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0139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10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docx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docx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苏少版

涟水县郑梁梅小学2014~2015年度

第二学期五年级音乐学科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届五年级共有12个班,我任教的是

(2)、(3)、(5)、(10)、(11)五个班级,每班70人左右。

他们平时上课时能遵守纪律,认真学习,整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能不喊唱并且充满感情。

但是也有个别班级由于不是专职老师上的,因此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别的班存在较大差距。

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

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

音乐方面比较差的同学在班中占15%—20%,其中包括唱歌音准不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视谱不会等。

这些学生对音乐课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也学不好。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提供表现机会,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一)感受与鉴赏

1.能积极聆听教材中的歌(乐)曲,并随着音乐的情绪进行情感表达。

2.能用语言、线条、图片等描绘听到的音乐。

3.了解中外音乐家的生平,如:

高枫、谷建芬、叶佳修谭盾、刘天华、管桦、瞿希贤、罗大佑王健李焕之、聂耳、门德尔松、埃尔加、贝多芬等。

4.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二)表现

1.乐于参加各种演唱活动,每学期能够大胆自信的背唱歌曲2~3首。

2.能与同学一起合作表演合唱曲目。

3.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4.能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5.综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符号。

(三)创造

1.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和生活里的声音。

3.能够创作2~4小节节奏短句。

4.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2.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3.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备课、二次修改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2.重视实践,培养能力。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

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既动口唱,又动脑想,还要动手做,在实践中学习、认识。

儿童活泼好动,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多做,多玩。

促进学科综合,提升学生音乐文化素养。

3.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建立一种民主、开放、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4.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课中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尽量把课上得生动有趣,真正吸引孩子注意,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贯穿教学的始终。

课后,认真反思教学,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改进教学。

5.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音乐教学,发挥音乐教师特长,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努力实践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采取综合评价措施,完善评价机制。

继续抓好课堂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本学期,继续把“课堂表现”(上课纪律、学前准备、举手发言等)作为音乐评价之一,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随堂评价,依据音乐教材中发展性综合评价方式。

期末采用“自评、互评、他评、师评”的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

四、教学进度表(见下页)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日期

内容

课时

备注

1

3.2~

3.13

第一单元

童声中国娃

4

2

3

3.16~

第二单元

绿海林涛声

4

4

3.27

5

3.31~

第三单元

梨园英秀

4

6

4.10

7

4.13~

第四单元

田园交响曲

4

8

4.24

9

4.27~

第五单元

荡漾的深情

4

10

5.8

11

5.11~

第六单元

情系江淮

4

12

5.22

13

5.25~

第七单元

左手与右手

4

14

6.5

15

6.8~

第八单元

百鸟朝凤

4

16

6.19

17

6.22~6.26

复习

2

18

6.29~7.3

期末综合评价

2

五、本学期研究课题。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拓宽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视野。

国标本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题:

第一单元童声中国娃主备人:

陶丽莉

第一单元童声中国娃

教学内容:

1.唱:

《好一个土娃子》、《草原赞歌》。

2.听:

《草原小姐妹》

(一)《草原放牧》、《童声里的中国》。

3.动:

律动《童声里的中国》、综合表演《好一个土娃子》、律动《草原赞歌》。

4.认:

音乐常识——协奏曲。

5.拓展: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并分辨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特点,能用歌声表达身为中国娃的喜悦与自豪。

2.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熟练演唱《好一个土娃子》和《草原赞歌》,唱好歌中的休止、大跳音程、前八后十六以及附点节奏,体验歌曲用歌声表达少年儿童活泼、天真的情趣。

3.熟悉并能听辨出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放牧”的两个主题,积极参与相关的律动、哼唱等活动。

通过参与实践,感受、体验两个主题不同的旋律特点,发现《草原赞歌》与主题一的联系。

学习琵琶协奏曲的体裁特征。

4.通过聆听、律动感受歌曲《童声里的中国》明朗、向上的进行曲风格,能听辨、区分歌曲的两个部分,在第二部分能即兴随乐律动。

5.能自主参与歌表演、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中国娃的形象,锻炼自己即兴表演的的能力,能用歌声、肢体动作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并分辨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特点,能用歌声表达身为中国娃的喜悦与自豪。

教学难点:

准确演唱连续十六分音符,咬字吐字要清晰。

课时划分: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

《草原小姐妹》。

2.认:

琵琶协奏曲。

3.拓展: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了解草原小姐妹英雄事迹以及现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聆听习惯,感受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的鲜明民族风格,以及琵琶协奏曲丰富的表现力。

2.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的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小姐妹形象,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3.在欣赏音乐时,能感受到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能就音乐要素变化而引起音乐情绪的、风格的变化。

认识协奏曲这一音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生动感人的故事,在听、动等音乐活动中,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感受小英雄对家乡、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特点,认识协奏曲这一音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聆听琵琶协奏曲,能展开想象,受到感动,感受琵琶与管弦乐队对话的魅力。

教学难点:

1.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所塑音乐形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体会乐曲意境。

教具准备:

电子琴、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创设情境。

1.播放《我从草原来》MTV。

2.师生交流感受。

二、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玉荣和龙梅。

下面我们来听一段关于她们的音乐《草原放牧》。

(板书 草原放牧)

2.多媒体出示龙梅和玉荣的图片。

设问:

(1)这段音乐是那个地区的乐曲?

