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导游词超详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0145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林寺导游词超详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少林寺导游词超详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少林寺导游词超详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少林寺导游词超详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少林寺导游词超详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少林寺导游词超详细.docx

《少林寺导游词超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林寺导游词超详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少林寺导游词超详细.docx

少林寺导游词超详细

二、嵩山概况:

 

    大家知道,嵩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和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齐名。

最高海拔1512米,主峰为峻极峰。

嵩山象一条巨龙横卧于中原大地,绵延60多公里,横跨七个县市,主体在登封市境内。

咱们现在所走的公路,很自然把嵩山分成了两部分。

右侧的为太室山、左侧为少室山,两山一共有

七十二峰,共称嵩山。

 

     我好象听到有朋友说了,说嵩山给人的第一感觉不怎么样。

是吗?

呵呵。

我们这里有句话,说嵩山就象嵩山的人一样,外朴内秀、拙与言表而热情在心,就象您面前的刘导一样,虽说不上玉树临风、潇洒倜傥,但是却颇有内涵---先夸一下自己,同意我观点的请鼓掌!

其实呀,五岳各有特色:

泰山雄、华山险、南岳衡山秀、北岳恒山奇。

那么,中岳嵩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奥!

奥妙的奥!

这是乾隆皇帝的评价。

为什么说它奥呢?

因为它雄居中原大地、东边是七朝古都开封、西边是九朝古都洛阳,这里是“畿内名山”、“京郊之地”。

也就是说,不管你哪朝哪代,这里都是京城附近最有名气的大山。

所以在封建社会,帝王贵族、文臣武将、历史名人、高僧名道都少不了要来嵩山活动,在这里留下了极其灿烂的

古代文化遗迹。

    咱们不讲多的,因为记的太多伤脑筋,对于嵩山,我的愿望是大家记住八个字,这样您回家以后提到嵩山就会有印象了。

这八个字是:

天地、文武、佛道、古今。

怎么样,好记吗?

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八个字的含义,相信您一

定记的住。

 

天,指的是嵩山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观测研究基地。

西周时期,周公姬旦为营建东都洛阳,在嵩山“立竿见影”。

也就是树立木竿,测量影子的长短变化。

结果他发现,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就把影子最长那天称为冬至,影子最短那天称为夏至。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大家知道,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农业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脉,这项发现可以说直接关乎到了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几千年来直到如今都还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唐朝时期,有个叫张遂的天文学家来到嵩山会善寺出家,法名一行,在这里他没有放弃研究天文地理,结果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地球子午线概念的人。

元朝时期,大天文学家郭守敬按照周公测影的原理,在嵩山设立观星台,测出一年的时间为365.2425天,这个数字和西方最先进的《格里高利历》相比分秒不差,但他的发现比《格里高利历》早了300年。

 

地,嵩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原因在于嵩山的崛起较早,现在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同时看到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时期的岩石,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被专家称做“天然的地质博物馆”,是地质专家研究地质资料、考察地质变化的良好基地。

 

文,咱们下午要参观的嵩阳书院,是嵩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宋四大书院之一,也是儒家程朱理学的诞生地。

下午我再给大家详细介绍。

 

武,不说了,就是少林武功,今天诸位可以亲自领略一下少林功夫的神奇,我只能说不能练,未免让大家失望。

 

佛,嵩山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发展的地域。

大家知道全国最早的寺院为洛阳白马寺,摄摩滕、竺法兰两位高僧来到白马寺三年后,为便于翻译佛经,就在嵩山建立了一个法王寺。

另外,大家要去少林寺参观,可能都冲着少林武功的名头,其实少林寺在佛教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视。

我们说到少林,总是说“禅宗祖庭”,而后才说“武林圣地”。

佛教在中国一共分八大宗派,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远、最具中国特色的就是禅宗,而禅宗的发祥地就是少林寺。

因此,今天大家在欣赏少林武功的同时,也请大家留意一下博大精深的禅宗文化。

道,说的是这里有河南规模最大、历史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占地十万平方米,建筑四百多间。

被称作“中州祠宇之冠”

古,指的是嵩山厚重、灿烂、丰富的古文化。

有人说嵩山是三里一寺、五里一庵,未免有些夸张,但说这里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一点都不过分。

目前,登封12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国家级重点文物有13处,省级文物13处,其它类别加在一起单单不可移动的文物达1320多处。

对于其中有价值和知名的文物,我会在合适的时机给大家介绍。

 

