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0718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简介

一、工程概况

水库位于涧里村西小沽河上游,距离镇8公里。

该水库为兼具防洪、城市供水、农业灌溉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多年调节中型水库。

水库下游保护镇政府机关、学校、商业、企事业单位和8个自然村,保护耕地1.1万亩、人口4823人,保护水库溢洪道出口处水厂、公路等的安全。

水库工程于1970年11月开工,1971年7月基本竣工。

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遗留问题多,加之运行多年,工程老化、退化严重。

工程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

(1)水库防洪能力地低,大坝现状防洪标准不足30年一遇;部分坝段砂壳松散,相对密度低,存在液化可能;大坝桩号0+220—0+380段截水槽未到基岩,漏水严重且有发生渗透变形的可能;大坝下游坡稳定不满足要求,存在滑坡可能。

(2)水库溢洪道为坝肩式溢洪道,基岩风化破碎,无防冲和消能工程,下泻洪水直接冲向涧里村。

(3)放水洞通气孔报废,过大流量时,竖井、坝体震动剧烈,间断发出巨响,危及大坝安全;闸门等金属结构老化破损,不能正常运用;启闭机为螺杆式皮带传动,无负荷保护及高度传送装置。

本次招标的主要工作内容为

(1)溢洪道工程,新建3孔3.5×2.5米溢洪闸、交通桥,闸门及启闭设施制安。

溢洪道开挖,进口段、泄槽段及尾水渠两岸护砌。

(2)放水洞工程,进口砼暗渠接长,闸门及启闭设施更新,启闭机房拆除重建。

二、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

1、水文气象

该区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具有鲜明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温度-17℃。

汛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7.2m/s。

流域1971—2001年多年平均降水为628.7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建库后2001年降水量1145mm,1988年降水量381mm,丰枯比3.0。

降雨年内分布极不均匀,汛期6-9月四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440.1mm,占全年降水量的70%,有些年份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都集中在一、二次特大暴雨上,且暴雨多发生在7-8月份。

流域多年平均蒸发深1338.5mm,多年平均无霜期180-200天,历年最大冻土深0.63m。

2、溢洪道地质

溢洪道桩号0+000设在库内,桩号0+000-0+106段基本为平坡地段,出露岩性为强风化—中风化花岗岩,属III—IV类岩石,为中硬岩,岩体呈次块状结构,结构面发育-较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主要发育有5组裂隙走向285°<90°、150°<90°、230°<90°、260°<60°、5°<80°。

桩号0+060、0+075处出露二条煌斑岩脉,宽0.5-5.0m

不等,煌斑岩属V类岩石,为软质岩,结构面发育,风化强烈,强度较低。

右岸交通桥下游8.2-13.7m处黄斑岩脉,岩石风化破碎、裂缝发育,呈碎裂状,边坡稳定性差。

桩号0+106-0+220段为陡坡,出露岩性为强化风—中风化花岗岩,为中硬岩,岩体呈块状结构,结构面发育,岩体完整性差。

桩号0+140-0+142处发育有F2断层破碎带,为角砾长英岩脉,宽1-2m,走向25°,近直立,岩石破碎,呈破碎状。

桩号0+120、0+190发育二条煌斑岩脉,宽0.5-1.5m,煌斑岩属V类岩石,风化强烈,抗冲刷能力差,地貌上呈槽形负地形,深0.5-0.8m。

桩号0+220以后出露岩性为强风化-中风化花岗岩,为中硬岩,岩体呈次块状结构,结构面发育,岩体完整性差。

桩号0+240-0+280发育多条煌斑岩脉,宽0.5-1.0m,属V类岩石,风化强烈,冲刷能力差。

综上所述,溢洪道出露岩性为强风化--中风化花岗岩,多见煌斑岩脉贯入。

岩石节理裂缝发育—较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F2断层破碎带及煌斑岩脉通过部位,岩石冲刷力弱,岩体稳定性差。

