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0991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句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文言句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文言句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文言句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文言句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句式教案.docx

《文言句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句式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句式教案.docx

文言句式教案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及其具体类型;

2、学以致用,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链接

翻译下列画波浪线的句子,并指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

1、公曰:

“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

”鲍叔曰:

“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

“然则为之奈何?

”鲍叔曰:

“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

“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2009年天津卷《管子·小匡》

译文:

桓公说:

“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

”鲍叔说:

“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

您只要赦罪而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

”桓公说: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鲍叔说:

“您可派人到鲁国去要回他。

”桓公说:

“施伯是鲁国的谋臣。

他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肯放回给我。

2、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

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

卒供役而还。

(疾,憎恨;摄,传唤。

——2009年上海卷《沈周》

译文:

有一个郡守征召画工绘画房屋的墙壁。

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

有人劝沈周拜访一些权贵来免除(征召),沈周说:

“去服役,是义务,拜访权贵,不是再次受辱吗?

”最终服役回来。

3、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

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

——2010年江苏卷《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译文: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嫁给了我,归,古代女子出嫁称作归),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用出嫁时的衣裳装殓。

敛,通“殓”,指给死者穿衣入棺),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

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

死后,用出嫁时的衣裳装殓了她,可以知道我的贫困了。

4、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

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007年上海卷

译文: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

年轻的时候喜欢学习,广泛阅读书籍文献,言谈颇有文采。

二十几岁的时候,在青州、徐州、并州(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冀州(古代九州之一)中间游历学习,和他交接的朋友大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基础巩固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有如下几种类型:

标志一:

用“者”、“也”表判断。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也。

(3)粟者,民之所种。

(……者,……。

(4)莲,花之君子者也.。

(……者也。

标志二:

用副词“乃”“则”“即”“皆”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标志三: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⑴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2)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3)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4)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辞》)

标志四:

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标志五:

主谓直接表判断。

(1)刘备天下枭雄。

(2)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强化训练题

1.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C   )

 A.梁,吾仇也……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一言以蔽之D.臣本布衣

2.下边“是”表判断的句子有(   CG  )

 A.是年谢庄办团练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巨是凡人,行将为人所并 D.惟命是从

 E.海瑞言俱是 F.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G.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3.下列各句中,属于判断句的是(① ③  ④ ⑤⑧⑨⑩)

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②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

③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④晋鄙嚄唶宿将。

⑤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⑥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⑦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⑧环村居者皆猎户。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常借助于介词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表被动。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

②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用“见(受)……于……”表示被动。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3、用“见”表被动;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为”“为……所”“为所”式。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用介词“被”引出。

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无任何标志。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强化训练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B)

A、行将为人所并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翻译下列画波浪线的句子。

己而(申甫)瘗(yì:

埋葬)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刘翁资遣甫之京师。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2010年山东卷《申甫传》

译文:

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或“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或“相信”)。

三、省略句

省略句不是文言文中独有的语言现象,但是较现代汉语而言,它在古代汉语中出现的频率更高。

归结起来,古代汉语中的省略句有七种形式:

⑴省略主语。

有四种情形:

一是承前省略

如: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二是蒙后省略

如:

(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沛公谓张良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三是自述省略

如:

(吾)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吾)手自笔录,(吾)计日以还(之)……(吾)录毕,(吾)走送之。

四是对话省略

如:

(孟子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

“不若与人(乐)。

⑵省略谓语。

这是文言文中比较多见的,现代汉语里则较为罕见。

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承前省略,如: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二是共喻省略(即大家都一目了然的省略),如: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行)三四里。

⑶省略宾语。

常见的也有两种情况:

一是动词宾语省略,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二是介词宾语省略,如:

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渐怍,不敢与(之)较。

/竖子不足与(之)谋。

⑷省略介词。

尤以“于”的省略为多见,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也有其它介词省略的情况,如: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

