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汶路庙子坪大桥引桥50米T梁复位加固实施性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237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6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汶路庙子坪大桥引桥50米T梁复位加固实施性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都汶路庙子坪大桥引桥50米T梁复位加固实施性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都汶路庙子坪大桥引桥50米T梁复位加固实施性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都汶路庙子坪大桥引桥50米T梁复位加固实施性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都汶路庙子坪大桥引桥50米T梁复位加固实施性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都汶路庙子坪大桥引桥50米T梁复位加固实施性施工方案.docx

《都汶路庙子坪大桥引桥50米T梁复位加固实施性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汶路庙子坪大桥引桥50米T梁复位加固实施性施工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都汶路庙子坪大桥引桥50米T梁复位加固实施性施工方案.docx

都汶路庙子坪大桥引桥50米T梁复位加固实施性施工方案

都汶路庙子坪大桥引桥50米T梁复位加固

实施性施工方案

第一章人员组织及施工安排

1人员组织

5月23日接四川都汶公路有限责任公司通知要求进行庙子坪等大桥抢险施工任务,我四川路桥集团大桥分公司迅速成立抢险项目经理部,并立即进驻庙子坪特大桥施工现场开展工作。

我部先期进场技术管理人员约19人,普通技工88人,医生2人,共计109人。

同时开始修建办公、生活及生产临时设施。

所用电力全部依靠发电机解决。

生活用水由货车运自施工工地。

2施工安排

截止到6月24日,我部配合四川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桥检所,检测了“5.12”汶川大地震后都汶公路都江堰~映秀段桥梁的损毁情况,包括庙子坪特大桥、新房子大桥、映秀岷江大桥及金马河大桥等在内的共计38座桥梁,以及沿线的共计78座各类型涵洞。

下一步工作,我部将按都汶公路有限责任公司通知要求,进行庙子坪大桥主桥箱梁初步纠偏复位及盆式支座临时抢修抢险施工任务。

3机械设备及材料组织

已到场大型设备:

汽车吊(25T)1台,50装载机1台,250KW发电机1台,50KW发电机1台,10KW发电机1台,3m3空压机2台,运输汽车3辆,各类卷扬机6台,钢丝绳8t,施工平台和支架钢管等非机动设备约100T。

急需购买设备及材料:

砼钻孔机4套,灌胶机4套(治理裂缝),150T同步千斤顶40套(备用1套),500型油泵20套,17m3空压机1台,30m3拌合站1座,GPZ10SX盆式支座4个,81mm四氟滑板橡胶支座80个,不锈钢板15m2,型钢及钢板200T,钢筋加工设备1套,振动器3套以及工程测量和试验设备各1套,钢绳10T,地材及安全防护设施等,具体详见附表。

 

