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 地理 专题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1176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本 地理 专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一本 地理 专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一本 地理 专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一本 地理 专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一本 地理 专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本 地理 专题4.docx

《一本 地理 专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本 地理 专题4.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本 地理 专题4.docx

一本地理专题4

1.(2015·广东文综,2,4分)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1.B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后,飘浮在空中的火山灰会阻挡部分太阳光线,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进而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

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

完成2~3题。

2.(2015·山东文综,7,4分)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2.A 根据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7月雨带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图们江流域阴雨天气增多,日照时数减少。

3.(2015·山东文综,8,4分)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

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

A.53%

B.62%

C.70%

D.78%

3.B 题干提示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

3月份昼长约12小时,故理论日照时数约为12小时×31=372小时。

图示3月份实际日照时数约230小时,计算得B项正确。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4~5题。

4.(2015·浙江文综,9,4分)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

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增速快

4.A 读图可知,逆温层上界可达300米左右,强逆温层主要分布在50米以下,说明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逆温层日出前后厚度最大,说明逆温强度并非午夜达到最大。

逆温层10时左右消失,并非日出前消失。

强逆温层前半夜增速快。

5.(2015·浙江文综,10,4分)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5.C 受地形影响,山区谷地冬季易出现逆温现象。

因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导致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6~7题。

6.(2015·四川文综,3,4分)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

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

6.D 读图分析,根据图例判断四个选项中,福建沿海年平均雾日最多,A错;黄海沿岸雾日较多,B错;准噶尔盆地雾日较多,C错;柴达木盆地雾日最少,D对。

7.(2015·四川文综,4,4分)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7.D 雾的形成要具备水汽、静风或逆温等条件。

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降温快,出现逆温现象,水汽凝结成雾,D对。

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水汽不易凝结,A错。

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易降雨,不易成雾,B错。

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的季节是夏季,C错。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如图所示)

2.大气热力状况的两个作用及影响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削弱形式

削弱特点

大气成分

易被削

弱的辐射

常见的

自然现象

吸收作用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很少

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 

紫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

人类活动排入到大气中大量CO2等气体,使气温升高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云层、水汽、较大的尘埃

各种波长的辐射都可能被反射

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发生散射时具有选择性,向四面八方散射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可见光中的蓝、紫色光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前天已明亮,日落后天不黑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影响

①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较小

地球与月球相比,大气层要比月球厚得多。

白天,地球上的大气对太阳辐射产生削弱作用,使得地表增温幅度比月球小;夜晚,地球上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得地表降温幅度比月球小。

②晴天的日较差大于阴天

白天晴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地表温度高;晚上晴天,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表温度低。

因此晴天的日较差大于阴天。

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空间分布

(1)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北半球

较曲折:

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海陆分布造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南半球

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

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地表性质均一)

同纬度

地带

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经过处气温低,暖流经过处气温高

地形(地势高低);洋流

我国

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

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即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南方相反);冬季风(大气环流,北方受冬季风影响大)

夏季,等温线稀疏

夏季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太阳辐射(南方太阳高度大,北方白昼时间长)

(2)气温垂直分布规律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

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左右。

2.气温的时间分布

(1)日变化:

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

00左右。

(2)气温的日较差:

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山谷>山峰;低纬度>高纬度;晴天>阴天。

(3)年变化:

气温在一年中的最高值、最低值并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最弱的月份,而是有所滞后。

陆地的气温极值月份为1月、7月,海洋的气温极值月份则为2月、8月。

(4)气温年较差:

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

三、逆温现象

1.逆温的含义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即在数千米以下,总是低层大气温度高,高层大气温度低,显得“头重脚轻”。

这种大气层结(层次结构)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即“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从而使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减轻。

但在一定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头轻脚重”从而导致大气层结稳定,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特点

辐射逆温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

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

愈近地表,降温愈快

锋面逆温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

出现于锋面附近

地形逆温

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

出现于山谷或盆地

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4.逆温的影响

(1)出现多雾和晴朗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关,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2)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十分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气温的分布受纬度、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分布因此也存在差异,具体图文分析如下(注:

m、n为纬度,m>n,t1>t2>t3>t4):

