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备课参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0785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备课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备课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备课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备课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备课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备课参考.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备课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备课参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备课参考.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备课参考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备课参考

一、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同义词之间的异同。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同义词产生的原因和途径,了解同义词的内部类型,了解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并能够辨析同义词和恰当地使用同义词。

二、课堂活动指导

2.1课本课堂活动

●一双眼睛百种“看”法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现象入手,逐步将同义词“剥离”出来,并对同义词进行辨析。

同义词是词汇学习中的难点,比较难掌握,同义词辨析也一直是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因此应该加强同义词辨析的训练。

课堂活动步骤

(1)把现代汉语中和“看”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所谓“有关”指所列出的词语都含有“看”这个义素,同属于一个语义场(参看“专题知识扩展”和“参考文献链接”)。

可能有人还会举出“瞎、眼睛、近视”这样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只是跟“看”有间接联系,并不表示“看”的动作。

(2)讨论为什么汉语中要用那么多的词语去表示“看”。

要注意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经验需要用语言去准确地“刻画”各种不同的“看”。

此外随着构词手段的完善,双音节词语的增多,人们可以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相关词语来表示跟“看”有关的动作,比如课文中列出的“细看、仰望、回顾、窥测”等就是这种情况。

(3)指导学生对与“看”有关的词语进行分类。

课文中是按照“单纯地看、带有方向地看、特殊地看、看并带有结果”进行分类,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分类方式。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

分类有宽严粗细不同的标准,但也不是越细越好。

比如“瞭望、眺望、守望、凭眺”这一组词语,后字都是“望”的意思,前字表示怎么望,就是较小的一组同义词了。

对于教材划分的13组同义词,教师也可以适当调整分类结果。

(4)对各个小类跟“看”有关的同义词进行辨析。

归纳同义词是“求同存异”,辨析同义词是“同中求异”。

辨析同义词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词汇意义,二是语法功能,三是附加色彩。

这一部分内容要注重实践训练,建议教师要准备一些准确运用了同义词语的文章或例句,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辨析。

2.2补充课堂活动

●让世界充满“爱”

这个课堂活动以跟“爱”有关的词语为例,对同义词进行辨析。

(1)找出汉语中跟“爱”有关的词语

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和“爱”有关的词语数量非常多,比如“热爱、珍爱、友爱、爱护、爱好……”等等。

学生找出来的词,可以是单音节词,可以是双音节词或者多音节词,也可以是成语,但要求词语中必须含有“爱”的意思,并且是动词。

下面是一些跟“爱”有关的词语:

爱、好(四声)、疼(当“疼爱”讲时)……

喜欢、喜爱、喜好、爱好、欣赏、怜爱、钟爱、热爱、疼爱、酷爱、关爱、

敬爱、珍爱、偏爱、宠爱、溺爱、恋爱、热恋、迷恋、爱恋、爱戴、爱护、

爱惜、爱慕、痴迷……

爱不释手、一往情深……

(2)划分跟“爱”有关的词语的小类

上面这些词语虽然都含有“爱”的基本意思,但意思都不完全相同,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找出意义上比较接近的词语,也就是得到比较严格的跟“爱”有关的同义词。

比如从“爱的程度”出发对这些词语进行大致的分类,所有的“爱”可以分成三类:

“感兴趣的”、“有很深的感情的”、“过分的”。

第一类是对人、事物或某种活动感兴趣的“爱”。

例如:

“爱(当“喜欢”讲的时候)、好(四声)、喜欢、喜爱、喜好、爱好、欣赏、

爱慕(当“喜欢羡慕”讲的时候)……”。

第二类是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的“爱”。

例如:

“爱(不当“喜欢”也不当“常常发生某种行为”讲的时候)、疼、怜爱、钟爱、热爱、疼爱、酷爱、关爱、敬爱、珍爱、恋爱、热恋、迷恋、爱恋、爱戴、爱护、爱惜、爱慕(当“喜爱倾慕”讲的时候)、痴迷、爱不释手、一往情深……”。

