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岸区物流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0618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江岸区物流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武汉江岸区物流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武汉江岸区物流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武汉江岸区物流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武汉江岸区物流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江岸区物流发展规划.docx

《武汉江岸区物流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江岸区物流发展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江岸区物流发展规划.docx

武汉江岸区物流发展规划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江岸区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江岸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一○年十月

目 录

序 言  3

第一章 规划背景  5

1.1 发展基础  5

1.2 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  6

1.2.1国际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6

1.2.2国内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7

1.2.3武汉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8

1.3 江岸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0

1.3.1战略机遇  10

1.3.2严峻挑战  12

1.4 江岸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本判断  13

第二章 发展思路、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14

2.1发展思路  14

2.2基本原则  14

2.3战略定位  16

2.4发展目标  16

2.4.1“十二五”发展目标  16

2.4.2中远期发展目标  17

第三章 现代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  18

第四章 主要发展任务和重点物流工程  21

4.1主要发展任务  21

4.2重点物流工程  27

第五章  保障措施  28

5.1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28

5.2 加大保障措施力度  29

 

附件:

1、江岸区物流业“十二五项目库”

2、物流业名词解释

3、江岸区重点物流企业调查资料

序 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加快“三区”(现代服务业强区、和谐城区、生态文明城区)建设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

现代物流业[1]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现代物流业成了刺激消费、引导生产的媒介,发挥着降低消耗,节约社会成本,对推动社会经济科学、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起着先导作用。

为推动我区现代物流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我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特制订《我区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期限:

2011-2015年

规划范围:

江岸区行政辖区

规划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快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5]19号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搞活流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

3、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

4、《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5、《江岸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框架》

6、《江岸区近期建设规划大纲》(讨论稿)(2011-2015年)

7、《江岸区现代物流业2008-2011年发展方案》

8、《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印发我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办文[2010] 号)

9、《江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2009年)

10、国家、部委、省市区有关规划、文件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1 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凭借雄厚的物流基础和交通区位优势,我区现代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拓展,新兴第三方物流[2]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步伐加快,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我区从事物流的企业主要有四类:

一是传统运输与仓储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二是国有或国有控股物流企业;三是新兴民营场站型物流企业;四是生产企业自身建立的物流企业。

据2010年3月我区统计局分区第二次经济普查名录库统计数据,截止2009年底,我区共有物流企业(不含客运)263家。

其中运输型物流企业占32%,货运代理型企业占43%,仓储型物流企业占13%,装卸劳务类物流企业占8%,快递类物流企业占4%。

现代物流格局已初步形成,与武汉市其他城区形成错位发展,物流特色显著。

我区现代物流业基本形成了以武汉中环线为轴贯穿东西的物流带。

“一线四点”(中环线,跃进市场群、江岸开发区出版物流、竹叶山中环商贸城以及后湖—丹水池现代综合物流基地)为基本框架的板块组团态势,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其中钢材市场、汽车市场成为武汉市乃至华中地区的重要物流基地之一。

经济总量初具规模,整体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

2009年全区物流业营业收入达到84.52亿元,实现税收5.78亿元,分别占全区六大现代服务业8.51%和20.31%。

成长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物流企业,其中:

6家企业纳税超300万元以上;2家企业纳税达1000万元,4家企业纳税达2500万元。

2家企业纳税过亿元。

现代物流发展基础条件良好。

后湖—丹水池生产资料物流基地形成了以生产资料为主,生活资料为辅的市场群,有钢材、石油、农机、建材、石油等各类专业性大市场。

在建的竹叶山中环商贸城,策划形成七大主体市场,即汽车市场、钢材市场、粮食市场、副食调料市场、果品批发市场、鲜花市场和家电市场。

跃进市场群初步形成了橱具用品市场和建材市场。

江岸经济开发区已形成武汉新华书店出版物流中心,系华中地区最大的出版物流中心。

此外,还有岱山农机、三九物流、外金潭仓储物流,幸福村商业储运仓储等。

以及中联制药、三九物流、361度鞋业等物流企业相继落户江岸,为我区物流业增加了新的活力。

1.2 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

1.2.1国际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物流业发展速度加快。

2003-2008年全球跨国间物流货运量年均递增8.2%,第三方物流发展尤为迅速,年均增长13.1%。

行业集中度和地域集中度逐步提高。

近年来,国际物流业整合步伐加快,物流企业并购、重组频繁,物流资源加速向大型优势物流企业集中,跨国物流企业面向全球布局,从地域分布看,物流需求、物流资源和物流服务向物流发展条件优越的大城市集中。