(2)谁能给我讲一讲龙梅和玉荣的故事?

(上节课布置作业了解主人公的故事)

3.学生相互交流故事大意。

4.师小结:

这个故事曾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写进小学课本,还写成琵琶协奏曲。

当时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内蒙古大草原和全国各地。

这首协奏曲是以同名电影主题歌和一支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作为音乐素材而写成的。

全曲一共有五个部分:

①草原放牧;②与暴风雪搏斗;③在寒夜中前进;④党的关怀记心间;⑤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它的第一部分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

     

三、欣赏《草原放牧》。

1.初听,你能听出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吗?

(1)了解琵琶协奏曲。

(2)拓展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钢琴协奏曲《黄河》片段。

2.出示图片介绍琵琶。

(1)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

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音色:

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

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

(2)感受琵琶音色。

3.复听乐曲,设问乐曲分为几段?

学生作答。

(三段:

引子     主题一     主题二) 

4.欣赏乐曲的开头。

引子请听听引子的第一句类似号角般的声音是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圆号)

5.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一主题。

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去欣赏:

(1)下面欣赏第一主题,同时思考这一段旋律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绪?

(2)同学们试想想这段音乐会刻画了什么的情景?

6.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主题.

(1)这段旋律与第一主题的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宽广、抒情)

(2)这一段音乐作者在表达什么呢?

(第二主题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旋律吸收了内蒙民歌中抒情的“长调”风格。

7.复听全曲。

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进一步体验两个主题所表现的鲜明对比,并用图形表示。

8.再次复听全曲。

要求学生将对两段音乐的感受即兴编舞表演,表现出草原小姐妹的活波可爱的形象。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美丽的大草原不仅有着感人的故事,更有着动听的音乐。

这就是这堂音乐欣赏课给我们带来的共同收获。

下课之后你还可以在电脑上听听其他的四个部分。

音乐可以带给你惊喜,仔细去听,慢慢的感受!

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

《草原赞歌》。

2.律动:

《草原赞歌》。

教学目标:

1.能用朴素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草原赞歌》,体验歌曲自豪的情感。

2.了解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美丽草原的辽阔、宽广。

3.能积极主动参与音乐的表现、创造活动。

教学重点:

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后十六分音符。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电脑、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媒体展示,创设情境。

播放腾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多媒体同步显示草原风光的背景画面。

2.讨论分析,引入主题。

师: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它们有什么风格特点?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这是一首蒙古族歌曲,蒙古草原地域宽广辽阔,蒙古族人民喜欢骑马、狩猎,他们无论是在放牧、劳动时,还是在休闲、娱乐中,都喜欢引吭高歌,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蒙古民歌大致可分为两类:

长调民歌大多为上下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其曲调悠长,起伏较大,节拍自由,节奏宽广。

短调民歌的特点是:

曲调短小,节奏紧凑,结构对称,叙事性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内蒙古的短调歌曲——《草原赞歌》。

二、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1.聆听体验歌曲《草原赞歌》。

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交流。

(1)提出问题:

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问题:

我感受到了快乐的情绪,自豪的情感。

仿佛看见了在美丽的大草原,看见了成群的牛羊在吃草,看见了蒙古人在草原上骑马、摔交……

三、学唱歌曲,体验情绪。

1.播放课件《草原赞歌》。

2.学生自由学唱歌曲,体验歌曲情绪。

3.教师指导学生分乐句学唱歌曲。

(1)视谱(出示歌谱)

提出问题:

歌曲中由几个不同的音?

最低的音是哪个?

最高的音是哪个?

学生回答:

歌曲中有五个不同的音。

最低的音是5,最高的音是6。

提出问题:

全曲可分为几句?

有没有相同的乐句?

学生回答:

全曲可分为六个乐句。

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相同,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相同。

(2)哼唱曲谱。

(3)练习重点节奏型:

师:

在哼唱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体会到这首歌曲典型的节奏特点?