第二章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1工程概述

都汶路庙子坪大桥桥型采用2×50m(简支T梁)+125m+220m+125m(连续钢构)+17×50m(简支T梁),桥梁全长1.44Km。

主桥箱梁采用直腹板的单箱单室结构,箱梁顶面宽度为22.5m,底面宽度为13.0m,两侧翼缘悬臂长4.75m。

梁高由根部13.5m按1.5次抛物线变化至4.0m。

箱梁顶板除0#块两横隔板间厚0.5m外,其余厚28cm。

箱梁底板0号块两隔板间厚1.5m,其余厚度按2.2次抛物线由1.4m变化至0.38m。

腹板厚度分1.2m、0.8m、0.7m、0.65m四个梯度变化。

两岸引桥为50米预应力砼简支T梁,每孔均由10片T梁组成。

T梁高2.6米。

梁肋中距2.25米。

T梁预制长度为50米,在交界墩处现浇约1米长。

T梁的翼缘板和横隔板下缘按照横坡倾斜,腹板仍保持竖直。

桥台为重力式U型桥台。

两岸引桥位于弯道上,弯道上的桥墩按平行布置,即桥墩(盖梁)和桥台台帽平行于直线上的桥墩(盖梁)。

25.12汶川大地震后引桥损毁情况调查

由于5.12地震灾害造成都汶路庙子坪大桥引桥的波型及防撞护栏在各联跨伸缩缝处两侧最大破坏1~2米,横向相对错位10~15cm。

挡块全部损毁、垫石损坏严重。

T梁橡胶支座全部损坏不能使用。

在1#交界墩处T梁联跨向汶川方向纵移35cm,向下河横移15cm;护坡出现局部开裂及垮塌。

在6#~10#墩T梁整联向都江堰侧纵移53cm左右,与主桥箱梁横向错位21cm;其中5#梁端马蹄处出现裂纹,8#梁端头有明显碰损现象;盖梁跨中位置出现纵向裂纹。

10#~11#墩处全跨10片T梁垮塌于水库中(未伤及10#、11#墩柱),该跨相对跨径增大53cm左右。

在11#~23#墩处的两联跨T梁向汶川方向纵移20cm左右,向上河横移7~22cm不等;部分盖梁悬臂端封锚砼被拉裂。

7#~21#墩墩柱横向方向偏位较小,最大值为7.3cm。

8#~13#、19#墩墩柱纵向偏位均在10cm以上,其中11#墩最大值为28.7cm。

350米T梁复位、加固施工工序

总体施工工序:

T梁连续处桥面和护栏及挡块砼凿除→整跨(10片T梁)同步顶升并临时转换为滑动支承→墩顶变形初步复位→确定全桥中轴线→支座垫石砼修复→T梁纵横向复位→更换支座并落梁→恢复桥面系及挡块。

4本工程施工难点及对策

施工难点

对策

弯道处整跨10片T梁同步顶升

使用同步千斤顶,有效控制整跨T梁的同步顶升位移值,确保每片T梁受力均衡。

全桥中轴线线形修复

对复位后的墩柱进行垂直度测量,以最符合要求的墩柱中心为新基点,在GPS坐标系内重新调整轴线作为设计中线。

直线段整联多跨T梁纵横向复位

待各种不利应力释放后,合理选用复位方案,利用位移器先将T梁纵向位移复位,最后横向位移复位。

5钢管脚手架及悬吊施工安全平台搭设

5.1钢管脚手架安全平台搭设

对于1#、23#桥台处离原地面距离不高时,可采用搭设钢管脚手架的方法进行施工。

钢管支架基础先利用人工夯实(软弱地基应进行换填),然后在表面浇筑10cm厚的C20砼进行硬化处理,其上采用C20砼预制的垫块,垫块尺寸40×50×20cm。

支架采用普通钢管脚手架。

在各墩盖梁两侧纵向2m范围内搭设,立柱纵横间距为100cm步距为120cm。

并设置一道竖向剪力支撑,以增加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脚手架及剪力撑在竖直高度上根据实际高度而设,一般要低于盖梁顶面30cm,同时每个墩盖梁两侧的钢管脚手架要在水平方向连接牢固。