今,指的是嵩山今天的良好发展机遇。

嵩山现在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接待游客三百多万,旅游的兴起,不仅富了一方百姓、振兴了一地经济,相关产业也得到了推动和发展,这方面具体内容在中午经过登封时给诸位详细介绍。

好了,少林寺到了,请大家下车,和我一起走进少林。

三、从停车场到山门路途中介绍少林寺概况: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即公元495年。

当时孝文帝建都洛阳,为政治需要,提倡贵族学习汉文化,流行在广大汉族地区的佛教也被皇室极力推崇,在洛阳一带修建了不少寺院。

少林寺就是孝文帝为安置印度高僧跋拓,下令在少室山下丛林之间修建了这样一座寺院,故名少林。

到了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佛教界里程碑式的杰出高僧、印度人达摩从南方来到少林寺,先在寺院后面的山洞中面壁坐禅九年,然后在这里开创了中国佛教最大的宗派---禅宗。

少林武功就是僧人们坐禅之余,为活动筋骨,慢慢发展而来的一种强身健体的活动项目。

隋末唐初,因少林武僧帮助李世民平定王世充,被朝廷所器重,准许少林寺养僧兵五百人,从此少林寺进入了飞跃发展阶段。

明朝是少林寺的鼎盛时期,据史料记载,当时少林寺僧“众常三千”,被称作天下第一名刹。

然而清朝以后,由于少林寺拥有僧兵,清朝政府放心不下,虽然康熙、乾隆都来过这里对少林寺安抚拉拢,但暗地里却极力限制少林寺的发展,少林寺逐渐走向衰退。

但是,少林寺的磨难还远未结束,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的株连,少林寺被军阀石友三放火烧毁。

大火整整燃烧四十余天,一大半殿堂付之一炬、众多文物经卷损失殆尽、寺僧流离出逃,一座千年古刹几乎成为荒郊野岭。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过多方努力,这座闻名于世的禅宗祖庭、武林圣地又重新焕发了往日的生机,成为佛教界、武术界、旅游界共同拥有的一颗璀璨明珠。

      广义上我们所说的少林寺包括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等等。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今天在少林景区所要参观的地方是常住院和塔林,随后我们到武术馆观看正宗的武术表演。

好现在就到了少林寺山门前,它建于清康熙年间,门额上少林寺三个大字出自康熙皇帝御笔,里面供奉的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弥勒佛。

现在我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在门前拍照留念,五分钟后我们集合进入大门。

四、少林寺常住院:

山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经山门进入少林寺,在大家的印象中,少林寺的山门是神秘莫测的,也许有机关暗道、十八铜人阵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文学或影视作品中虚构的描述。

不过山门中还真有一位手持宝杵、将军打扮的护法菩萨,他叫韦驮,是一个寺院的保护神,其职位和作用就相当于现在的保卫处长,负责一个寺院的安全。

碑林及碑廊:

回过头来我们看到,道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着许多石碑,这里称作碑林;在我们的右侧院子里还有许多石碑,那里称为碑廊,一共保存石碑108块。

这些石碑从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佛教方面的经典故事;

2.记录朝廷官府的封赐及赏赐;

3.历史名人来到这里留下的游记;

第4种就是近来才刻立的海外武术同行来此朝拜的石碑。

  由于时间关系,我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块。

请各位看我们面前石碑上的字,留意落款:

金庸。

对,这就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来少林寺参观时留下来的。

金庸一共有15部武侠小说问世,其中绝大部分都涉及到了少林寺。

金庸先生自己曾经亲口说过,在他所有作品中,从没有说少林寺一句坏话。

在2000年4月底,他第一次来到少林,方丈释永信率领众僧为他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迎接礼仪,又赠送给他一本刚刚出版的《少林寺武功医宗秘芨》。

书中记载的除了少林寺千余年来秘而不传的一些武功绝技诸如《洗髓经》、《易筋经》之外,还有历代高僧治疗疾病的良方。

可能有的朋友会感觉奇怪,少林寺又不是医院,怎么还有药方呀?

