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外资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1070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1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引进外资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引进外资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引进外资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引进外资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引进外资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引进外资汇总.docx

《中国引进外资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引进外资汇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引进外资汇总.docx

中国引进外资汇总

中国引进外资

第二组

一、什么是“引进外资”?

2

1、国际投资的一个方面2

2、国际投资的种类2

3、国际投资主体2

4、理论基础3

二、中国引进外资的基本情况3

1、我国外资引进动力3

2、国际比较3

3、发展阶段4

4、发展特点5

*教育中的“引进外资”现象(作为一个具体的方面)7

1、类比框架8

2、什么是中外合作办学?

8

3、中外合作办学三阶段9

4、发展现状9

三、现阶段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11

四、中国引进外资的未来趋势:

质在量中,质在量前12

(一)质在量中,依然要强调量:

12

(二)质在量前,更强调质:

13

(三)我国引进外资战略的政策建议15

 

一、什么是“引进外资”?

1、国际投资的一个方面

国际投资作为跨国性经济行为,至少涉及两类国家,即投资国和东道国。

投资国也称资本流出国或对投资国,指从事对外投资活动的经济主体所在的国家。

东道国也称资本流入国、资本接受国或被投资国,是指允许和吸收外国资本在本国进行投资和接受外国资本贷款的国家。

因此,国际投资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

一是向国外投资。

二是引进外国投资。

就一个国家而言,参与国际投资既可以对外投资,又可以引进外国投资,即以两种不同的身份出现,既可以是投资国,又可以是东道国。

若以投资国身份出现,其行为表现为对外投资;若以东道国身份出现,其行为则表现为引进外国投资,简称引进外资。

对我国而言,“外”指的是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

2、国际投资的种类

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国际投资可以分为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其主要差异在于是否与自然界有密切关系。

其中,实业投资不仅涉及人与人之间的金融关系,而且涉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开办厂矿和开垦农场的行为等;而金融投资只涉及人与人之间的财务交易,并不涉及与自然界的关系,如进行一笔借款和贷款,购买或转卖债券或股票、领取胜息等行为。

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或称按照投资资本的来源及用途的不同,国际投资又可以分为官方投资和私人投资。

官方投资,也称公共投资,通常是指由一国政府或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为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投资。

私人投资,也称民间投资,一放是指一国居民或私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而对东道国经济活动进行的投资。

私人投资无论是从投资者的数目,还是从投资的总金额来看,都是当前国际投资中最活跃和最主要的部分,因而这类投资也是国际投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按投资期限不同可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国际投资中的短期投资仅指投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投资,主要指金融投资。

国际投资中的长期投资指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投资。

—般而言,国际投资中的生产性投资和项目投资期限—般以一年以上的居多,均属于长期投资。

按照投资主体是否拥有对海外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权,国际投资可以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是投资者以拥有或控制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投资,这种投资不单纯是资金的外投,而是资金、技术、经营管理知识等生产要素由投资国的特定产业部门向东道国特定产业部门的转移。

国际间接投资又可称为国际金融投资,是指一国的个人、企业或政府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按期收取股息、利息,或通过买卖这些证券嫌取差价收益的投资。

3、国际投资主体

国际投资过程首要的问题就是国际投资的主体,即国际投资的参与者。

具体来讲,国际投资主体主要是指具有独立投资决策权并对投资结果负有责任的经济法人或自然人。

根据参与方式的差异,国际投资主体可以分为四大类:

(1)跨国公司,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投资主体:

(2)跨国金融机构,包括跨国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参与国际证券投资和金融服务业投资的主体。

近年来各类基金的发展是其中最大的亮点。

(3)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包括各国政府部门及各类国际性组织,它们是某些带有国际经济援助性质的基础性、公益性国际投资的主要承担者。

(4)个人投资者,是以参与国际证券投资为主的群体。

4、理论基础

经济发展从生产函数来看取决于生产要素、产业结构、技术和制度,其中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以及资本。

在开放型的经济体中,一个行业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基本的自生能力(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通过正常的运营管理,在不需要外力的扶持和帮助下,即可获得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的能力),一个国家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遵循其要素禀赋的结构特性,依托于比较优势形成竞争力。

例如假定世界中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且两个国家之间没有交流。

美国相对于中国而言,人口少资本多;中国相对于美国,人口多资本少。

在美国资本相对便宜,劳动力相对昂贵,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中企业要想节省成本,就必须利用廉价的资本去替代昂贵的劳动力,所以会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

在中国则会使用劳动力比较密集的技术。

在全球经济的时代,通过国际经济合作,将资本成本低的国家的资本引入资本成本高而人力成本低的国家,能够大大降低生产的总成本,获得高额的利益。

因此资本的流动,实质是全球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一种方式,能够降低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本,实现快速繁荣。

