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诊断技术.docx
《禽病诊断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禽病诊断技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禽病诊断技术
禽病诊断技术
1如果发病突然,病程短急,可能是急性传染病或中毒病,如果发病时间较长则可能是慢性病。
2、发病数量
病禽数量少或零星发病,则可能是慢性病或普通病,病禽数量多或同时发病,可能是传染病或中毒性疾病。
3、生产性能
对肉禽只了解其生长速度,增重情况及均匀度,对产蛋鸡应观察产蛋率,蛋重,蛋壳质量,蛋壳颜色等。
4、发病日龄
禽群发病日龄不同,可提示不同疾病的发生
(1) 各种年龄的家禽同时或相继发生同一疾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可提示新城疫、禽流感、鸭瘟及中毒病。
(2) 1月龄内雏禽大批发病死亡,可能是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法氏囊炎,肾传支等,如果伴有严重呼吸道症状可能是传支,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禽流感等。
(3) 若雏鸭大批死亡,多为鸭病毒性肝炎,沙门氏菌感染,成年鸭大批发病多为鸭瘟,流感,禽霍乱或鸭传染性浆膜炎等。
(4) 若雏鹅大批发病,多为小鹅瘟,球虫病,副粘病毒感染,成鹅大批发病,多为大肠杆菌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流感或霍乱等。
5、饲养管理情况
了解病禽发病前后采食,饮水情况,禽舍内通风及卫生状况等是否良好。
6、用药情况
若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或迅速停止死亡,可提示细菌性疾病,若用抗生素药无作用,可能是病毒性疾病或中毒性疾病或代谢病。
7、流行病学调查
对可疑是传染性疾病的,除进行一般调查外,还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现有症状,既往病史,疫情调查,平时防疫措施落实情况等。
8、饲料情况调查
对可疑营养缺乏的禽群要对饲料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饲料中能量,粗蛋白,钙,磷等情况,必要时对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进行成分分析。
9、中毒情况调查
若饲喂后短时间内大批发病,个体大的禽只发病早,死亡多,个体小的禽只发病晚,死亡少,可怀疑是中毒病。
要对禽群用药进行调查,了解用何种药物,用量,药物使用时间和方法,是否有投毒可能,舍内是否有煤气,饲料是否发霉等。
二、 病史和疫情
1、 了解既往病史
畜禽场或养禽专业户的禽群过去发生过什么重大疫情,有无类似疾病发生其经过及结果如何等情况,借以分析本次发病和过去发病的关系。
如过去发生大肠杆菌、新城疫、而为对禽舍进行彻底的消毒,禽也未进行预防注射,可考虑旧病复发。
2、 调查附近的家禽养殖场的疫情
调查附近家禽场(户)是否有与本场相似的疫情,若有可考虑空气传播性传染病,如新城疫、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
