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第一单元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0197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第一单元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第一单元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第一单元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第一单元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第一单元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第一单元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第一单元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第一单元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第一单元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学案第一单元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导航

课程标准

1.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主张及评价。

2.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先秦思想对中国人的人格、个性形成的影响。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1.孟子

(1)地位: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思想

政治思想

核心是“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性善说

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品质是与生俱来的

义利观

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影响

①孟子的仁政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②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

③孟子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判断正误

(1)“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实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 × )

提示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而非实指。

(2)诸子都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 × )

提示 此说法绝对化,不是“百家”中的所有学者都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如孔子就代表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3)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的“仁”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的发展。

( √ )

提示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孔子的“仁”属于伦理思想,孟子的“仁政”学说属于政治思想。

问题思考

材料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故曰:

‘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思考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主张?

体现了先秦儒学的哪一重要思想?

提示 仁政的主张。

反映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

2.荀子

(1)地位: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2)思想

哲学思想

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认为“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性恶论

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思想

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

(3)影响:

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问题思考

材料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况《荀子·天论》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荀况《荀子·大略》

思考 据材料归纳荀子的思想有哪些?

反映了荀子思想的什么特点?

提示 思想: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施。

特点:

荀子思想中综合吸取了道、法两家的合理成分,改造和加工了儒学,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

深化理解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思想主张的对比

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阶级属性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新兴地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

主张

仁的思想

仁者爱人

仁政

仁义和王道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近论

性善论

性恶论

地位

至圣

亚圣

集大成者

二、墨子与墨家

1.地位:

墨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2.主要学说

(1)主张“兼爱”,也称“仁”,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非攻”,是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

(2)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节用”“节葬”。

3.地位: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其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但战国以后便不受人们重视了。

问题思考

材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介绍诸子百家学派时,批判其中一家宣扬了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不分阶级的情感。

思考 请推测其批判的对象及其学说,并说明理由。

提示 墨子的“兼爱”。

墨子的“兼爱”是无等级差别的爱。

三、庄子与道家

1.地位: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体系,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

2.主要学说

(1)哲学观:

提出“齐物”的观点,认为事物无本质区别。

(2)天命观: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

(3)个人修养论:

“逍遥”的人生态度,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问题思考

思考 试归纳在人生态度、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先秦道家与儒家相对应的观点。

提示 

(1)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2)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庄子主张“顺自然”;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

四、韩非与法家

1.地位:

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成为秦治国的指导思想。

2.主张

(1)政治观: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历史观:

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

3.影响

(1)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2)西汉以后,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深化理解

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1)治国:

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2)人性论:

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

(3)人与自然的关系:

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而庄子主张“顺应自然”。

(4)人生态度: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五、孙膑与兵家

孙膑,其思想主要受《孙子兵法》的影响,并广泛吸收法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

六、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思想家和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归纳总结

诸子百家的主要治国理念

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带有民本思想色彩。

即所谓的“王道”。

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1.社会大变动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材料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王官之学①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中华文明史》

注:

①王官之学是指周代贵族等级制社会中的主流学术文化。

应用 材料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提示 含义:

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原因:

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会动荡;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私学兴起,士阶层的崛起。

2.百家争鸣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

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应用 据材料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提示 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

百家争鸣的时空分布

解读 时间上看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时期,活跃于战国时期,终止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从空间上看,其主要代表人物主要分布于齐鲁一带与中原地区。

针对练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这反映了(  )

A.学术思想的地域性B.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北方文学发展缓慢D.秦国学术水平落后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域主导的学术思想不同,故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思想成为正统,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北方学术思想发达,但不能说明文学发展缓慢,故C项错误;秦国学习三晋文化,且材料未展示不同地区文化发展程度,故D项错误。

1.传统文化论坛上有两个醒目的网贴(下图),其寓意宣扬的传统文化应是以下哪一学派的主张(  )

A.法家B.墨家C.道家D.儒家

答案 D

解析 图片隐含人性向善、人与人之间要讲礼仪的观念,这与儒家“人性本善”“以礼治国”的主张一致。

2.(2018·徐州高二期末)“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相,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

”这一评价是针对(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思索宇宙的真相”“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及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主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探索宇宙万物的规律,应是道家的观点,故C项正确。

 

3.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图一        图二

A.法家、道家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D.墨家、法家

答案 B

解析 图一体现了“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的言论,属于儒家;图二体现了“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思想,属于道家。

因此B项符合题意。

4.(2018·包头高二期中检测)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

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下列和他的观点主旨一致的是(  )

A.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

B.兼相爱、交相利

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弱者道之用

答案 A

解析 分析各选项可知,A项为法家思想,B项为墨家思想,C项为儒家思想,D项为道家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以“守株待兔”的故事来讽刺宋人的保守和守旧,他强调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应与时俱进,主张变法革新,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可排除。

5.(2018·南昌十九中高二联考)有人写道: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

”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生命

答案 B

解析 材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

’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反映了诸子百家虽主张各异但也有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产生于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现实是各家思想形成的基础,因此选B项。

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6.(2018·阜阳三中高二检测)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B.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C.墨家学说构成了我国2000多年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

D.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答案 C

解析 道家学说构成了我国2000多年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A、B、D三项都符合所学知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课时训练

题组1 孟子、荀子与儒家

1.(2018·宿迁马陵中学高二月考)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

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A.“除井田,民得买卖”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答案 C

