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0111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和答案.docx

《初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和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和答案.docx

初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和答案

初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和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吞噬()告罄()沮丧()砭骨()

  léi()弱余xiá()阴mái()lǚ()践

  2.下列词语中每组均有一个不正确,请在词语下面画线并改正(4分)

  ①坚持不懈毛骨悚然姗姗来迟忧心肿肿()

  ②郑重其事语无论次不可思议冻饿之虞()

  ③斩钉截铁养精蓄锐孜孜不卷海市蜃楼()

  ④梦寐以求锲而不舍沧沧凉凉迫不急待()

  3.按要求默写古诗句(4分)

  ①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②黄梅时节家家雨,。

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4.调动自己的积累,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3分)

  古今中外,探险英雄宛若群星灿烂。

阿蒙森将胜利的挪威国旗插上了白雪皑皑的南极;尧茂书将飞扬的青春挥洒在激流汹涌的长江;。

他们的探险精神会永远令人景仰。

  5.为了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中国登山协会、搜狐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了“2019年中国搜狐登山队攀登珠峰行动”。

5月21日,成功登顶的登山队员用手机在峰顶发回短信及登山的彩色图片,与公众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如果请你给登顶的队员回一条短信,你会怎么说?

请将短信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6分)

  两条河流的理想都是投入大海的怀抱。

它们结伴而行,奔流而下。

  不久它们遇到一片沙漠,沙漠浩瀚无边,能吞没一切。

河流甲勇往直前并充满激情地说:

“为了实现理想,哪怕是牺牲了自己,我也要穿越沙漠!

”河流乙却若有所思地说:

“为了理想,我要等待好机会。

”说着,它便调转了方向。

  ①上述文字在表现手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分)

  ②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在遇到困难时,两条河流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

请你就其中一条河流的做法,说说你个人的体会、认识或作法。

不超过30个字。

(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3题(25分)

  飞向太空不是梦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都向往着能摆脱地球的束缚,期待着有一天能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起初,受到鸟类的启发,人们在自己的身上装上翅膀。

有一个著名的希腊神话故事,就讲到这样一个传说。

说有个叫底达勒斯的发明家被囚禁在爱琴海的小岛上,船都被人搜走了,为了逃出去,底达勒斯制造了一对翅膀。

他所做的翅膀有一个轻巧的骨架,用蜡在上面粘上羽毛,轻轻拍打这副翅膀。

他就飞了起来。

当时囚禁的还有自己的儿子伊卡洛斯。

于是底达勒斯也给儿子制造了一副这样的翅膀。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父子两人一起飞走了,底达勒斯成功地逃出了囚禁地,但伊卡洛斯太兴奋了,他使劲扇动自己的翅膀越飞越高。

一直飞到太阳那里,炽热的高温使蜡熔化了,粘在上面的羽毛纷纷脱落,伊卡洛斯也就摔死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事实上,这样的翅膀根本不能让人飞起来的。

人们也是在付出了血的代价之后,才认识到这一点。

例如1742年,有一个叫巴魁威尔的法国人就在自己身上装上了这样一副翅膀,从一所高楼上纵身一跳。

结果可想而知。

看来,人们的飞行梦想真的不容易实现啊!

  历史的时针指向了1903年12月7日,这一天,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美国莱特兄弟所制造的“飞人号”试飞成功,航空史由此揭开了新纪元。

  但飞机并没有使人获得彻底的自由,它虽然使人类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这种飞行只能局限在大气层内。

人类依然是地球的囚徒!

怎么样才能冲出地球,到太空外去自由驰骋呢?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向前抛出一块石头,受到空气的阻力和地球重力作用的结果,飞行一段距离以后,石块就会落向地面,当你使用力气越大,它的飞行就会越远,由于地球是圆的,如果有足够的力量发射出去,它就有可能最终逃脱出地球。

将一个无题发射出去,使它永不返回所需的速度,在物理学上被称为“逃逸速度”。

根据牛顿的计算,逃逸速度至少要每秒11.2公里。

如果我们发射出去的是一个空心的巨大物体,人呆在里面,不就可以最终飞出地球了吗?

  但怎样获得“逃逸速度”呢?