/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

⑸省略兼语。

即所省略的成分既受前面动词的支配,同时又支配或指向后面的动词。

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每为一印,火烧(之)令(之)坚。

[后“之”是]/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

⑹省略修饰语。

即省略了居于中心词的成分。

如:

加彘肩(于)(其)上。

⑺省略中心语。

即只见体现中心语性状的修饰语而省略了中心语,常常出现在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中。

如:

乘坚(车)策肥(马),履丝(履)曳缟(衣)。

/勤而无所(为),必生悖心。

注:

这种种情形又以前四种为多,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后三种作一般了解即可。

平心而论,现代汉语中的省略现象大多不至于引发读者、听众的误读误解,因为大家毕竟处于同一个语言环境里,隔膜较少。

古代汉语中的省略现象就常常让读者困惑,甚至如堕云雾之中,不知所云。

因此,必须熟悉它。

厘清上述各种类型,识记一定数量的典型例句,对于牢固掌握是非常奏效的。

  

强化训练题:

1.下列句子没有省略介词或介词宾语的一项是(  A )

①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③自始合(交战),而矢贯余手之时,余折以御,左轮朱殷。

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

⑤拘礼之人,不足以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

⑥今察洛阳,浮末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者什于浮末。

A.③⑥   B.②⑤   C.①④   D.③⑤

2.按要求给下边的省略句分类。

①每为一印,火烧令坚

 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③夫妻向隅,茅舍无烟

 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⑤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⑦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⑧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A.省主语的有:

⑤⑧

 B.省谓语的有:

③④

 C.省宾语的有:

①⑥

 D.省介词的有:

②⑦

  

四、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第一组:

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总结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

注: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

巩固练习: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C )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其孰能讥之乎?

 D、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第二组:

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④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总结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

注:

常见的否定词:

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

之、余、吾、已、自、汝、尔

巩固练习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C)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D、未之多见也

第三组:

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无乃尔是过矣?

总结规律三:

用“之”或“是”将宾语提至动词前。

第四组:

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1、何以战?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总结规律四:

介宾结构的宾语置于介词前。

巩固练习

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

”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   )   

 A、君何以知燕王?

B、何故而至此?

 C、夫晋,何厌之有?

(二)、定语后置

第一组:

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客有吹洞箫者。

总结类型一:

中心语+定语+者

第二组:

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①马之千里者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总结类型二:

中心语+之+定语+者

第三组:

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苟以天下之大。

总结类型三:

中心语+之+定语

第四组:

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总结类型四:

中心词+而+定语+者

第五组:

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总结类型五:

中心词+数量词

巩固练习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B)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三)状语后置

第一组:

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1、教以慎于接物

2、申之以孝悌之义

总结规律一:

动词+以

第二组:

翻译下列句子,并找出它们句式的特点。

1、急于星火

2、师不必贤于弟子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4、不拘于时,学于余

总结规律二:

形容词(动词)+于

注:

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

标志性介词:

“以”、“于”、“乎”等。

巩固练习

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2、3、4、5)

1、木欣欣以向荣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四)主谓倒装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

2、安在君子能急人之困也!

3、“美哉,我少年中国。

”           4、不仁哉!

梁惠王也。

回顾总结(略)

倒装句强化训练题

1、指出下面句子有哪几种文言特殊句式?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资治通鉴》)

2、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①贤哉,回(注:

颜回)也!

②豫州今欲何至?

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⑤会于西河外渑池。

⑥何以自托于赵。

3、翻译画线句子并指出什么句式: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窃谓管仲曰:

“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

”曰:

“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

”封人怨之。

 

译文:

管仲被捆绑,从鲁国到齐国,在路途中又饿又渴,经过绮乌地方时向边防人员讨吃东西,绮乌的边防人员跪着喂他,很尊敬他,边防人员乘机私下里对管仲说:

“你适逢侥幸被流放到齐国没有死还被齐国任用,将要拿什么回报我?

