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二级公路桥梁报告doc08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0487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5二级公路桥梁报告doc08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5二级公路桥梁报告doc08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5二级公路桥梁报告doc08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5二级公路桥梁报告doc08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5二级公路桥梁报告doc08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5二级公路桥梁报告doc089.docx

《205二级公路桥梁报告doc08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5二级公路桥梁报告doc089.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5二级公路桥梁报告doc089.docx

205二级公路桥梁报告doc089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1

第一节桥梁工程概况1

第二节目的与任务及勘察依据1

第三节工作方法和完成工作量1

第二章、工程地质条件3

第一节地形地貌3

第二节气象、水文3

第三节地质构造4

第四节地层及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4

一、地层岩性4

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6

第六节不良地质现象6

第三章岩土体工程地质评价6

第一节工程岩土体分类6

第二节桥梁工程地质评价7

第三节地基土湿陷性评价10

第四节岩土承载力10

第五节水、土腐蚀性评价10

第四章结论11

附件:

1、图例与符号1页

2、桥梁工程地质评价表24页

3、桥梁工程地质平面图24页

4、桥梁工程地质剖面图24页

5、钻孔柱状图24页

6、土工试验报告2页

第一章工程概述

第一节桥梁工程概况

省道205姚店至白家川二级公路设有桥梁23座,其中大桥6座(比较线1座),中桥15座,小桥2座,详见表3-1-1。

构筑物概况表3-1-1

序号

桥梁名称

中心桩号

桥梁长度(m)(m)

地名

跨数

备注

1

姚店延河大桥

K0+265

210

姚店

7

2

下童沟中桥

K1+010

80

下童沟

4

3

房子沟Ⅰ号中桥

K2+810

32

房子沟

2

4

房子沟Ⅱ号中桥

K3+135

48

房子沟

3

5

安沟门中桥

K7+430

60

安沟门

3

6

中桥

K18+109

40

2

7

小桥

K18+526

13

1

8

中桥

K20+178

32

2

9

郭旗乡Ⅰ号中桥

K22+566

40

郭旗乡

2

10

郭旗乡中桥

K23+450

80

郭旗乡

4

11

丁旗中桥

K26+060

80

丁旗

4

12

丁旗大桥

K26+540

160

丁旗

8

13

杨家沟延河大桥

K28+507

180

杨家沟

9

14

七里村延河大桥

K34+245

240

张义夫子

12

15

马家贬中桥

K36+268

40

马家砭

2

16

渠口村小桥

K38+120

16

渠口村

1

17

寺家沟中桥

K39+134

60

李家沟

3

18

南窑沟中桥

K40+381

60

南窑沟

3

19

小南窑沟中桥

K41+006.5

60

小南窑沟

3

20

王家川延河大桥

K42+928

240

王家川

12

21

呼家川中桥

K45+298

40

呼家川

2

22

白家川中桥

K50+220

20

白家川

1

23

王家川延河大桥

BK41+840

140

王家川

7

比较线4

第二节目的与任务及勘察依据

一、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目的:

为省道205线初步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任务是:

1、查明桥位处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岩土条件,并作出评价。

2、查明桥位处有无滑坡、滑塌、黄土陷穴等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并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出防治建议。

3、查明桥位处地层结构、岩性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等,为桥梁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二、勘察依据

1.《省道205姚店至白家川二级公路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5.《岩石物理力学试验规程》(DY—94);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第三节工作方法和完成工作量

1、勘察工作方法

本次桥梁勘察采用测绘、钻探、重型动探试验及室内土工、岩石试验等方法。

(1)工程测量

以委托方提供的1:

2000比例尺地形图为底图,对桥位两侧200m范围内进行工程地质测绘;采用路线穿插与照相相结合的方法。

(2)钻探

钻探所用的钻机为100、150、200型工程钻机7台;土层采用无水回转钻进;砂砾层采用泥浆钻进;土层取原状土样,取样间距为2.0m;砾、砂层作动探现场试验,试验间距为2m,并取扰动砂样,样品重量1.0kg。

(3)室内土工试验由陕西省地矿局综合地质大队实验室完成,主要是对野外所采取的岩、土及水样进行室内的常规试验及一些特殊项目试验。

2、完成勘探工作量

本次勘察于2008年7月25日开始,9月2日结束野外工作;钻探孔由设计单位布设;完成工作量见表3-1-2。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3-1-2

名称

放点

钻孔

进尺

动探

土工试验

水样

原状样

扰动样

岩样

土腐蚀样

数量

62个

62个

1414.9m

44次

19组

19组

50组

2组

3组

3、质量评述:

钻探工作均按“钻探技术要求”进行了质量评定,确定钻孔质量等级,全段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7.8%,见表3-1-3;土工试验执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完成工作量汇总表表3-1-3

序号

孔号

里程桩号

深度(m)

土样(组)

岩样(组)

水样(组)

动探(次)

备注

质量评定

原状

扰动

1

Z1

K0+160

29.0

1

3

姚店延河大桥

2

Z2

K0+205

25.1

2

2

3

Z3

K0+245

24.8

2

1

4

Z4

K0+310

24.9

3

1

5

Z5

K0+355

24.6

2

6

Z6

K0+960

17.8

1

下童沟中桥

7

Z7

K1+010

14.9

1

1

1

8

Z8

K1+055

13.5

9

Z9

K2+790

23.9

2

1

中桥

10

Z10

K2+820

25.5

2

完成工作量汇总表表3-1-3续1

序号

孔号

里程桩号

深度(m)

土样(组)

岩样(组)

水样(组)

动探(次)

备注

质量评定

原状

扰动

11

Z11

K3+115

19.3

2

2

房子沟中桥

12

Z12

K3+155

17.2

1

13

Z13

K7+395

25.3

1

1

1

安沟门中桥

14

Z14

K7+430

28.6

3

1

15

Z15

K7+465

32.8

5

16

Z16

K18+096

25.1

1

3

中桥

17

Z17

K18+135

25.0

1

18

Z18

K18+525

28.8

1

1

小桥

19

Z19

K20+180

17.5

1

1

郭旗乡一桥

20

Z20

K22+550

25.1

1

21

Z21

K22+590

17.6

郭旗乡大桥

22

Z22

K23+395

28.0

23

Z23

K23+445

25.0

1

24

Z24

K23+495

25.2

1

丁旗中桥

25

Z25

K26+023

14.1

1

26

Z26

K26+063

10.8

27

Z27

K26+105

10.6

1

大桥

28

Z28

K26+405

21.3

1

29

Z29

K26+460

25.0

1

30

Z30

K26+520

17.8

31

Z31

K26+570

25.0

3

32

Z32

K26+6

21.1

3

杨家沟延河大桥

33

Z33

K28+420

23.0

1

34

Z34

K28+480

23.0

35

Z35

K28+540

21.5

2

36

Z36

K28+595

25.0

1

1

张义夫子延河大桥

37

Z37

K34+135

25.2

38

Z38

K34+195

25.4

1

39

Z39

K34+255

21.2

1

40

Z40

K34+315

25.1

41

Z41

K34+375

25.0

1

42

Z42

K36+265

24.5

1

马家贬中桥

43

Z43

K38+120

19.5

1

1

渠口村小桥

44

Z44

K39+085

25.4

1

李家沟口

大桥

45

Z45

K39+135

23.7

46

Z46

K39+185

25.0

1

47

Z47

K40+380

24.60

1

南窑沟中桥

完成工作量汇总表表3-1-3续2

序号

孔号

里程桩号

深度(m)

土样(组)

岩样(组)

水样(组)

动探(次)

备注

质量评定

原状

扰动

48

Z48

K40+345

25.8

1

49

Z49

K40+415

25.00

50

Z50

K40+995

25.60

1

小南窑沟中桥

51

Z51

K41+035

25.00

52

Z52

K42+810

25.5

1

王家川延河大桥

53

Z53

K42+870

25.0

1

54

Z54

K42+825

19.10

55

Z55

K42+985

25.30

1

56

Z56

K43+035

25.10

57

Z57

K45+300

23.00

1

呼家川中桥

58

Z58

K50+230

17.5

1

余佛沟中桥

59

BZ1

K41+766

22.00

1

1

60

BZ2

BK41+815

25.00

王家川延河大桥

61

BZ3

BK41+860

25.30

1

62

BZ4

BK41+910

22.70

1

第二章、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节地形地貌

勘察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在1197.5-806m,最高点为五道咀梁,高程为1197.5m,最低点为白家川延河河谷,高程为806m,高差约391.5m;线路的地势为中西部高,东、西低,西端姚店的高程为906.1m(延河河谷),高差291.4m。

勘察区的地貌类型可分为两个区,即黄土梁峁区和河流阶地区。

一、黄土梁峁区

分布于勘察区的中西部及东南部,中西部里程为K10+000--K10+900,沟谷呈“V”字型,沟谷切深50-100m,谷坡坡度在40-50o,为季节性流水;东南部里程为K40+380—K41+100,沟谷呈“V”字型,沟谷切深50-70m,谷坡坡度在40-50o,局部直立(人工边坡)。