支架顶部安全平台由5cm的木板横桥向满铺,并用安全网围护,保证施工人员的操作安全。

钢管脚手架安全平台图

5.2悬吊施工安全平台加工及安装

对于桥位较高或桥下有流水不利于钢管脚手架搭设的情况,采用可移动吊架形式搭设施工安全平台。

该平台由悬吊桁架及桥上移动支承架两个系统组成。

桥面宽度22.5m,考虑到一定的施工宽度,施工时可加工长度为24米,在1#~3#分为左右线的情况可根据实际长度加工成为两个12米的单个吊架。

悬吊施工安全平台加工示意图

悬吊施工安全平台加工时采用[16槽钢作主梁及加强横梁,;再用L50X50X5角钢每2m/道作为立柱及斜向栏杆,最后用角钢包边。

人行道采用8mm钢板网,并在栏杆周围铺设安全网。

在[16槽钢主梁跨中及两端头要用绳卡将¢21.5钢绳卡牢固。

锚固点共6处,4个圆钢挂钩锚固于防撞栏杆砼处,另外由钢绳通过点通过在桥面砼处的2个¢50mm孔洞进行锚固牢固。

悬吊施工安全平台在桥面上加工制作完成后,由25T吊车起吊并安装到位,再由桥上的2台5T卷扬机穿3线作缓慢、同步垂直提升到施工位置。

施工人员可从施工爬梯或吊车的吊篮中下到悬吊桁架上进行操作,并可随时由卷扬机配合手拉葫芦提升或下降调节相应施工高度。

悬吊施工安全平台安装示意图

当完成对该跨的桥梁全面复位及加固操作后,可通过25T吊车起吊悬吊施工安全平台至桥面,并转运到下一个施工地点安装使用。

6具体施工方案

6.1弯道处T梁连续处桥面、防撞护栏及全桥损坏挡块砼凿除

6.1.1T梁连续处桥面锯缝

先用垂球在各墩顶上下河T梁连接缝中心处引线到防撞栏杆砼顶,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再以两个标记点横桥向弹T梁接缝中心线,再以该中心线前后等距50厘米弹锯缝线,最后利用砼锯缝机沿着锯缝线切割。

注意切割深度掌握在4~5厘米左右,切割时不能切到桥面钢筋网,以避免意外损伤合金刀片及发生其它安全事故。

6.1.2桥面连续、防撞护栏及挡块砼凿除

考虑到砼强度及工期要求,采用17立方米空压机配合10台风镐进行砼集中凿除施工。

在桥面砼凿除时应严格控制在锯缝线范围,同时避免损伤T梁端头砼。

护栏砼凿除时可根据实际损坏情况及施工恢复时接缝线形的顺直度需要,砼凿除宽度可适当加大到1~2m左右。

防撞护栏砼凿除宽度与桥面连续砼宽度一致。

等全桥复位以后才能进行桥面连续及防撞护栏的恢复工作。

6.2弯道处整跨(10片T梁)同步顶升的操作工艺

首先在弯道处22#~23#跨试验性顶升复位一孔,以检验10片T梁同时顶升复位的可操作性程序和施工控制要点。

以22#墩为例,先将22#墩处桥面连续砼凿除及钢筋切断后,再在22#盖梁顶距T梁底垂直位置安装定作的20台150T的同步千斤顶,进行整孔同步顶升。

由于一般盖梁的垫石外边距盖梁外边缘有50cm,盖梁距T梁顶有50~60cm左右,定作的同步千斤顶高度要控制在45cm内、行程20cm左右。

要注意在23#桥台垫石砼外边距桥台外边缘没有足够的安装千斤顶的位置,其垂直千斤顶安装位置要以T梁横隔板位置为准。

桥台处顶升装置安装顺序为:

原桥台砼+钢板+千斤顶+分配横梁+T梁横隔板。

一般具体操作工艺流程为:

盖梁顶砼凿毛→砂浆找平及铺设2厘米下钢板→安装同步千斤顶→T梁初调至水平并加强支垫→按σ10%逐级加载→量测T梁顶升值偏差(控制在5mm内)→在T梁横隔板空余处支垫钢板→重复前三步→T梁顶升到位→临时滑动支承(原砼垫石+钢板+不绣钢板+硅脂+四氟滑板支座+T梁底或横隔板砼)。

在成功完成弯道处22#~23#墩整跨(10片T梁)同步顶升的操作工艺研究试验的基础上,对施工的每工序从经济、效率和安全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并指导现场施工。

6.3直线段T梁顶升复位工艺

以11#~12#墩为例,考虑到11#墩顶向汶川侧偏位达28.7cm,可将该跨的12#墩顶处T梁端单侧同步顶升,并建立临时四氟滑板临时支承,等释放12#墩顶处不利摩擦力后,11#墩能够自行初步修复部分墩顶变形。

由于11#墩偏位较大,为防止在T梁在12#墩在同步顶升时11#墩顶突然发生较大的弹性回弹,可用钢绳组或滑轮组及4台5T手拉葫芦锚固于12#~23#墩T梁联跨作为限位系统,逐渐释放11#墩顶的纵向弹性回弹应力,测量人员要同时进行测量11#墩顶的变位情况,等11#墩顶变位稳定后才能解除临时限位系统。

