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3435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1124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0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3435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3435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3435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3435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3435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3435知识点整理.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3435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3435知识点整理.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3435知识点整理.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3435知识点整理

选修3—3考点汇编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

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

b.分子体积:

c.分子数量: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

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

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

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

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

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

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

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

的数量级为

m,相当于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

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4、温度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5、内能

①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

时分子势能最小)

时,分子力为引力,当r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减少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是能增加

②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取决于温度)

③改变内能的方式

做功与热传递在使物体内能改变

二、气体

6、气体实验定律

①玻意耳定律:

(C为常量)→等温变化

微观解释: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是一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体积减少时,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大。

适用条件:

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

图象表达:

②查理定律:

(C为常量)→等容变化

微观解释: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大。

适用条件:

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

图象表达:

③盖吕萨克定律:

(C为常量)→等压变化

微观解释: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只有气体的体积同时增大,使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少,才能保持压强不变

适用条件:

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

图象表达:

7、理想气体

宏观上:

严格遵守三个实验定律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实验

气体可以看成理想气体

微观上:

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故一定质量的理想

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

理想气体的方程:

8、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大量分子频繁的撞击器壁的结果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①气体的平均分子动能(温度)②分子的密集程度即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体积)

三、物态和物态变化

9、晶体:

外观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

非晶体:

外观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无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①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固定的熔点

②晶体与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石英→玻璃)

10、单晶体多晶体

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盐小颗粒,这样的晶体就是单晶体(单晶硅、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小晶体排列而成,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

11、表面张力

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分子间距比内部大,表面层的分子表现为引力。

如露珠

12、液晶

分子排列有序,各向异性,可自由移动,位置无序,具有流动性

各向异性:

分子的排列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分子排列是整齐的,从另一方向看去则是杂乱无章的

13、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

①热传递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②这两种方式改变系统的内能是等效的

③区别:

做功是系统内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发生转化;热传递是不同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

14、热力学第一定律

①表达式

符号

+

外界对系统做功

系统从外界吸热

系统内能增加

-

系统对外界做功

系统向外界放热

系统内能减少

 

15、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制成是因为其违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制成是因为其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熵是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的定量量度,在绝热过程或孤立系统中,熵是增加的。

16、能量耗散

系统的内能流散到周围的环境中,没有办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加以利用。

 

《高中物理选修3-4、3-5知识点》

Ⅰ选修3-4部分

一、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象Ⅰ

1、机械振动:

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来回做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产生的条件是:

①回复力不为零.②阻力很小.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复力,回复力属于效果力,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分析什么力提供了回复力。

2、简谐振动:

在机械振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理想化的振动。

对简谐振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义或理解:

①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

②物体的振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3、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研究振动除了要用到位移、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等物理量以外,为适应振动特点还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

⑴位移x:

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

位移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⑵振幅A:

做机械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振幅越大表示振动的机械能越大,做简揩振动物体的振幅大小不影响简揩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⑶周期T:

振动物体完成一次余振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周期。

所谓全振动是指物体从某一位置开始计时,物体第一次以相同的速度方向回到初始位置,叫做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⑷频率f:

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⑸角频率ω:

角频率也叫角速度,即圆周运动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度数。

引入这个参量来描述振动的原因是人们在研究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的运动规律时,发现质点射影做的是简谐振动。

因此处理复杂的简谐振动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高考大纲不要求掌握。

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是:

,T

.

⑹相位

表示振动步调的物理量。

4、研究简谐振动规律的几个思路:

⑴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受力特征:

回复力F=-kx;加速度,简谐振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⑵用运动学方法研究:

简谐振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都随时间作正弦或余弦规律的变化,这种用正弦或余弦表示的公式法在高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

⑶用图象法研究:

熟练掌握用位移时间图象来研究简谐振动有关特征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之一。

⑷从能量角度进行研究:

简谐振动过程,系统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总机械能守恒,振动能量和振幅有关。

5、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振幅A,周期T,相位

,初相

6、简谐运动图象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1.直接描述量:

①振幅A;②周期T;③任意时刻的位移t.

2.间接描述量:

①频率f:

②角速度

③x-t图线上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v

3.从振动图象中的x分析有关物理量(v,a,F)

简谐运动的特点是周期性。

在回复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在空间上有往复性,即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的变加速(或变减速)运动;在时间上有周期性,即每经过一定时间,运动就要重复一次。

我们能否利用振动图象来判断质点x,F,v,a的变化,它们变化的周期虽相等,但变化步调不同,只有真正理解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才能进一步判断质点的运动情况。

小结:

①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与运动轨迹不同。

②简谐运动图象反应了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③根据简谐运动图象可以知道物体的振幅、周期、任一时刻的位移。

二、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探究)Ⅰ

单摆周期公式:

上述公式是高考要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周期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简谐振动物体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条件决定的。