二、河流阶地区

勘察区主要位于延河及其支流的二级阶地,局地为一级阶地,阶地类型以内叠为主,局部为基座式;K00+000—K2+700为延河阶地,河道弯曲,较开阔,宽度约700m,发育有一、二级阶地,一级阶地与二级阶地为陡坎连接,坎高2-3m,阶地发育不对称,主要发育于河道的右侧,为内叠式阶地;K2+700—K7+500为房子沟,沟道较窄,宽约80-100m,河床下切严重,呈“V”字型,发育有一、二级阶地,一级阶地与二级阶地为陡坎连接,坎高2-4m,阶地发育不对称,主要发育于河道的右侧,为内叠式阶地;K7+500—K8+500为麻地沟,沟道较宽,宽约100-200m,阶地不发育,多为淤积库区,地形较平缓;K8+500—K10+000沟道狭窄,宽约20-40m,呈“V”字型,阶地不发育;K10+900—K12+600为学良沟,沟道狭窄,宽约40-60m,呈“U”字型,左岸发育有二级阶地,为内叠式阶地;目前沟道多为淤积的黄土状土,有两道淤积坝;K12+600—K26+800为王良沟沟道,沟道较窄,宽约50-150m,呈“U”字型,两岸较缓,河床弯曲,发育有二级阶地,多为为内叠式阶地,K25+800—K26+700为基座式阶地,由于有多道淤积坝,一级阶地多已不存在;K26+800—K28+450为杨家沟沟道,沟道较宽,河床弯曲,右岸发育有一、二级阶地,阶地坎高3-4m;K28+450—K50+285.298为延河河谷,河道弯曲,较开阔,宽度约700m,发育有一、二级阶地,一级阶地与二级阶地为陡坎连接,坎高2-3m,阶地发育不对称,不稳定,时为右岸,时在左岸,两岸多为基岩,直立状。

第二节气象、水文

勘察区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风沙,夏季炎热稍感湿润,常出现地区性雷阵雨,间或发生冰雹灾害;据延安地区实用水文手册:

多年平均气温9.1℃,最高气温为37.60C,最低-23.00C;年内降水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份,10月以后降水骤减;多年平均降水量512.0mm,延长县为596mm,最大年降水量700mm,最小年降水量470mm。

勘察区主要位于延河,属黄河流域水系,为长年流水河流,据延安地区实用水文手册记载,延河甘谷驿水文站测得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374×109m3,其中7、8月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36×109m3,占全年的52%;阎家滩水文站测得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933×109m3,其中7、8月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17×109m3,占全年的44.9%。

第三节地质构造

勘察区位于陕甘宁台坳陕北台凹的东部,地质构造为一向北西缓倾的单斜构造,倾角1-3°,岩层受构造作用微弱,变形不明显,第四系下伏的基岩中断裂构造及褶皱不发育,本次勘察未发现断裂构造。

据《陕西省区域地质志》,勘察区属陕北黄土高原拱起地块的更新世掀斜区,第三系为抬升剥蚀,上新统初在抬升背景上,有脉动波浪状不均衡性,总体以间歇性面状拱起为特征,更新世以来是掀起,全新世时期的拱起幅度较前期小。

勘察区地震活动水平低,为新构造活动的较稳定区,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属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的特征周期为0.35s。

第四节地层及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

一、地层岩性

测区内地层为三叠系、第三系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现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1、三叠系(T):

测区内出露的三叠系地层为三叠系胡家村组,分布于安沟门以西(K0+600~K7+400),及注水站以东(K17+150~K50+400),岩性为中、厚层状细砂岩夹薄层泥岩,以灰色-灰绿色为主,层厚约210m,出露最大厚度约30m。

2、第三系(N2):

第三系红粘土在本区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斜坡的中、下部,为褐红色,半胶结状态,含钙质结核,层厚约20m,出露最大厚度15m。

3、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按其成因及时代可分为冲洪积黄土状土,圆砾土及风积黄土;其从老到新可分为:

(1)下更新统黄土(Q1eol):

褐红-橙黄色,密实,富集钙核,主要分布在梁、峁的中、下部,层位稳定,最大厚度约50m。

⑵中更新统黄土(Q2eol):

浅橙黄色,密实,夹多层古土壤;主要分布在梁、峁的中部,层位稳定,最大厚度约42m。

⑶上更新统(Q3eol):

浅黄色,稍密-中密,垂直裂隙及管状孔隙发育,底部为一层古土壤。

主要分布在梁、峁的顶部及河流二级阶地上部,在梁峁区,该层多斜披在斜坡的上部,与下部地层成不整合接触,最大厚度约17m;阶地区,该层覆盖在砾卵石层之上,多数缺少下部的古土壤层,厚度约5-10m。