”管仲说:

“如果真能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将要任命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报答你呢?

”边防人员怨恨他。

特殊句式:

将何以报我?

(宾语前置,应是“将以何报我?

”)

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宾语前置)

用齐(被动句,被齐国的人用)

词类活用:

道而饥渴(道:

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一词多义:

食(喂)因(乘着,乘机)

五、高中文言文固定短语释例及译文

A

1.安…乎(哉、也…)?

怎么…呢?

例: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

】(《赤壁赋》)

2.诚…则…

如果…那么(就)…例: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

】(《谏》)

3.得以

能够。

例: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大)坟墓(被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

】(《五》)

4.独…邪(欤、与、耶、哉、乎…)?

表疑问,常表反问。

难道…吗?

例: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

】(《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现在(您的)恩德足够惠及鸟兽,而功德却偏偏不能施及百姓,(这)又是为什么呢?

】(《齐桓晋文之事》)

5.得无…乎(耶、也……)?

表推测,恐怕(大概)…吧?

该不是…吧?

例:

日食饮得无衰乎?

【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

】(《触龙说赵太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促》)

E

6.俄而

不久,一会儿。

例:

俄而梦醒烛灭,人静更阑。

【不一会从睡梦中醒来,吹灭蜡烛,夜深人静。

】(《山庄玩月记》)\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

【不一会靠近窗户来偷看,目光明亮闪烁。

】(《聂小倩》)

7.而况

何况,况且。

例: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臣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

】(《谏》)

8.而已

罢了。

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如此罢了。

】(《劝》)

9.不(否)…则…

如果不…就…例:

不效则治臣之罪。

【如果不成功就对下臣论罪惩治。

】(《出师表》)

F

10.非…而何?

不是…又是什么呢?

“非诸侯而何?

”:

例: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大事又是什么呢?

】(《子路……侍坐》)

H

11.何乃

为什么竟。

例:

何乃太区区!

此妇无礼节。

【(你)怎么竟如此见识短浅!

这女子不讲礼节。

】(《孔雀》)

12.何其

为什么这么;多么。

例: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到了对天发誓,剪下头发,眼泪沾湿了衣襟(的局面),多么的衰败啊!

】(《伶》)

13.何所…?

相当于“所……为何?

”“所”与其后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何前置”。

例:

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

(所用为何)【我不知道您牧羊,用处是什么呢?

】(《柳》)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所似为何)(《旅夜书怀》)

14.何以…?

相当于“以何……?

”根据什么…?

凭什么…?

例:

王问:

“何以知之?

”【赵王问:

“(你)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呢?

”】(《廉》)

15.何为…?

相当于“为何……?

”为什么…?

例:

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

【孟东野的来信、耿兰的丧报,为什么在我的身边呢?

】(《谏》)

16.何…为(焉、也……)?

…干什么呢?

为什么…呢?

例:

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这(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季氏将伐颛臾》)\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现在人家正像刀和砧板,我们就象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鸿》)\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的节操,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屈》)

17.何…哉(焉)?

怎么…呢?

什么…呢?

为什么…呢?

例:

王笑曰:

“是诚何心哉!

”【王笑道:

“这真是什么心理呢!

”】(《齐》)\不然者,我何辞焉!

【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能推卸(责任)呢!

】(《柳》)

18.何…之有?

倒装结构,有什么…呢?

例: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这就像把肥肉扔给饿虎,有什么作用呢?

】(《信》)

J

19.几何?

多长时间?

多少个…?

例:

太后曰:

“敬诺。

年几何矣?

”【太后说:

“我一定会办的。

(他)年纪多大了?

”】(《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短歌行》)\敝败至此,不知杀人几何许!

【破烂到这个地步了,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了!

