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0851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docx

《最新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docx

最新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第四单元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养成坚持观察天气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

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

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

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

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

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

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

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

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

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

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

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

后天呢?

一个月内我们晋城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板书设计:

                            1.我们关心天气

                                  云  量

                                  降水量

                                    风

                                  温  度

 

教后记:

很显然,学生对天气符号的认识最感兴趣。

并且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做了一些改动,把有教师介绍改为学生自己交流,把黑板作为他们交流的平台,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知道的天气符号,由全体同学做评价,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大家较快地认识天气符号。

 

2.认识温度计

 

科学概念目标:

1.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2.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科学探究目标:

利用温度计模型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运用气温计测量气温计的兴趣。

教学准备:

气度计模型、每小组一支气温计、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以游戏导入,教师出示两杯温水,让几位学生用手指测试后,说说冷热情况,引出“对于冷热,不同的人感受不同,要准确测量气温就要使用气温计”。

二.探索

(1)认识气度计

发给每小组一支气温计,让学生观察气温计的结构,说说气温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让学生认识气温计刻度的含义,看看它的测量范围是怎样的。

(2)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

出示气温计模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气温计的刻度,使学生认识到气温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2摄氏度或1摄氏度。

然后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以0℃刻度为标准,红色液柱向上多了几格就是几摄氏度,写作如14℃,向下少了几格就是零下几摄氏度,写作如-5℃。

测气温取值读数时,一般只读到整数位。

(3)观察其它温度计。

应用课件出示各种不同的温度计,让学生认一认,介绍一下它们的用途,让学生认识到温度计除气温计外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温度计。

三、研讨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读数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归纳出正确的气温读数和记录方法。

2.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出发充分研讨,从而真正认识到利用工具精确测量数据对描述天气,发现天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四、拓展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等方式,关注不同温度计量程的不同,进而对气温计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3.测量气温

 

科学概念目标: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2.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并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2.能够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

教学准备:

人手一支气温计,气温记录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让学生说说从早上上学到这节课段时间内,感觉到气温变化,讨论当天的气温是多少以及一天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2.怎样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

有哪些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探索

1.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围绕“气温计放在什么位置测得的气温才能代表当地的气温?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等问题,并讨论气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学生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引导学生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8点10点12点14点16点),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状图,对测得的温度进行分析,从而统计发现一天气温的变化规律,认识高温和低温是指在一天中哪一时刻的气温。

并让学生绘制柱状图。

3.让学生在天气日历上坚持记录每天的气温,指导学生吧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里”,及时表扬坚持记录的小组。

三.研讨

1.让学生知道规范使用测量工具对于获得精确数据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归纳提炼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3.让学生明白柱状图等统计图表的绘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天气变化规律。

四.拓展

阅读各种资料,了解气象站工作人员是怎样测量气温的,认识百叶箱的外观构造等。

 

4.测量降水量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雨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雨量。

教学准备

雨量器图片,透明直筒塑料杯,刻度尺,纸带,透明胶带,剪刀,喷壶,水槽,降雨量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师介绍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最近的一次降雨:

“雨下得大还是小呢?

你们是怎样判断降雨量的大小的?

降雨量是多少我们该怎么测量呢?

二.探索

1.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雨量器及测量标准图,学生阅读后讨论,该怎样测量雨的大小,让他们意识到测量标准测量工具的重要性。

2.学生阅读探索活动1并按照上面的步骤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各个小组制作完后,向全班同学展示。

3.组织学生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喷壶的模拟降雨,注意不要使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

读数时视线和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并做好记录。

4.让学生在下雨是实测降雨量,以24小时为测量周期,记录并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来确定这场雨降雨量的等级。

三.研讨

1.让学生将自制的雨量器和气象站的雨量器照片进行对比,说说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测量雨量时又要注意什么。

2.出示装有雪的自制雨量器照片,让学生想办法测出降水量。

让学生了解降雪需要融化水后才能用雨量器进行测量,从而得出降水量的数值。

四.拓展

对学生每天开展的课外降雨量测量和记录活动进行指导。

 

5.观测风

科学概念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制作简易小风旗,能用制作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

自制小风旗材料:

软布,硬纸板,订书器。

自制风向标的材料:

吸管,硬纸板,大头针。

风向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以“今天的风有多大?