若11#墩自行初步修复墩顶变形值不能达到设计或规范的要求,可考虑利用12#~23#墩T梁联跨作为反力基座,即将12#~23#墩T梁端间隙和伸缩缝位置用型钢及楔型钢板支垫密实,再用液压千斤顶沿顺桥方向顶推反力架,带动11#墩顶盖梁纵向位移,达到修复11#墩顶纵向偏位的目的。

其它各墩纵向偏位可采用相同方法进行操作。

由于全桥各盖梁的横向偏位较小,以12#墩为例。

可采用临时固定相邻多跨T梁和对应墩台,即临时固定6#~11#墩和13#~18#墩T梁及对应墩,释放12#墩T梁和盖梁为滑动状态。

再在12#墩安装横向反力架及千斤顶并顶推,以其它相邻联跨自身刚度抵抗12#墩顶横向滑动摩擦力,达到修复12#墩顶纵向偏位的目的。

其它各墩纵向偏位可采用相同方法进行操作。

6.4整跨T梁垂直同步顶升

6.4.1盖梁顶清理及铺设2cm下钢板

搭设钢管脚手架或移动悬吊桁架在两盖梁两侧作为安全平台。

在T梁底将要安装千斤顶的位置准确放样,再用人工配合风镐清理、整平盖梁顶砼并凿毛,用清水冲洗干净。

最后用M10砂浆找平并铺设2cm下钢板以增大千斤顶的接触面积。

6.4.2千斤顶、油表标定、调试及安装

千斤顶出厂前,必须按设计荷载的125%试压。

高压油泵或泵站、油管接头及高压油管等使用前均通过设计荷载的125%加压试验。

准确标定待用的千斤顶,按压力值每10T逐级推算各套千斤顶的油表读数,并编制压力值~油表读数对照表。

施工时可以控制千斤顶同步顶升油压,防止在实际施工中压力偏差较大时损坏千斤顶。

千斤顶在使用前,进行空载调试,确保液压系统的可靠性。

调试泵站上的节流阀,使各个千斤顶的顶推速度和状态做到基本一致。

为此规定每个泵站的初始油压统一规定为10MPa。

由总控台发出短哨两声做准备,长哨一声结束,各泵站同时加力顶推。

在盖梁顶铺设好的2cm下钢板上安装千斤顶,保证千斤顶与钢板水平间接触紧密牢靠。

如果各跨T梁出现较大倾斜时,可以在千斤顶上安装楔形钢板调平块,保证千斤顶在垂直方向受力,并在梁肋初调平后拆除楔形钢板,防止千斤顶在顶升时发生倾覆发生安全事故。

对于少数T梁由于横向偏位较大,且梁肋完全脱离支座垫石掉到台帽上的联跨桥梁,由于梁肋和盖梁顶的空隙较小,无法放置千斤顶的情况,考虑到梁肋的横隔板厚度较小,可以用橡胶板和Ω形型钢加强横隔板下缘,再通过顶升Ω形型钢的方法顶升整跨T梁。

6.4.3千斤顶同步垂直顶升及测量控制

启动液压油泵同步顶升所有千斤顶,按照标定好的压力值~油表读数对照表进行每次10%σ逐级加载,待整跨T梁体脱离原支座顶面5mm左右时锁定油泵,同时检查各个油表、油泵的工作情况,在确定各顶升系统工作状态良好后才能继续进行顶升。

顶升同时用百分表量测T梁顶升值偏差(控制在2毫m内),另外由辅助人员随时将钢板填塞进梁肋与支座间的空隙(控制在0.2~0.5cm内),以防止泵站突然停止工作或梁肋受力不均衡导致整跨梁突然下沉引发安全事故。

顶升操作时应保证千斤顶同步顶升并支垫保护。

当累计顶升高度将超过千斤顶行程时,要及时稳压换顶。

油泵站回油前应先用楔块进行支垫保护,支垫空隙控制在1mm内,即使相邻千斤顶在不能同步回油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整联跨梁肋安全回落。

顶升值达到设计高度后,要立即在盖梁墩顶的原垫石砼上用不锈钢板+硅脂+四氟滑板支垫牢固后,才能分批除千斤顶。

在伸缩缝处原盖梁墩顶的安装顺序为:

原垫石砼+四氟滑板支座+硅脂+不锈钢板。

顶升过程中在桥面设置水准仪观测点以控制梁肋顶升标高,并用经纬仪观测墩柱纵、横向偏位。

梁肋底各个顶升点应对应设置百分表,以控制各相邻梁肋垂直向顶升最大值偏差不超过5mm,顶升时要统一指挥,以防产生较大偏差,导致上部结构变形或损坏。

6.4.4临时滑动支承体系转换

等整联跨梁肋顶升到位后,可以在原垫石上或在横隔板处支垫临时滑动支承(原垫石上或横隔板下+钢板+不绣钢板+硅脂+四氟滑板橡胶支座)。

注意支垫厚度必须一致,以保证整联跨梁肋受力均衡。

各油泵站同时缓慢回油落梁,形成临时滑动支承系统。

在成功完成整联跨T梁同步顶升的操作工艺研究试验的基础上,对施工的每工序从经济、效率和安全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并指导现场施工。

6.5整跨梁肋横向水平顶推复位

6.5.1梁肋顶推准备工作

①钢箱滑道及纵、横向限位装置

在横向坡度较大的情况时,横向水平顶推时注意要安装纵、横向限位装置,作好临时纵、横向抗滑移的保险措施,避免出现落梁危险。

型钢滑道及纵、横向限位装置是梁肋平稳安全滑移的保证。

主要控制滑道标高、平整精确度、侧向限位装置刚度等。

施工时计算出型钢滑道顶标高,进行测量精确控制,要求平整度偏差小于1mm;并保证各侧向限位装置能及时牢固安装到位。

②顶推反力架安装及动力系统安装、调试

顶推动力系统是由一套主控系统,若干套泵站系统及所对应若干套千斤顶系统等小系统构成。

顶推反力架必须按照梁肋控制高度加工,保证具有足够的刚度并精确定位,否则影响千斤顶的安装,在必要时可以在千斤顶座后临时支垫钢板使千斤顶顺利就位。

千斤顶水平顶升反力架示意图

③要合理安排先期进场人员,及时安装各泵站及千斤顶,进行先期调试工作。

确保各液压元器件安全可靠。

6.5.2梁肋横向顶推

①顶推施工操作

等盖梁顶的滑道、顶推反力架及同步千斤顶安装并调试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横向顶推梁肋。

我们在施工中采用了“多点顶推,分级调压,集中控制”的方法进行顶推施工。

多点顶推,在每个墩顶的T梁处都设置了水平横向千斤顶;分散调压则是液压站上安装有三个电磁换向阀控制油压不超过容许范围;集中控制是通过顶推指挥室电器总控台与各墩液压站的分控制并联,由色灯信号或对话机联系指挥来进行操作。

顶推前启动静阻系数按8%计算,动力摩阻系数按5%计算,根据每工况各支点反力来预计水平顶推的出力吨位。

各墩准备就绪将信号送回主控台,总指挥通过主控台发出顶推指令,各墩千斤顶即同时工作,然后根据推力需要加大施力吨位,直到梁体开始前移,滑动后摩阻系数下降,摩擦力减小,此时适当降低各墩千斤顶的压力等级来适应摩擦力的变化,使梁体缓慢、匀速、平衡地向前推进,实现各墩同步顶推。

②填塞四氟滑板支座

梁体顶推时,填塞四氟滑板是一项重要工作,梁体要平稳安全顶推,四氟滑板必须及时跟进垫塞,梁体与四氟滑板不得脱空。

四氟滑板的质量直接影响梁体的摩阻系数,给梁肋顶推带来极大的不利因素。

③测量控制

梁体顶推过程中,测量主要是控制各联跨梁体中心线复位偏差及各墩顶偏位情况。

随着梁体的推进,纵向限位装置控制复位中心线在10㎜以内,横向限位装置主要控制梁肋不会突然发生横向滑移,油泵加压使各千斤顶同步顶推,同时要控制各墩顶的偏位均在规范要求之内。