其实,在历史上少林寺代代都有行医的传统,象20年前的方丈行正,就是当地颇有名气的老中医,在武侠小说中,也往往有江湖中人来少林寺治病疗伤的描述。

金庸先生得到此书,如获至宝,当时兴起,提笔写下了这八个大字:

少林秘芨,国之瑰宝。

天王殿:

少林寺天王殿在1928年曾被军阀石友三放火烧毁,1982年按照原来的规模重新修建。

前面两位金刚塑像就是我们在《封神演义》中熟知的哼哈二将,内侧塑造的即四大天王,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四大天王主要职责就是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同时还代表风调雨顺的含义。

钟鼓楼:

我们现在看到,两旁对称耸立着两座高大建筑,它们分别是钟楼和鼓楼。

“晨钟暮鼓”是一个寺院生活的写照,也是一个寺院的象征,每一座稍具规模的寺院都应该有钟楼和鼓楼。

可惜的是,这里的钟鼓楼被石友三烧毁,后来从台湾发现了一幅珍贵的老照片,为重修这两座建筑的式样规格找到了历史依据。

在大雄宝殿前面还有许多石碑,比前面我们看过的更高大一些,这些相对就更加珍贵。

我现在要给大家着重介绍几块,请大家跟我到道路的右侧。

《李世民碑》:

现在我为大家隆重推出少林寺名气最大的石碑:

《李世民碑》,它的全称应该是:

《太宗文皇帝御书碑》,刻立于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

大家都知道十三武僧救李世民的故事,电影少林寺也把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艺术加工,使得少林寺更加名震海内外。

石碑上半部分有一横线,上方即李世民为答谢少林所下的诏书,有他亲笔签名为证。

下半部分是唐开元年间的大夫裴崔撰写的〈少林寺碑记〉,内容记载了少林寺从北魏创建到唐初二百余年的历史,也是研究少林寺早期历史的珍贵资料。

那么,李世民就仅仅给少林寺下了这么一道诏书吗?

不,他对少林寺还有很多的封赠和优惠政策,请大家到石碑的另一面,咱们结合上面的记录来了解。

李世民对少林寺所有的封赏和政策概括来讲一共有五条:

1.为少林寺树碑进行表彰,并且把当时十三个和尚的名字刻在了石碑上。

我们看大将军僧昙宗,也就是电影中那个武僧首领的原型;另外我们没有发现觉远的名字,因为觉远实际上是少林寺历史上宋朝时期的一位武功高强、威名远播的高僧,可能正因为他名气太大,所以电影中就把他的名字在唐朝初期来用了。

2.准许少林养僧兵500人,由昙宗率领,封昙宗为大将军。

这500僧兵享受皇室供给,平时和僧众一样生活,如果遇到国家需要,就立即从军作战。

3.赐给十三武僧每人一件紫罗袈裟,标志着他们可以享受方丈级别的待遇。

按照李世民的本意,是想让十三人出来作官,但他们不愿贪图红尘富贵,只领了一件袈裟仍然在寺院修行。

4.赠少林寺田地四十顷,附赠水碾一具。

5.准许少林僧众开戒吃肉喝酒。

其实这只是一种特权,少林僧人也只是在练武时或者身体受伤时出于需要才引用这一条件开戒补充营养。

另一方面,禅宗修行本就发之一心、不拘形式,所谓酒肉穿肠、佛祖在心。

所以,我们应该认为少林寺或者说禅宗能够从实际出发,绝对不能任意或曲意的去理解这方面的内容。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石碑上面有幅奇妙的图画,叫“混元三教九流图”,也有俗称为“一团和气图”。

三教在中国指的是佛、道、儒,九流则有两种概念:

一是指社会上不同等级和分工的群体,比如当官的、务农的、经商的等等,按照封建社会的观念分为三类九等;二是指对事物不同认识、不同思想、不同学派、不同研究的团体,类似于诸子百家的概念。

在这里说的是第二种含义。

我们在这副图画中能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大略看是一个人,仔细看却能看到三个人,代表了佛道儒三教紧密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建和谐社会的意思。

其实在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中,三教为各自的发展和利益,相互争斗的十分激烈。

有一个现象就很能够让人产生思索:

中国的名山,或者被道教占据,或者成为佛教的祥地,很少有共存与一山的现象。

但嵩山这里,十平方公里内,道教的中岳庙、佛教的少林寺、儒家的嵩阳书院却和睦相处达千年之久,这也成为嵩山的一大特色。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河南人包容、大度、不排外的性格,因此作为一个有文化、负责任的导游,面对今天有品位、有境界的各位贵宾,我一定要告诉诸位一句话,请大家牢牢记住:

多和河南人做生意、多多来河南投资。

谢谢!