现代物流业发展出现一体化趋势。

近年来,制造业为赢得竞争优势,剥离外包内部物流业务,社会物流需求大幅增加。

传统储运企业也逐步走出了运输、仓储、装卸等低端服务,积极参与工商企业原材料与零配件采购、生产、储运、集拼、配送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步伐。

物流业信息化、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

为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积极采取先进物流技术,大力发展集装化、单元化运输,基本实现了物流业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海空公铁多式联运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和市场竞争加剧,预计未来世界物流信息化、专业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1.2.2国内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国内物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业发展迅速。

2008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0万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14%,高于同期GDP3.8个百分点,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16.5%,占GDP的6.6%;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3%。

第三方物流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

物流运行效率逐步提高。

我国传统的物流企业积极进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一些领先物流企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采购、储运、加工、配送、物流金融等进行一体化运作,同时针对服务业特点,积极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物流成本下降,物流效率逐步提高。

我国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增长速度将快于东部地区。

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东部地区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必然会带动中西部地区物流需求的快速上升。

武汉、重庆、西安、成都和郑州等省会城市物流设施和物流园区的建设必然会提速,形成中西部的物流中心城市。

国外物流企业在全国范围的战略布局也在加速。

近年来,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国际著名物流企业进入我国物流市场的步伐加快,全国主要经济区域、各大中心城市在物流领域呈现出竞相发展态势。

1.2.3武汉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物流规模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

2009年,武汉市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1070.58亿元,同比增长10.4%,物流业规模较快增长。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18.22%,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物流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物流企业1869家,物流企业数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武汉市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中百集团快速消费品营业额排名全国第三,中百物流配送成为其业务快速发展的主要支撑;九州通集团、山绿农产品公司通过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手段,已经分别发展成为全国医药流通行业第3名和全国冷储企业第12名;我区中储汉口分公司、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已成为武汉物流市场的骨干力量。

在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武汉在全国物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明确了我市是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中的中心城市和枢纽城市,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

目前,在武汉市中环线内形成了六大重点市场集聚区(详见下图)。

近几年,江岸区服务业增加值在7大中心城区中位列前四名,现代物流业由于统计数据缺乏,准确的排位无法确定。

图1-1武汉市中环线以内重点大市场位置图

1.3 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3.1战略机遇

一是我区良好的投资硬环境和发展软环境为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区已初步形成由商务商贸板块、现代物流板块、都市工业板块和后湖新城组成的“三块一城”的基本格局。

沿江商务区、黄浦新城加快启动建设,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顺利推进。

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长江隧道、天兴洲长江大桥、后湖大道建成通车,三环线、二环线汉口段、轻轨交通1号线二期、二七长江大桥等市级重点项目在我区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三桥一隧”、“三环一轨”的交通骨架。

二是国际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有利于提升我区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

“十二五”时期,跨国公司从全球发展战略出发,将进一步加快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跨国转移,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这必然为我区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依托信息、科技、人才和基础设施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物流外包趋势加快,有利于我区提升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十二五”时期,我区各类工商企业将物流业务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的步伐日益加快,物流外包市场不断培育和发展,自有物流的比例进一步降低,为我市加快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3]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创造难得的机遇。

四是我区在“十二五”时期实施现代服务业强区战略,使得我区必须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

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产业和先导性产业,必须高起点、重点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科技、人才、智力、信息、资金等优势生产要素必然向物流业集中,从而推动我区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1.3.2严峻挑战

一是物流企业整体实力不强。

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且主要集中于传统的仓储运输业,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整体经营方式、管理水平、技术装备落后。

社会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二是部分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管理滞后。

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发展缓慢,对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还局限于互联网技术、信息发布、信息检索等初级功能,不能有效建立和利用综合高效物流信息系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三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我区物流园区(或基地)还未形成畅通的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区内部分园区交通、货运通道存在严重的阻塞,使得物流运输受到很大制约;部分物流基地建设进度缓慢,运行效果不理想。

四是资源整合力度有限。

传统仓储业权属呈现多元化,地方、行业分割严重,各自为阵,自成体系,同业竞争激烈,影响存量整合和增量开发。

五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武汉市各区尚未建立专门的物流行业管理机构,同时市属物流管理部门之间、市属管理部门与各区政府之间,以及各区政府之间缺乏物流业管理联动和协调,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

面对新形势,我区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国内外产业转移和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把我区物流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物流产业优势,全面促进我区现代物流业的科学、持续和健康发展。

1.4 我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本判断

目前,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国东部地区布局已经基本完成,正在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布局,预计在未来3年内将完成在我国的节点布局;未来5年内国内大型物流企业也将完成在全国性的节点布局。