梁体顶进时,测量人员跟踪监测各墩的偏位及梁体中心线位置,当中心线偏移时,要及时利用纵向限位装置调整,然后将其横向锁定,也可调整上下游千斤顶的压力来控制复位精度。

在顶推过程中对墩顶瞬间偏位的观测尤为重要,一旦墩顶瞬间偏位超过设计值要立即停止施力,重新调整各墩顶千斤顶施力分布,以保证各墩的偏位满足设计要求。

④梁肋顶推施工注意事项

a顶推时,各千斤顶应同步逐级加力顶推,当梁体处于动与不动的临界状态时,注意保持其余千斤顶油压稳定不动,然后各顶逐级同步加力,并加强保持联系。

b顶推时,如果顶推反力架有变形、松动,梁肋横隔板处混凝土有裂纹发展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顶推,等处理妥当后才能继续操作。

c在横向顶推过程中,四氟滑板随梁体前移,均需不断地以四氟滑板垫塞滑移,配足人员,端正插入,保持黑色的一面贴紧箱梁腹板,白色一面朝向不锈钢滑板,切记不可放反。

d四氟滑板两面均应保持清洁,白色一面涂上润滑用的硅脂以减少与不锈钢板的摩擦,清理四氟滑板不可使用汽油或柴油。

e顶推过程中若四氟滑板未及时跟进,应立即停止并检查原因,可能是支座与梁肋间有空隙,此时梁肋受力处于不均衡状态,要重新垂直顶升梁肋并加垫钢板进行紧密接触。

再顶起梁肋腹板,安装好四氟滑板后才可继续顶推。

6.5.3施工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顶推反力架安装:

安装的精度、刚度、平整度,对顶推梁施工起很关键的作用。

要保证有足够的刚度和平整度。

②顶推过程中应重点控制的地方

a根据工况的支点反力估算摩擦力来确定需要的牵引力,每工况的支点反力由设计单位提供。

经验资料表明:

摩擦系数在0.05~0.08之间,个别情况达0.12,主要原因是由于四氟滑板损坏造成。

b位移观测:

位移观测主要是梁体的中线偏移和墩顶的水平偏移,在顶推过程需用千斤顶或手拉葫芦及时调整,我们从顶推施力开始到梁肋移动全过程都要进行连续观测,一旦位移将超过控制线则立即停止施力,重新调整各墩顶推施力分布。

c施加顶推力:

顶推力的大小是根据每工况各墩顶的支点反力来确定的,根据总的摩擦力来确定所需千斤顶的数量,再根据各支点反力来确定每台顶所需施加牵引力的大小,通过油表来反应,横向顶推采用200T扁平千斤顶,所有泵站由一个总控台来控制,可同步作业和分别调节。

在横向坡度较大的情况时,横向顶推时注意要作好临时抗滑移的保险限位装置,避免出现落梁的危险。

d四氟滑板的塞垫:

顶推过程中四氟滑板随梁体一起滑动,因此顶推过程中每支座处必须有至少一人专职负责塞垫滑板。

四氟滑板必须使用表面光洁并涂以硅脂(一般采用优质黄油)与不锈钢板相接触,严禁四氟滑板与支座脱空和使用破损的四氟滑板支座。

e在施工的组织与管理上,明确指挥系统,定岗、定员,编制岗位责任制以及操作规则,编制操作程序,进行人员培训及现场演习。

6.6整跨梁肋纵向水平顶推复位

梁肋经横向复位后,如果桥梁仍有3cm以上的纵向变位,则需要进行纵向顶推复位。

纵向复位原理与横向顶推一样。

顶推复位时的滑动系统可以设置为:

原砼垫石+不锈钢板+硅脂+四氟滑板。

不再使用钢箱滑道,但仍然要使用纵、横向限位装置,保证纵移施工安全。

纵向水平顶推复位点位于T梁与横隔板交界点位置,通过千斤顶、顶推反力架再传递到盖梁上。

如果在桥台位处能找到足够宽的距离安装大吨位千斤顶,可考虑采用多台450T千斤顶进行整联跨纵向复位。

6.7更换支座、落梁

等整联跨纵、横向复位工作完成后,再次同步垂直顶升梁肋,在原设计垫石上更换工作用四氟滑板支座(工作用)及准确安装原设计橡胶(四氟滑板)支座。

泵站回油使千斤顶同步缓慢下降,整联跨下降就位。

6.8损坏的挡块砼凿除与修复

由于挡块砼凿除与修复工作为悬空作业,并且操作空间比较狭窄,最多容许两人同时操作。

首先要自行加工两个移动式施工平台,作好施工安全防护,确保施工人员安全,还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上下层交叉作业。

