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科综合知识竞赛语文试卷2015.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0094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科综合知识竞赛语文试卷20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学科综合知识竞赛语文试卷20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学科综合知识竞赛语文试卷20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学科综合知识竞赛语文试卷20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学科综合知识竞赛语文试卷20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学科综合知识竞赛语文试卷2015.doc

《初中学科综合知识竞赛语文试卷201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科综合知识竞赛语文试卷2015.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学科综合知识竞赛语文试卷2015.doc

2015年初中语文学科综合知识竞赛试卷

温馨提示:

本试题共四道大题,分22道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希望你能尽力展示自己的语文才华,完成下面的题目。

祝你成功!

答案全部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书写(5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五柳先生一生追求shuài(①▲)性而为的“自然之乡”,憎恶曲意逢迎的官场生活。

早年虽有过鸿hú(②▲)之志,但都在黑暗浑浊的社会大氛围中磨平了léng(③▲)角。

出于生计考虑虽多次为官,但诗人并不快乐,并kǎi(④▲)叹自己的为官生涯是“误落尘网中”。

可见,诗人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是何其向往!

2.古诗文填空。

(10分)

①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②吾日三省吾身: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习不传乎?

(《论语》)

③《陋室铭》中直接表达作者安贫乐道思想的句子是▲,▲。

④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的句子是:

▲,▲。

⑤苏轼在《浣溪沙》中描绘农村温馨祥和的环境的句子是:

▲,▲。

⑥古诗词中描写江水的诗句(连续的两句):

▲,▲。

3.仔细观察下图,说明漫画的画面内容,并说出漫画的寓意。

(4分)

【注】苏丹红,一种化学染色剂,并非食品添加剂。

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二恶英,又称二氧杂芑,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危害严重。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三聚氰胺俗称密胺、蛋白精,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

(1)画面内容:

(2)漫画寓意:

4.名著阅读(6分)

(1)下面不是出自《傅雷家书》的名言是()(2分)

A.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B.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C.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

D.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

(2)在《水浒》中,梁山好汉三打祝家庄的起因是为了救①▲(人名);花和尚鲁智深和行者武松是在攻打②▲(地名)后入伙梁山的;李逵探母时杀了③▲(数字)只老虎;林冲遇祸先让再忍,被逼绝境,终于④▲(情节),上了梁山。

(4分)

5.综合性学习。

(6分)

在“羊年最佳春联”评选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下面是一则新闻,请选择排列顺序最适当的一项是()。

(3分)

“羊年最佳春联”揭晓

据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记者史竞男)①这次活动展示了中国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精神面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2015羊年春节春联征集活动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楹联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征集作品以“迎春送祝福网聚中国心”为主题,征集活动从1月1日上线开始到1月31日截止,参与人数超18万,共征集原创春联作品近10万副。

③活动所征集的春联作品,既昭示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时代精神,又体现文化传承和民俗生活,表达了对反腐倡廉、坚持群众路线的决心,以及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④如“廿四字箴言铭座右;万千家福祉系心头”点题中国梦,唱响主旋律;“拍蝇打虎猎狐,人民点赞;马去羊来燕舞,华夏开春”着眼反腐倡廉,颂扬伟大成就。

⑤17日,“2015羊年春节春联征集活动”评审结果在央视网揭晓。

经专家评审,最终评出300副“羊年优秀春联”和30副“羊年最佳春联”。

A.⑤②①③④B.⑤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⑤D.②①⑤④③

(2)在整理最佳对联时,有同学配错了对子,请将下面三副对联配对子。

(3分)

上联:

A.胸怀世界,与和平握手B.保家卫国,敢当征战马C.清正为民,播下三春雨

下联:

D.鼎新革故,永作领头羊E.公平执法,撑开一片天F.心系人民,同幸福签单

配对子(填序号):

▲、▲、▲

三、阅读理解(55分)

(一)经验(16分)

我在合肥市天鹅湖边买套房子后,便把父亲接了来,想让他享享清福。

刚进城的农民,走在马路上腿都直抖,以前哪见过如此车流如织的场面?

碰到银行、超市、甚至厕所也不敢进,生怕踩烂了那能照出人影儿的地板。

父亲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连县城都没去过,根本就不知道城市长啥模样儿,我怕他在城市走弯路或者摔跤,来合肥的第一天,便毫无保留地给他讲述我在城市生活了十几年的宝贵经验。

父亲到家后,不停地和我及家人讲着话,没等他和我们亲够,我便急不可耐地当起了老师。

我把门打开,又砰地一声关上,转身以权威性的口气对坐在沙发上的父亲说,在家中时,防盗门一定要关紧,并且检查锁好没有。

有人按门铃,先从门上的猫眼里看看是谁,不认识的千万别开门。

一些自称前来检查水表或者推销化妆品的人,可能眉眼及脸的线条都很柔和,还可能带着蒙娜丽莎的微笑,一副很容易让人信任的样子,但他很可能就是极其危险的盗贼。

这里可比不上农村,敞着大门,出去转悠大半天都没事。

父亲用他那双浑浊的双眼疑惑地看着我,没有说话。

我把他从沙发上轻轻搀扶起来,打开房门,指着对面邻居家关得严严实实的防盗门,又接着说,在农村老家,能端着冒烟的饭碗满村串门,可在城市就不一样啦。

家家户户都怕打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太正常不过啦。

没什么大事儿急事儿别敲邻居家的门,别骚扰人家。

在我说完上面的话时,父亲愣愣地看着我,一言不发。

讲完了家中的注意事项后,我领着父亲下得楼来。

在小区内边转悠边指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重重地说,你看,他们都各走各自的路,见了面很少有人打招呼,有例外的,也是非常熟悉的亲朋。

