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基本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0661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的基本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思维的基本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思维的基本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思维的基本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思维的基本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维的基本方法.docx

《思维的基本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的基本方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维的基本方法.docx

思维的基本方法

思维的基本方法

思维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成分,是智力活动的关键要素。

思维又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同时思维活动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有着不同种类、不同水平。

思维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十分复杂的,而且能够揭露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联系。

我们必须分析了解并掌握思维活动的过程、活动形式、运作规律及有关原理,并学会运用思维的方法,才能提高智力水平。

思维的基本过程和运行规律是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归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归纳和演绎。

其实人的思维过程,也被称之为思维操作或智力操作。

因此也可作为人的思维方法,我们就称之为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思维是人脑的产物,大脑是思维的器官。

思维活动的特点离不开大脑的功能特点。

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脑两半球功能优势不同,大脑左半球负责语言、文字、分析、计算、写作、数理逻辑,即数理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占优势,而右半球则负责情感、态度、空间感觉、音乐、节奏、动作协调、想象创造,即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占优势。

依照大脑功能特点来看,思维的活动类型主要分为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根据不同种类思维的运行规律,我们将抽象思维方法和形象思维方法也当作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二加以探讨。

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

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包括以下十种方法:

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归类法、抽象法、概括法、系统化法和具体化法以及归纳法和演绎法等。

一、分析法与综合法

(一)分析法

是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把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分离出来。

如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等组成部分;把花分为色、香、味等不同特征或属性。

把一篇文章分成若干段来领会,阅读时常把书的内容分解成若干部分、若干方面、若干知识点,从不同的层次结构上去掌握。

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必然阶段,如植物学家只有确认了某种植物的花与果实,才能将其归类。

又如老师教小学生认字,就是将字分解成笔划教给孩子的。

(二)综合法

是在头脑中把一个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属性(个别特征)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如把根、茎、叶、花、果实综合成一株植物,进行考察。

把文艺作品的各个情节联成完整的场面等,都是思维的综合过程。

在阅读中把知识的不同方面、层次和知识点综合为系统性的知识,或建构为整体知识结构,都是综合法的运用。

综合法的应用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有助于知识的贮存和提取。

如果把已有的知识进行分解,进行新的组合,使之形成新的知识,则是知识创新的表现。

(三)分析法与综合法协调运用

分析和综合虽然是彼此相反的过程,但是,它们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组成统一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过程。

1.对整体的分析;同时也是对它的综合。

在思维活动中,分析和综合往往是交互进行的。

因为分析不仅要分出整体的部分、方面和特征,同时还要揭示存在于整体之中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存在性。

例如,在阅读一本书时,总是要分章节、分段落地学习领会,之后,还要把各章节段的意思和要点,以及知识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加以综合,联成一体,融会贯通,构成整体知识结构。

经验证明,有分析地阅读,能够了解知识的细节,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分析之后,又进行综合,能够融会贯通,获得系统而完整的知识结构,不至于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任何智力活动都是这样进行的。

2.分析和综合的统一性在于有机地建构整体认识。

分析是从整体开始的(最初的综合),分析(对整体的部分、方面和特征的分解)又是达到认识整体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再通过分析就对整体认识得更深入和更充分(再次的综合)。

例如,在讲解一篇文章时,先把文章的主题意思和内容层次结构及总体概貌告诉学生(最初综合);然后,教师讲述各段、各句的意思,即内容的构成层次,部分和方面及知识要点

(分析);再指出各段落的联系,文章的主要思想和精神实质,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以及文章内容的逻辑系统性和整体知识结构(再次的综合)。

3.在任何思维过程中,都包括这三个环节:

最初的综合一分析一再次的综合。

如果保持这三个环节相互协调一致地进行,就能使思维过程进行得顺利,就能使揭示事物和事物间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的任务得到解决。

使人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建构整体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系统而又完整的认知架构。

如果这三个环节之间脱节或分裂,思维过程就难以进行,提出的任务难以解决,就不能获得系统而又完整的知识结构。

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在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的过程中,它要求人们应具有高度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人类的思维活动总是循着“综合一分析一再综合”的道路而不断前进的。