⑷全新统(Q4al)

测区内出露的全新统地层为黄土状土及圆砾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漫滩、一级阶及淤积库区。

二、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

测区内桥梁地基岩土体按其工程特性可分为岩体和土体两大类,岩体按岩性及风化程度再分为强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六个亚类;土体又可分为黄土状土及圆砾土、黄土三类。

1、土体工程特性

区内与桥梁工程有关的土体为黄土、黄土状土及圆砾土。

①黄土状土(Q4al):

灰黄色,稍湿(W=13.6%),中密(e=617),中压缩性土(a=0.21MPa-1),中液限(wp=28.6)。

分布在河流一级阶地及淤积库库区,具Ⅰ级非自重湿陷,厚1.5-5.0m。

②圆砾土(Q4al):

灰色,稍密,成分以砂岩为主,泥质充填,次圆-棱角状,分选差,最大粒径8cm,泥质约占5-15%,动探击数为10.4击;厚5.2m。

③黄土(Q3eol):

浅黄色,稍湿(W=15.4%),中密(e=0.716),中压缩性土(a=0.16MPa-1),中液限(wp=29.3),垂直裂隙及管状孔隙发育。

分布在河流二级阶地上部,具Ⅰ级非自重湿陷,厚3-5m。

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见表3-2-1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4-3-1

岩土名称

层号

含水率

比重

重度

干重度

孔隙比

饱和度

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

Q4

黄土状土

最大值

27.6

2.74

20.9

18.3

0.784

96

31.5

18.3

13.4

0.06

0.40

20.7

最小值

7.6

2.69

17.2

15.4

0.467

30

27.1

17.1

8.0

-0.96

0.07

3.9

平均值

13.6

2.71

19.1

16.8

0.617

60

28.6

18.1

10.5

-0.49

0.21

11.6

标准差

7.14

0.01

1.18

0.9

0.1

23.8

1.54

0.167

1.58

0.14

6.86

变异系数

0.53

0.006

0.06

0.05

0.57

0.4

0.05

0.009

0.15

0.66

0.59

样品个数

7

7

7

7

7

7

7

7

7

7

7

Q3

黄土

最大值

25.4

2.71

22.6

20.5

0.874

95

30.9

18.3

12.7

0.62

0.25

31.0

最小值

5.5

2.70

15.2

14.4

0.596

17

28.3

17.9

10.1

-1.26

0.06

6.5

平均值

15.4

2.70

19.0

16.5

0.716

67.6

29.3

18.1

11.4

-0.47

0.16

14.1

标准差

6.7

0.005

2.37

1.86

0.105

29.4

1.07

0.10

1.27

0.91

0.08

8.76

变异系数

0.44

0.002

0.12

0.11

0.15

0.44

0.04

0.006

0.11

0.48

0.62

样品个数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T强风化泥岩

⑦--2

最大值

22.6

2.73

21.8

19.8

0.641

95

29.1

18.2

10.9

0.54

0.24

28.3

最小值

5.3

2.69

20.0

16.4

0.378

33

26.7

17.8

8.9

0.09

0.05

6.1

平均值

12.7

2.72

20.6

18.5

0.474

62.4

27.9

18.0

9.9

0.315

0.15

13.0

标准差

6.2

0.015

0.65

1.15

0.09

21.9

0.07

8.46

变异系数

0.49

0.006

0.03

0.06

0.19

0.35

0.46

0.65

样品个数

6

6

5

5

5

5

2

2

2

2

5

6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4-3-1续

岩土名称

层号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样品个数

Q4

圆砾土

实际击数

14

8

11.1

1.48

0.13

42

校正击数

12.6

7.6

10.4

1.17

0.11

42

Q3

圆砾土

 

实际击数

13

12

12.5

2

校正击数

10.1

10.0

10.05

2

2、岩体工程特性

区内岩体以中、厚层状三叠系砂岩(T)为主。

⑦-1强风化砂岩:

灰白色,中厚层状,岩芯呈碎块状,夹薄层泥岩及炭质泥岩强风化层,手折易断,为碎石状结构,密实;厚0.7-3.2m。

⑦-2强风化泥岩:

浅灰色,稍湿(W=12.7%),密实(e=0.474),中压缩性土(a=0.15MPa-1),中液限(wp=27.9),岩芯呈土状,具层状结构,岩片手可折断,为窝状,最大厚度2.4m。

⑧-1弱风化砂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