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0016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五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仿真模拟卷五地理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仿真模拟试卷(五)

地理试题

(解析版)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

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

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在蚂蚁森林里种植的虚拟“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

“蚂蚁森林”活动的意义主要是()

A.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B.促进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

C.增加我国木材产量D.使沙漠变绿洲

【答案】1.A

【解析】1.支付宝用户较多,通过这款产品,用户每天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树。

虚拟树长成后,蚂蚁金服和公益合作伙伴就会在地球上种下一棵真树,故能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A对。

蚂蚁森林是阿里巴巴设计的,涉及到的互联网公司并不多,对促进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影响小,B错;蚂蚁森林是为了种树而不是砍树,C错;蚂蚁森林对沙漠的绿化有重要作用,但这不是蚂蚁森林的主要作用,D排除。

2.全球水平衡是指通过全球水循环,平均每年从陆地和海洋蒸发的总水量等于每年降到地球表面的总水量,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各纬度多年平均气温及陆地、海洋水平衡曲线,下面有关海洋和陆地水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降水和蒸发总量小B.中低纬度海区水汽输送量大

C.副极地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D.副热带地区径流总量为最大

【答案】2.B

【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全球水平衡指全球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即降水量-蒸发量=0。

水平衡为正值,说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水平衡为负值,说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数值越大,说明蒸发量或降水量越大。

据图可以看出,赤道地区海洋水平衡处于较高水平,且为负值,说明其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陆地水平衡处于较高水平,且为正值,说明其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A错误;中低纬度地区海洋水平衡为负值,且数值较大,说明其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而陆地水平衡为正值,且数值较小,说明蒸发量与降水量接近,故中低纬度海区水汽输送量最大,B正确;副极地地区海洋、陆地水平衡均为正值,说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C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副热带地区径流总量的大小,D错误。

故选B。

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段河流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上D.南回归线上

4.若该段河流是一条自南向北流动的河流,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的河堤是()

A.东岸河堤B.南岸河堤C.西岸河堤D.北岸河堤

【答案】3.B4.A

【解析】3.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积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读图可知,该段河流右岸冲刷严重,应是向右偏转,所以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

故选B。

4.由上题可知,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右岸冲刷严重,又因为该段河流是一条自南向北流动的河流,所以右岸为该段河流的东岸,故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东岸河堤。

故选A。

下图为世界某海峡示意图,灰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陆地,等高距为100米。

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5.图中甲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抬升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抬升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抬升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抬升

6.我国有一艘货轮从上海运往图中的丹吉尔,最短航线途经的海峡或运河可能是()

A.土耳其海峡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D.英吉利海峡

【答案】5.B6.B

【解析】5.根据经纬网和海陆位置可知,甲山脉位于非洲北部,受非洲板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抬升作用,形成山脉,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本题考查海峡和运河的分布位置。

根据题意,我国有一艘货轮从上海运往图中的丹吉尔,最短航线途经的海峡或运河是通过红海、苏伊士运河,所以B正确;土耳其海峡是亚欧分界线,所以A错误;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分界线,不满足最短航线要求,所以C错误;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更不符合题意的最短航线要求,所以D错误。

故选B。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水流最平缓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8.图示区域()

A.P地为阳坡,光照条件较好B.河流可能自西南流向东北

C.Q地为阳坡,光照条件较好D.甲处水热条件比丁处好

【答案】7.A8.B

【解析】7.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甲处坡度最小,地面较平坦,水流最平缓,A正确。

故选A。

8.根据图中指向标,P、Q地可能位于东坡,也可能位于西坡,无法判断为阳坡,AC错误。

图中等值线表示坡度,无法确定地势起伏特征,从甲到丁地势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所以河流可能自西南流向东北,B正确。

甲处海拔可能比丁处高,所以水热条不一定比丁处好,D错误。

故选B。

下图为“甲、乙两国轮廓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下列关于两国沿海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沿海干湿季分明B.乙国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

C.甲国沿海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D.乙国沿海冬雨夏干

10.乘船从乙国北部沿海到甲国西部沿海,按最近路线航行()

A.经过直布罗陀海峡B.经过巴拿马运河

C.经过好望角D.经过马六甲海峡

【答案】9.C10.B

【解析】9.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甲、乙位于南美洲。

.甲国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背风坡,沿岸有寒流经过,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沿海地区降水稀少,A错误,C正确。

乙国沿海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交替影响,位于高原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干燥,B.D错误。

故选C。

10.读图,甲国在南美洲西北部,乙国位于南美洲北部,乘船从乙国北部沿海到甲国西部沿海,最近路线是经过巴拿马运河的航线,B正确。

不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和马六甲海峡,ACD错误。

故选B。

读“东北地区轮廓图”,回答下题。

1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

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

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

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只可一年一熟

1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所环绕

B.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

C.该区地表最突出的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多丘陵地貌

【答案】11.B12.C

【解析】11.除了包括黑、吉、辽三省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部分,A错误。

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B正确。

春小麦、玉米为本区主粮,C错误。

本区跨两个温度带,作物只可一年一熟,D错误。

故选B。

12.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环绕,A错误。

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B错误。

该区地表最突出的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C正确。

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丘陵地貌少。

D错误。

故选C。

下图表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产品、服务联系及其两者的差别。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B.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

C.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D.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1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其主要原因是()

A.第二、三产业不断衰退B.大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下降

C.大城市环境恶化以及老城区地价上涨D.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带动作用

【答案】13.D14.C

【解析】13.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因此城市景观比乡村景观复杂,A选项错误,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因此城市功能多样,乡村功能相对单一,城市为乡村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故B、C错误。

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故D选项正确。

14.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图车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大城市环境恶化以及老城区地价上涨,C对。

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高;第二、三产业并没有衰退,而是不断发展;城镇地域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用,ABD错。

故选C。

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每年夏初开紫花,秋季叶子变黄。

某科考小组调查发现,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

下图为该小组调查区域内丹霞梧桐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丹霞梧桐特征可能是()

A.四季常青B.耐旱、耐瘠薄

C.喜阴、喜湿D.耐盐、耐碱

16.野外实地调查丹霞梧桐植株数量的最佳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答案】15.B16.D

【解析】15.结合材料分析,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秋季叶子变黄,不是四季常青的,A错误;读图可知,丹霞梧桐地主要分布向阳的崖壁上,说明根系发达、喜阳耐旱,耐贫瘠的土壤,B正确,C错误;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土壤酸性强,说明适宜在酸性的土壤中生长,不耐盐碱,D错误。

故选B。

16.由材料可知,丹霞梧桐秋季叶子变黄,南岭位于亚热带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此时丹霞梧桐叶子与周边地区树木色差大,容易发现,是调查植株数量的最佳月份。

故选D。

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问题。

17.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持续增加B.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C.人口总量最少的年份是1995年D.人口总量最多的年份是2010年

18.图示信息反映

A.该地区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速度慢、水平低

B.该地区净迁入率的变化的主要诱因是自然增长率下降

C.净迁入率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出现大量失业人口

D.净迁入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该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

【答案】17.C18.D

【解析】17.该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动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该地总人口增长率应为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之和。

读图,1995年该地自然增长率为1%,净迁入率为-1%,总人口增长率为0,依此方式计算可知,1995年之前总人口增长率小于0,1995年后总人口增长率大于0,说明该地1995年之前人口数量不断减少,1995年后人口数量不断增加,A错;该地人口数量最少的年份为1995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为2013年,C对,D错;2001年后,该地净迁入率一直大于自然增长率,2001年后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B错。

18.当前该地人口净迁入率大于0且数值较大,说明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