3、水文地质

区内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松散岩类空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

松散岩类空隙水多埋藏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中,主要分布于山间河谷地带,含水层岩性为粗砾石、砾卵石层,渗透系数9.3×10-2—1.4×10-1/s,渗透性强,单井涌水量1000m3/d;基岩裂隙水在本区分布广泛,赋存于库区侵入岩裂缝中,岩石富水性差,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补充,排泄方式为地下径流、人工开采及蒸发。

库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ca水,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0.5g/L,为低矿化的淡水,PH值为8.04,属弱碱性,对砼无侵蚀性。

三、工程施工条件

1、对外交通条件

自水库管理处向南,有防汛公路与公路相接,是水库主要对外交通道路,除此还有通往库区各村及附近料场的村及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2、建材供应

施工用钢筋、木材、水泥均可从当地市场采购,运距约40-50km。

石料可从柞村石料场采购,运距约30km。

砂可从下游河道采集,运距10km。

碎石到上游石子场购买。

第二章主体工程施工

一、施工部署

(一)施工场地部署

施工场地部署根据现场地形和施工程序安排,以便于施工和管理为原则,安排如下:

1、施工准备:

⑴施工图纸下达后,要认真复核施工图纸,如有问题及时提报详情,并请甲方和监理工程师邀请设计单位进行图纸会审,确认施工图无误后,根据设计部门技术交底,对工程整体进行测量。

⑵施工技术交底应做到细致、明确、及时对各控制点妥善保管。

⑶凡参加本工程建设生产的施工生产人员,必须全部参加施工操作规程,施工工艺方法和施工质量标准的岗前学习,并要求各工种工人不但要熟练掌握本工种的质量标准,而且还要了解相关工种的质量标准。

⑷根据施工预算资源分析和施工进度计划要求,组织进料和备料。

砂石等进料必须预先经过正式试验,确定合格后,方准运往工地,并按不同产地、材质、规格分批储存,妥善保管。

⑸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统筹安排,合理布置,本着布点既适应生产需要,又方便生活、安全、防火、经济、适用的原则,进行临时房屋设施建设及施工用水、施工用电设施建设。

⑹工程开工前期在现场搭设施工生活用房和办公用房,并建设木工加工房、钢筋加工房、临时工具仓库和其他临时用房。

根据施工情况,决定在桥的两侧各设一个预制件场地、混凝土拌和站以及水泥、石子、砂等料场,以方便施工。

施工场地占地面积表

序号

项目

建筑面积(m2)

占地面积(m2)

1

混凝土生产系统

800

1500

2

综合加工厂

600

1500

3

仓库

300

1900

4

施工机械设备停放场

100

1200

5

生产管理及生活福利设施

500

800

合计

2300

6900

2、施工用电:

根据发包方提供变压器位置,确定配电室位置,对场内用电进行合理布置,架设临时用电设施,对现场进行场地平整。

3、施工道路:

本工程施工所需物料由防汛道路运至场内,场外道路依托小莱路至工地的防汛公路,场内临时道路由溢洪道南侧进入施工场地。

临时施工道路按汽车便道标准修筑,以利于载重车辆和大型机械设备通过,场内交通道路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及时修筑。

4、混凝土拌和系统结合施工部位就近布置。

具体布置大约需要三套拌合系统,一套用于浇筑溢洪闸、交通桥底板布置在溢洪道上游,一套用于浇筑各种预制件和放水洞工程布置在大坝上,一套用于暗渠和岸墙施工,布置在溢洪道下游。

具体布置见附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二)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成立项目部,实施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项目领导层设项目经理一人、副经理一人、项目总工一人,形成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坚强领导集体。