(2013·课标卷Ⅱ,6,4分)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B.海陆分布

C.地形D.大气环流

【点拨】 命题立意以区域等值线图为信息载体,从等温线的角度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以及获取解读等值线的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 第一步:

读材料,明图示。

第二步:

建联系,调知识。

影响气温的因素及分析方法,见“提能力”。

第三步:

析选项,慎选择。

等温线分布是气候规律,而台风是天气活动,不会对等温线造成影响;岛屿东西都近海,且等温线分布大都呈闭合状,故海陆分布不会是主要影响因素;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而不是气温,故排除。

该地区中部偏东等温线分布密集且呈闭合状,中心气温比四周低,结合该地是台湾山脉,可知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故选C。

导学导考 本考点多以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大气运动、分布规律等基础知识,要注意把握基本原理和规律,同时注重区域地理的判读与定位。

逆温是指某高度大气实际温度高于理论温度的现象,河流和湖泊中有时也会出现逆温现象。

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形式。

读我国某湖泊不同季节垂直水温变化图,回答1~2题。

1.(2015·河北省邯郸市一中模拟,3,4分)维持湖水表面温度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图中能反映该湖逆温现象的曲线及其出现的月份是(  )

A.①-7月B.②-7月C.①-1月D.②-1月

1.C 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形式。

图中曲线①出现逆温现象。

湖面温度较低,为冬季1月份。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2015·河北省邯郸市一中模拟,4,4分)下列关于此时该湖泊出现逆温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处于夏季,湖泊水温上升过快

B.处于冬季,表层湖水受外界降温影响大

C.湖底在此时因为有火山喷发,从底部释放大量热能

D.该季节,湖水受寒流影响大

2.B 冬季,太阳辐射弱,湖面受外界降温影响大,底部受影响小,水温较高。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下图为某地区等温线与河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3.(2016·江苏省扬州中学测试,6,2分)图中M地气温及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27℃ 地形地势B.25℃ 海陆位置

C.27℃ 海陆位置D.25℃ 地形地势

3.D 读图,根据等温线数值的递变规律,M处气温应小于26℃,在24~26℃之间,气温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海拔升高,是山地地形,D对。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结合图,完成4~5题。

4.(2016·甘肃省武威二中期末,18,2分)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4.A 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

5.(2016·甘肃省武威二中期末,19,2分)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5.B 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是北美北部气温年较差(单位:

℃)分布图。

据此完成6~8题。

6.(2016·四川省高中名校联盟,9,4分)该地区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规律大致是(  )

A.由南向北增大B.由平原向山地增大

C.由西向东增大D.由沿海向内陆增大

6.D 图示区域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呈由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高纬增大的趋势。

7.(2016·四川省高中名校联盟,10,4分)导致太平洋沿岸气温年较差小于大西洋沿岸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地形C.植被D.洋流

7.A 太平洋沿岸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温差较小;大西洋沿岸受海洋影响小,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较大。

8.(2016·四川省高中名校联盟,11,4分)由图中数据可推测,大陆(  )

A.西岸的降水量多于东岸B.东岸河流的结冰期小于内陆

C.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D.东岸的森林覆盖率大于内陆

8.C 从图中看大陆西岸的气温年较差小,而大陆东岸的气温年较差大,所以大陆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完成1~2题。

1.(2016·浙江文综,9,4分)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B.④至⑤

C.⑥至⑦D.⑨至于⑩

1.A 风是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引起的,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气球漂移路程越长。

综合各选项,③至④路程最长,因此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

2.(2016·浙江文综,10,4分)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2.B 由图乙中气旋为顺时针方向可知,图示地区为南半球。

纬度较高,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近地面空气由高纬向低纬移动,即受冷锋影响。

由气球漂移方向可知,⑦⑧两点之间吹西南风。

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

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3~4题。

3.(2016·江苏地理,5,2分)此时我国(  )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3.D 读图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高压脊控制下,西部地区受低压槽控制;北方部分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昆明的等压线较三亚密集,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根据等压线可以得出北京、上海大致为西北风,风向基本相同。