最初,人们设想着去制造一门巨大无比的大炮,利用它将物体抛向天空。

但实践证明,这是不可行的。

于是火箭应运而生,我们知道,大炮必须在炮弹出膛之前就将全部的火药燃烧。

炮弹出膛后,速度只会越来越慢,与大炮不同的是,火箭点燃后,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火药会继续燃烧,给它提供不断的爬升动力,其速度也就越来越快,从而最终冲出地球!

  在火箭的发明过程中,俄国人齐奥尔科夫斯基、美国人罗伯特•戈达德和罗马尼亚人赫尔曼•奥伯特贡献最大。

  齐奥尔科夫斯基被誉为“现代火箭之父”,他的贡献在于奠定了现代火箭的理论基础,美国人戈达德的贡献则是设计出了实用火箭。

1926年3月16日戈达德制造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1931年奥伯特成功地制造了一支推力器式火箭,而这正是后来著名的V—2火箭原型。

在二战中,德国一共发射了4300枚V—2火箭,其中1200枚击中伦敦。

幸运的是,当V—2火箭问世的时候,希特勒已经大势已去。

  V—2火箭的诞生,还引起了德国的对手——美国以及苏联的关注。

当战争结束以后,两国都致力于搜罗V—2火箭以及德国的火箭专家。

在它的基础上,巨型运载火箭相继出现。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旅行者号”,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

1961年4月,苏联又成功发射了第一个载人航天器——“东方”号宇宙飞船,尤里•加加林代表了人类第一次叩开了宇宙之门。

  1969年7月20日,一个更伟大的时刻降临了。

在亿万人的注目之下,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了月球,这一刻,整个世界都为之屏住呼吸,在即将跨上月球的瞬间,阿姆斯特朗说了一句名言:

“这对一个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人类而言,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我们知道,宇宙飞船以及航天飞机虽然能把人类顺利地送上太空,但由于自身的局限,一般在太空停留的时间很短,最多不能超过20天。

要想长期滞留太空,甚至在太空生活,人们还必须依靠另一种载人航天器——空间站。

  从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到现在,人类一共发射了9个空间站,其中,前苏联有8个,分别为礼炮1号至7号,以及著名的“和平号”空间站。

美国1个,即“天空实验室”。

目前正在建造的“阿尔法”国际空间站由16个国家合作研制,代表了当代空间站的最高水平。

预计到2019年全部建成。

随着空间站技术的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活于太空中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选自《科学发现之迷》)

  7.文章开头引用希腊神话,有什么作用?

(3分)

  8.阅读文章第二段,你对法国人巴魁威尔的这一“壮举”如何看?

(4分)

  9.美国赖特兄弟所制造的“飞人号”飞机试飞成功,揭开了航空历史的新纪元,作者为什么没大写特写呢?

(3分)

  10.“这对一个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人类而言,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4分)

  11.文章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12.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3分)

  ①人类依然是地球的囚徒。

()我们常说人类是地球的骄子,这里为什么比喻成“囚徒”

  ②幸运的是,当V—2火箭问世的时候,希特勒已经大势已去。

(你能体味出“幸运”一词所蕴涵的对人类命运的人文关怀吗?

  ③这一刻,整个世界为之屏住呼吸……(“屏住呼吸”这一形象化的语言意在强调什么?

  13.阅读下列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将你的探究所得写出来。

(5分)

  材料一:

中国是火箭诞生的故乡。

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厅里,就展出“火龙出水”“神火飞船”和“一窝蜂”等中国古代火箭的复原模型。

  材料二:

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的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提到:

“约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的火箭。

他把自己绑在椅子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根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行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材料三:

随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此间观察家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已稳步发展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第三航天大国。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9题(20分)

  壮士情怀

  余秋雨

  探险家终于倒在了罗布泊。

正如他预言的,倒下时面对着东方,面对着上海。

  此时此刻,我正在听他的一个录音,那是一个月前它他与上海大学生的谈话。

他分明在说:

欧洲近代的发展,与一大批探险家分不开,他们发现了大量被中世纪埋没的文明。

在中国,则汉有张骞、唐有玄奘……现在,世界上走得最远的是阿根廷的托马斯先生,而他已经年老。

中国人应该超过这个记录,这个任务由我来完成。

……走在有的路段,每分钟都可能死亡,但死亡不算什么,8年前的我早已死亡,走了8年,倒是从无知走向,从浮躁走向,从浅薄走向。

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因此,在那远天之下,有我迟早要去的地方……

  ――听着这些语言我十分惊讶,一个长年孤独地跋涉在荒漠野岭间的灵魂,怎么会驮载着这般见识、这般情怀!