②单摆周期公式中的l是指摆动圆弧的圆心到摆球重心的距离,一般也叫等效摆长。

单摆周期公式中的g,由单摆所在的空间位置决定,还由单摆系统的运动状态决定。

所以g也叫等效重力加速度。

由可知,地球表面不同位置、不同高度,不同星球表面g值都不相同,因此应求出单摆所在地的等效g'值代入公式,即g不一定等于9.8m/s2。

单摆系统运动状态不同g值也不相同。

例如单摆在向上加速发射的航天飞机内,设加速度为a,此时摆球处于超重状态,沿圆弧切线的回复力变大,摆球质量不变,则重力加速度等效值g'=g+a。

再比如在轨道上运行的航天飞机内的单摆、摆球完全失重,回复力为零,则重力加速度等效值g'=0,周期无穷大,即单摆不摆动了。

g还由单摆所处的物理环境决定。

如带小电球做成的单摆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回复力应是重力和竖直的电场合力在圆弧切向方向的分力,所以也有-g'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g'值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

三、受迫振动和共振Ⅰ

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受迫振动的规律是: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策动力的频率,而跟物体固有频率无关。

当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共振是受迫振动的一种特殊情况。

 

四、机械波横波和纵波横波的图象Ⅰ

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二是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横波和纵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叫纵波。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和液体不能传播横波,声波在空气中是纵波,声波的频率从20到2万赫兹。

机械波的特点:

⑴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振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⑵波只是传播运动形式(振动)和振动能量,介质并不随波迁移。

横波的图象

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简谐波的图象是正弦曲线,也叫正弦波

简谐波的波形曲线与质点的振动图象都是正弦曲线,但他们的意义是不同的。

波形曲线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振动图象则表示介质中“某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

五、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Ⅰ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⑴波长λ:

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⑵频率f:

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

⑶波速v:

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

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v=λf.

六、波的干涉和衍射Ⅰ

波的干涉和衍射

衍射:

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继续传播的现象。

产生显著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干涉: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使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

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

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稳定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减弱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

判断加强与减弱区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画峰谷波形图,峰峰或谷谷相遇增强,峰谷相遇减弱。

二是相干波源振动相同时,某点到二波源程波差是波长整数倍时振动增强,是半波长奇数倍时振动减弱。

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七、多普勒效应Ⅰ

1.多普勒效应: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发现的。

2.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

3.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4.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①现代医学上使用的胎心检测器、血流测定仪等有许多都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

②根据汽笛声判断火车的运动方向和快慢,以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炮弹的飞行方向等。

③红移现象:

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星系的谱线有“红移现象”,所谓“红移现象”,就是整个光谱结构向光谱红色的一端偏移,这种现象可以用多普勒效应加以解释:

由于星系远离我们运动,接收到的星光的频率变小,谱线就向频率变小(即波长变大)的红端移动。

科学家从红移的大小还可以算出这种远离运动的速度。

这种现象,是证明宇宙在膨胀的一个有力证据。

八、电磁波谱电磁波及其应用Ⅰ

一、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1、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一: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在变化的磁场中所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的(涡旋电场)

◎理解:

①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

②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电场

2、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二: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麦克斯韦假设:

变化的电场就像导线中的电流一样,会在空间产生磁场,即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理解:

①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②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磁场

〖规律总结〗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理解:

恒定的电场不产生磁场

恒定的磁场不产生电场

均匀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

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电场

振荡电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

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2、电场和磁场的变化关系

二、电磁波

1、电磁场:

如果在空间某区域中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那么这个变化的电场就在它周围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新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是相互联系着的,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图表达。

2、电磁波:

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就是电磁波.

3、电磁波的特点:

(1)电磁波是横波,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按正弦规律变化,二者相互垂直,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

(3)电磁波具有波的特性

三、赫兹的电火花

赫兹观察到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他还测量出电磁波和光有相同的速度.这样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赫兹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

电磁波(谱)及其应用

光的电磁说

⑴麦克斯韦计算出电磁波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说明光具有电磁本质

⑵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

无线电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γ射线

产生机理

在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作周期性运动产生

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产生的

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⑶光谱

①观察光谱的仪器,分光镜

②光谱的分类,产生和特征

发射光谱

连续光谱

产生

特征

由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光产生的

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组成

明线光谱

由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的

由不连续的一些亮线组成

吸收光谱

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物质后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而产生的

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上,由一些不连续的暗线组成的光谱

③光谱分析:

一种元素,在高温下发出一些特点波长的光,在低温下,也吸收这些波长的光,所以把明线光波中的亮线和吸收光谱中的暗线都称为该种元素的特征谱线,用来进行光谱分析。

电磁波的应用:

1、电视:

电视信号是电视台先把影像信号转变为可以发射的电信号,发射出去后被接收的电信号通过还原,被还原为光的图象重现荧光屏。

电子束把一幅图象按照各点的明暗情况,逐点变为强弱不同的信号电流,通过天线把带有图象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2、雷达工作原理:

利用发射与接收之间的时间差,计算出物体的距离。

3、手机:

在待机状态下,手机不断的发射电磁波,与周围环境交换信息。

手机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发射的电磁波特别强。

电磁波与机械波的比较:

共同点:

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它们波动的频率都取决于波源的频率;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频率都不变.