生:

“×××××”“××××”

师:

这种节奏型具有草原骏马飞奔的节奏特点,仿佛让我们听到了马蹄声。

①出示节奏型:

②跟老师模唱节奏型

(4)按节奏朗读歌词。

(5)用“la"发音,模唱旋律。

(6)尝试完整演唱。

(7)歌曲处理:

①师:

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你自己正在悠闲自在的放着牛羊,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②学生与教师一同交流情感。

③师: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快乐、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来表达你对蒙古大草原的赞美之情。

四、发挥想象,创作表演。

1.尝试、探索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体验蒙古歌舞的风格特点。

随着《草原赞歌》音乐的响起,教师带领学生用身体造型模仿蒙古草原上的各种场景,如:

蓝天、白云、骏马、牛羊、毡房等,用形体动作表现美丽的草原景色。

3.主题创编。

以“美丽的草原”为题,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与方法(如歌词、诗歌、绘画、舞蹈等)创编一段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歌。

可分组进行,学生任选其中一项。

五、作品展示,情感升华。

1.按《草原赞歌》旋律演唱学生创作的歌词。

2.随着学生的歌声将学生们创作的草原风光通过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出来。

3.在《草原赞歌》声中,表演舞蹈《美丽的草原》。

4.学生表演配乐诗朗诵所创作的诗歌作品。

六、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草原赞歌》声中,感受、体验了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领略了蒙古草原的美丽和辽阔,表现和赞美了我们美丽的草原。

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蒙古族的更多的风土人情吗?

那请你们自己去寻找发现吧!

师生互道再见,学生听《草原赞歌》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

《好一个土娃子》。

2.动:

综合表演《好一个土娃子》。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调皮的声音演唱歌曲《好一个土娃子》,引导学生用歌声或动作表现土娃子顽皮、朴实、机智、憨厚的生动形象。

2.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培养学生即兴创编和小组合作能力,并能在活动中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

教学重点:

1.能用轻快、调皮的声音演唱歌曲《好一个土娃子》,能用歌声或动作表现土娃子顽皮、朴实、憨厚的生动形象。

2.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土娃子形象,大胆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

1.十六分音符的准确演唱。

2.在歌曲中四分休止符处设计动作或衬词,加入表演。

教具准备:

电子琴、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小朋友,他什么样呢?

你听——

2.录音范唱。

3.听了歌曲你想说些什么?

4.学生相互交流感受。

5.师小结:

原来这是一个顽皮又朴实、机智又憨厚土娃子。

(出示课题《好一个土娃子》)

二、新歌教学。

1.欣赏歌曲《好一个土娃子》,请学生听完后说说歌曲的情绪。

(活泼欢快、调皮地)

2.用多媒体出示歌谱,请学生再听,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3.请学生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复习“从头反复记号”和“反复跳越记号”。

4.学唱歌曲

(1)跟随琴慢速轻唱前半部分。

教师提示:

注意词曲对应和休止符的停顿。

(2)跟着琴轻声唱B段,唱准结束句。

5.师:

有没有哪个地方每次都唱不好?

师弹琴并示范,学生分句模唱“踏着那个江踏子”等包含十六分音符的乐句。

6.学唱结束句。

7.全曲连唱。

(1)师:

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最合适?

(2)用轻快、调皮的声音完整地跟伴奏演唱歌曲。

三、综合表演《好一个土娃子》。

1.唱:

选择合适的声音和演唱形式表现歌曲调皮、天真的情绪。

2.念:

按节奏有表情地念歌词,并配上合适的打击乐器伴奏。

3.创:

(1)了解土娃子的生活,为歌曲设计合适的动作。

(2)歌曲中四分休止符处设计动作或衬词,加入表演。

4.按上面的形式,和同学合作设计一个表演顺序,唱一唱,演一演。

5.相互评价总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唱:

复习《好一个土娃子》。

2.听:

《童声里的中国》。

3.动:

律动《童声里的中国》。

4.拓展:

欣赏《中国娃》、部分儿童歌曲大奖赛优秀作品。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调皮的声音演唱歌曲《好一个土娃子》,能用歌声或动作表现土娃子顽皮、朴实、机智、憨厚的生动形象。

2.欣赏歌曲《童声里的中国》,了解更多儿童歌曲大奖赛优秀作品,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1.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2.能用轻快、调皮的声音演唱歌曲《好一个土娃子》,大胆地用歌声或动作表现土娃子顽皮、朴实、机智、憨厚的生动形象。

教学难点:

为歌曲的部分设计动作,随音乐律动。

教具准备:

电子琴、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童声里的中国》走进教室。

二、导入。

1.师:

同学们,你们听到刚才那这首歌曲心情是怎样的?