要记住:

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也需要综合。

分析与综合贯彻思维的整个过程,分析法与综合法也是思维的基本方法,分析与综合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

二、比较法与归类法

(一)比较法

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个别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征以及事物整体之间加以比较,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其关系。

比较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

比较又是抽象概括的前提。

要进行比较,首先就是要对事物进行分析,分解出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及特征,明确它们在整体之中的关系和作用;尔后再把不同事物的部分、方面和特征分别或联系起来加以对比,确定事物彼此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也是综合。

所以比较离不开分析综合,分析综合又是比较的组成部分。

在认识事物和学习活动中,比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认识事物都是通过比较来实现的。

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精确地掌握知识。

在学习中常出现的比较情况有:

(1)新旧知识的比较;

(2)新知识与新知识的比较;(3)旧知识与旧知识的比较;(4)知识理论与事实的比较。

比较必须有共同的标准和基础,否则,既无意义,更难有结论。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有比较才能识好坏,辨真伪。

比较法对于学习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区分事物的不同特点,辨别它们之间的差异。

比较法是优秀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一些学生成绩差的原因之一,说在于他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对比较的方法缺乏完善的培养。

因此,为了搞好学习,必须很好掌握和运用比较的思维方法。

请记住一位教育家的话: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伟大的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曾把比较看做是“人的最珍贵的智力宝藏”。

(二)归类法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依据事物的特性,把事物组合成不同类别的过程。

如对一个班的学生依年龄、性别、身高、成绩和品德等,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组。

一般来说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共同的一般属性和共同的本质属性之后,通过比较,才能对事物进行归类。

在学习中采用归类法进行类化,能使知识更加趋于系统化、、条理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归类能完成五件大事,即:

1.归类能简化环境的复杂性,使我们对一类事物不必一个一个地分别对待;

2.归类能简化我们的学习,使我们对同一类事物不必一个一个从头学起;

3.归类是我们认知周围物体的一种工具;4.归类能指导我们的工具性活动;

5.归类为我们料理事物、理出事物的层次与关系创造机会。

归类法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对那些纷繁复杂的知识,对那些杂乱无章的材料,如果不加以比较和分类,使之组织有序,有条理、有系统,那就难以掌握,大脑无法接受,仍然是无意义的内容。

只有比较归类后,才能使庞杂的知识或事物变得类化、序化、有条理、有层次、有系统,才便于掌握,有益于储存和提取,使之成为个体的认知结构,变得有意义。

可以说,比较和归类是认识事物和辨别事物的必由之路。

三、抽象法与概括法

(一)抽象法

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区分开来,从而舍弃非本质特征,并抽取出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抽象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

我们必须先分析同类事物的各种属性,然后进行比较,找出什么是本质属性,什么是非本质属性,然后才能对本质特性进行抽象。

抽象是比分析更高级的思维过程。

因为,分析对事物的各种属性(本质的和非本质的)都加以考察,抽象则只考察某种共同的属性或本质特征,可以说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例如,人这个概念,已不是白人、黑人或黄种人,也不是张三、李四或王五,而是指一切能制造工具、有生产能力、有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了。

能制造工具、有生产能力、有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是通过对人的各种属性加以分析、比较,从而抽象出来的所有人的共同本质属性,进而由这一共同属性形成人这一概念,人的本质属性就是人这一概念的内涵。

在学习活动中,无论是认识客观事物,还是阅读科学书籍都要重视分析比较事物的各种属性,掌握知识概念的共同本质特征,把握概念的内涵,从而获得概念性的知识。

而不要只抓住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丢掉事物的本质。

所以运用抽象法就是抓本质,掌握内在规律的学习法,是深层次的学习法。

许多学生不会运用这一学习法,因此他们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总是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掌握不住科学的概念。

(二)概括法

是在头脑中把抽取出来的事物的一般属性或本质属性联合起来加以考察的思维过程。

概括又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

例如,我们对各种笔进行分析比较以后,就抽出“能书写”和“是工具”的共同属性,并舍弃其他的不同属性,如笔的形状、色泽、内容等,这就是抽象。

然后,再把这些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结合起来,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中去,于是就认识到不论是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粉笔等,凡是能写字的工具都是笔,这种把同一类事物概括为一类的思维过程就是概括法。