加工模型见下图:

挡块修复施工平台示意图

6.8.1垫石、挡块凿除

首先用人工配合风镐清理盖梁顶垫石和挡块砼,保留盖梁顶预埋钢筋后切割多余钢筋,将垫石范围内的区域凿毛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6.8.2钢筋制作绑扎

进场后的钢筋首先分规格按规定频率对其进行抽样检查,符合要求后才允许用于结构物中。

钢筋制作时首先将钢筋调直,清除污锈,按照设计图纸尺寸制作钢筋,所有制作好的钢筋应满足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并分类编号,挂牌,堆码。

钢筋的焊接采用双面电弧焊,焊缝长度大于5d。

同一区段内主筋接头数量小于50%,无论钢筋是焊接还是绑扎都必须保证横平竖直,误差在容许范围内。

钢筋制作完成后即可在底座上直接安装钢筋。

预埋件在模板安装好后绑扎及埋置。

钢筋及预埋件应按设计图纸所要求的平面、立面位置准确无误地安装到位。

6.8.3模板制作安装

钢模采用5mm厚钢板作面板,[10型钢作骨架,要求模板接缝严密、尺寸准确,接缝误差控制在2mm以内,表面平整度控制在2mm以内。

模板安装时务须注意以下几点:

保证板各部位结构尺寸准确,尤其要使板顶底两条边线顺直,所安装梁板模板牢固可靠,不会因后期施工荷载而使模板变位;拼缝严密,不漏浆。

6.8.4砼配合比设计

①原材料的选用

垫石挡块砼的砂石、水泥、水及外加剂等原材料必须符合砼材料的有关规定。

②配合比设计方法

配合比设计采用试验-计算法,步骤如下:

a根据强度标准值或设计值以及施工配制强度提高系数,确定试配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或试配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

b根据试配抗压强度计算水灰比;

c根据施工要求的稠度通过试验或已有资料确定单位体积用水量,因掺有外加剂应考虑外加剂的影响;

d通过试验或有关资料确定合理砂率;

e按绝对体积法或假定质量密度法计算材料用量,确定砼配合比;

f按试配配合比进行拌合物性能试验,调整单位体积用水量和砂率,确定强度试验;

g根据强度试验结果调整水灰比,确定施工配合比;

h施工配合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③砼浇筑及养护

a施工管理

制订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奖罚办法并认真落实,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

b施工工艺

钢筋绑扎完成,模板安装校位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即可进行砼灌注。

为加快模板周转,砼应加入适量的早强剂。

利用运输车把砼运至待浇筑处桥面顶,再利吊车吊运至盖梁浇筑位置,进行一次全断面浇筑。

砼振捣利用50mm插入式振动棒。

混凝土施工工艺主要应掌握好混合料的搅拌、浇筑、振捣3个环节。

混凝土搅拌要求原材料计量准确,搅拌均匀。

混凝土振捣也是一具重要环节,应由熟练的砼工来操作。

漏振或振捣不足容易形成蜂窝麻面或气孔较多。

过振又会使混凝土造成离析泌水,粗骨料下沉,砂浆上浮且表面鱼鳞纹。

用振动棒时要快插慢抽,每一部位振捣时间以混凝土面不再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为宜。

振动棒移动间距不要超过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距离模板应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对拉螺杆等。

板砼在初凝前,板顶面必须抹平并收光。

砼浇筑完成后要及时对砼进行养护,防止出现裂纹。

c质量控制措施

外在质量与内在质量同等重要,为保证砼的内在及外观质量,施工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加强原材料控制,保证砂、石、水泥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严格砼配制计量工作。

实行每次砼施工时砼施工配合比挂牌,后场设专人负责。

严格控制砼搅拌时间,保证所输出的砼柔和。

控制好砼的坍落度,防止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