项目经理部下设有工程科、质检安全科、试验科、材料科以及综合科等,建立完善独立的管理体系。

项目部组织机构详见附图《项目组织机构框图》。

(三)劳动力安排及施工进度计划

1、本工程所有分部分项工程,均有相应的专业队伍施工,无需分包或转包。

2、本工程用工量较大,施工最高峰人数达150人,为确保工程按期保质完成,我们将抽调公司最优秀的技术骨干力量进入工地。

3、根据本次工程工期短,要求在汛期之前竣工,施工任务重的特点,决定预计三月上旬陆续投入150人进场施工,以保证工程按期竣工。

具体施工进度计划详见附图《施工进度甘特图》

(四)施工机械部署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机械的进入场地,所需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详见附图《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二、施工工艺

(一)土石方施工

1、土方施工

(1)土方开挖前,合同监理人按施工图纸所示的工程建筑物开挖尺寸,进行开挖剖面测量放样成果的检查。

(2)土方开挖前,按施工图纸所示进行开挖区周围排水和防洪保护设施的质量检查。

(3)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测量、校正开挖平面的尺寸和标高,以及按施工图纸的要求检查开挖边坡的坡度和平整度。

(4)边坡开挖前,承包人应详细调查边坡岩石的稳定性,包括设计开挖线外对施工有影响的坡面和岸坡等。

(5)随着开挖高程下降,应及时对坡面进行测量检查以防止偏离设计开挖线,避免在形成高边破后再进行处理。

(6)对于边坡开挖出露的软弱岩层和构造破碎带区域,必须按施工图纸和监理人指示进行处理。

(7)开挖边坡的支护应在分层开挖过程中逐层进行,上层的支护应保证下一层的开挖安全顺利进行,来完成上一层的支护,严禁进行下一层的开挖。

(8)开挖后的岩石表面应干净、粗糙。

岩石中的断层、裂隙、软弱夹层应被清除到施工图纸规定的深度,岩石表面应无积水或流水,所有松散岩石均应予以清除。

2、石方开挖

(1)开挖前,应详细调查基础岩石的稳定性,采取措施避免基础岩石面出现爆破裂痕隙,或使原有构造裂隙和岩体的自然状态产生不应有的恶化。

(2)应及时对开挖面进行测量检查以防止偏离设计开挖线。

基础开挖应采用一般石方开挖方式,分层爆破的开挖方式。

若采用其他方法,必须通过实验证明可行,并经监理人批准。

(3)对于开挖出露的软岩层和构造破碎区域,必须按施工图纸和监理人的指示进行处理,并采取排水或堵水等措施。

(4)在施工期间直至工程验收,如果沿开挖坡发生滑坡或塌方,应及时通知监理人,并按监理人批准的措施对边坡进行处理。

由于未能遇见的地质原因产生的滑坡和塌坡,经监理人确认后,按有关规定处理。

(5)开挖后表面因爆破震松(裂)的岩石,表面呈薄片状或尖角状突出的岩石,以及裂隙发育或具有水平裂隙的岩石均需采取人工清理,如单块过大,亦可用单孔小炮和火雷管爆破。

(6)由于石方开挖的位置距主坝和坝上建筑物距离较近,一般石方开挖不宜采用大直径的钻头钻孔,一般采用人工手持风钻打孔,人工装药,电雷管爆破。

底部保护层石方开挖进行分层爆破,并必须遵守下述规定:

第一层:

炮孔不得穿入距水平建基面1.5米的范围;炮孔装药直径不应大于40毫米;应采用阶梯爆破方法。

第二层:

对节理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和坚硬的岩体,炮孔不得穿入距水平面0.5米的范围;对节理裂隙极发育和软弱的岩层,炮孔不得穿过距水平建基面0.7米的范围。

炮孔与水平建基面的夹角不应大于60°,炮孔装药直径不应大于32毫米,应采用单孔起爆方法。

第三层:

对接力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发育和坚硬、中等坚硬的岩体,炮孔不得穿过水平建基面;对节理发育极发育和软弱的岩层,炮孔不得穿入距水平建基面0.2米的范围,剩余0.2米后岩体应进行撬挖。