他究竟应该算是什么样的人呢?

  大地自有公论。

据我所知,他早已获得一个尊称。

不管在哪儿,他听到最多的声音是:

“请停一停,壮士!

”直到沙丘上的那块纪念木牌,仍然毫不犹豫地重复这个古老的称呼:

壮士。

  壮士,能被素昧平生的远近同胞齐声呼喊的壮士,久违矣。

  与一般的成功者不同,壮士绝不急功近利,而把生命慷慨地投向一种精神追求。

以街市间的惯性眼光去看,他们的行为很不符合普通生活的逻辑常规,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就以一种强烈的稀有方式提醒着人们超越寻常、体验生命、回归本真。

奥运健儿的极限性拼搏也是一种提醒,而始终无视生死边界的探险壮士则更是提醒我们作为一个人有可能达到的从肢体到心灵的双重强健,强健到超凡脱俗,强健到无牵无挂,强健到无愧于缈缈祖先,茫茫山川。

壮士不必多,也不会多,他们无意叫人追随,却总是让人震动。

正如电视上那位x疆女司机说的:

看着这个上海人的背影,心想,以前自己遇到的困难都不能叫困难了。

  但是,“这个上海人”也有一点小小的苦恼:

“一路上很多人都不相信我是上海人,甚至硬是要我说一句上海话作为测试,因为上海话很难冒充。

”——为此,上海人很难说什么,大家只记得纪录片里他与上海电视台的记者告别,彼此用的是上海话。

余音刚刚散尽,背影已漂浮进沙海,不再回归。

  好在探险家留下了许多作品,他的身影,他的目光,他的发现,他的惊喜,他急于要把眼前的罕见景象留下来呈示给人们的热忱,都能在这些作品中找到,这是一个寂寞者给喧闹世界的一份厚礼,这是一个远行者交给自己家乡的一笔财产,当然,这也是今天探险者远比张骞、玄奘们幸运的地方,是壮士的另一种回归。

不久前当他的摄影作品在上海展出的时候,展览馆中曾出现过空前的轰动,成千上万的上海人摩肩接踵,瞻仰着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同乡人遗留在遥远异乡的风采,这个热闹景象是在让人欣慰。

本文前部分文字,曾作为那个展览的序言刊出。

现在他的遗著即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且略加数语,移作该书序言,再一次表达我对探险家的景仰。

  14.此篇序言中,余秋雨先生除了介绍成书的作者及作品的有关情况,还表达了自己对探险家怎样的感情?

(3分)

  15.第二段摘用探险家与大学生谈话录音的内容,其目的是什么?

(3分)

  16.第二段空格处依次所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尚、稳重、充实B、充实、高尚、稳重

  C、充实、稳重、高尚D、稳重、高尚、充实

  17.第六段写探险家的精神追求对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启示是什么?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3分)

  18.文章许多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组对比的句子(4分)

  19.作者把探险家称作“壮士”,有哪些原因?

(4分)

  三、作文(50分)

  第五单元以探险为中心,启发人们要勇于探索,为人类造福。

但是在探险中充满了挫折、失败,甚至是要付出生命。

请你以“失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要写得生动感人,最好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字数不少于500字。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

  一、1.shìqìngjǔbiān羸暇霾履点拨:

“磬”,不能注为“xīn”;“砭”不能注为“biǎn”;“xiá”这个音不能写成汉字“瑕”。

  2.①“肿肿”改为“忡忡”;②“论”改为“伦”;③“卷”改为“倦”;④“急”改为“及”。

点拨:

前三个属于形近字误用,最后一个要分清“急”和“及”意义上的差别,避免误用。

3.①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②青草池塘处处蛙闲敲棋子落灯花点拨:

熟记,准确默写,避免同音字、近音字误用,不能添字、漏字。

  4.示例:

余纯顺以不屈的步伐踏遍神州大地。

点拨:

横线上要填探险英雄的事迹。

  5.略点拨:

意思切合要求即可。

  6.①拟人、对比。

托物寓意或语言描写。

②示例:

甲河矢志不渝,勇往直前,不畏困难;乙河审时度势,讲究策略,不盲目行动。

点拨:

单独答甲河或乙河皆可。

结合文段中的描写。

  二、

(一)、7.引用希腊神话,反映了人类渴望飞向天空的梦想,从而引出本文的话题。

  8.略点拨:

可以从科学探索需要献身和牺牲精神方面作答,也可以从科学研究要求真、务实,不能盲目地去冒险等方面作答。

  9.因为这一事件不属于“飞向太空”的范畴,所以略写。

点拨:

从材料和中心的关系方面去考虑。

  10.“小小的一步”是指阿姆斯特朗从飞船踏上月球的一步,“巨大的飞跃”是指人类的科学技术和太空探索取得重大突破。

  11.按时间顺序组材,清晰地反映了人类飞向太空的历史进程。

点拨:

结合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12.①“囚徒”比喻人类没有摆脱地球的局限。

②“幸运”是因为避免了V—2火箭对人类造成更大规模的屠杀。

③“屏住呼吸”形象地表现了全世界对这一事件的高度关注。

点拨:

结合整个句子和上下句理解。

  13.①中国人民拥有漫长的卓越的“飞天”探索历史。

②中国太空技术取得巨大成就。

点拨:

从材料中提炼出“探索历程”和“成就”两个方面。

  

(二)、14.景仰(或敬仰)之情。

  15.表现探险家非凡的见识和博大的情怀。

  16.C点拨:

结合“无知”“浮躁”“浅薄”填写。

  17.“提醒着人类超越寻常、体验生命、回归本真”。

或“提醒我们作为一个人……茫茫山川”。

点拨:

从第六段中提炼。

  18.壮士——一般成功者;奥运健儿——探险壮士;张骞、玄奘——今天的探险家。

点拨:

答出两组即可。

  19.①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信念;②能够无视生死边界,把生命置之度外;③能够抛开繁华,长期忍受孤独,将生命慷慨地投向一种精神追求。

  三、例文:

  生活没有失败

  四年前,我刚上初三,一场大病使我落下两个月的课。

后来我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期末仍有一门功课不及格。

我很失望,认为自己什么都完了,便在父亲失落的叹息和母亲的抽噎声中退了学,到一位远房表叔那里打工去了。

  那时,表叔刚学造酒,我去之前他酿的几缸酒都有酸味,没有一次是成功的。

  后来,经过我们的一番共同努力,终于酿出了我们合作的第一缸酒,我高兴地围着酒缸连蹦带跳。

表叔仔细品尝后说:

“这缸酒仍有酸味,尽管酸味小,可还是酸呀!

”说完他就要把酒倒掉。

  我劝表叔说:

“酸味那么小,就算了吧!

  表叔说:

“只要有酸味,就说明它仍不合格。

  “可我们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这是我们的血汗呀!

”我不死心地说。

  “这不错,但我相信我总会成功的!

”表叔说完,便拔掉了酒缸上的塞子。

  我不再说什么,仔细品味着表叔的话,“我总会成功的”。

他是那么的自信。

难道我就不能这样说一句吗?

难道我就一定是被困难吓倒的人吗?

不!

决不是!

于是我决定向表叔辞行。

  我又跨入了校门。

经过中考——落榜——复读——再中考……我跨入了新乡一师。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表叔时,他已经是一家颇具规模的酒厂的经理了。

  有一本书上说得好:

山谷的最低处就是山的开始,只要处在山谷的人别蹲在那里哭泣,勇敢地向上攀登,就一定能到达山顶。

  诚然,人生虽然不能彩排,但生活没有失败。

当遇到挫折时,只要能咬紧牙关,不被困难折服,并且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就会平添一股无畏的力量,用自己不肯服输的双手去拼搏,去奋斗,也一定会打出一方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总评:

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我”和表叔经过执著的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主题:

失败在执著面前最终会退却,一个不惧怕失败的人,经过不懈地努力,就会取得成功。

文章记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富有感染力。

故事富有波澜。

语言朴实生动。

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是一篇成功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