(朝气蓬勃)

2.出示课题:

《童声里的中国》。

师:

这首歌曲名字叫《童声里的中国》。

它是由我们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选送的2012年全国儿童歌曲大奖赛作品,并荣获儿童组优秀奖。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地欣赏吧。

三、欣赏《童声里的中国》。

1.出示歌谱,初步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分析欣赏,再次聆听,根据歌曲情绪变化分段。

(1)随着音乐轻声哼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2)交流分段。

3.综合欣赏,律动《童声里的中国》。

(1)当听到★部分的音乐时,做下面的律动。

当乐句重复时变换动作与方向。

(出示图谱)

(2)为歌曲第二部分音乐设计动作,随音乐律动。

四、复习歌曲《好一个土娃子》。

1.能用轻快、调皮的声音演唱歌曲《好一个土娃子》。

2.随音乐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3.合作表演《好一个土娃子》。

五、拓展。

1.欣赏《中国娃》。

(1)MTV《中国娃》。

(2)学生相互交流感受。

(3)师小结。

2.部分儿童歌曲大奖赛优秀作品。

《春晓》、《嘚啵嘚啵嘚》、《学习歌》、《爱我你就抱抱我》……学生自主选择听一听,唱一唱。

 五、总结。

1.师:

今天我们学唱、欣赏了几首好听的优秀儿童歌曲,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从中感受到什么?

2.学生相互交流。

3.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修正栏

 

修正栏

 

修正栏

 

修正栏

 

修正栏

 

修正栏

 

修正栏

 

修正栏

 

修正栏

 

修正栏

 

国标本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绿海林涛声主备人:

陶丽莉

第二单元绿海林涛声

教学内容:

1.唱:

《绿色的桦树林》、《绿色的祖国》。

2.听:

《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森林狂想曲》。

3.动:

集体舞《绿色的祖国》。

4.认:

音乐常识——交响音画。

5.拓展:

欣赏《热爱地球妈妈》、了解喀纳斯湖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课堂上演唱、演奏、聆听和集体舞等各项活动,在演唱、欣赏一组森林主题的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多方位、多角度地音乐所展现的自然之美。

2.能用较为柔和、稍带头腔共鸣的声音演唱歌曲《银色的桦树林》,和谐地完成后半部分的二声部合唱。

能用饱满、明亮有力的声音演唱《绿色的祖国》,表现歌曲蓬勃向上的情绪和进行曲风格。

能用短小的乐句为这两首歌伴唱。

3.能够跟随音乐用集体舞的形式在乐句的句尾休止以及乐句变化处变换动作,互相配合,关注音乐旋律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

4.聆听乐曲《森林狂想曲》,能用个性化的方式记录主题出现的顺序,哼唱以及模唱两个不同主题。

聆听《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能说出主题旋律的重复与变化。

教学重点:

乐于参与课堂上演唱、演奏、聆听和集体舞等各项活动,在演唱、欣赏一组森林主题的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多方位、多角度地音乐所展现的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1.听辩#fa与fa的区别并视唱。

2.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型和后十六节奏型。

课时划分: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

《银色的桦树林》。

2.动:

运用声势和体态律动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银色的桦树林》,让学生感受森林的多姿多彩、唤起他们对森林的向往,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2.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银色的桦树林》,并用不同的演唱速度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试着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1.引导用连贯、舒展、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运用声势和体态律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1.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型和后十六节奏型。

2.衬词部分的艺术处理等。

教具准备:

电子琴、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以《银色的桦树林》伴奏音乐为背景音乐)

2.师生在音乐生中相互问好。

二、欣赏导入。

1.感受“美”教师:

今天,老师要继续带领同学们一起唱游在森林,到加拿大的桦树林去看一看,有谁见过桦树林吗?

(学生回答)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欣赏一下一年四季中桦树林分别是什么样。

【多媒体播放桦树林图片】

2.交流:

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整体概括对桦树林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美”字)

3.导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绿海林涛声》的第一首歌曲《银色的桦树林》,我们一起来用美美的声音读一读课题吧!

三、学唱歌曲,表现“美”。

1.初步感受歌曲。

(1)师生探讨:

如果你是一位作曲家,你会用什么样的风格来表现“银色的桦树林”?

(抒情优美或者欢快活泼)

(2)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3)教师简介词曲作者、调号及其拍号。

2.初步体验歌曲。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衬词部分先不读)

(2)师提出悬念:

衬词“蓬得得蓬蓬”是什么意思?

(3)组织学生用“lu”模唱歌曲第一段旋律。

3.学唱并分析歌谱。

(1)出示歌谱,组织学生跟随琴声轻声演唱歌谱。

(2)将几个乐句进行比较,分析歌曲所采用的创作手法。

(重复与对比)

(3)针对切分节奏、同音连音等难点节奏进行指导。

(板书切分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