炮孔角度、装药直径和起爆方法同第一层的规定。

沟槽石方开挖尺寸较小,或形状较特殊,开挖难度较大,应在其中部采用掏槽爆破方法形成临空面,并慎重确定爆破参数,严格控制最大一段起爆药量,以使设计轮廓面成型良好和防止对保留岩体的破坏。

3、钻孔和爆破

(1)制定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尤其对装药量的控制检查),设立专职的安全检查人员。

一切爆破作业应经安检员检查签认后才准进行爆破。

(2)参加爆破作业的有关人员,经过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进行考试和现场操作考核,合格者才准上岗。

(3)应加强对爆破材料使用的监督,对爆破材料的采购、验点入库、提领发放、现场使用以及每次爆破后剩余材料回库等进行全面监督和清点登记,防止爆破材料丢失。

(4)对实施电引爆的作业区,应采取必要的特殊安全装置,以防止暴风雨时的大气或临近电器设备放电和闸栅电流的影响。

特殊安全装置应经过实验证明其确保安全可靠时方可使用,实验报告应经监理人审批。

(5)监理人认为有必要时,应在指定的地段设置防护栏或防护墙,以减少飞石和滚石影响其他工程部位的施工。

3、爆破材料的实验和选用

根据工程的实际使用和监理人批准的钻爆措施计划规定的技术要求选用爆破材料,每批爆破材料使用前应进行材料性能实验,证明符合技术要求时才能使用,实验报告应报送监理人。

4、控制爆破

(1)钻爆作业措施计划详细说明保护层开挖工程采用的控制爆破技术方案和设计参数。

(2)石方开挖工程开工前,应在监理人批准的场地范围内进行控制爆破实验,以选择合理的钻爆孔布置和线装药密度参数,控制爆破实验成果应报送监理人。

(3)若爆破监测表明,爆破作业可能对开挖部位边坡和基础产生不利影响时,应改变爆破参数,以防损坏建基面。

(二)砌石工程施工砌石施工

(1)浆砌片石基础:

①砌石材料应坚实新鲜、无风化剥落层或裂纹,石材表面无污垢、水锈等杂质,用于表面的石材,应色泽均匀。

石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②胶凝材料(用于砌筑工程的水泥砂浆和小骨料混凝土)。

a、胶凝材料的配合比满足强度和易性设计和规范要求。

b、拌制胶凝材料,严格按配合比进行,称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c、胶凝材料采用机械拌和,拌和时间不少于2-3min,一般不采用人工拌和。

局部少量的人工拌和至少干拌三遍,再湿拌至色泽均匀,方可使用。

d、胶凝材料应随拌随用,初凝的胶凝材料不得使用。

③砌石体应采用铺浆法砌筑,砂浆稠度为30-50mm,内外搭接、上下错缝、大面朝下。

④采用浆砌法砌筑的砌石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的面,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并应砌成斜搓。

⑤砌筑片石砌体时,片石应放置平衡,砂浆铺设厚度应略高于规定的灰缝厚度。

⑥砌体外露面,在砌筑后12-18h之间应及时养护,经常保持外露面的湿润。

养护时间一般为14天。

(2)墙体砌筑

墙体砌筑前应先复查基底轴线尺寸和标高是否准确,然后在找平层上弹出墙的里外边线,在墙角立好皮数杆挂线作为砌筑的依据。

第一皮石块应大面向下,以上各皮石块应相互搭接,并选较平整的一面向外,中间空隙用小石块或石片填充,墙的外角和纵槽交接处要选棱角整齐的石块,使石块衔接牢固,外观平整。

石墙要分层砌筑,每层300——400mm,每层中间隔1m左右砌与墙同宽的拉结石,上下层间的拉结石应错开,上下石块要相互搭缝,内外搭接,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芯的砌筑方法。