第三类是过分地“爱”(含有贬义色彩)。

例如:

“偏爱、宠爱、溺爱……”。

上面这三组词语,每一组中的词语意义都已经比较接近了。

但是作为同义词它们内部的差别还是比较大,因此还可以进一步比较词义,分出同义词的更小的类。

比如第二类里面的词语,虽然基本的意思都是“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但实际上各自的针对对象、意义内涵、感情程度都有差别。

“爱、疼、怜爱、疼爱”的意思都是对人怀有很深的感情,针对的对象一般是人。

“钟爱、热爱、爱不释手、一往情深”都是强烈地爱、特别爱的意思,针对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敬爱、爱戴”都是因为尊敬而爱的意思,针对的对象不但只能是人,而且是特定的某一类人。

“恋爱、热恋、爱恋、爱慕”都和爱情有关,针对的对象也不但只能是人,而且也是特定的某一类人。

“酷爱、迷恋、痴迷”都是非常爱好的意思,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事物或者活动。

“关爱、珍爱、爱护、爱惜”的意思都是保护、爱惜,针对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比较严格的同义词。

采用类似的办法,也可以把余下的几组同义词都找出来。

下面是一个初步的分类结果:

A.爱(当“喜欢”讲的时候)、好(四声)、喜欢、喜爱、喜好、爱好……

B.欣赏、爱慕(当“喜欢羡慕”讲的时候)……

C.爱(不当“喜欢”也不当“常常发生某种行为”讲的时候)、疼、怜爱、疼爱……

D.钟爱、热爱、爱不释手、一往情深……

E.敬爱、爱戴……

F.恋爱、热恋、爱恋、爱慕(当“喜爱倾慕”讲的时候)……

G.酷爱、迷恋、痴迷……

H.关爱、珍爱、爱护、爱惜

I.偏爱、宠爱、溺爱……

(3)辨析跟“爱”有关的同义词小类词语的词义异同

请同学们从上面9组词语中,任意选择两组进行辨析。

一要准确地说明词义、用法之间的差别;二要用每个词语造一个句子,最好是不能换用其他词语的句子。

以“敬爱、爱戴”这一组同义词为例。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因为尊敬而爱的意思,针对的对象都是人,并且常是领袖、师长、有威望的人,有时可以换用,如“人民爱戴(敬爱)自己的领袖”。

但两个词也有区别:

①“爱戴”只用于下对上;敬爱还可用于平辈之间,如“我敬爱我的兄长”。

②“爱戴”有拥护的意思;“敬爱”只表示尊敬、热爱、亲爱。

③“爱戴”不能单独作定语;“敬爱”常常单独作定语,如“敬爱的周总理来了”。

三、课后练习指导

3.1“小试身手”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进行同义词的辨析。

选取的这几个例子构词成分完全相同,但顺序相反。

教师应了解,“灵魂”和“魂灵”原来也是一组等义词,指的都是“魂”。

后来“灵魂”逐渐发展成了多义词,又可以表示“心灵、思想”和“人格、良心”等意义。

这样,两个词语就有了分工和不同。

而对于“离别—别离”这样的等义词来说,由于两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就决定了它们在语言中没有共同存在的必要,事实上“别离”现在用的就比较少了。

一般说,在等义词的运用过程中,要么一个词发展出新的意义,像“灵魂”那样;要么其中的一个词将会被慢慢地淘汰,像“别离”那样。

参考答案:

①“觉察—察觉”:

两个词意义相同,都是“发觉;看出来”的意思。

②“情感—感情”:

“感情”有两个意思。

一是“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如“动感情”。

二是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如“联络感情”。

“情感”也有两个意思,一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

另一个意思相当于“感情”。

区别在于:

A.语意不完全相同。

“情感”往往是自然的心理反应和流露,“感情”的主观色彩较浓、较强烈。

“感情”还可以表示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如“我对你的感情始终不变”。

但“情感”则不能。

B.词语搭配关系不同。

“感情”常和“激动、冲动”搭配,“情感”则不能。

③“相互—互相”:

“相互”的意思是“两相对待的;互相”,“互相”的意思是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

两个词都可以表示两个以上的人或物之间以同样的态度、行为对待对方。

区别在于:

A.词义和句法功能有所不同。

“互相”只用作副词,一般只能作状语;“相互”除了用作副词作状语之外,还可用作形容词作定语,如“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

B.词的搭配不同。

“相互”可以与方位词“间、之间”组成方位词组,一起充当定语或状语,如“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互相”不能这样用。

C.“相互”还可以用在“是……的”格式中,如“怕是相互的,我怕它,它也怕我”;“互相”一般不这样用。

④“妒忌—忌妒”:

两个词意义相同,都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的意思。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同义词的辨析。

本题要辨析的每组词语读音相同或相近。

参考答案:

①“暴发”与“爆发”:

读音相同,意义相近。

区别在于:

A.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不完全相同。

“爆发”的对象往往有较长时间的矛盾酝酿过程,可用于重大的和较大的事情,常指人的抽象行为和情绪,常和“战争、运动、危机”等词语搭配使用,还可用于同火有关的自然物,如“恒星爆发”、“爆发出强烈的火光”,使用范围很广;“暴发”的对象一般发生得猛烈而突然,多用于与水有关的自然物,如“山洪、大水”等,也可用于突然大发脾气,还可以表示突然发财得势,如“暴发户”。

B.感情色彩和构词能力不完全相同。

“爆发”是中性词,可构成一些新词,如:

“爆发音、爆发力、爆发变星”;“暴发”用于自然物时是中性词,用于人时一般带贬义且只能构成一个新词:

“暴发户”。

C.语法特点不一样。

“爆发”作谓语时可以带宾语,“暴发”不可以。

②“必须”与“必需”:

读音相同,都可以表示必定、一定要的意思。

区别在于:

A.词义着重方面不同。

“必须”表示“一定得要”,说明一定得这样做,舍此不行;“必需”着重表示“一定得有”,说明对某种事物特别需要,必不可少。

B.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

“必需”是动词,能用作定语、谓语,或构成“的”字词组作宾语;“必须”是副词,只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

C.“必需”有构成新词的能力,如“必需品”;“必须”没有构词能力。

③“情谊、情义、情意”:

读音相同,都是名词,都可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感情。

区别在于:

A.词义和色彩不同。

“情谊”指交情、友谊,带有庄重色彩;“情义”指亲属、同志、朋友之间在共同感情与信仰的基础上的互相信任;“情意”指感情、心意,即真心实意,泛指对人的感情,带有亲切的色彩。

B.词语搭配不完全相同。

三个词都可与“有”或“没有”搭配。

“情义”还常与“讲、不讲、不顾、不懂”搭配,“情谊、情意”则一般不与这些词语搭配。

④“实验”和“试验”:

读音相近,意义相近,都有为了验证某种事物而采取某种尝试性活动的意思。

区别在于:

“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实验”的目的是检验科学理论或假设,进行“实验”必须有严格的程序和方法。

而“试验”的目的是测试某事物的结果或性能,不一定非要遵守严格的程序和方法。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能否准确地使用同义词。

不同的文体对选词的要求是不同的,平常说话时用词可以不太讲究,但外交公文则要求用词必须准确、严谨,不能有差错。

参考答案:

在外交辞令中,“会见”是指一般的外交接触,“拜会”是对东道主的礼节性拜访,而“见面”是指非正式的外交接触(因当时中美之间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

3.2补充练习题目

一、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和“听”有关的词语数量也非常多。

请你仿照课本的活动形式,把你能想到的这一类词语都写出来,然后对其中各个小类同义词进行辨析。

二、根据下面几段文字,分析加点词的词义异同。

①看样子是积雪,要不也是棉絮堆,高高低低,连续不断,一直把天边变海边。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②巨大的猛烈多变的泥石流,一直持续了5个多小时,然后才减缓了势头,从粘稠的阵性流逐渐转为稀性的阵性流,又从稀性的阵性流转为稀性的连续流。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