二、中国引进外资的基本情况

1、我国外资引进动力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由于人口基数大,生产技术落后,国家的生产剩余少,特别是经历长期的战争,国家留存资本消耗殆尽,对于当时的中国其最适合的产业结构是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但为了能够快速且一步到位地将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强国自立的目标,国家提出了赶超战略,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从经济学角度在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中,这种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生产成本高,回报周期长,依靠市场是根本无法正常运行的。

因此国家实行在宏观上扭曲价格信号、行政上计划配置资源、微观上剥夺企业自主权的“三位一体”体系,通过统产统购,价格扭曲等方式将农业中的劳动剩余转换成重工业的生产资本,而计划经济大大降低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这种片面发展的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使广大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面临严重的威胁。

通过强制将农业生产剩余转移到重工业建设的模式不可持续,意味着必须要改革,而国家走重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道路不能动摇,这就要求通过新的途径去获得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这便是外资引进的根本动力所在。

2、国际比较

数据显示,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全球排名连续18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尚秀琳,2011)。

质量:

中国吸引的FDI通过GDP矫正后,在发展中国家群体中并不显得特别突出,甚至赂低。

从人均的角度看,用外资也只能说居于全球中下游水平。

另外,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最近几年中国FDI存量只相当于当年GDP的18%左右,远远低于27%的世界平均水平。

(阎敏,2010)

3、发展阶段

我国在吸引外资的近30年间,一个总体趋势是外资持续、大量地进人中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从1979年到2007年,中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9546亿美元,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吸收外资国。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变迁及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明显呈现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86年)属于起步阶段

影响事件:

改革开放

发展特点:

中国基本上形成了引进外资的政策框架,初步形成了沿海、沿江全面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

第二阶段(1987—1991年)属于稳定发展阶段

影响事件:

1986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

发展特点:

由于国家针对外商投资的政策逐渐宽松,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外商在中国的投资速度逐步加快。

第三阶段(1992一1997年)属于高速增长阶段

影响事件: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为进—步加快改革开放和更多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扫除了障碍,此后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政策进入全面深化阶段。

发展特点:

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所涉及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投资结构更趋优化。

第四阶段(1998——2007年年底)属于调整阶段

影响事件:

另外,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对引进外资政策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方向转变。

与中国外资政策调整相适应,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进入了调整和低速稳步发展时期,由于部分优惠政策的取消,1996年,外商对华投资项目数和合同外资金额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受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外资政策调整的影响,1999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再次出现了下降。

2001年,中国加入WTO。

发展特点:

政策凋整后的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结构更趋合理的发展趋势

Source:

阎敏:

国际投资学[M].武汉市: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08

现阶段(2007年至今)

影响事件:

2010年12月,我国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和教育费附加制度,外资企业在税收政策上大量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就此彻底结束。

国家为调整经济结构进行的外资行业引导,欢迎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领域的海外投资,限制重污染和高能耗及产能过程的企业投资。

(source:

尚秀琳:

中国引进外资更趋“精挑细选”[J].改革与开放,2011(5))

实际使用的FDI金额(亿美元)

同比增长(%)

2010年

1088.21

18.54

2011年

1160.11

9.72

2012年

1117.16

-3.7

2013年1-10月

970.26

5.77

Source:

根据商务部商务数据中心数据整理

4、发展特点

(1)平稳低速增长

(Source:

商务部专家称:

中国引进外资进入平稳增长期[J].集团经济研究,2007(07S).)

(2)结构微调

(source:

根据《2012/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绘制)

行业结构:

结论:

制造业比重持续减小,房地产、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比重稳步增长,其他行业比重有所增加。

2011年

2007年

投资方式

实际使用金额(亿美元)

%

实际使用金额(亿美元)

%

外商直接投资

1160.11

99

747.68

95

外资企业

912.05

79

572.64

77

合资经营企业

214.15

18

155.96

21

合作经营企业

17.57

2

14.16

2

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

16.34

1

4.92

0

合作开发

其他

外商其他投资

16.87

1

35.72

5

引进外资的方式结构变化:

外商直接投资比重持续上升,占绝对优势,直接投资中外商独资形式也逐渐占据优势地位。

资本的垄断特性。

外资来源地结构变化:

从结构上来看没有明显变化,港商的支持始终跃居榜首。

全球金融神秘岛资本力量雄厚(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毛里求斯、百慕大、汤加、泽西)。

总得来说,中国引进外资经历从量的发展到注重质的发展的过程。

*教育中的“引进外资”现象(作为一个具体的方面)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资本的无国界、无边界现象已是常态,在教育领域,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

1、类比框架

跨境教育是指教师、学生、项目、机构/提供者或课程材料跨越国家边界的教育。

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Coursera,edX,Futurelearn……

2、什么是中外合作办学?