通过抽象概括形成事物的概念,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是概念的内涵,概念包含的同类事物,就是概念的外延,如,各种各样的笔就是笔这一概念的外延。

由此可见,抽象是概括的基础。

没有抽象就无法概括。

概括又是抽象的必要补充和发展。

没有概括就使抽象失去意义。

抽象和概括相互依存、关系密切。

概括可分为两种形式:

1.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

就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的事物加以分析和比较,抽取出共同的特征,舍弃不同特征,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它是知觉和表象阶段的概括。

2.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

这是对某一类事物或某一系列事物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

这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正是对于本质特征的概括,导致概念的形成,导致规律的揭露,导致对规律之间联系和关系的认识。

概括的作用在于使人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由特殊上升到一般。

只有通过概括,才能使人的认识更趋于深化、全面、正确和本质。

抽象和概括是在比较基础上进行的更高级的分析和综合。

因为,抽象实际上是把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区分开来的过程,而概括则是把本质属性联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

请注意:

科学的抽象与概括是思维过程最主要的特征。

只有通过抽象概括才能体现人类特有的高级思维。

冯忠良教授说:

“概括是一切科学知识的领会所不可缺少的。

这不仅对于领会数、理、化的教材是必需的,而且对于领会史、地、语文等知识同样是必需的。

”抽象法和概括法是学习科学知识所必需的学习方法。

四、系统化与具体化

(一)系统化

它是把各种有关材料归入某种一定的顺序,纳入某种一定的体系的思维方法,同时也是在思想上把一类事物按不同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

例如生物学家把世界上的所有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就是将事物的发展顺序与水平加以系统化的结果。

系统化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而实际上,分类只不过是系统化的一个方面,一种方式。

系统化不单是分门别类,而是系统地整理材料,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系统化方法是在认知活动或学习活动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在学习中常用的系统化方法有两种:

一是由小并为大。

依照事物共同的特征,把一系列同类对象联结起来,构成一个体系,再把相同的体系构成更大的系统。

这样的材料就不再是零碎片断、杂乱无章的,而成为一种有机的大整体,一个有序列的大的知识系统。

系统化的知识既易于理解,也易于记忆。

二是由大化小。

就是学完一门学科或一本书,根据对象之间特征的异同,采取提纲挈领的办法,把学科的浩繁知识编成提纲、提要、大纲、要点、重点,或采用图表、略图、模式图等表述主要内容。

这样的系统化方法是通过综合或概括进行的,这样学习,可以由繁变简,由大变小,由长变短。

许多学问家强调书越读越薄,就是这个意思。

研究证明,此法能促进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此外,对不同学科或相近学科知识加以概括化,也是系统化的一个任务。

系统化是思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系统化方法有助于人们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有助于人对知识的提取和运用,从而使知识的结构转化为个人的知识体系,使人较深刻地认识世界。

智慧是一个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

(乌申斯基)

(二)具体化

所谓具体化就是把概括化或系统化出来的一般知识,推广应用到同类具体事物中去,使抽象知识同具体事物建立起联系的过程。

例如,鸟的本质特征是有羽毛的动物。

凡是有羽毛的动物都是鸟,蜜蜂、蝴蝶没有羽毛不是鸟。

而鸡、鸭、鸵鸟有羽毛属鸟类。

这种使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思维过程,与前面所讲的将具体事物抽象化的思维过程有联系又有区别。

具体化是由一般到个别、抽象到具体或理性到感性的认识过程。

抽象化则是由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或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由此可知,具体化是把概括的知识用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上的思维方法,也是抽象的理性认识与具体的感性认识相结合的方法,是启发思考与发展认识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中常用的具体化方法有:

一是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用理论知识解决某些问题,或解释某些现象;二是用具体事例来说明理论知识。

从逻辑意义上来说,具体事物抽象化是归纳过程;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则是演绎过程。

从思维方法来看,几种基本思维方法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着的。

具体化在思维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具体化,人才能更好地了解一般规律,使认识不断深化。

