识经验D.技能

6.成人用"如果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来了"的话教育孩子。

这是利用儿童的恐惧。

()

A.本能B.怕生C.预测D.经验

7.婴儿说出的句子像发电报式的电报句的年龄阶段处于()

A.1.5-2岁B.1-1.5岁C.2.5-3岁D.2-2.5岁

8.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A.家庭教育方式B.家庭收入情况

C.家庭居住环境D.家庭文化背景

9.在下列时间单位中,小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

A.一小时B.一周C.一天D.一个月

10.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A.三年级B.四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

11.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A.二元论阶段B.多元论阶段C.相对论阶段D.约定论阶段

12.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

A.理解B.机械C.内隐D.无意

1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14.在历史上规模较大,时间最长的一项关于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是由()率领的研究小组完成的。

A.吉尔福特B.韦克斯勒C.特曼D.比纳

15.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奥尔波特B.卡特尔C.荣格D.斯普兰格

16.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

A.运用B.分析C.综合D.评价

1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

18.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

19.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

A.命题B.命题网络C.图式D.产生式

20.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相同要素说B.概括化理论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

21.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

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22.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做()

A.品德B.道德C.个性D.人格

23.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斯陶布C.章志光D.柯尔伯格

2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需要。

()

A.归属B.自我实现C.尊重D.生理

26.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

A.努力程度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D.运气好坏

27.为了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

A.权威者B.告状者C.指导者D.协商者

28.教师将以往教学监控的过程和方式恰当地运用到与其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

这表明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A.由他控发展到自控B.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C.敏感性逐渐增强D.迁移性逐渐提高

29.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行为表现的有效程度叫做()

A.内容效度B.构想效度C.效标关联效度D.诊断效度

30.在实际测量中,信度值一般用描述两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的来估计。

()

A.标准分数B.原始分数C.平均数和标准差D.相关系数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31.婴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

32.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的脑电活动的变化,发现在4-20岁之间,大脑有两个显著加速期。

第一次发生在_______岁之间,第二次发生在_______之间。

33.人格方面的个别差异主要包括_______差异和_______差异两个方面。

34.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三个阶段:

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_______阶段。

35.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_______内驱力、_______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组成。

36.对于学习测验而言,测验项目的质量分析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7.关键期

38.强化

39.练习曲线

40.移情

41.教学效能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43.小学生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44.简要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45.简述教师期望效应的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共25分)

46.举例说明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

47.评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将人格类型划分为内倾性人格和外倾性人格的心理学家是()

A.斯普兰格B.威特金C.阿德勒D.荣格

2.下面有关动机的错误论述是()

A.动机决定行为的方向

B.动机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C.动机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结合

D.动机是行为的启动机制

3.现代认知心理学中受意识控制、难以达到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

4.人的脑重量和容积达到最大值的年龄是()

A.20—22岁B.20—23岁C.20—24岁D.20—25岁

5.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学者是()

A.廖世承B.黄翼C.陈鹤琴D.肖孝嵘

6.先前学习中习得的原理和态度影响后面的学习。

这是一种()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特殊迁移D.普遍迁移

7.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两次施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表示的信度是()

A.内部一致信度B.折半信度

C.复本信度D.重测信度

8.斯陶布将个体的价值取向、移情能力和帮助别人的知识、技能等因素结合起来,解释()产生的过程。

A.道德判断B.亲社会行为C.品德D.道德需要

9.世界上一个心理学验室创建于()

A.希腊B.英国C.美国D.德国

10.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并将其划分为自我中心、权威、可逆和公正四个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柯尔伯格B.斯陶布C.皮亚杰D.林崇德

11.幼儿理解自己性别不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年龄阶段是()

A.2—3岁B.4—5岁C.5—6岁D.6—7岁

12.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考虑问题,并深信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想法一致。

这种思维的特点是()

A.自我中心主义B.直观形象性

C.知觉的集中性D.不可逆性

1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经常充当家长的角色。

这反映了教师在扮演()

A.教书的角色B.育人的角色

C.管理的角色D.代理的角色

14.最早对个别差异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是()