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者)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活动。

类型:

机构和项目

核心:

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不出国留学”)

维护主权:

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Source: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商务部: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高等教育机构(限于合资、合作);职业技能培训

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普通高中教育机构(限于合作)

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义务教育机构,军事、警察、政治和党校等特殊领域教育机构

3、中外合作办学三阶段

2003年以前——无序发展阶段

按照WTO规则,中国承诺开放教育领域,外国教育机构可以以商业存在的方式开展教育服务贸易。

2003年至今——规范发展阶段

2003年3月,《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设定国外教育资源准入门槛

今后——质量保障阶段教育法制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等研究

4、发展现状

截止2013年9月

办学规模

教育部通过的中外合作机构和项目

930个

省级人民政府通过的中外合作机构和项目

1049个

共计

1979个

办学层次

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

55万

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

45万(占全日制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1.4%)

Source:

教育部新学年第六次新闻发布会: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三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情况[J].世界教育信息,2013.20

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上海纽约大学ShanghaiNewYorkUniversity

宁波诺丁汉大学TheUniversityofNottingham-Ningbo

西交利物浦大学Xi’anJiaotong-LiverpoolUniversity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长江商学院

三、现阶段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一)利用外资闲置了内资

从理论上分析,利用外资只能是对内资的补充,不能是取代,更不能冲突闲置内资。

我国目前国内投资和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大量增加,加上手持现金,目前这个数额已很大。

这是一笔巨大的闲置内资,如果能将其中l/7转化为投资,就可大大缓解我国目前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

近年来,虽然经过数次降息,现又已开征利息税,但估计大量闲置的内资储蓄转化为经济建设的投资数量不会很大。

因为我国目前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资本市场不发达,缺乏这种转化的畅通渠道。

其次,我国外汇储备也急剧增加,这些闲置的外汇只好用来购买外国债券储存起来。

目前,我国购买美国政府债券最多,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余下的也只好存入香港的外国银行。

结果,有的外商在香港借我们的外汇又到大陆来投资,被记者戏称之“拿中国人的钱去赚中国人的钱”。

所以,要利用外资首先要利用好内资。

(二)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资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这对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系逐渐确定的今天,外资优惠政策在整个改革和市场经济体系中就显得不适应了。

它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使国内企业,尤其国有大中型企业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给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如税收优惠、价格优惠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优惠等。

外资企业依靠其本身强大的财力,并借助中国政府给予的这些特殊优惠政策,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占有了市场,冲击我国名牌产品,挖走国内技术骨干,使国内企业极为被动,甚至破产,工人大批下岗,社会保险业又不健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外资企业品牌产品占领了相当一部分我国市场,挤

占了民族工业的市场份额。

从具体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来看,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外商企业的品牌占了上风。

一个又一个的行业,大片大片的市场被外商牢牢控制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

我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国内企业同国外竞争对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强弱差距,这种差距使我们不可避免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

因此,在一定时期,一定领域,对民族工业实行一定的保护政策是必要的。

(三)外商投资产业分布失衡,无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由于我国国家政策、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优势和市场容量等各方面的原因,外资在中国的投向表现出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过重,第一、第三产业过轻的局面。

外资对于中国服务业的拉动作用远远比不上对制造业的作用,服务业在利用外资总量的比重远远落后于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

这种外资结构的倾斜不仅加大了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偏差,同时也加大了三次产业之间发展水平与国际竞争能力的距离。

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反而起到了负面效应。

(四)外资引进项目技术含量低且消化不足

从我国外资的来源结构来看,亚洲经济体为我主要外资来源国,占据了我国引资总数的50%以上。

但在亚洲国家中来我国投资的多为中小企业,且投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和组装行业为主,使我方企业难以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更难以掌握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

即使是出于成本及利益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其亚洲研发(R&D)中心,但其核心技术仍然控制在母公司手中。

从而,表面上,我国技术蒸蒸日上,但实际上,跨国公司技术垄断加强,技术扩散放缓。

另外,我国还存在只重技术引进,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问题。

国际公认的技术引进费与消化费的比例是1:

10,而我国仅为1:

2.5。

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不足直接导致了我国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脱节,也导致我们不能有效利用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自身企业的竞争能力。

(五)虚假外资现象严重

在外资大量涌入、外资企业日益发展的同时,一些不法外商利用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以及监管盲区,打着投资经商的旗号,大搞虚假投资。