通过具体化,也可检验学生对知识是否正确掌握。

五、归纳法与演绎法

(一)归纳法

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从许多同类的个别事物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概括出一般的原理、原则等。

(二)演绎法

就是用已知的一般原则来考察某一特殊对象,推出有关这一对象的结论,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

人的认识过程,归结起来就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如伟大的科学家门捷列夫利用归纳法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他严格地按照化学性质,把其相似的元素分成组,在周期表中就留下一些尚不知道的元素空格子。

因此,他就归纳出化学元素周期律。

这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

后来,人们应用化学元素周期表作指导,又发现了一些元素,填人空格子。

这又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的应用。

归纳法和演绎法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两种思维方法。

在认识和学习中运用这两种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二)

从大脑两半球功能特点来看,在大脑左右半球中主要储存着两种信息,即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或者说是概念系统和形象(或称表象)系统;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编码系统,即抽象记忆、抽象思维与形象记忆、形象思维。

它们是大脑的两种基本编码系统。

可见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是人的两种基本记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也是人的两种基本思维。

它们各有自己的规律,也称为记忆思维的基本规律,对于这些基本规律的应用就是记忆思维的基本方法。

所以我们说形象思维法与抽象思维法也是思维的基本方法。

一、形象思维法

(一)形象思维的含义

所谓形象思维主要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

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表象。

它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

当人利用他已有的表象解决问题时,或借助于表象进行联想、想象,通过抽象概括构成一幅新形象时,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形象思维。

所以,利用表象进行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形象思维法。

例如,一个人要外出,他要考虑环境、气候、交通工具等情况,分析比较走什么路线最佳,带什么衣物合适,这种利用表象进行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

在文学作品中典型形象的创造,画家绘画,建筑师设计规划建筑蓝图等也是形象思维的结果。

在学习中,不管哪一学科,不管是多么抽象的内容,如果得不到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的参与,都很难顺利进行。

所以我们学习各门课程时,既要运用抽象思维法,也要运用形象思维法。

形象思维不仅以具体表象为材料,而且也离不开鲜明生动语言的参与。

形象思维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

初级形式称为具体形象思维,就是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思维。

高级形式的形象思维就是言语形象思维,它是借助鲜明生动的语言表征,以形成具体的形象或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其主要的心理成分是联想、表象、想象和情感,但它具有思维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言语形象思维的典型表现是艺术思维,它是在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进行高度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新形象的创造,所以,形象思维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和复杂的形式。

高级复杂的形象思维是对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并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并不总是与语词紧密联系,未必进行充分的语言描述。

但是,它比概念概括有着较大的稳定性、整体性,而且更加具体、更加丰富,因为概念概括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而形象概括则常包容着丰富的细节。

科学家、文学艺术家、技术专家常常将形象概括与概念概括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新的成果或新的形象。

形象思维作为人类的高级思维形式,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经常被运用。

(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

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与形象思维的过程是一致的。

林崇德教授说:

“想象就是形象思维。

”北京师范大学公共课教材《心理学》中也写道:

“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具有形象性、新颖性、创造性和高度概括性等特点。

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以实践经验和知识为基础。

想象的内容和水平受社会历史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如“齐天大圣”有七十二般变化,但每一种变化都没有超越当时科学发展和时代水平。

正像俄国大文豪高尔基说的那样:

“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主要的是用形象来思想,是一种‘艺术的思维。

’”

想象在认识活动、学习过程和社会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他16岁时曾问自己:

“如果有人追上光速,将会看到什么现象。

”以后他又设想:

“一个人在自由下落的升降机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就是这些想象推动他去探索科学知识的奥妙,紧张地开展研究工作,终于创立了相对论学说,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这段事例充分说明了想象在认识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贝弗里奇说:

“事实和设想本身是死的东西,是想象力赋予它们生命。

”所以有人认为客观事实和知识好比空气,想象力就是翅膀。

只有两方面结合,智力才能如矫健的雄鹰,翱翔万里,以探索广阔无垠的宇宙,搜索一切知识宝库。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富于创造性的重要条件。

作家的人物构思、艺术创作,工程师的蓝图设计,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教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学生对未来的理想等都是离不开想象的心理过程,也是想象力激励着他们获得成功。