A.桑代克B.比纳

C.高尔顿D.韦克斯勒

15.根据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如果某一学生为赢得老师的夸奖或认可而努力学习,则该学习具有()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D.自尊内驱力

16.系统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华生

C.巴甫洛夫D.斯金纳

17.人生第一年内,脑重量增加速度最快,平均每天增加()

A.0.1克B.1克

C.0.2克D.2克

18.提出“发展任务”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哈维斯特B.维果斯基

C.柯尔伯格D.斯皮尔曼

19.学习的联结理论特别强调()在学习中的作用。

A.强化B.顿悟

C.理解D.认知结构

20.从婴幼儿感情承担能力来说,入托时间最好应是()

A.1—1.5岁B.1.5—2岁

C.2—2.5岁D.2.5—3岁

2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A.环境B.成熟

C.遗传D.教育

22.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

A.鲁宾斯坦B.达维多夫

C.维果斯基D.列昂节夫

23.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劳动等情境下,去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称为()

A.自然实验法B.心理测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

24.奖励先进,树立良好榜样。

这利用的强化形式是()

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D.渐进强化

25.认知策略迁移理论认为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是()

A.两种学习任务中所包含的共同成分B.学习策略的定势

C.对学习策略的理解D.对学习策略的有效性的评价

26.小学生的有意识记开始超过无意识记的年级一般是()

A.二年级B.三年级

C.四年级D.五年级

27.“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常指()心理现象。

A.学习的迁移B.高原期

C.元认知D.记忆

28.经典测验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是斯皮尔曼的()模型。

A.标准化B.真分数

C.方差分析D.正态分布

29.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到一切事情需看情况来定时,其思维处于()

A.二元论阶段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D.约定论阶段

30.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区分为()

A.一般特质和特有特质B.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C.基本倾向、基本特质和类型D.理智、情感和意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31.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32.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所完成的时间是在高中__________年级。

3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34.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__________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__________的心理特征。

35.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__________指向型和__________指向型两类。

36.确定内容效度要依赖于两个条件:

第一是__________;第二是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7.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38.社会认知

39.个别差异

40.道德情感

41.皮格马利翁效应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

43.简述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的具体表现。

44.简述促进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

45.简述动机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10分,共25分)

4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发现法?

47.举例说明影响学习策略学习的内部条件。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种观点认为,(   )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A.桑代克B.普莱尔

C.何林沃斯D.霍尔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或改变某种或某此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称作(   )

A.观察法B.测验法

C.教育心理实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

3.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之一是具有(   )

A.演绎推理能力B.守恒法

C.直观形象性D.自我中心

4.(   )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每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社会任务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解决,使得个体发展出不同的人格特征或能力。

A.弗洛伊德B.阿德勒

C.哈维斯特D.埃里克森

5.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   )

A.比纳B.皮亚杰

C.柯尔伯格D.斯金纳

6.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

A.积累B.迁移

C.学习D.领会

7.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

A.发展B.发育

C.遗传D.成熟

8.内部言语是从(   )开始产生的。

A.婴儿期B.幼儿期

C.小学阶段D.初中阶段

9.一般在2岁~2岁半的儿童中常进行的是(   )

A.创造性游戏B.教学游戏

C.集体游戏D.单人游戏

10.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侧化在(   )时就表现出来了。

A.初生B.一岁

C.一岁半D.两岁

11.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

A.直觉行动性B.辩证性

C.具体形象性D.抽象逻辑性

12.刚出生的新生儿的脑重量约为成人脑重量的(   )

A.20%B.25%

C.30%D.35%

13.发展幼儿身体技能的游戏称为(   )

A.创造性游戏B.教学性游戏

C.活动性游戏D.技能性游戏

14.(   )是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相联系的,它的发展最晚。

A.颞叶B.顶叶

C.枕叶D.额叶

15.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因素是(   )

A.家庭教育方式B.遗传禀赋

C.师生关系D.同伴关系

16.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

A.三年级B.四年级

C.五年级D.六年级

17.儿童能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的年龄是(   )

