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263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方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方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方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方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ocx

《地方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方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docx

地方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地方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LT

  

(1)德育的依据。

在地方史教学中会出现许多本地的历史人物,通过讲述这些历史人物,学生能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很多崇高的品质,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水平。

这样学生也了解了本地悠久的历史,自然而然地了解家乡,从而达到热爱家乡的效果。

本地的民间传说、文物古迹、风俗习惯等,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使他们认识了家乡,产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从而达到认识国情,热爱祖国的目的。

  

(2)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突出思维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

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器,把现成的知识认识成果放在学生面前,而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

地方史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运用史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基本的史实、概念,同时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正符合现代教学论。

  (3)学生的身心特点。

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3~16岁左右,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促成了他们智力的早熟,初中生的智力发展突出表现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的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

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发展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学能力的探究精神,应当成为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

  三、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在地方史教学过程中,应当实事求是。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巧妙地把校内和校外教育,单科和其他科,启智和育德、强体、审美有机地渗透合成,形成综合性的、多方位的、有实效性的大教育,让学生学有所获。

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教育内容,学生喜闻乐见,一是感到亲切,二是有兴趣,三是不会困难,四是学了有用。

学生就不会难学、厌学。

在此基础上,教师善于深化,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2)选择性原则。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照教学目的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求知欲望,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立足地方乡土历史文化的特色,抓住灌口深青等较丰富的综合性的历史文化题材,以其为教育载体,使素质教育内容更有生命力和亲切感,让学生学有兴趣。

引导学生参与挖掘家乡的乡土文化,投入社会亲自参加实践调查,从中培养学生的爱乡情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全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指导,让学生学有方向。

  四、开发地方史校本课程的实践

  

(1)了解相关的地方史。

灌口自古以来是八闽重镇,文物古迹比较多,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结合教学中的相关内容,带领学生查阅相关的地方史,使学生们知道了灌口的一些文物古迹,如深青古驿站、深青古镇、夕阳山,黄庄三宝,乐善好施的杜艮,东辉山口庙、双岭九十九间大厝、笔架山,李林的“小刀会”及首领黄志信、虎空山、鱼孚驿,嘉福寨、越尾山等。

  

(2)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开发地方史校本课程。

2001年9月以来,我们历史组根据学校周围的环境资源和学生的特点,打响了“补充乡土历史教学,加大教学课改力度,弘扬爱国精神”的第一炮,开设了以“知我灌口,爱我家乡”为主题的系列历史课外探究活动课,力求做到以乡情动亲情,帮助学生树立“立足本乡,胸怀祖国,振兴中华,面向世界”的志向。

  我们的做法是“请进来,走出去;写下来,展上去”。

主要采用“介绍灌口人文历史”“古迹参观”“实地调查”“论文写作”“作品展览”“培养小导游”等几种形式,并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一步一步地实施。

第一步是“介绍”,请校外知情人士灌口镇侨联主席白玉盛老师介绍厦门人文历史状况,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的兴趣;第二步是“参观”,在“参观”中增长知识,发现问题;第三步是“调查”,对不明之处或自己倍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走访,收集资料,弄个水落石出;第四步是“作文”,将参观、调查所获整理成文;第五步是“展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讲评,精选好的作品展出;第六步是“汇编”,把比较优秀的学生作品分成各个小专题汇编成册。

另外,为了更好地宣传灌口的深青古镇、深青古驿站,我们还特意培养“中学生小导游”。

这样形成了一个活动系列,效果自然比单一的活动好得多。

  五、开发地方史校本课程取得的效果

  

(1)达到了预期的育人目标。

学了乡土历史之后,学生变了,学生在乡土历史教学活动中收获了知识的乐趣,汲取了民族精神与乡土文化的营养。

他们盼望着上历史课,希望再多听听家乡的新鲜事。

如果要说乡土教学带来什么样的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学生真正动脑了,他们忙着找身边的“?

”,他们成为历史文物的“小卫士”,也成了家乡的小考古工作者,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历史教学本身。

让学生关心国事、关心社会、参与实践,这不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吗?

这不正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吗?

学生在不断成长,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2)老师在乡土历史课改教学活动中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我们历史组的全体老师都积极投入如何利用乡土历史文物进行素质教育的探讨和实践的教研中。

经过认真研究,我们大胆地提出了开放型、一体化乡土历史教学常识的做法,并拟出方向明确的教学思路:

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尊重学生求知欲望,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立足地方乡土文化的特色,抓住灌口深青古驿站、古镇丰富的、综合性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其为教学载体,突出素质教育,做到“抓活、升趣、重导、合成、深化”,步步为营,达到爱乡、爱国的育人目的。

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置身于“家乡文物我来讲,导游工作我来做,宣传报道我来写,历史古迹我保护“之中。

历史课外活动课的开展,不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促使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自身创新能力的强化。

老师对家乡有了更多的了解,平时也会向周边接触的人员宣传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利用同学们所熟悉的家乡的乡土文化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在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我们编出了校本课程教材。

现在,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已经从灌口走向厦门,编撰了《厦门史话》这一校本教材,从同安厦门,自古一家;古城沧桑,六百春秋;海防重镇,商贸良港;反倭抗荷,保家卫国;古迹遗存,重诉历史;千年古道,繁华远逝;建筑文脉,风格各异;民间瑰宝,浓浓乡音;华工被掳,血泪斑斑;南洋谋生,情系桑梓;厦门台湾,血脉相连;辛亥先烈,名垂汗青;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鹭岛沦陷,民族耻辱;漳厦战役,人民胜利;厦门古地图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厦门历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开发校本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校本课程不等于地方史。

学校可根据本校校情,广开思路,寻找适合本校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如本校除《厦门史话》《台湾史话》外,根据地处汽车工业城的特点,开发出《汽车文化》;又根据校园内植物种类繁多的特点,开发出《校园植物》。

事实证明,这些拓展校本课程资源的做法,既可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又能让学生全面发展。

  当然,开发校本课程并不能等同于编教材。

校本课程是在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为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提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或指南。

对学生来讲,它只是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选择性参考,而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的教材。

否则,校本课程就可能成为国家课程的翻版,一方面加重学生负担,另一方面也失去了校本课程的应有价值。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集美分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