若禽场饲养有两种以上禽类,单一禽种发病,则提示为该禽的特有传染病,若所有家禽都发病,则提示为家禽共患的传染病,如霍乱、流感等。
3、 调查引种情况
有许多疾病是引进种禽(蛋)传递的,如鸡白痢、霉形体病、禽脑脊髓炎等。
进行引种情况调查可为本地区疫病的诊断线索。
若新进带菌、带病毒的种禽与本地禽群混和饲养,常引起新的传染病暴发。
4、 平时的防疫措施落实情况
了解禽群发病前后采用何种免疫方法、使用何种疫苗。
通过询问和调查,可获得许多对诊断有帮助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作出正确诊断。
三、 临床检查
1、 群体检查
在鸡舍内一角或外恻直接观察,也可以进入禽舍对整个禽群进行检查。
因为禽类是一个相对敏感的动物,特别是山鸡、鸡。
因此进入禽舍应慢慢进入,以防止惊扰禽群。
检查群体主要观察禽群精神状态、运动状态、采食、饮水、粪便、呼吸以及生产性能等。
(1) 禽群精神状态检查
① 正常状态下,家禽对外界刺激反应比较敏感,听觉敏锐,两眼圆睁有神。
有一点刺激家禽头部高抬,来回观察周围动静,严重刺激会引起惊群、压堆、乱飞、乱跑、发出鸣叫。
② 在病理状态下,家禽首先反应到精神状态变化,会出现精神兴奋,精神沉郁和嗜睡。
精神兴奋:
家禽对外界轻微的刺激或没有刺激表现强烈的反应,引起惊群、乱飞、鸣叫,临床多表现为药物中毒,维生素缺乏等。
精神沉郁:
禽群对外界刺激反应轻微,甚至没有任何反应,表现家禽离群呆立、头颈卷缩、两眼半闭、行动呆滞等。
临床上许多疾病均会引起精神沉郁,如雏鸡沙门氏菌感染、霍乱、法氏囊、新城疫、禽流感、肾支、球虫病等。
嗜睡:
重度的萎靡、闭眼似睡、站立不动或卧地不起,给以强烈刺激才引起轻微反应甚至无反应,可见于许多疾病后期,往往愈合不良。
(2) 运动状态检查
① 正常状态下,家禽行动敏捷活动自如,休息时往往两肢弯曲卧地,起卧自如,有一点刺激马上站立活动。
② 病理状态下的运动异常
跛行:
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运动异常,临床表现为腿软、瘫痪、喜卧地,运动时明显跛行,临床多见Ca、P比例不当、维生素D3缺乏、痛风、病毒性关节炎、滑液囊霉形体、中毒;小鸡跛行多见于新城疫、脑脊髓炎、VE亚硒酸钠缺乏;肉仔鸡跛行多见于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感染;刚接回雏鸡出现瘫痪多见于小鸡腿部受寒或禽脑脊髓炎等。
劈叉:
青年鸡一腿伸向前,一腿伸向后,形成劈叉姿势或两翅下垂,多见神经型马立克,小鸡出现劈叉多为肉仔鸡腿病。
观星状:
鸡的头部向后极度弯曲形成所谓的“观星状”姿势,兴奋时更为明显,多见于维生素B1缺乏。
扭头:
病鸡头部扭曲,在受惊吓后表现更为明显,临床多见新城疫后遗症。
偏瘫:
小鸡偏瘫在一侧,两肢后伸,头部出现振颤,多见于禽脑脊髓炎。
肘部外翻:
家禽运动时肘部外翻,关节变短、变粗,临床多见于锰缺乏。
企鹅状姿势:
病禽腹部较大,运动时左右摇摆浮度较大,象企鹅一样运动,临床上肉鸡多见于腹水综合症;蛋鸡多见于早期传染性支气管炎或衣原体感染导致输卵管永久性不可逆损伤引起“大档鸡”,或大肠杆菌引起的严重输卵管炎(输卵管内有大量干酪物)。
趾曲内侧:
两肢趾弯曲、卷缩、趾曲于内侧,以肢关节着地,并展翅维持平衡,临床多见维生素B2缺乏。
两腿后伸:
产蛋鸡早上起来发现两腿向后伸直,出现瘫痪,不能直立,个别鸡舍外运动后恢复,多为笼养鸡产蛋疲劳症。
蹼尖点地:
水禽运动时蹼尖着地,头部高昂,尾部下压,多见于葡萄球菌感染。
角弓反张:
小鸭若出现全身抽搐,向一侧仰脖,头弯向背部,两腿阵发性向后踢蹬,有时在地上旋转,多为鸭病毒性肝炎。
犬坐姿势:
禽类呼吸困难时往往表现呈犬坐姿势,头部高抬,张口呼吸,跖部着地。
小鸡多见于曲霉菌感染,肺型白痢,成鸡多见于喉气管炎,白喉型鸡痘等。
强迫采食:
家禽出现头颈部不自主的盲目点地象采食一样,多见于强毒新城疫,球虫病,坏死性肠炎等。
颈部麻痹:
表现头颈部向前伸直,平铺于地面,不能抬起,又称软颈病,同时出现腿翅麻痹,多见于鸭肉毒素中毒病。
转圈运动:
雏鹅在暴饮后30分钟左右出现共济失调,两腿翅无力,行走步态不稳,两腿急步呈直线前进或后退,或转圈运动,多为雏鹅水中毒病。
(3) 采食状态检查
① 正常状态下,家禽采食量相对比较大,特别是笼养产蛋鸡加料后1~2小时可将食物吃光,观察采食量可根据每天饲料记录就能准确掌握摄食增减情况,也可以观察鸡的素囊大小,料槽内的剩余料的多少和采食时鸡的采食状态等来判断禽类的采食情况。
如舍内温度较高,采食会减少;舍内温度偏低则采食量会上升。
采食量减少是反映禽病最敏感的一个症状,能最早反映禽群健康状况。
② 病理状态下采食量增减直接反映禽群健康状态,临床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采食量减少:
表现加入料后,采食不积极,食几口后退缩到一侧,料槽余量过多。
比正常采食量下降,临床中许多病均能使采食量下降,如沙门氏菌、霍乱、大肠杆菌病、败血型支原体、新城疫、流感等。
采食量废绝:
多见于禽病后期,往往预后不良。
采食量增加:
多见于食盐过量,饲料能量偏低,或在疾病恢复过程中采食量会不断增加,反映疾病好转。
(4) 粪便观察
许多疾病均会引起家禽粪便变化和异常。
因此粪便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粪便检查应注意粪便性质,颜色和粪便内异物等情况。
① 正常粪便的形态和颜色:
正常情况下鸡粪便像海螺一样,下面大上面小呈螺旋状,上面有一点白色的尿酸盐颜色,多表现为棕褐色;家禽有发达的盲肠,早晨排除稀软糊状的棕色粪便;刚出壳小鸡尚未采食,排出胎便为白色或深绿色稀薄的液体。
影响粪便生理因素
温度对粪便的影响:
因家禽粪道和尿道相连于泄殖腔,粪尿同时排出,家禽又无汗腺,体表覆盖大量羽毛。
因此室温增高,家禽粪便变的相对比较稀,特别是夏季会引起水样腹泻;温度偏低,粪便变稠。
饲料原料对家禽粪便的影响:
若饲料中加入杂饼杂粕(如菜籽粕)、发酵抗生素与药渣会使粪便发黑;若饲料加入白玉米和小麦会使粪便颜色变浅变淡。
药物对粪便影响:
若饲料中加入腐殖酸钠会使粪便变黑。
② 粪便病理异常
在排除上述影响粪便的生理因素、饲料因素、药物因素以外,若出现粪便异常多为病理状态,临床多见有粪便性质的变化、粪便颜色的变化、粪便异物等。
粪便颜色变化:
粪便发白:
粪便稀而发白如石灰水样,在泄殖腔下羽毛被尿酸盐污染呈石灰水渣样,临床多见痛风、雏鸡白痢、Ga、P比例不当、VD缺乏,法氏囊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等。
鲜血便:
粪便呈鲜红色血液流出,临床多见盲肠球虫、啄伤。
发绿:
粪便颜色发绿呈草绿色,临床多见新城疫感染、伤寒和慢性消耗性疾病(马立克、淋巴白血病、大肠杆菌引起输卵管内有大量干酪物),另外当禽舍通风不好时,环境的氨气含量过高,粪便亦呈绿色。
发黑:
粪便颜色发暗发黑呈煤焦油状,临床多见小肠球虫、肌胃糜烂、出血性肠炎。
黄绿便:
粪便颜色呈黄绿带黏液,临床多见坏死性肠炎、流感等。
西瓜瓤样便:
粪便内带有黏液,红色似西红柿酱色,临床多见小肠球虫、出血性肠炎或肠毒综合症。