是什么方向的风?

我们用什么方法能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

”来导入,了解学生是用哪些方法观察风的方向和大小。

二.探索

1.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说说这些风的特点,让学生感受通过观察地面物体来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往往不正确的。

介绍风的大小可以用风速来描述。

2.教师出示制作的小风旗,介绍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

为了能随时测量风速,大家都来做一面小风旗,学生准备材料,按书上的步骤自制小风旗。

是巡回指导。

3.师介绍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用嘴吹气,分别制造微风,大风,练习小风旗的使用,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大风三个等级,并用数字0,1,2来表示这三个等级。

4.介绍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教师出示风向图,介绍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

5.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和风速。

6.回到教室,教师利用课件简单介绍“蒲福风力等级表”。

三,研讨

汇报交流怎样利用自制的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比较各组测得的数据。

四.拓展

师出示课件风向标制作的步骤,建议每个学生课后制作一个风向标。

在使用时要注意:

1.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

2.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

3.比较风向标和小风旗在观测风时有何不同。

 

6.观察云

科学概念目标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多云和阴。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并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种基本形态。

能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多云和阴,并用简图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向学生介绍云是空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让学生了解云。

师问:

今天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

是由什么决定的?

引导学生探索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说说,对于云,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怎样观测云?

二.探索

1.出示各种云的课件,教师介绍各种云的形状,特点,重点介绍云的三种基本形态,并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通过课件,观察三种形态的云在天空中也是千姿百态的,让学生试着判断属于什么云。

3.室外观测,判断云的种类,并简图记录云的形状。

4.观察云量,并记录下来。

三.研讨

1.观察我们画出的云,它们的形状大致相同吗?

是那种形态?

挑选画法简洁能表现云的特征的作为范例,教师示范绘画,以便以后的观察记录。

2.今天的云量如何?

属于何种天气?

教师组织学生说说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科学概念目标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天气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探究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天气日历”统计表,大幅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制的“天气日历”。

以小组汇报展示每一名学生的“天气日历”,同学们相互学习。

对于观测记录出色的学生给以表扬。

再组织讨论:

我们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近一个月的家乡天气信息,该从哪几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呢?

讨论确定从云量,风力,风向,气温,降水量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统计天气信息

1.请各组讨论,根据相应的统计表或柱状图,将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所需的数据。

2.学生把统计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表格内。

三.分析天气信息

教师引导各组分析统计的数据。

1.对于统计风的小组:

这段时间刮风的天气多吗?

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

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2.对于统计云的小组:

有多少天是晴天?

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天?

哪一种天气最多?

哪一种天气最少?

3.对于统计降雨量的小组:

这一季节的降雨量有什么特点?

四.概括总结

1.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报告,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概括总结。

说说这段时间里的天气变化,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

2.教师补充《二十四节气歌》的来历。

五.单元评价

对本单元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小气象学家”的称号。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科学概念目标

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五个步骤:

数据收集。

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

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专家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教学准备

气象观测的相关资料,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以“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记录天气,未来的天气状况能够预测吗?

”引入,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让学生自由分享。

二.探索

3.让学生说说,从哪些渠道收看,收听天气预报?

4.教师输理学生获得的信息,并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5.教师出示制作天气预报过程中的相关资料。

学生对资料进行阅读和梳理。

6.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在组内说说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

7.学生交流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后的感想,体会制作过程的复杂和艰辛。

三.研讨

1.让学生说说制作天气预报要经历哪些阶段

2.师生共同小结制作天气预报的五个过程。

3.师问:

我们获得制作天气预报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讨论天气预报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培养学生持续关心天气的兴趣。

4.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分享交流。

四.拓展

组织学生参观气象观测站,气象预报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