③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

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

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鲁迅《祝福》)

三、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选用同义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确。

阅读下面这段文章,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初稿作“脊背”),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初稿作“后身”)喷出一阵(初稿作“一股”)烟雾。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四、请判断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笔力传神,寥寥数语,就将众多人物的性格得淋漓尽致。

②美国一直强硬反对解除对华武器禁售令,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大陆与台湾统一。

③恐怖袭击在全球呈蔓延趋势,成为人类和平的公害,这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防止恐怖袭击,远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

A.塑造阻止而且B.刻画阻止因而

C.刻画阻挠因而D.塑造阻挠而且

五、根据例句体会“流传”和“留传”的词义差别,然后在横线上分别填上适合的词语。

例1:

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天。

例2:

消息很快流传开了。

例3:

这是祖辈留传下来的秘方。

①这则消息不胫而走,在同学之间广泛     。

②这件器皿是祖辈     下来的。

③这本线装书是爷爷     下来的宝物。

④雷锋的故事至今还在这个小山村里     着。

六、阅读下面这个片段,找出这位领导在致辞中用词不当的地方。

某县一位领导,有一次率领考察团到外省的一个县里去参观,在临别的欢送酒会上满面春风地致辞道:

“我们××县考察团光临贵县,惠顾了贵县的××公司、××集团……”这时酒会上笑声大起,掌声不绝。

该领导见气氛这么热烈,情绪更为高涨,接着说道:

“贵县领导和群众的一片深情厚意我们就笑纳了,真是不成敬意。

3.3补充练习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是否理解了同义词的概念。

归并同义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首先理解什么是同义词,还要对各个词语的意义准确把握,能够把词义分解成若干要素,这样才能根据词义的近似程度进行归类。

具体操作方法、步骤可以模仿课本活动和补充活动。

以下归类结果仅供参考:

①收听、聆听、洗耳恭听……;②倾听、听取、聆取……;③窃听、偷听、隔墙有耳……;④听见、听到、听说、耳闻……。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同义词辨析能力。

辨析同义词要从词汇意义、语法特点和色彩意义三个方面去考虑。

参考答案:

这些词语都有接连不断的意思,但又有明显区别。

“连续”是指一个接一个,①描绘了云一朵接一朵的状态,着重指接连不断。

“持续”指的是时间上的延续不断,②写的是泥石流在时间上的不间断,着重指时间上的连续性。

“陆续”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有先有后,时断时续,③指的是人们先后知道了祥林嫂的几件事,着重指动作行为的先后关系。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同义词。

参考答案:

“梁”的一个意思是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如“鼻梁,山梁”。

虽然在词典中“脊背”与“脊梁”的意思相同,但比较起来,“脊梁”用在这里比“脊背”更加准确,因为作者在文中说“按住脊梁”,应该是按住一个突出的部分,“脊梁”有隆起的部分这个意思,“脊背”不含这个意思。

因此,这里改成“脊梁”比“脊背”更准确、生动。

“窍”的意思是窟窿,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实际是斑蝥“放屁”。

因此从“后窍”里喷出烟雾显然要比“后身”形象、准确。

“一股”是用来修饰名词“烟雾”的,而“一阵”是用来修饰前面的动词“放出”的。

在这里,鲁迅先生是想通过对动作的刻画把斑蝥放屁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所以换成修饰“放”这个动作的“一阵”比修饰“烟雾”这个事物的“一股”更好一些。

另外斑蝥放出的“烟雾”不可能马上消失,肯定会在空间中弥漫一段时间。

比起“一股”来,“一阵”含有一段时间的意思,因此用“一阵”也更准确。

四、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能否根据文意恰当地选择同义词语。

正确选项是C。

“刻画”的意思是用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塑造”的意思是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

此处用“刻画”“塑造”都恰当。

“阻挠”的意思是阻碍、扰乱,使不能顺利进行,“阻止”的意思是阻拦使停止。

“阻挠”有干扰的意思,符合句意。

“因而”表示因果关系,“而且”表示递进关系。

在句中“恐怖袭击在全球呈蔓延趋势……”是缘由,而后一句则是结果。

五、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对同义词的辨析能力。

参考答案:

①流传;②留传;③留传;④流传。

“流传”的意思是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的意思则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六、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同义词的辨析和应用。

有些同义词虽然基本意义相同,但在使用时有自身的特殊限制,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有可能闹笑话。

参考答案:

“光临、惠顾”是敬辞,“笑纳”、“不成敬意”是谦辞。

这几个词语在使用的时候都有一定的方向性:

①“光临”是主人用来对客人表示敬意的词,是说客人的到来给主人增了光。

②“惠顾”一词多用于表示商家对顾客的尊敬态度,不能客人自己用。

③“笑纳”、“不成敬意”是指用于送礼方对受礼方的客套话。

如果将这段话中的“光临”改成“来到”,“惠顾”改成“参观”,“笑纳”改成“接受”,“不成敬意”改成“非常感谢”,就比较得体了。

四、专题知识扩展

4.1词义与语素义

分析词义往往涉及到对构词成分语素的分析。

语素也是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如果一个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那么词义就是语素义。

如果一个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那么词义就可以通过语素义来推断、论证。

只不过各种词语中语素义的组合关系并不完全相同。

一、词义内部的关系比较清楚,即词义可从语素义推导出来

一是词义等于几个语素义的直接组合。

比如“观赏”就等于“观看、欣赏”;“男生”就等于“男性学生”;“立功”就等于“建立功绩”;“性急”就等于“性子急”;“动人”就等于“使人感动”。

二是词义等于相同或相近语素义的并列组合。

比如“洗涤”等于“洗+涤”(都是“洗”的意思);“蹊径”等于“蹊+径”(都是“小路”的意思);“怪诞”等于“怪+诞”(都是“奇怪、荒唐”的意思);“归拢”等于“归+拢”(都是“集中、不分散”的意思)。

三是词义中语素义的组合虽然不直接,但稍加联想意思还是清楚的。

比如“挂面”是“通过挂晒而制造出来的干面条”的意思;“清漆”是“纯净的没有颜色的油漆”的意思;“凉鞋”是“穿了以后感觉凉快的鞋子”的意思。

四是词义只包含了一部分语素的意义,而有的语素的意义已经脱落了。

比如“忘记、缓急、窗户、妻子、国家、人物”等词,虽然包含两个语素,但实际上一部分语素义已没有作用了,例如“忘记”的意思是“忘”而不是“记”,“窗户”的意思是“窗”而不是“户”,“妻子”的意思是“妻”而不是“子”。

二、词义内部的关系不很清楚,即从语素义不容易直接推出词义来

一是词中包含的语素义比较生僻。

比如“乖戾”的意思是“乖僻、粗暴”;“出类拔萃”中“萃”意思是“草”;“振聋发聩”中“聩”意思也是“聋”;“自怨自艾”中“艾”意思是“治理、惩治”:

这些语素义都需要经过解释才能明白。

二是词义中包含了典故。

比如“鱼肉、中肯、染指”等,如果不了解典故、历史及词义的引申过程,就无法仅从语素义推知整个词义。

例如“鱼肉”并不是“鱼和肉”或“鱼的肉”的意思,该词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句,意思是“任人宰割的东西”,进一步又引申出“像对付菜板上的鱼和肉那样欺凌残害人民”的意义。

三是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比喻用法。

比如“细软、私房、谈吐、裙钗”的词义就是语素义的借代用法;“城府、虎穴、鬼胎、死胡同”的词义就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

四是词语中的语素义一下子看不出来,需要考证才能弄明白。

比如“姑娘”,就既不是现代意义的“姑”,也不是现代意义的“娘”,而指的是“未婚女子”,这就需要考证语素的古代意义。

再如“小时”是相对于“大时辰”(一天分成12段)的“小时辰”(一天分成24段)这个古代词语的简缩形式,结果从词语形式就看不出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了。