带血丝:
在粪便上带有鲜红色血丝,临床多见家禽前殖吸虫或啄伤。
粪便颜色变浅:
比正常颜色变浅变淡,临床多见肝脏疾病,如盲肠肝炎、包涵体肝炎等。
粪便性质变化:
水样稀便:
粪便呈水样,临床多见食盐中毒、卡他性肠炎。
粪便中有大量未消化的饲料:
又称料粪,粪酸臭,临床多见消化不良,肠毒综合症。
粪便中带有黏液:
粪便中带有大量脱落上皮组织和黏液,粪便腥臭,临床多见坏死性肠炎、流感、热应激等。
粪便异物:
粪便中带有蛋清样分泌物,小鸡多见于法氏囊炎;成鸡多见于输卵管炎、禽流感等。
带有黄色干酪物:
粪便中带有黄色纤维素性干酪物结块,临床多见于因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的输卵管炎症。
带有白色米粒大小结节:
在粪便中带有白色米粒大小结节,临床多见绦虫病。
粪便中带有泡沫:
若小鸡在粪便中带有大量泡沫,临床多见小鸡受寒或家葡萄糖过量或用时间过长引起。
粪便中有假膜:
在粪便中带有纤维素,脱落肠段样假膜,临床多见堆式球虫、坏死性肠炎、鸭瘟等。
粪便中带有大线虫:
临床多见线虫病。
(5) 呼吸系统检查
临床上家禽呼吸系统疾病占70%左右,许多传染病均引起呼吸道症状,因此呼吸系统检查意义重大。
A、正常情况下,鸡每分钟呼吸次数为22~30次,鸭为15~18次,鹅为9~10次,计算鸡的呼吸次数主要通过观察泄殖腔下侧的腹部及肛门的收缩和外突来计算的。
呼吸系统检查主要通过视诊、听诊来完成,视诊主要观察呼吸频率、张嘴呼吸次数、是否甩血样粘条等。
听诊主要听群体中呼吸道是否有杂音,在听诊时最好在夜间熄灯后慢慢进入鸡舍进行听诊。
B、病理状态下呼吸系统异常:
张嘴伸颈呼吸:
表现家禽呼吸困难,多由呼吸道狭窄引起,临床多见传染性喉气管炎后期、白喉型鸡痘、支气管炎后期,小鸡出现张嘴伸颈呼吸多见肺型白痢或霉菌感染。
热应激时禽类也会出现张嘴呼吸应注意区别。
甩血样粘条:
在走道、笼具、食槽等处发现有带黏液血条,临床多见喉气管炎。
甩鼻音:
听诊时听到禽群有甩鼻音,临床多见传染性鼻炎,支原体等。
临床多见败血型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曲霉菌病等。
怪叫音:
当家禽喉头部气管内有异物时会发出怪音,临床多见传染性喉气管炎、白喉型鸡痘等。
(6) 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检查
肉仔鸡、育成鸡主要观察禽只生长速度,发育情况及禽群整齐度。
若禽群生长速度正常,发育良好,整齐度基本一致,突然发病,临床多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中毒性疾病;若禽群发育差,生长慢,整齐度差,临床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缺乏症或抵抗力差而继发其他疾病。
蛋鸡和种鸡主要观察产蛋率,蛋重,蛋壳质量,蛋品内部质量变化:
产蛋率下降:
引起产蛋率下降的疾病很多,如减蛋综合症,禽脑脊髓炎,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等。
薄壳蛋,软壳蛋增多:
临床上检查中发现有大量薄壳蛋,软壳蛋,在粪道内有大量蛋清和蛋黄,临床多见钙磷缺乏或比例不当,VD缺乏,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输卵管炎等。
蛋壳颜色变化:
褐壳蛋鸡若出现白壳蛋增多,临床多见钙磷比例不当,VD缺乏,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等。
小蛋增多:
多见于输卵管炎,禽流感等。
蛋清稀薄如水:
若打开鸡蛋,蛋清稀薄如水,临床多见传染性支气管炎等。
2、 个体检查
通过群体检查选出具有特征病变的个体进一步做个体检查,个体检查内容包括体温检查、冠部检查、眼部检查、鼻腔检查、口腔检查、皮肤及羽毛检查、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腿部检查、泄殖腔检查等。
(1) 体温检查:
体温变化是家禽发病的标志之一,可通过用手触摸鸡体或用体温计来检查。
① 正常鸡体温41.5℃(40~42℃)、鸭41~43℃、鹅40~41℃。
② 病理状态下体温变化:
当动物出现疾病时,其他临床症状明显时,首先体温发生变化,临床体温变化有体温升高和体温下降两种病理状态。
体温升高:
有热源性刺激物作用时,体温中枢神经机能发生紊乱,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受到破坏,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而使体温升高,并出现全身症状称发热。
临床上引起发热性疾病很多。
许多传染性疾病也会引起禽只发热,如禽霍乱、沙门氏菌、新城疫、禽流感、热应激等。
体温下降:
鸡体散热过多而产热不足,导致体温在正常以下称体温下降。
病理状态下体温下降多见于营养不良、营养缺乏、中毒性疾病和频死期禽只。
(2) 冠和肉垂检查
① 正常状态下冠和肉垂鲜红色,湿润有光泽,用手触诊有温热感觉。
② 病理状态下冠和肉垂的变化
冠和肉垂出现肿胀:
临床多见于禽霍乱、禽流感、严重大肠杆菌和颈部皮下注射疫苗引起。
冠和肉垂出现苍白:
临床上若冠和肉垂不萎缩单纯性出现苍白,多见于白冠病、小鸡球虫病、弧菌肝炎、啄伤等。
冠萎缩:
临床多见冠和肉垂由大变小,出现萎缩,颜色发黄,冠和内垂无光泽,临床多见于消耗性疾病,如马立克、淋巴白血病、因大肠杆菌感染引起输卵管炎或其他病感染引起卵泡萎缩等。
冠和肉垂发绀:
临床出现冠和肉垂呈暗红色,多见于新城疫、禽霍乱、呼吸系统疾病等。
冠和肉垂出现发蓝紫色:
临床多见H5流感感染。
冠和肉垂出现发黑:
临床多见盲肠球虫病(又称黑头病)
有痘斑:
临床多见禽痘。
有小米粒大小梭状出血和坏死:
临床多见于卡白细胞原虫病。
冠和肉垂出现有皮屑无光泽:
临床多见营养不良、VA缺乏、真菌感染和外寄生虫病。
(3) 鼻腔检查
检查鼻腔时,检查者用左手固定家禽的头部,先看两鼻腔周围是否清洁,然后用右手拇指和食指用力挤压两鼻孔,观察鼻孔有无鼻液或异物。
健康家禽鼻孔无鼻液。
病理状态下出现有示病意义的鼻液。
如透明无色的浆液性鼻液,多见于卡他性鼻炎;黄绿色或黄色半黏液状鼻液,粘稠,灰黄色、暗褐色或混有血液的鼻液,混有坏死组织、伴有恶臭鼻液多见于传染性鼻炎;鼻液量较多常见于鸡传染性鼻炎、禽霍乱、禽流感、鸡败血型霉形体病、鸭瘟等。
此外,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鸭衣原体病等过程中,亦有少量鼻液。
当维生素A缺乏时,可挤出黄色干酪样渗出物。
当鼻腔内有痘斑多见禽痘。
值得注意的是,凡伴有鼻液的呼吸道疾病一般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眶下痘炎,表现眶下痘肿胀。
(4) 眼部检查
① 正常情况下家禽两眼有精神,特别是鸡两眼圆睁,瞳孔对光线刺激敏感,结膜潮红,角膜白色。