因此未来5-10年将是我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机遇期,也是面临周边市、区激烈竞争的压力集中期。

我区应顺势而上,遵循物流要素向大城市、大企业集聚和先发优势排斥后发优势的规律,破解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充分利用政策、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环境,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推动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信息技术的运用等。

不断提升物流业竞争水平,促使我区成为武汉市中心城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示范区。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我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意义,把区位、交通和物流基础优势转化为物流产业优势,把现代物流业培育成我区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必须抢抓发展机遇,紧紧抓住未来5-10年物流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错位发展和集聚发展,避免同构竞争,努力形成分工合作、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必须着力解决影响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性障碍,加快制定和实施促进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措施,实现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章 发展思路、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2.1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认真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湖北省、武汉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充分利用我区区位优势、交通和产业基础条件,以现代物流发展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我区物流发展空间布局;以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投资和服务环境。

加快我区现代物流业的振兴,实现我区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转变物流业发展模式。

按照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抢抓机遇,推进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转换、实体物流向虚拟物流转换、仓储式传统物流向现代总部物流转换;构建“1+3+X”物流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一线三基地多点位);改造并巩固三大传统物流品牌(钢铁、汽车、副食调料);拓展和提升三大新兴物流品牌(石化、冷链、出版);着力引进国际或国内一流第三方物流公司;着力提升电子商务功能,在推进现代物流项目建设中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在优化结构和技术升级中稳定发展态势,在稳定发展态势中提高现代综合物流中心和现代物流网络化建设的水平。

2.2基本原则

——政府规划,市场主导。

政府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重点是扶持物流工程项目建设,着力为物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从满足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遵循供求规律,实现物流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运作。

——整合存量,优化增量。

充分利用、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增量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向规划区域集中。

依托现有物流企业和物流设施,加快产业整合步伐。

鼓励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增加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领域,积极向社会物流拓展,实现物流服务市场化和资源社会化,提高社会物流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的空间整合、信息整合、功能整合引导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实现专业化、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统筹发展,突出重点。

结合我区经济发展格局和产业布局,统筹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和空间布局,形成科学合理的物流体系,突出重点物流领域、重点物流企业发展和重大物流项目建设,与全市形成物流的错位和引领发展。

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出发,把物流园区(或中心)建设及重点物流企业培育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选择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项目优先推进,形成示范和辐射效应,带动全区现代物流业发展。

——技术先进,安全实用。

大力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物流业发展的中心环节,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

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应用和开发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提高信息化程度,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产业,整合物流资源。

2.3战略定位

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我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着力培育,加快发展,推动我区现代物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升级传统物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现代物流跨越式发展,打造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成华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钢铁、汽车和副食调料电子商务综合交易物流中心。

显著提升石化、冷链、出版物流在华中地区的影响力。

2.4发展目标

2.4.1“十二五”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全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化水平大幅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建成功能完善、便捷高效、与国家、省市对接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引进或形成若干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物流品牌或第三方物流企业;改造和完善一批物流园区,构筑若干华中区域性知名物流中心,力争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我区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主导产业。

总量目标:

到2015年末,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在2010年的基础上下降1个百分点;物流整体运行水平显著提高。

结构优化目标:

到2015年,第三方物流比重明显提升,引导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形成结构优化、业态先进的企业群体。

培育年营业额或交易额超过百亿元大型物流企业集团3-5家;培育4A级物流企业5-10家以上;5A级物流企业3-5家;引进国际、国内领先物流企业1-2家;创建1个国家或省市物流示范园区。

基本建成连接全国大型钢铁、汽车和出版的物流信息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处理物流信息的物流企业及其客户达到90%以上。

2.4.2中远期发展目标

现代物流业发展向以区域性物流为重点、配送物流为基础、国际物流和高端增值物流为发展方向的更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发展;建成联络全国的物流节点网络和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逐步形成我区物流业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全区培育出5A龙头企业5-10家;全面实现物流企业信息化和物流活动的现代化。

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第三章 现代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

按照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要求,坚持市场导向,抢抓机遇,推进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转换、实体物流向虚拟物流转换、仓储式传统物流向现代总部物流转换;构建“1+3+X”物流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一线三基地多点位分散布点)。

按照基地化推进,连片式发展的原则,加快“一线三基地多点位”物流产业布局。

“一线”实施资源重组,发展沿中环线的跃进市场、金潭物流、岱山物流和谌家矶物流的中环物流带;“三基地”整合优化丹水池物流基地,改造提升竹叶山中环商贸城基地,营造武汉出版专业物流基地。

“多点位”以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石化燃油、建材家具等重点物流企业仓储设施(仓库、企业总部)在我区的分散布点。