科学家廷德尔说:

“根据化学的实际,道尔顿特别富有想象力,而对于法拉第来说,他在全部实验之前及实验中,想象力都不断作用和指导着他的全部实验。

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多产,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想象力给他的激励。

”学生在学习中,也伴随着想象活动。

学生学习语文、美术、地理、历史、音乐等社会学科要有许多情景,政治、经济状况和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和音响,容貌等形象;学习自然科学,如数学、生物、物理等也离不开图表、构造图等,因此,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需要调动丰富的想象力。

所以,想象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每个想腾飞的人都应该重视培养发展想象力这个翅膀。

(三)培养良好想象的训练

(1)培养绘画意识,经常欣赏美术图画,还要动手绘画,有助于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开发;

(2)画知识树,在学习活动中经常把知识点、知识的层次、方面和系统及其整体结构用图表、知识树或知识图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建构整体知识结构,对大脑右半球机能发展有益;俗话说,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

(3)发展空间认识,每到一地或外出旅游,都要明确方位,分清东西南北,了解地形地貌或建筑特色,发展空间认识能力;

(4)练习模式识别能力,在认识人和各种事物时,要观察其特征,将特征与整体轮廓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模式加以识别和记忆;

(5)音乐训练,经常欣赏音乐或弹唱,增强音乐鉴赏能力,能促进大脑右半球功能发展;

(6)冥想训练,经常用美好愉快的形象进行想象,如回忆愉快的往事,遐想美好的未来,想象时形象鲜明、生动,不仅使人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还有助于右脑潜能的发挥;

(7)经常开展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活动;

(8)左侧体操,练左侧体操和运动有助于右脑保健。

二、抽象思维法

(一)抽象思维法的含义和作用

抽象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又称为抽象逻辑思维或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法就是利用概念,借助言语符号进行思维的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

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必须运用抽象思维方法。

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人们通过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

概念、判断、推理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形式,抽象思维法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法。

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大量地使用抽象思维判断和解决各种问题。

抽象思维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或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叫作经验思维。

儿童常运用经验思维,如“鸟是会飞的动物”,“果实是可食的植物”等属于经验思维。

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性,经验易出现片面性和得出错误的结论。

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概念和理论进行的思维。

这种思维活动往往能抓住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

中学生应该努力掌握科学概念,培养和发展理论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还可以分为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

所谓形式逻辑思维就是凭借概念和理论知识,并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

这种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在学习中,形式思维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任何一门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规律,都必须通过形式思维才能把握,其运用和解决作业任务等也都离不开形式思维。

所以,一定意义上说,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形式思维即掌握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所谓辩证逻辑思维就是凭借概念和理论知识,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

思维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而客观现实有其相对稳定、不大变化的一面,也有其不断运动和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

形式思维是对相对稳定、不大发展变化的客观事物的反映;辩证思维是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的反映。

因此,辩证思维的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也都具有辩证性。

如,牛顿的三定律属形式思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属于辩证思维范畴。

辩证思维更摆脱了直观性、具体性。

在学习中,要遵守逻辑思维的规则,但不能局限于形式思维,还要发展辩证思维,因为客观事物是处于相互联系和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只有用辩证思维才有可能获得新的理论、发现新的学科。

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都是通过辩证思维总结出来的。

所以一些较高深的学科,缺乏辩证思维是学不好的,一些比较低级的学科也是离不开辩证思维的,如一题多解,理解概念的变式等,没有辩证思维也是做不到的。

一个人的辩证思维(国外也有人称之为求异思维)比较发达,那么他的智力也是比较高的,创造能力较强,学习也就必然会有效得多。

如果不断发展和坚持运用辩证思维,那么这个人有可能取得较大的成就。

(二)抽象思维的运用和训练

1.注意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在学习和运用抽象思维时要注意以下五点:

(1)要学习掌握和运用科学概念、理论和概念体系;

(2)

要掌握好和用好语言系统;(3)要重视科学符号的学习和运用;(4)与思维的基本方法密切配合运用;

(5)与抽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及其派生的方法联合训练,可以起到互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