此外像“麻利、大方、冬烘”等词语,由于构成词的所有语素的意义都已失落,当然也就无法从语素义看出词义,差不多就相当于一个语素或者说是一个单纯词了。

4.2词义的义素分析

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分析为若干义项,一个义项也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束更小语义元素的集合,比如把“哥哥”与同类的“弟弟、姐姐、妹妹”等词对比,就可以得出它的语义成分:

“+同胞/+男性/+年长”。

又如把“靴子”与同类的“鞋子、袜子”等词对比,就可以得出它的语义成分:

“+穿在脚上的东西/+有筒/+走路时着地”。

这种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区别特征就叫作“义素”。

义素可以看作是词义的“语义原子”,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因此义素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

“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用来说明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各种关系的方法。

义素分析通常可以按三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是找出一组相关的词语,确定对比分析的范围。

对比的应该是指称同一种类对象的词语,比如分析“哥哥”的义素就不能用“看”来对比,因为前者是一种人际关系,后者是一种动作行为;也不宜用“司机”来对比,因为“哥哥”和“司机”虽然都指人,但前者是一种亲属称谓,后者是一种职业称谓。

所以分析“哥哥”的义素,就要从“哥哥”与“弟弟、姐姐、妹妹”的对比开始,因为这些词同属“亲属关系”中“同胞”这个类;分析“靴子”的义素,就可从“靴子”与“鞋子、袜子”的对比开始,因为这些词同属“衣着”中“穿在脚上的东西”这个类。

第二步就要运用对比的方法找出不同词义在语义元素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比如要分析“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的义素,可以先从中提取出共同义素“同胞”,然后比较“哥哥”与“弟弟”,提取出区别义素“年长”和“年幼”,再比较“哥哥、弟弟”与“姐姐、妹妹”,提取出区别义素“男性”和“女性”。

再如分析“鞋子、靴子、袜子”的义素,可先提取共同义素“穿在脚上的东西”,然后比较“鞋子”和“靴子”,提取出区别义素“无筒”和“有筒”,再比较“鞋子、靴子”与“袜子”,提取出区别义素“走路时着地”和“走路时不着地”。

利用这些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就不仅可以使这些词的意义互相区别开来,而且也可以使它们同其他词语相区别。

第三步还需要以一定的方式整理说明,使分析结果能准确反映词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一方面是义素分析的结果不能过宽或过窄。

比如“男人”的义素若分析为\[+男性/+人\]则失之过宽,本来不属于此类的“男孩”也被包括进去。

“雨衣”的义素若分析为\[+穿在身上/+防雨/+用塑料制成/+衣物\]则失之过窄,本属于此类的用帆布、橡胶等制成的雨衣就被排除在外了。

另一方面是义素分析的结果还应力求简明。

比如“女人”的义素分析为\[-男性/+成年/+人\]就足够了。

如果再加上\[+体内能产生卵细胞/+会说话/+有思维能力\]三个义素,就是多余的,因为这三个义素中,前一个已可以从\[-男性\]中推知,后两个已可以从\[+人\]中推知。

义素分析在词义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可以清楚说明词义的异同,有利于学习、掌握和研究词义,特别是同义词的词义。

比如“边疆”和“边境”的词义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义素分析就可以清楚地把二者的异同揭示出来:

“边疆:

\[+国土/+靠近国界/+范围大\]”,“边境:

\[+国土/+靠近国界/-范围大\]”。

其次是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

比如汉语可以说“男孩在笑”、“邻居们在聊天”,但一般不能说“?

石头在笑”、“?

小山羊在聊天”,其原因就在于“笑、聊天”等动词都要求表示动作发出者的词语必须具备\[+人\]这个义素,而“石头、小山羊”就不具备这样的义素。

4.3同义词和同义词辨析

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这些词就可以叫作同义词。

比如“凉快—凉爽”、“流放—放逐”、“保护—庇护”、“散步—溜达”等。

同义词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同义词中几个词语的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必须相同或者基本相同,因而指称某一大类事物的词和指称这一大类事物中的某一小类的词就不能构成同义词,比如“衣服”和“衬衣”,“水果”和“苹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