】(《聂小倩》)

20.既而

随后,接着,不久。

例: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随后在井里找到了儿子的尸体,于是变怒为悲,呼天抢地,悲痛欲绝。

】(《促》)\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不久就以苏州百姓暴乱之名向朝廷请示,查究处死了五个人。

】(《五人墓碑记》)

21.既…则…

在…后,就…;既然…那么…例: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在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提议出来的人。

】(《游》)\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

【(现在您)既然答应了并且问起来,那么,洞庭湖和京城,并没有不同。

】(《柳》)

22.见…于…

被。

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廉》)

K

23.可以

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例: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齐宣王)问道:

“具备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用来行王道统一天下呢?

】(《齐》)\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然而终究没有办法实现(使怀王醒悟),所以就不能再返回(朝廷)。

】(《屈》)

N

24.乃尔

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例:

作计乃尔立。

【(自杀)的想法竟然就这样决定了。

】(《孔雀》)

Q

25.岂…邪(yé,或“欤”、“与”、“耶”、“哉”、“乎”…)?

表反问,难道…吗?

例: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难道不是从长计议希望她有了子孙可以代代相继(在燕国)做王吗?

】(《触》)\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哪里敢反叛呢!

】(《鸿》)\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伶》)

26.其…其…乎(邪、也…)?

是…还是…呢?

例: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

其不知也邪?

…其然乎?

其不然乎?

【话有说完的时候,哀痛之情却不可终止,你是知道呢?

还是不知道呢?

是这样呢?

还是不是这样呢?

】(《祭》)\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空苍茫湛蓝,这是它真正的颜色呢?

还是(因为天空)高旷辽远而没法看到尽头呢?

】(《逍》)

27.且夫

再说,而且。

例: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逍》)

R

28.然而

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例:

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

【但她却眉头不展,穿戴黯淡而无光彩。

】(《柳》)\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却不能称王的,是没有的事。

】(《齐》)\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但是成功和失败(与常理)不同,功业相反。

】(《过》)

29.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例:

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既然这样,那么即使玷辱它而称它为愚溪,也是可以的。

】(《愚》)\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贪暴的秦国的欲望不会满足。

】(《六》)

30.如之何…?

怎么能…呢?

例:

如之何其废之?

【怎么能废弃呢?

】(《子路从而后》)

31.如…何?

奈…何?

拿…怎么样呢?

例:

尔能奈我何?

【你能拿我怎么样?

S

32.是故

所以,因此。

例: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不论地位高还是低,不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师》)

33.是以

因此,因而。

例: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我因此记下这件事,为的是叹惜郦道元(记事)的简略,也嘲笑李渤见识浅陋啊。

】(《石》)

34.庶几

大概,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

例: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大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大概治理得差不多了吧……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

】(《庄》)

35.孰与…?

与…相比,哪个…?

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廉》)\吾孰与徐公美?

【我和徐公比哪个更美?

】(《邹》)

36.孰谓…?

谁料到…?

例:

呜呼!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唉!

谁料到你竟突然去世离开了我啊!

】(《祭》)

37.虽然

虽然如此,即使如此,尽管如此。

例: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

【虽说如此,我从今年以来,灰白的头发有的变成全白了,松动的牙齿有的已经脱落了。

】(《祭》)\虽然,犹有未树也。

【虽然如此,他还是有未曾建树的。

】(《逍》)

38.所谓

所说的,所认为的;所称的。

例: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

【等到已经到了这步田地,(还)说自己没有受辱,是人们说的厚脸皮罢了。

】(《报》)\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原因就是君王所认为的忠臣并不忠,他所认为的贤才并不贤能。

】(《屈》)\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也。

【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的事)。

】(《邹》)

39.所以

a.表凭借(手段、工具、条件、方式、动作行为的状态等):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即使时代不同,世事变化,(但)人们产生感触的原因,其(内含的)情致是一样的。

】(《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就是靠他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师》)\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我对待侯生算是够周到了。

】(《信》)

b.表因果: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谢,(是因为我)认为小礼节没什么用处。

】(《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