〈乾隆御碑〉:

来到这块石碑面前,我想大家第一目光都被上面的书法吸引了,那么我告诉大家,它出自一个皇帝之御笔,谁呀?

乾隆!

公元1750年秋,这位诗产量最多的皇帝诗人来到少林,住在了方丈室内。

当晚天降大雨,缓解了当地严重的旱灾。

乾隆十分高兴,以为天地有灵,遂半夜起身写下了这首诗:

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

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

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紧那罗殿:

这个殿堂为少林寺所独有,可能大家也不太明白紧那罗的含义。

在佛教的教义中,有八部天龙环绕帝释天听法,其中就有紧那罗,他主要负责乐律。

少林寺独尊紧那罗是有原因的: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草莽英雄攻城拔寨势不可挡,他们来到少林寺后,不可能象今天的军队一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而是对寺院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破坏。

这时,一位在寺院里专管烧火作饭,平时很不引人注意的和尚站了出来,他自称是紧那罗王转世,专为解救少林寺而来,手持平时所用的烧火棍,越战越勇,终于把红巾军赶出嵩山。

传说虽然夸张,但是,历史上确实有少林寺僧抵抗红巾军的记载,少林的棍术之所以出名,也是紧那罗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善并使其得到了发展。

因此,少林僧众对紧那罗非常尊敬,武僧更是尊称他为继昙宗之后的“二辈爷”。

这里有三尊塑像,分别是紧那罗持法、护法、妙法的化身,中间还描述他一脚踏太室山、另一脚踏少室山,使红巾军心惊胆裂、不战而逃的场面。

大雄宝殿:

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大雄宝殿是1985年重建,殿内供奉佛教中的三世佛:

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中土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这里还站立着一位肩扛禅杖、浓眉大眼、络腮胡子的外国僧人---他就是达摩。

达摩是南天竺香至国国王的第三子,自幼出家,拜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达摩即称二十八代祖师。

公元520年,他按照师父生前的嘱托来中国传教,经广州到达南京。

当时是南北朝时期,南京的皇帝梁武帝十分痴迷佛教,曾在各地修建了不少寺院。

大家也许记得有两句诗,描述的就是梁武帝大兴土木修建寺院的情景:

江南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他接见达摩时,对于自己的这份功德十分自信,可达摩看到梁武帝是一个只顾自己修行的小乘佛教信徒,和自己主张普度众生的大乘教义背道而驰,所以就决定离开南京,到北方传教。

据说他来到长江边,由于无桥无船,就顺手在江边折棵芦苇,脚塔一棵芦苇而过江。

在众多佛经和文献上,对达摩一苇渡江的故事都有记载,有的还说这棵芦苇是一花五叶,寓意达摩所创建的禅宗由一脉单传后来演化为五个分支。

达摩来少林寺后,他的思想观点仍然显得有些超前,并不被当时人们所接受,只好到寺院后山的洞穴中隐居坐禅。

公元527年到公元536年,他一直生活在这个山洞中,后人把此洞称做“达摩洞”。

九年后,达摩下得山来,在少林寺开创了中国佛教第一大宗派-----禅宗,他也由此成为了禅宗在中国的祖师。

所谓的禅,梵语叫“禅那”、印度高僧鸠摩罗什称为“思维修”、西天取经的玄奘叫它“静虑”,日本学者铃木大拙解释为“生活”、而少林寺今天的方丈永信大师却认为禅即智慧。

简单来讲,就是改造思想、自我修养的意思,不注重念经拜佛、也不提倡研究佛法,只要心中能够明心见性,便是证到了无上佛法,这种以坐禅苦心练性为方式修佛的教派即禅宗。

禅宗不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伦理思想、治世理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后来又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家,成为影响深远的一种哲学理论。

那么禅宗是如何发展,为什么要分为五个分支呢,请大家和我一起去六祖堂寻找答案。

六祖堂:

因殿内供奉禅宗的前六代祖师而得名,中间有五大菩萨的雕像,所以也叫六祖拜观音。

禅宗自北魏达摩创建以来到唐朝武则天时期,一直实行一脉单传,严格将应该叫嫡传,就是一代只传一人。

五祖弘忍到了要传法的阶段,他却犹豫不决,因为他有个非常出名的弟子神秀。

神秀口才和能力都出类拔萃,常常代替师父为僧众和善男信女讲经说法,还被朝廷器重,武则天亲封他为“两京帝师”,作师父的弘忍应该高兴才是,可是弘忍却迟迟不肯传法,因为他始终认为神秀的修为还达不到掌管禅宗衣钵的要求。