有分析人士认为投资总量如此之大,其中不乏很多国内资金在此中转的虚假外资,此现象已严重危害了我国经济利益,破坏了我国的投资环境。

(六))外商转移利润和逃避税收,使我国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转移价格已成为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外商利用转移价格来转移企业利润,损害中方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逃避国家税收,其典型作法是“高进低出”,即抬高进口原材料、技术、设备、零部件、专利和商标使用权等的价格,压低产品对其他海外关联企业的销售价格,低价申报纳税等。

更有甚者,一些外商投资企业还通过虚报账目、做假账、采取虚亏实盈等方式逃避国家税收,致使我国损失大量的税收。

(七)外资到位率低

  随着我国引资项目金额、数量的高涨,很多地区协议项目大,但实际资金到位率低的问题逐渐突出。

外商资金不到位,合资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不免陷入困境,从而造成一些大型项目停滞,中方已投入资金长期不能创利等。

(八)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严重

  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及其产业的转移,一些劳动密集、自然资源密集、污染密集的产业也随之传入中国。

中国外资进入环境标准的低门槛,使得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存在巨大的负外在性。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中国引进外资的未来趋势:

质在量中,质在量前

(一)质在量中,依然要强调量:

金融危机后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

1、金融危机后中国出现不利于外商投资的舆论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并且成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国内“不差钱”的论调、轻视跨国公司的论调不断抬头,导致部分外国投资者产生了“中国不再欢迎外商投资”的误解,对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基本政策产生了一定的质疑。

2、中国外商投资出现下降趋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外商投资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2009年8月开始增长,直到2011年10月,连续保持了27个月的同比增长。

但是也应该看到,从2011年底开始,中国利用外资出现了下降趋势。

同时,2012年1-10月,中国利用外资同比下降

3.45%。

这说明中国利用外资的形势不容乐观。

从外部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美国等发达国家鼓励产业回归,以及发展中国家加大引资优惠力度都影响了中国利用外资规模的增长;从内部看,要素成本的过快增长削弱了中国吸收外资的成本优势。

此外,国内对外商投资的负面舆论也对引进外资产生了不利影响。

3、服务业吸收外资过多集中于房地产业

虽然中国通过政策引导外商投资产业分布,服务业目前也成为外商进入的主要行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对外商进入服务业限制较多,尤其是金融、电信、铁路、民航和交通等领域行政垄断现象依然突出,导致中国服务业吸收外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等高利润行业,直接推动国内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引发了民众怨言。

截至2011年,中国房地产合同外资金额为4056.26亿美元,占服务合同外资总额的41.31%。

因此,中国服务业引资结构还存在很大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中国外商投资质量不高。

4、中西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由于特殊的政策倾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截至目前,中国80%以上的外资集中在东部地区。

随着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外商加大了在中西部投资的速度,尽管如此,目前外商投资中西部的份额仍然偏少,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中西部有劳动力、土地成本低的优势,但相对东部来说,市场经济环境和产业配套能力都相对较弱,中西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力度还需不断加强。

5、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还需不断提高

由于法律和政策的滞后,外资并购未能在中国成为主要的外资投资方式,导致发达国家资本进入较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投资,并且造成中国高质量外资进入量太少。

日本对中国的实际投资占实际外资总额的比重从2003年的9.5%下降到2010年的3.6%,下降近6个百分点。

2011年,由于日本发生大地震和核泄漏,导致电力短缺,电子、汽车等产业链断裂,这次事件促使日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日本占中国利用外资的比重有所回升。

2012年由于钓鱼岛事件,日本对华投资可能出现新的波动。

美国的投资占比从2003年的7.9%下降为2011年的1.9%,下降了6个百分点;欧盟主要国家从2003年的7.4%下降为2011年的4.2%,下降了3.2个百分点。

世界主要的外资流出大国对中国的投资占比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这也反映出中国利用外资来源结构存在的问题。

各国对中国的实际投资占实际外资总额的比重

投资国\年份

2003

2011

下降百分百

美国

7.9%

1.9%

6%

日本

9.5%

3.6%

5.9%

欧盟

7.4%

4.2%

3.2%

金融危机后,由于部分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欧债危机不断深化,以及中国与部分国家在政治上的分歧,导致发达国家对华投资前景堪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发达国家资本加大对华投资是中长期内利用外资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质在量前,更强调质:

1、国家经济安全

质不仅单纯指外资本身的质量,还指引进外资的结构层次。

外资对中国国家利益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应在发挥外资积极作用的同时,有效防范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所谓国家经济安全,就我国来讲,主要是指国家经济独立自主地持续发展的利益不受威胁和侵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会被削弱和改变。

这可细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具有经济主权,即国家能独立自主地决定本国的经济体制、发展道路、方针、政策,以至在必要时调控市场价格的权力,而不受任何外人或外国势力的牵制、干涉;二是具有足够的控制、主导经济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