所以啊,你在这儿也没什么认识的人,就不要问别人“吃过了吗”、“到哪儿去啊”等等。

否则,别人会很警惕,甚至会怀疑你居心不良。

出了小区来到马路上,父亲已经皱起了眉头,可我依然热情不减,反复地强调说,马路上什么人都有,最好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特别是不要喝陌生人的水。

一旦你喝了他们给的水,瞬间就可能会晕倒,等你醒过来的时候,身上值钱的东西便会被洗劫一空。

我正讲着的时候,一位打扮妖艳,穿着很暴露的长发女人如风般从身边飘过,我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父亲的肩膀,朝刚刚走过的那位女人怒嘴说,要注意那些穿着很暴露的女人,离他们越远越好,她们可能就是失足女,随便搭讪几句,可能就会陷入她们设计的陷阱,就会被敲诈……

我从家里讲到大街上,又从大街上讲到家里,为了让父亲尽快学会城里人的生活,我有着足够的耐心。

在后来的日子里,有时候我在单位上班,也没忘记打电话给父亲,强调着我的宝贵经验。

过了二三个月,我惊讶地发现,父亲竟然和对门的邻居混熟了,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相识的。

父亲还和在农村一样,端着饭碗大模大样地坐到对门邻居家的餐桌边,还毫不顾忌地用自己的筷子夹人家烧得可口的麻辣豆腐。

对门的邻居也变了,不再白天黑夜地关着门,时不时还把从老家捎来的香喷喷的核桃、甜滋滋的石榴送给我家吃。

对门邻居家的小女孩,还经常到我们家,找我儿子一起画画,玩橡皮泥。

更让我不曾想到的是,小区内的很多人见了我父亲,都和他亲切地打着招呼,而且,父亲还有几个特别好的朋友,见了面能聊上半天,他们还时常邀请父亲喝酒,打牌,爬大蜀山。

父亲的朋友当中,竟然还有一个穿着暴露的女人,通过父亲我才了解到,她是裁缝店的老板,去年向灾区捐了10万块钱呢。

这天晚上,我终于忍不住了,在给父亲倒了满满一酒窝白酒后,赧然一笑,说,老爸,你和这些城里人都是怎么成为朋友的呢?

父亲端起酒窝,一仰脖子喝干了,然后清了清嗓子,说,孩子,农村人和城里人都是人,没有多大的区别——你也不想想,从豆大的防盗门猫眼里,能看到门外的多少世界呢?

你老把自己的门关得紧紧的,别人家的门又怎么愿意打开呢?

(作者陈学长,选自《短篇小说》2014年第19期)

6.本文为什么以“经验”为题目?

(2分)

7.请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6分)

(1)和在农村一样,端着饭碗大模大样地坐到对门邻居家的餐桌边,还毫不顾忌地用自己的筷子夹人家烧得可口的麻辣豆腐。

(2)你老把自己的门关得紧紧的,别人家的门又怎么愿意打开呢?

8.有读者说,文中画线部分显得多余,不如删除。

你赞同这一说法吗?

请结合全文说明

理由。

(3分)

▲9.文中父子互授“经验”,反映了他们对人际关系(邻里关系)的不同认识。

请结合全文主旨和助读材料,阐述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5分)

【助读材料】

网友言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隔两地,而是我住在你对门,却从不打招呼。

培根随笔:

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二)梅萨维德消失的人们(15分)

在北美科罗拉多州西南部干燥的土地上,有一个美丽的高原。

它树木繁茂、绿色葱茏,所以早先的西班牙探险者们称这里是“梅萨维德”,意思是“绿色的桌子”。

美国当地人声称印第安部落阿纳萨茨人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大约800年,后来消失了。

自从一百年前发现了那些峭壁上的房子后,科学家们和历史学家们都对其形成原因感到十分好奇。

阿纳萨茨在纳瓦伙语中的意思是“古代的人”。

大约在公元500年,他们第一次定居在峡谷峭壁上的崖洞里。

后来,他们迁移到梅萨维德高原顶部的平坦区域,在那里他们用石头和泥浆造了一些房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建造了更多的复杂精巧的房子,比如可以容纳几个家庭一起住的住宅楼。

阿纳萨茨人烧制精美的陶器、提炼青绿色的宝石、编织美丽的饰带,还能编织可以盛水的坚固篮子。

他们以打猎和种植玉米、南瓜为生。

这样的生活方式安宁地持续了几百年。

大约在公元1200年,某种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具体原因不是很清楚。

大部分阿纳萨茨人从高原的平坦生活区域搬回峡谷峭壁上的崖洞里居住。

由于他们不得不爬回高原地区去耕种谷物,所以迁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方便。

但是看上去阿纳萨茨人就打算住在峡谷峭壁上了。

不久,他们挤满了这些峭壁的崖洞,建造了令人惊讶的峭壁居所。

其中最有名的“峭壁宫殿”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