石墙每砌一步架要找平一次,将要平口时,应根据剩余高度选用适当的石块结顶,做到墙顶平齐、墙角方整,最后用水泥砂浆抹顶找平。

石墙的灰缝应在最后用1:

1水泥砂浆统一勾缝,勾缝前先将灰缝刮深20~30mm,墙面喷水湿润。

所勾石缝尽量保持石墙的自然缝。

料石砌体

(1)料石基础砌体的第一皮应采用砌层座浆砌筑。

阶梯形料石基础的上级阶梯料石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1/3。

(2)料石各面加工允许偏差应按表5-1的规定执行。

如与特殊要求,应按监理人的指示加工。

(3)石料砌体的灰缝厚度,应按料石种类确定,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5mm,半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10mm,粗料石和毛料石砌体不宜大于20mm。

(4)砌筑料石砌体时,料石应放置平衡,沙浆铺设厚度应略高于规定的灰缝厚度。

其高出厚度:

细料石和半细料石为3—5mm,粗料石和毛料石为6—8mm。

(5)料石砌体应上下错缝搭砌,砌体厚度等于或大于两块料石宽度时,若同皮内全部采用顺砌。

则每砌两皮,应砌一皮丁砌层;若在同皮内采用丁顺组砌,则丁砌石应交错设置,其中距离不大于2米。

(6)养护

砌体外露面,在砌筑后12——18小时之间应及时养护,经常保持外露面的湿润。

养护时间:

水泥砂浆砌体一般为14天,混凝土砌体为21天。

水泥砂浆勾缝

(1)采用料石水泥砂浆勾缝,应采用细砂和较小的水灰比,灰砂比控制在1:

1至1:

2之间。

(2)清缝应在料石砌筑24小时后进行,缝宽不小于砌缝宽度,缝深不小于缝宽的2倍,勾缝前必须将槽缝冲洗干净,不得残留灰渣和积水,并保持缝面湿润。

(3)勾缝砂浆必须单独拌制,严禁与砌体砂浆混用。

当勾缝完成和砂浆初凝后,砌体表面应刷洗干净,至少用浸湿物覆盖保持21天,在养护期间应保持砌体湿润,避免碰撞和震动。

(三)砼及钢筋砼的施工

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浇制分为预制和现浇两种施工方法,而每种施工方法又分为六道工序:

模板作业、钢筋制作安装、混凝土制备、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

⑴模板作业

模板对新浇的混凝土塑性起着成型和支承作用,同时还具有保护和改善表面质量的作用。

根据施工特点,采用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组合钢模板。

组合钢模板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标的技术规范的规定。

模板与钢筋安装应配合进行,防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安设,模板不应与脚手架发生联系(模板与脚手架整体设计时除外),以免在脚手架上存运材料和工人操作时引起模板变形。

安装侧模板时,应考虑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

模板安装必须按设计图纸测量放样,重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检查校正,同时必须经常保持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倒覆。

模板拆除时要使用专门工具,不能用力拉撬注意拆模程序,一般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先拆侧模,后拆底模,防止大片模板坠落,同时注意减少及模板的损伤。

因此在立模后,浇筑前,在模板内表面宜涂以脱模剂,外露面模板的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不准使用易粘在混凝土上或使混凝土变色的油料。

以利于拆模。

拆下的模板若暂不安装时应及时清洗,并分类妥为堆存,以备再用。

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

拆除模板必须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进行。

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承重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拆除。

⑵钢筋制作和安装

运到工地的钢筋应有出厂证明和试验报告单,加工前经实验室抽检符合要求的才可使用,钢筋入场后分类堆放整齐,避免沾染油污,钢筋应具备出厂质量证明,使用前应进行抽检,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拉的Ⅰ级热轧钢筋。

钢筋加工一般包括调直、除锈、划线、下料和弯曲等工序,运至工地的钢筋应根据规格型号分别储存以便针对其特点,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并做到合理用料。

钢筋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下列条件:

钢筋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Ⅱ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用Ⅰ级钢筋支座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主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钢筋制作后应用铭牌标志,分类堆放,随用随取,剩余堆放原处。

下料时应合适搭配,节约材料,并采用机械切断,下断准确,制作时应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的接头一般应采用焊接,螺纹钢筋可采用挤压套管接头。

对直径小于25mm的钢筋,在没有焊接条件时,可采用绑扎接头,但对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主钢筋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接头。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焊工必须有考试合格证。

钢筋的纵向焊接,应采用闪光对焊,当缺乏闪光对焊条件时,可采用电弧焊(帮条焊、搭接焊、熔槽帮条焊等)。

钢筋的交叉连接,无电阻点焊机时可采用手工电弧焊。

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应尽量做成双面焊缝,只有当不能做成双面焊缝时,才允许采用单面焊缝。

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少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电弧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积。

帮条长度,如用双面焊缝不应小于5d,如用单面焊缝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钢筋电弧焊所采用的焊条,其性能应符合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电焊条标准的有关规定,其牌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焊接时,对施焊场地应有适当地防风、雨、雪、严寒设施。

环境温度在5℃~20℃,施焊时应采取技术措施,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得进行施焊。

受拉区内的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的绑扎接头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要增加20%。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对适宜于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网的构件,宜先预制成钢筋骨架片或钢筋网片,在工地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

预制成的钢筋骨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便在运送、吊装和混凝土浇筑时不致松散、移位、变形,必要时可在钢筋骨架的某些连接点处加以焊接或增设加强钢筋。

骨架的焊接拼装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操作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拼装时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应考虑焊接变形和预留拱度。

钢筋拼装前,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应检查每根接头的焊缝有无开焊、变形,如有开焊应及时补焊。

拼装时,在需要焊接的位置用楔形卡卡住,防止电焊时局部变形。

待所有焊接点卡好后,先在焊缝两端点焊定位,然后进行焊缝施焊。

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

为此,较小直径的钢筋在焊接时,下面宜垫以厚度适当的钢板。

施焊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相邻的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桥墩、台身、桥柱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转角处的钢筋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

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模板的角度最小不得小于15°,在浇筑过程中不得松动。

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沿梁长方向置于上面并交错布置,在柱中应沿柱高方向交错布置。

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塑料或半球形垫块、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的钢筋接头方式为闪光对焊,试焊和成品焊均达到规范要求,并进行抽检,每断面焊接接头应小于50%,且分布均匀,钢筋现场绑扎应与其他工种配合进行,按图纸要求绑扎,为保证钢筋间距准确,均匀分布的钢筋绑扎取一根垂直方向的钢筋,按设计间距作出模筋位置标记,按标记依次绑扎,对于间距不好控制的地方用钢筋焊“钢筋梯”,即在一根2米长的钢筋上焊接10cm长的钢筋头,间距按钢筋分布间距,然后将钢筋依次放在上面,绑扎结束后,撤去钢筋梯,间距得到很好控制,绑扎后检查钢筋数量及有无漏绑现象、漏焊现象,并及时纠正,对于特殊部位用点焊固定,为保证钢筋保护厚度,专门制作了相应厚度的垫块,垫制钢筋。

钢筋加工力求减小偏差,并将偏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钢筋安装的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分钢筋的大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⑶混凝土的制备

混凝土料的制备过程包括:

储料、供料、配料、拌和。

①储料:

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调节材料供应的不平衡,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粗细骨料、水泥、掺和料等)都应按不同规格、品种根据实际供求情况,分别储存一定数量。

配制用水泥,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选用水泥标号时,应以能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收缩性小、和易性好和节约水泥为原则,以其软练胶砂强度(MPa)表示时,对于30号以下的混凝土宜为标号的1.2~2.2;对于30号以上的混凝土宜为标号的1.0~1.5。

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

水泥进厂后,应按其品种、标号、证明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