4.(2016·江苏地理,6,2分)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

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4.A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盆地地形,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寒冷气流,受寒潮影响小,而上海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下题。

5.(2014·山东文综,8,4分)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5.B 图示P2等压面比P1在高空中更向下倾斜,说明38°N上空的等压面向高处凸出,可知该地38°N上空的气压比37.5°N上空的气压高,近地面相反,故近地面甲地南侧为高压,北侧为低压,图中甲地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右偏影响,甲地近地面风向为西南风,所以B项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读图,完成下题。

6.(2013·课标卷I,10,4分)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6.B 我国位于北半球,画出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30~45度,可得出6~9时甲地为偏南风,故B项正确。

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

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回答下题。

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

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

7.(2013·天津文综,7,4分)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B.乙C.丙D.丁

7.B 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分布判断风向。

图中甲地吹东北风,乙地吹东南风,丙、丁地吹偏南风,其中乙、丙两地吹向岸风;乙地被低压系统控制。

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所以乙处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

一、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利用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可简单归纳为:

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1)海陆风

形成

白天陆地上空气比海洋上空气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陆地上空气比海洋上空气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形成

白天山坡上空的空气比同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上空的空气比同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影响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风

形成

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力环流

影响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二、等压面

1.定义:

是指气压相同的面。

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

(1)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

(2)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呈对称分布。

如下图所示:

3.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三点

(1)温压关系:

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高空相反。

(2)风压关系:

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1.风压定律:

在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

2.风向判定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3.风向的表示方法

4.风向的应用:

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以定南北半球、定气压高低、定三力、定近地面或高空。

风的运动过程中主要受三个力的共同影响,其分别对风速、风向的影响可总结如下表: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对风的影响

图示

备注

风速

风向

水平

气压

梯度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原动力

地转

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垂直

大小随纬度而增加,赤道为零

不影响风速的大小

北半球使风右偏,南半球使风左偏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

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使风速减小

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斜穿等压线

5.判断风力大小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2)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

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3)不同图中,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相等,则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

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2014·福建文综,9~10,8分)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

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点拨】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考查风向与风速的变化以及全球气温、洋流、降水等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解析】 第一步:

读图示,明题意。

第二步:

建联系,调知识。

结合全球气温、降水、洋流的分布规律。

第三步:

析选项,慎选择。

(1)题,图表阅读的关键是要找到①②③④各地1月和7月的对应点。

图示①地纬度约为60°N,7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10m/s,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5m/s~10m/s;②地纬度约为20°N,7月风向为东风,风速为5m/s,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10m/s~15m/s;③地约为5°N,7月风向为东风,风速为0m/s~5m/s,1月风速0m/s;④地约为50°N,7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15m/s~20m/s,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20m/s。

所以通过比较,②地的风向和风速变化最大。

(2)题,选项中与风速、风向变化密切相关的是洋流分布。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

低纬度地区主要为东风,洋流向西流;②地风向随季节发生变化,所以形成季风洋流;中纬度地区为西风,形成西风漂流。

(1)B 

(2)D。

导学导考 本考点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设置情景,以大小尺度的地理要素为切入点,对要素、现象的成因和影响进行设问。

以等压线图、风带气压带及气压中心等有效信息判读风向、气温等信息。

复习时除了要熟练掌握基础图,还要注意理解变式图。

下图为某地区2015年12月1日11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hPa)”。

前期,华北地区遭遇强降雪,融雪导致地面湿度接近饱和,温度降低,而同期中层大气显著回暖。

据此,回答1~2题。

1.(2016·北京丰台区模拟,9,4分)此时(  )

A.①地受弱偏南风影响B.②地气压大于③地

C.③地正值阴雨天气D.④地云量大,气温低

1.A 由等压线可知①地等压线稀疏,受弱偏南风影响;②地气压小于③地,④地盛行东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