在检查眼时注意观察角膜颜色、有无出血和水肿、角膜完整性和透明度、瞳孔情况和眼内分泌物情况。
② 病理状态下眼部病变:
眼半睁半闭状态:
眼部变成条状,临床多见传染性喉气管炎、环境中氨气、甲醛浓度过高。
眼部出现流泪:
眼部出现流泪,严重时眼下羽毛被污染,临床多见传染性眼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支原体感染以及氨气、甲醛浓度过高。
眼角膜充血、水肿、出血:
临床多见结膜炎、眼型鸡痘、禽曲霉病、禽大肠杆菌、支原体等。
另外当环境尘土过多也可以引起,应注意区别。
眼部出现肿胀:
眼部出现肿胀,严重时上下眼睑结合在一起,内积大量黄色豆腐渣样干酪物。
临床多见传染性眼炎、支原体、黏膜型鸡痘、VA缺乏,肉仔鸡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感染等。
眼角膜发红:
角膜发红,临床多见副大肠杆菌。
角膜浑浊:
角膜出现浑浊,严重形成白斑和溃疡,临床多见眼型马立克。
结膜形成痘斑:
临床多见黏膜型鸡痘。
(5) 脸部检查
① 正常情况家禽脸部红润,有光泽,特别是产蛋鸡更明显,脸部检查注意脸部颜色是否出现肿胀和脸部皮屑情况。
② 病理情况下脸部变化:
脸部出现肿胀:
若用手触诊脸部出现发热,有波动感,临床多见禽霍乱、传染性喉气管炎;用手触诊无波动感多见于支原体感染、禽流感、大肠杆菌病;若两个眶下窦肿胀多见于窦炎、支原体等。
脸部有大量皮屑:
临床多见VA缺乏,营养不良和慢性消耗病。
(6) 口腔检查
① 家禽口腔检查:
用左手固定头部,右手大拇指向下扳开下喙,并按压舌头,然后左手中指从下颚间隙后方将喉头向上轻压,然后观察口腔。
正常情况下家禽口腔内湿润有少量液体,有温热感。
口腔检查时注意上颚裂、舌、口腔黏膜及食道喉头、器官等变化。
② 病理状态下口腔异常:
在口腔黏膜上形成一层白色假膜:
临床多见念珠球菌感染。
口腔黏膜出现溃疡:
口腔及食道乳头变大,融合形成溃疡,临床多见VA缺乏。
上颚腭裂处形成干酪物:
临床多见支原体感染,黏膜型鸡痘。
口腔内积有大量酸臭绿色液体:
临床多见新城疫、嗉囊炎和返流性胃炎。
口腔积有大量黏液:
临床多见禽流感、大肠杆菌、禽霍乱等。
口腔积有泡沫液体:
临床多见呼吸系统疾病。
口腔有血样粘条:
临床多见传染性喉气管炎。
口腔积有稀薄血液:
临床多见卡氏白细胞原虫病、肺出血、弧菌肝炎等。
喉头出现水肿出血:
临床多见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
喉头被黄色干酪样物栓子阻塞:
临床多见传染性喉气管炎后期。
喉头、气管上形成斑痘:
临床多见粘膜型鸡痘。
气管内有黄色块状或凝乳状干酪样物:
临床多见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
舌尖发黑:
临床多见药物引起或循环障碍性疾病。
舌根部出现坏死,反复出现吞咽动作:
临床多见家禽食长草或绳头缠绕,使舌部出现坏死。
鸭喙出现变形:
上喙变短变形,临床多见鸭光过敏和药物过敏。
(7) 嗉囊检查
① 嗉囊位于食管颈段和胸段交界处,在锁骨前形成一个膨大盲囊,成球形,弹性很强。
鸡、火鸡的嗉囊比较发达。
常用视诊和触诊的方法检查嗉囊。
② 病理状态下嗉囊异常:
软嗉:
其特征是体积膨大,触诊发软、有波动,如将禽的头部倒垂,同时按压嗉囊可由口腔流出液体,并有酸败味,临床常见某些传染病、中毒病;火鸡患新城疫时,嗉囊内有大量粘稠液体。
硬嗉:
当禽只缺乏运动、饮水不足,或喂单一干料,常发生硬嗉。
按压时呈面团状。
垂嗉:
嗉囊逐渐增大,总不空虚,内容物发酵有酸味,临床多见于饲喂大量粗饲料而引起。
嗉囊破溃:
临床多见于误食石灰或火碱引起。
素囊壁增厚:
用手触诊嗉囊壁增厚多见念球菌感染。
(8) 皮肤及羽毛检查
① 正常情况下。
成年家禽羽毛整齐光滑、发亮、排列匀称,刚出壳雏禽有纤维的绒毛、皮肤因品种、颜色不同而有差异。
② 病理状态下皮肤与羽毛病变:
皮肤上形成肿瘤:
临床多见皮肤型马立克。
皮肤形成溃疡:
在皮肤上形成溃疡,毛易脱,皮下出现出血,临床多见葡萄球菌感染。
皮下出现白色胶样渗出:
临床多见VE亚硒酸钠缺乏。
皮下出现绿色胶样渗出:
临床多见绿脓杆菌感染。
脐部愈合差,发黑,腹部教硬:
临床多见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感染引起的脐炎。
羽毛无光泽,容易脱落:
临床多见VA缺乏、营养不良、慢性消耗病或外寄生虫病。
皮下出现形成脓肿,严重破溃、流脓:
临床上多见外伤或注射疫苗感染引起。
皮下形成气肿:
严重时禽类像气球吹过一样,临床多见外伤引起气囊破裂进入皮下引起。
(9)胸部检查
①正常情况下胸部平直,胸部肌肉附着良好,因经济作用不一样,肌肉有差异。
肉鸡胸肌发达,蛋禽胸部肌肉适中,肋骨隆起。
在临床检查中注意胸骨平直情况、两侧肌肉发育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囊肿等。
②病理状态下胸骨变化:
胸骨出现弯曲,肋骨(软骨部分)出现凹陷:
临床多见Ca、P、VD缺乏,钙比例不当、氟中毒等。
胸骨部分出现囊肿:
临床多见肉种鸡、仔鸡运动不足或垫料太硬引起。
胸骨呈刀脊状:
胸骨肌肉发育差,胸骨呈刀脊状,临床多见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马立克、淋巴结白血病、大肠杆菌引起的腹膜炎,输卵管炎。
(10)胸部检查
①鸡的腹部是指胸骨和耻骨之间所形成的柔软的体腔部分。
胸部检查的方法主要通过触诊来检查。
正常情况下家禽腹部大小适中,相对比较丰满,特别是产蛋鸡、肉鸡用手触诊温暖柔软而有弹性,在腹部两侧后下方可触及到肝脏后缘;腹部下方可触及到较硬的肌胃(产蛋鸡的肌胃,注意不应与鸡蛋相混淆)。
对鸭、鹅需要用手触摸,可感到肌胃在手掌内滚动,按压有韧性。
在临床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腹部的大小,弹性、波动感等。
②病理状态下的腹部异常:
腹部容积变小:
临床多见家禽采食量下降和产蛋鸡的停产引起的。
腹部容积变大:
若肉鸡腹部容积增大,触诊有波动感,临床多见于腹水综合症;若蛋鸡腹部较大,走路像企鹅,临床多见家禽早期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衣原体引起的输卵管不可逆病变,导致的大量蛋黄或水在输卵管内或腹腔内聚集;若雏禽腹部较大,用手触摸较硬,临床多见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早期温度过低引起卵黄吸收差所致。
腹部变硬:
若触诊感觉很厚,临床多见于鸡过肥、腹部脂肪过多聚集引起;若肉鸡腹部触诊较硬临床多见大肠杆菌感染;产蛋鸡瘦弱胸骨呈刀背状,腹部较硬且大,临床多见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而引起输卵管内积有大量干酪物所致。
腹部感觉有软硬不均的小块状物体,腹部增温,触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