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音乐五下《瑶族舞曲》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4482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少版音乐五下《瑶族舞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少版音乐五下《瑶族舞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少版音乐五下《瑶族舞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少版音乐五下《瑶族舞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少版音乐五下《瑶族舞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少版音乐五下《瑶族舞曲》教案.docx

《苏少版音乐五下《瑶族舞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音乐五下《瑶族舞曲》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少版音乐五下《瑶族舞曲》教案.docx

苏少版音乐五下《瑶族舞曲》教案

瑶族舞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管弦乐曲与管弦乐队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旋律与意境,认识什么是复三部曲式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能辨认其主奏乐器,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二、教学重点:

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管弦乐队编制的基本音乐常识,能听辨其音乐主题及主奏乐器。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葫芦丝、相关音乐和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简介瑶族的民俗民风)

导入课题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三)简介创作背景:

1951年,作曲家刘铁山到中南少数民族瑶族地区访问采风。

便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

同时成为管弦乐《瑶族舞曲》的基础。

1955年前后,作曲家茅沅根据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改编为管弦乐曲《瑶族舞曲》,1956年,正式演出。

管弦乐《瑶族舞曲》也成为我国早期器乐作品中的佼佼者。

(四)提问:

管弦乐队由哪几个乐器组组成,每个乐器组包括哪些主要乐器?

课件展示。

(五)欣赏并分析乐曲:

1.欣赏全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回答乐曲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的音乐主题各用哪些乐器演奏及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播放音乐,学生欣赏,教师引导。

2.乐曲分析:

分段欣赏、分析乐曲。

(师生互动)

引子:

由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用拨奏的方法,模仿瑶族长鼓敲击的舞蹈节奏。

把人们引入瑶族山寨那和平幽静的意境之中,使人联想到节日晚会即将开始。

第一部分(A)

第一主题共演奏三遍,用两个不同速度、不同情绪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组成。

第一遍由小提琴主奏,第二遍由木管乐器主奏,第三编由弦乐器主奏,表现少女翩翩起舞的形象,姑娘们都纷纷加入舞列。

第二主题演奏两遍,由第一主题变化而来。

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a+b+a),第一遍由大管主奏,第二遍由木管组、圆号、小号主奏,旋律粗犷而热烈,好像一群小伙子闯进姑娘们的歌舞人群。

人们在舞蹈时热闹、活泼、欢快的形象。

第二部分(B)

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节奏发生变化,成为3/4拍子的舞曲。

乐曲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a+b+a)共三段。

第一段由小提琴主奏,第二段由两支加弱音器的小号主奏,第三段的前两句由圆号主奏。

整个旋律富有歌唱性,有时平稳有时出现欢跳节奏。

好像一对青年男女边唱边舞用各种优美舞姿抒发情感的意境。

第三部分(A)

是第一部分的再现,由乐队全奏第一部分主题,好似人们又纷纷加入舞蹈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非常热烈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

3.总结乐曲的曲式结构:

复三部曲式结构

复三部曲式是三段体曲式的复杂化,其中有一段本身就是由两段体或三段体构成。

(六)引导学生简单学唱乐曲第一主题,并对比欣赏葫芦丝演奏《瑶族舞曲》。

①教师引导,学生打节奏并视唱;

②教师用民族乐器葫芦丝演奏瑶族舞曲,并引导学生对比欣赏。

(七)小结:

《瑶族舞曲》不是一首纯粹为舞蹈伴奏的乐曲,而是借用舞蹈命名,取材于民族、民间舞蹈音乐,反映瑶族人民欢庆节日的舞蹈场面的器乐作品。

六、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发言。

2.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广鹿小学孔春萍

一、引入教学:

1.复习学过的几种速度标记;

2.让学生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

3.引入并提出问题:

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

二、初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

1.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唱歌跳舞)?

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

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

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2.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细听三个主题

引入:

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

1.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先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

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

如果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2.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

速度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如果第一主题表现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现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

2)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第二部分主题

1)第二部分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

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平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2)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五、再次复听全曲

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乐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复了第一部分,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部分最优美抒情(第二部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

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学生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

六、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

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作者:

马有宾时间:

2012-08-2020:

39:

14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乐曲《瑶族舞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在简短的引子后,进入呈示部,第一主题优美抒情,来自瑶族民歌《瑶族长鼓歌舞》,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派生出来的,速度加快,节奏变密,音乐情绪起了变化,更加热烈欢快,甚至有些粗犷,表现了小伙子们奔放的舞姿。

展开部出现了三拍子的优美旋律,表现了青年们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再现部再现了第一、第二主题,人们又纷纷加入群舞的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合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瑶族的风土人情,感受瑶族音乐特色。

2、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听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描绘的内容和场景,进一步培养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了解乐曲所呈现的内容,并感受音乐旋律与意境。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能辨认其主奏乐器,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五、教学重点:

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教学难点:

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七、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瑶族长鼓舞》引入新课

1、播放《瑶族长鼓舞》

2、伴随音乐和舞蹈简介瑶族及其音乐

(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60多万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长鼓舞是瑶族民间歌舞的典型代表,多在瑶族的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

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

现在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

(二)、《瑶族舞曲》简介

作曲家刘铁山,1951年他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并采风,观看了瑶族长鼓舞的精彩场面,于是产生了创作灵感,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

1955年前后,由作曲家茅沅改编成管玹乐曲《瑶族舞曲》。

(三)、欣赏曲《瑶族舞曲》

(A)、整体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

(1)、乐曲共分为几个部分?

(2)、这首乐曲有没有重复的部分?

2、播放录音《瑶族舞曲》

3、复三部曲式简介

(B)、分段欣赏音乐

1、领唱四个主题的主旋律

2、欣赏作品a主题

提出问题并出示表格(a主题所采用的节拍、速度、主奏乐器以及旋律特点与所表达的场景?

节拍

速度

乐器

特点

a

b

c

d

3、欣赏作品b主题

提出问题(b主题所采用的节拍、速度、主奏乐器以及旋律特点与所表达的场景?

4、欣赏作品c主题

提出问题(c主题所采用的节拍、速度、主奏乐器以及旋律特点与所表达的场景?

5、欣赏作品d主题

提出问题(d主题所采用的节拍、速度、主奏乐器以及旋律特点与所表达的场景?

)(四)、拓展延伸

播放《瑶族舞曲》演奏录像(由维也纳国家民族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奏——彭家鹏指挥)

1、引导学生根据作品情感边欣赏音乐边指挥

2、思考作品的再现部分和第一部分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富饶辽阔,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乐器,他们通过这些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文化及丰富多彩的民俗。

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

并乐于去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楚州区车桥中学陈金龙杜娟

(一)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下册第四单元第三部分欣赏曲目《瑶族舞曲》

(二)教学理念

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乏学生的参与、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和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

现代教育思想、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促进者。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

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本课尝试通过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以音乐为情感交流的纽带,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与发展性过程体验的课程观。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音乐兴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以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让学生获得积极、愉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