不同点:

机械波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其波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与波的频率无关.而电磁波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均为3.0×108

,在介质中传播时,波速和波长不仅与介质性质有关,还与频率有关.

不同电磁波产生的机理

无线电波是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作周期性的运动产生的.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

伦琴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

γ射线是原子核受激发产生的.

频率(波长)不同的电磁波表现出作用不同.

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可以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和进行红外线遥感;

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可用来杀菌和消毒;

伦琴射线有较强的穿透本领,利用其穿透本领与物质的密度有关,进行对人体的透视和检查部件的缺陷;

γ射线的穿透本领更大,在工业和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探伤,测厚或用γ刀进行手术.

九、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Ⅰ

光的折射定律,也叫斯涅耳定律:

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如果用n12来表示这个比例常数,就有

折射率: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虽然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n,但是对不同的介质来说,这个常数n是不同的.这个常数n跟介质有关系,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叫做介质的折射率.

定义式:

是光线在真空中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是光线在介质中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的折射率,叫做该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也简称为某种介质的折射率.

十、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探究)Ⅰ

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由空气射入玻璃砖,经OO1后由O1B方向射出。

作出法线NN1,则折射率n=sinα/sinγ

注意事项:

手拿玻璃砖时,不准触摸光洁的光学面,只能接触毛面或棱,严禁把玻璃砖当尺画玻璃砖的界面;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的两个大头针距离应大一些,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造成的误差;入射角应适当大一些,以减少测量角度的误差。

十一、光的全反射光导纤维Ⅰ

全反射现象:

当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等于90°,此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入射光全部反回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临界角:

1)、定义:

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2)临界角的计算:

sinC=

.C=arcsin

光导纤维:

当光线射到光导纤维的端面上时,光线就折射进入光导纤维内,经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多次全反射后,从光导纤维的另一端面射出,而不从外套散逸,故光能损耗极小。

十二、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Ⅰ

光的干涉

(1)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

只有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位相差恒定,振动方向一致的相干光源,才能产生光的干涉。

由两个普通独立光源发出的光,不可能具有相同的频率,更不可能存在固定的相差,因此,不能产生干涉现象。

(2)条纹宽度(或条纹间距)相邻两条亮(暗)条纹的间距Δx为:

上式说明,两缝间距离越小、缝到屏的距离越大,光波的波长越大,条纹的宽度就越大。

当实验装置一定,红光的条纹间距最大,紫光的条纹间距最小。

这表明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红光最长,紫光最短。

几个问题:

①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用红色滤光片遮住一个狭缝S1,再用绿滤光片遮住另一个狭缝S2,当用白光入射时,屏上是否会产生双缝干涉图样?

这时在屏上将会出现红光单缝衍射光矢量和绿光单缝衍射光矢量振动的叠加。

由于红光和绿光的频率不同,因此它们在屏上叠加时不能产生干涉,此时屏上将出现混合色二单缝衍射图样。

②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遮闭其中一条缝,则在屏上出现的条纹有何变化?

原来亮的地方会不会变暗?

如果遮住双缝其中的一条缝,在屏上将由双缝干涉条纹演变为单缝衍射条纹,与干涉条纹相比,这时单缝衍射条纹亮度要减弱,而且明纹的宽度要增大,但由于干涉是受衍射调制的,所以原来亮的地方不会变暗。

③双缝干涉的亮条纹或暗条纹是两列光波在光屏处叠加后加强或抵消而产生的,这是否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暗条纹处的光能量几乎是零,表明两列光波叠加,彼此相互抵消,这是按照光的传播规律,暗条纹处是没有光能量传到该处的原因,不是光能量损耗了或转变成了其它形式的能量。

同样,亮条纹处的光能量比较强,光能量增加,也不是光的干涉可以产生能量,而是按照波的传播规律到达该处的光能量比较集中。

双缝干涉实验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3)薄膜干涉及其应用

(1)原理

①干涉法检查精密部件的表面

取一个透明的标准样板,放在待检查的部件表面并在一端垫一薄片,使样板的平面与被检查的平面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膜,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入射光从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形成相干光,从反射光中就会看到干涉条纹,如图2-3甲所示。

如果被检表面是平的,那么空气层厚度相同的各点就位于一条直线上,产生的干涉条纹就是平行的(如图2-3乙);如果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2-3丙所示,A、B处的凹凸情况可以这样分析:

由丙图知,P、Q两点位于同一条亮纹上,故甲图中与P、Q对应的位置空气层厚度相同。

由于Q位于P的右方(即远离楔尖),如果被检表面是平的,Q处厚度应该比P处大,所以,只有当A处凹陷时才能使P与Q处深度相同。

同理可以判断与M对应的B处为凸起。

②增透膜

是在透镜、棱镜等光学元件表面涂的一层氟化镁薄膜。

当薄膜的两个表面上反射光的路程差等于半个波长时,反射回来的光抵消。

从而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