可是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神秀成为六代传法弟子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为避免问题的复杂,弘忍决定公开选拔,命令僧众每人写一首对禅领悟的偈语。

可大家谁都不敢写,共同推举神秀。

神秀也就写了这样的诗句: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包括弘忍在内都认为已经写的不错了,决定帖到寺院的墙壁上供大家学习。

当晚,一个未正式剃度,在寺院负责干杂活,大字不认一个、砍柴出身的行者慧能听到人们传诵称赞这首偈语,认为不太妥当,就求别人替自己写字,象现在在BBS上跟帖一样对偈语进行了改动。

第二天,弘忍发现偈语改动成了这样: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大家对比一下,这两首偈语你更能赞同哪一首?

当然是第二首慧能的作品,因为他对佛法、特别是禅宗的教义领悟的更加彻底。

神秀的意思是说要不断修身养性,克服自身的缺陷方能得到正果,慧能干脆就连这些都放弃了,什么都没有!

我连毛病缺陷都没有,不更好吗?

但是,因为神秀当时势力、名声、信徒都是慧能无法比拟的。

弘忍只好半夜暗地里把象征传法信物的木棉袈裟传给慧能,并命令他连夜逃出寺院,到南方传教。

就此禅宗形成了北方以神秀为代表的渐悟派和南方以慧能为代表的顿悟派。

我们不妨这样简单的了解两派的区别:

渐悟派即提倡循序渐进、努力修行;顿悟派即提倡“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由于渐悟派的修行方式不利于文化层次较低的广大劳动者,所以逐渐消失,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顿悟派却在历史中逐渐发展壮大,又结合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文化精髓,彻底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使其更适合与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后来又因种种原因,先后化分为五个宗派:

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

到目前为止,流传下来的只有临济和曹洞两支了,而少林寺主要以曹洞宗为主导。

藏经阁:

又名法堂,是珍藏经卷和讲经说法的场所,也是少林寺最重要的殿堂之一,1928年石友三放火烧毁少林寺,就选择了这里开始点火,所以这里的损失也最大。

现在的建筑是1992年才重修起来。

殿里已经没有以前的古经佛籍了,只有一尊汉白玉释迦牟尼卧佛像被安放于此。

是缅甸居士捐赠来的,重17吨多。

殿前有一口明代所铸造的铁锅,重一千三百斤,据说是当时少林寺僧炒菜所用,据此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少林寺的兴盛局面。

从此之后的建筑基本没有受到1928年大火的破坏,其主体建筑大部分都属于明清时期所修。

方丈室:

是少林寺最高首脑办公、修行、居住和会客的场所。

少林寺自北魏以后,每代方丈都由皇帝亲自任命,但从清朝康熙之后就暂停了这项制度。

因此,少林寺这段历史中长达320年没有方丈的记录。

上世纪80年代,为了少林寺对外开放、恢复正常佛事活动的需要,由全国佛教协会以国务院的名义任命了行正为少林寺第29代方丈,现在的方丈是第30代,法名释永信,还是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是登封唯一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

所以也有人说,自李世民准许少林寺参政议政后,今天依然享受这项待遇。

立雪亭:

原名达摩亭,是达摩在少林寺居住修行的场所。

后来为纪念神光向达摩求法,立雪断臂(故事略去)而更名。

内供奉达摩及早期五祖,佛龛上方有乾隆御书“雪印心珠”匾额一块。

文殊殿:

内供奉文殊菩萨(介绍略去)。

在这个殿内我重点要给大家介绍一块石头,也有人称之为少林的镇寺之宝。

请大家仔细的注意石头的纹络和影痕,你会发现石头上好象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里面盘膝、闭眼坐着一位落腮胡子的老和尚,他就是达摩祖师。

由于达摩在山洞中长期打坐,日光照射等等因素使得他的身影映在了对面的石头上,人们便把这一块石头称做达摩面壁石,凿下来后供奉在寺院里面。

周恩来总理早期求学日本,临行前曾以此为勉,写下了“十年面壁图破壁”的诗句。

可是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大家,原来的达摩面壁石在1928年的大火中被焚毁或遗失,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后人复制的了。

观音殿:

内奉观音菩萨铜像(介绍略去)。

这个殿内我们注意一下墙上的壁画,出自晚清时期无名氏之笔,由于少林寺曾遭火焚,这副壁画虽然艺术水平不见得十分高超,但对于研究少林寺以前的建筑格局、武僧的生活场景、少林武术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等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两面山墙上绘制的即少林武僧修习武功的情景,而后墙上所绘制的即少林武僧救秦王、紧那罗御红巾的场面。

千佛殿:

又称毗胪殿、西方圣人殿,也是明代时期的练功房。

大家一定有印象:

在电影《少林寺》中,和尚们练武时把屋子的地板都踩成了一个个的脚窝,那么我们可以看一下是否真有其事。

从这里也反映出了少林拳术的两个特点:

第一,“拳打卧牛之地”,少林拳不需要很宽敞的地方同样能够施展威力,所以可以看到两个坑之间的距离不是很大;第二,“来往一条线”,少林拳的套路基本上要求不管身子怎样变化腾挪,脚步始终要在一条直线上,所以看起来这些脚窝的排列很有规则。

不过,现在少林僧众已经不在这里练功了,这里只作为一个遗存供后人观赏。

我们看到中间供奉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介绍略去),上方的匾额“法印高提”及两旁柱子上的对联:

山色溪声涵静照,喜园乐树饶灵台,都是乾隆的御笔。

那么我们在这里着重要看的是大型壁画《五百罗汉朝毗胪》,虽然明代的这位画家也没能够留下来名字,但是他的作品却被称做中国五大寺院壁画之一。

整个作品人物生动有趣、造型丰富、排列有致、姿态各异,可远观、可近品、线条清晰、设计大胆、画面紧凑、大方耐观,具有典型的唐朝吴道子“吴带当风”的韵味。

更重要的是,整个壁画的颜色能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换,达到时常时新的效果。

由于变换的速度非常缓慢,我们是不能用肉眼去验证短时间的变化,据说只有等60年才可以看出一点不同。

所以我建议大家今天牢牢记住一个罗汉的面目颜色,回家后学习少林武功锻炼身体,60年后我们再次相约少林,来验证这个说法的真伪。

地藏殿:

供奉地藏菩萨(介绍略去)。

各位游客,少林寺常住院我们就参观到这里,可能大家意犹未尽。

那么我给大家25分钟时间自由活动,咱们原路返回,在山门口石狮子那里集合,请大家按时到达。

随后我们去参观塔林。

(五)塔林

塔林是我国最大的一座古塔建筑群,保存下来的古塔大约有240多座,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书法雕刻、宗教传承、武术历史等等的综合性实物资料。

塔林里面的塔都可以称做墓塔,也就是少林寺历代高僧圆寂之后的墓地。

咱们现在看到塔的种类很多,有花瓶形、有四角形、有抛物线形、有砖砌、有石雕,可以说保留了历朝历代各个时期建筑的特点;塔的高低大小也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僧人如果在塔林建塔,原则上少林寺是不动用公款的,经费来自自己的遗产和弟子的捐献,所以高低大小就代表了他生前的地位高低、功德大小、弟子多寡、经济状况;但是即使有再大的功德、地位再高、再有钱,其建塔的层数也不能超过七层,佛教有句话: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指的就是佛塔,所以为纪念哪个人所建的墓塔是不能超过七级的,只有佛塔才可以在七级以上;另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这些塔全是单层数,只有一层、三层、五层、七层,没有二、四、六层,这一方面是我国古代的建筑习惯,以单数来代表阳刚,另一方面是暗喻僧人们为追求六根清净不主张成家的意思。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座有代表性的塔,大家也可以顺便来了解一下各个时期少林寺历史上几位高僧的生平。

1.行正禅师塔:

这座塔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塔林所建的第一座塔,建成于1992年,是少林寺第29代方丈行正墓塔。

少林寺历代的方丈都是由皇帝亲自册封的,自从清朝康熙年间停止册封后,已经有320年的时间少林寺没有正式的方丈。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少林寺对外开放和正常佛事活动的需要,由全国佛教协会以国务院的名义正式任命行正为少林寺第29代方丈。

他六岁就来到少林寺出家,一直在这里修行了六十多年,为少林寺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人评价他象历史上元朝的福裕一样是少林寺的中兴之师,还有人说如果没有行正,少林寺可能就会有断代的危险。

为什么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呢,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来了解这位高僧:

(1)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多灾多难的时期,从兵荒马乱到文化大革命,都对少林寺的正常生存和发展造成了致命威胁,不管什么时期,他都坚守寺院,为保护少林寺的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