解析 题目中的《尚书》属于先秦儒家经典,故排除属于法家“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思想的A项和墨家“尚贤”主张的B项;题目中的信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体现了先秦儒家学派的“民本”思想,故排除属于儒家学派“性恶论”思想的D项,选择C项。

2.(2019·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二阶段性检测)荀子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由此,他比喻(  )

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C.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明确说明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作用,故选C项。

A、B、D三项在材料中均体现不出,排除。

3.(2018·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期末考试)孟子和荀子同出孔门,但两人在人性论方面观点迥异,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两人的最终目标都是(  )

A.消除等级差异B.探求人生真谛

C.维护人的尊严D.追求使人向善

答案 D

解析 孟子主张“性本善”,要求人们坚守善的本性;荀子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所以两人殊途同归,主张通过道德教化使人向善,故D项正确。

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4.(2018·洛阳高二期中)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

这说明先秦儒学家(  )

A.认为“人性本善”B.重视教化作用

C.主张“为政以德”D.推崇“性恶论”

答案 B

解析 孟子的主张是“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荀子的主张是“普通人可以成为大禹那样的圣人”,强调后天教育的作用,故B项正确。

A项是孟子人性思想;C项是孔子的思想;D项是荀子的思想。

题组2 墨家、道家

5.有学者研究《论语》后认为,孔子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

该学者进而认为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弥补了孔子很少讨论的“群体的仁”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老子B.墨子

C.荀子D.韩非子

答案 B

解析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学说不涉及仁,故A错误;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他所提倡的“兼爱”思想体现了“群体的仁”,故B正确;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提倡仁义、王道,但未从群体的角度看待仁,故C错误;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不涉及仁,故D错误。

6.墨家认为,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民众财富和精力。

这种思想的根源是(  )

A.墨家主张节俭

B.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C.儒家思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D.儒家思想代表统治阶级利益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墨家对儒家的铺张浪费持批判态度,主张节俭,这主要是因为其代表下层劳动者利益,故选B项。

题组3 法家、兵家

7.(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二月考)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法家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道、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

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  )

A.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

B.提出了系统的治国理论

C.重视维护君主的权威

D.迎合了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法家思想的认识。

诸子百家思想各有特色、各有优劣,故A项错误;在“百家争鸣”中大部分思想流派都提出了系统的治国理论,法家也不例外,故B项错误;先秦的儒家思想也是重在维护统治者权威的,不只是法家独有,故C项错误;法家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建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中央集权制,故D项正确。

8.(2019·乐山高二检测)《韩非子》载: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

A.人情关系B.道德规范

C.法制建设D.礼仪秩序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的含义是只要实行严格的法令就能治理好国家,因此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法律,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B、D三项错误。

9.(2018·牡丹江高二检测)韩非在《韩非子》中提出: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

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这表明韩非(  )

A.注意维护宗法人伦关系

B.具有民本思想

C.反对儒家的道德教化主张

D.强调忠君思想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

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表明韩非注意维护宗法人伦关系,故选A。

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

10.唐代周昙说:

“曾嫌胜己害贤人,钻火明知速自焚。

断足尔能行不足,逢君谁肯不酬君。

”毛泽东也曾评价:

“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上述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

A.孔子B.老子

C.韩非子D.孙膑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断足”“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他们评论的是军事家孙膑,故答案为D项。

11.(2018·安徽师大附中高二期中)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

著名的事例有齐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出车行舟四处访贤逢士“必问其名”等。

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

A.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

B.冲击了世卿世禄制度

C.形成了尊重人才的风气

D.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答案 B

解析 材料“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主要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礼贤下士的风气,没有涉及诸侯之间的纷争,故A项错误;由于“士”的出身多样,一旦被选中可能位极人臣,但是和国君没有血缘关系,对世卿世禄制度有一定的冲击,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更强调有一技之长,没有道德的约束,无法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形象,故C项错误;分封制瓦解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

12.(2018·桂林高二检测)《墨子·尚贤》云: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

C.公正至上D.以德治国

答案 C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于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衡量功劳的大小而分配俸禄,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就使之居于下位,提拔正直无私的人,避免为私利而相互仇恨的人,强调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故C项正确。

13.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  )

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

答案 A

解析 “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入世”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正确,B、C、D错误。

14.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

A.人的平等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D.人的自由平等

答案 C

解析 孔子的“爱人”和孟子的“政在得民”都是有阶级差别的,故可排除A项和D项;B项只符合孟子;三者的共性只有C项,即都主张通过互爱互利来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1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的学派是(  )

A.儒、道、法B.儒、法、道

C.法、儒、道D.道、法、儒

答案 D

解析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反映的是顺应自然的“无为”思想的道家;由“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中的“专制”可知是法家思想;由“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中的“同情心”可知反映的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的观点。

16.(2019·南师附中高二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

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

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

(3)根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

原因:

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会动荡;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经济发展;私学兴起,“士”阶层崛起。

(2)认识:

儒学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维护君臣、长幼秩序)。

推崇的主张:

墨家的“强本节用”思想。

不足:

法家“严而少恩”。

(3)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思想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解析 第

(1)问,“诸子”的含义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原因应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个方面回答。

(2)问,抓住设问中“儒学的社会价值”“推崇墨家”“法家的……不足”,结合材料二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回答。

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形成了……时代”“萌芽形态”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