A.5~7岁B.7~9岁

C.9~11岁D.11~13岁

18.刘世熠的研究表明,在4~20岁之间,大脑有两个显著加速成熟的时期。

第一次发生在5~6岁之间;第二次发生在(   )之间。

A.10~11岁B.11~12岁

C.12~13岁D.13~14岁

19.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开始过渡的年级是(   )

A.高二B.高一

C.初三D.初二

20.当一个人凡事总要问一个“什么是正确”的答案时,其思维处于(   )

A.二元论阶段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D.约定论阶段

21.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A.布鲁纳B.托尔曼

C.加涅D.奥苏伯尔

2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

A.联结B.整合

C.监控D.迁移

23.柯尔伯格认为,儿童的品德发展水平与其(   )直接相联系,具有阶段性。

A.自尊水平B.思维发展水平

C.自我意识发展水平D.社会认知水平

24.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

A.对偶故事法B.观察法

C.测验法D.实验法

25.将个体的价值取向、移情能力、帮助别人的知识、技能等因素结合起来,解释个体亲社会行为产生过程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陶布B.皮亚杰

C.柯尔伯格D.班杜拉

26.动机是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这种行为,并使这种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   )

A.状态B.特征

C.变化D.水平

27.根据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如果学生是为了赢得地位与自尊心而学习,则该学生具有(   )

A.认同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2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属于可控的内在因素是(   )

A.能力高低B.身心状态

C.努力程度D.任务难易

29.教师按学校规定对学生施行奖惩、组织、领导和控制学生,使学生自觉地服从纪律。

这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   )

A.教书的角色B.育人的角色

C.管理的角色D.代理的角色

30.重测信度表示的是测验在(   )的稳定性或一致性。

A.内容上B.时间上

C.理论上D.结构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31.____________的进化论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科学思想基础。

32.培养幼儿正确发音的关键期是____________岁左右。

33.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除了在____________方面有很大差异外,主要还表现为____________方面的差异。

34.观察学习中的注意过程主要受到观察者的特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35.元认知训练的主要方法有:

言语化训练法、____________训练法和____________训练法。

36.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总体发展趋势表现在:

从他控到____________、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敏感性逐渐增强、____________性逐渐提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7.横断研究设计

38.守恒

39.代际差异

40.超常儿童

41.学习策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43.维果斯基提出的关于心理发展的标志有哪些?

44.简述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45.客观性测验有什么优缺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46.(10分)试述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47.(15分)试述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实际谈谈它对课堂教学的启示作用。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   )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A.彪勒B.普莱尔

C.斯特恩D.冯特

2.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   )

A.廖世承B.陈鹤琴

C.潘菽D.朱智贤

3.皮亚杰认为,(   )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开始形成守恒性。

A.前运算B.形式运算

C.具体运算D.感知运动

4.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   )

A.维果斯基B.霍尔

C.科尔伯格D.皮亚杰

5.(   )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特别是人格发展的动力,是由原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斗争、相互协调的结果。

A.华生B.霍尔

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

6.知识的(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B.灌输

C.传授D.接受

7.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

A.高尔顿法B.基因突变法

C.消除法D.孟德尔法

8.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

A.唐氏综合症B.苯丙酮尿症

C.特纳氏综合症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9.儿童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期间。

A.3—4岁B.4—5岁

C.5—6岁D.6—7岁

10.培养幼儿发音能力的关键期是在(   )左右。

A.2岁B.3岁

C.4岁D.5岁

11.幼儿思维以(   )思维为主。

A.具体形象B.抽象逻辑

C.直觉行为D.辩证

12.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对(   )的辨别发展最迟,一般要到9—11岁时才能发展完善。

A.里外方位B.前后方位

C.上下方位D.左右方位

13.利用脑电图研究发现,脑发育的第一个加速期是在(   )之间。

A.3—4岁B.4—5岁

C.5—6岁D.6—7岁

14.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因素是(   )

A.同伴关系B.教师的教育方式

C.家庭教育方式D.儿童的自我意识

15.根据Selman的角色采择理论,(   )的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A.6—8岁B.8—10岁

C.10—12岁D.12—15岁以上

16.在(   )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

A.幼儿B.小学

C.初中D.高中

17.小学生思维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