通过构建“1+3+X”物流产业空间发展格局,改造并巩固三大传统物流品牌(钢铁、汽车和副食调料);拓展并提升石化燃油物流、冷链物流、出版三大新兴物流品牌,构成区域性现代综合物流中心。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技术企业和生活资料物流服务业,提高长城润滑油物流配送与长燃长江油类品物流的第三方物流的规模程度。

提高现代物流整体水平、功能和效益。

建立以武汉为核心,立足武汉城市圈,服务武汉及周边地区,形成服务华中,连接全国供应链的武汉北部中心城区的2个大型区域性综合物流示范基地(后湖—丹水池物流基地和竹叶山中环商贸物流基地)和若干个专业性较强的综合商贸物流市场(或中心)。

1、中环线物流带

自沿武汉市中环线东起谌家矶幸福村,西至新华下路,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300至500米。

沿线有跃进市场、金潭物流、岱山物流和谌家矶物流(或市场)。

跃进市场占地约600亩,形成以厨具用品和建材用品市场;金潭物流地处后湖三金潭张公堤旁,仅靠汉黄高速和武汉市中环线,物流中心占地约100亩。

岱山物流,位于汉黄公路和堤边路相夹的三角区域,占地面积约118亩,主要是农机、家具和建材市场。

谌家矶物流位于汉施公路旁,距新马路三公里,沿江大道二公里,占地约有80亩,主要是商业储运仓储。

2、三个基地

“后湖—丹水池”物流基地

“后湖—丹水池”现代综合物流基地(或中心)已形成了以生产资料为主,生活资料为辅的市场群,有钢材、石油、农机、建材、石油等各类专业性大市场,拥有中央、省、市所辖大中型仓库20多座,其中大中型钢材仓库6座、油库5座、粮油仓库6座,其他综合性仓库10座,建筑面积47.02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20条,总延长线18700米;15至50吨大型龙门吊近46台,总吨位981吨。

竹叶山中环商贸物流基地

竹叶山中环商贸城,规划用地2100亩,总投资18亿元,策划形成七大主体市场,即汽车市场、钢材市场、粮食市场、副食调料市场、果品批发市场、鲜花市场和家电市场。

武汉出版物流基地

江岸经济开发区已形成占地48亩的武汉新华书店出版物流中心系华中地区最大的出版物流中心。

策划建设的武汉出版物流中心占地102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3、多点散布式重点企业总部(或物流中心)

武汉市华航集运物流—进出口货运 位置:

江汉北路九运大厦

武汉世通物流—企业总部     位置:

沿江大道

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企业总部位置:

旅顺路1号

附图5-1江岸区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图

第四章主要发展任务和重点物流工程

4.1主要发展任务

(一)我区重点物流领域和重点企业发展任务

后湖—丹水池现代综合物流中心(物流基地)

主要采取“基地经营”的发展模式,解放大道丹水池区域资源在调整中进一步优化,以钢材为主导的实体物流将逐步向虚拟物流调整,加快建设综合交易大楼,逐步提高物流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强化物流总部经济,以生产资料物流为主,生活资料为辅的格局在调整中将逐步形成两业并存的格局,逐步向区域型、综合型、总部型的现代物流基地转换。

争取创建省市综合物流示范区。

主要建设任务:

1、建设3万平方米的商务大楼(中储)

2、500亩现代物流商贸园(中储)

2011-2015年,累计总投资35亿元。

建设钢铁贸易商务大厦2栋,引进物流企业总部入驻,提升丹水池服务规模和档次。

实现钢铁物流交易额500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年均增长20%。

3、新建钢材综合交易大厦1栋。

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利税1.5亿元。

计划在外环线附近征地1000亩,新建钢材物流基地,实现年利税2500万元。

(省金属)

竹叶山中环商贸物流基地

武汉竹叶山中环商贸城由武汉竹叶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资金控股,三金潭、新益、黄浦、岱山和新春五个行政村以土地入股方式组建而成,项目总占地规模21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米,总投资约18亿元。

一期已完成800亩,目前二期1300亩中国国际机电城和汽车国际广场项目即将启动,合力构筑集大型商业广场、大型展示中心、大型物流中心、大型加工中心和多功能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为配套的综合性商贸物流产业中心,逐步建设成华中区域性(武汉及周边城市群)的综合性物流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重点物流节点城市的核心节点。

争取创建省市综合物流示范区。

主要建设任务:

启动二期1300亩中国国际机电城和汽车国际广场项目,合力构筑集大型商业广场、大型展示中心、大型物流中心、大型加工中心和多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