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练习题及答案.docx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练习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着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
⑴骈死于槽枥之间()⑵不以千里称也()⑶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⑷食不饱()⑸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⑹策之不以其道()
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⑻执策而临之()⑼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有一个名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⑴一个人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用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来比喻:
_____________。
⑵在封建社会里,有才能的人被压制、埋没,而一个人一旦得势,则亲朋好友即使平庸也跟着发达,所谓“一人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研究
6.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
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7.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
8.“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9.“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12.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作用?
13.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时”你有什么感受?
14.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15.“策之不以其道”中的“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16.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7.作者的人才观中什么?
你对这种人才观是怎样看的?
18.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
19.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
谈谈你的看法。
2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请做简要阐述。
21.根据本文内容,从千里马角度谈起,分别以“有志”和“无才”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有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补充后不少于七言)
有____________方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____________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文意,请尝试创作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联,对千里马或伯乐表达自己的心声。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
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上联:
良马有幸遇伯乐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有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
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上联:
世上岂无千里马;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应如何去做?
27.学完《马说》后,你认为应该该去“识才和选才”。
结合社会实际谈一谈。
28.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29.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慨。
请写出其中的两人及他们发出的感慨。
30.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
请举例说明。
31.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32.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33.作者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三、阅读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以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34.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3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捐()遣()期年()市()
36.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5略
二、阅读研究
6.伯乐:
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
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和策马者:
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7.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8.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
9.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折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10.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11.反问。
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1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讽,把“食马者”的平庸无能写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13.对千里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表示强烈愤慨。
14.点明文章主旨。
“不知马”三个字是文章主旨所在。
15.千里马的特性。
16.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17.作者主张通过伯乐发现人才。
这种人才观具有片面性,选拔人才可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18.可以围绕千里马应充实自己并主动抓住机遇展露才华,而伯乐应该是不拘一格来发现人才。
19.《马说》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而龚自珍则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呼唤能拯救天下的人才。
20.言之成理即可。
如:
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
千里马应具备自人推销的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的赏识,应主动地寻找机会展示自己。
21.有志难成千里马;无才可作老黄牛。
22.伯乐,槽间千里马;刘备,隆中决策人。
23.伯乐识良马,明主觅贤才。
24.贤才无辜逢昏君。
25.人间难得九方皋。
26.此题为开放题,回答合情合理即可,如:
应从“普通马”做起,然后才能脱颖而出。
27.识才和选才的方法现在很多,如考试、自荐、组织推荐、竞争上岗等。
28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
29.刘禹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0.言之成理,例证恰当即可。
如认为千里马重要:
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还要
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31.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
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
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32.言之成理即可。
不同意。
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
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33.需要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知人善用。
三、阅读拓展
34.王/者/得/曰/请
35.捐:
花费遣:
派遣期年:
满一年市:
值
36.告诫君主,要想得到人才必须有求贤若渴的诚心,要不惜重金。
五柳先生传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A.宅(zái)边闲静(xián)好(hào)读书B.欣然(xīn)嗜酒(shī)造饮辄尽(zhé)
C.萧然(xiāo)短褐(hè)箪瓢(dān)D.自娱(yù)黔娄(qián)衔觞(shāng)
2.说出下列加点字古今词义的区别。
(1)造饮古义:
今义:
(2)赞曰古义;今义: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现象。
(1)因以为号焉()葛天氏之民欤()
以之
以此自终()或置酒而招之()
4.你怎样理解“不求甚解”一词?
5.“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
二、课内阅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筋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1.本文选自《》,作者_____,_____(朝代)人,谥号_____。
,
2.用原文语句回答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
分别表现出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
3.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5.学完本文后,请你站在作者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时代来谈谈对陶渊明(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1.C
2.
(1)古:
往、到;今:
制造
(2)古:
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
赞扬
3.略
4.注意与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相联系,其读书自娱,是一种求知的满足,是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功利的追求。
5.率真放达。
二、1.《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靖节先生
2.
(1)“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一个在读书中探得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2)“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3)“常着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3.言之有理即可。
4.仿史家笔法加以评论,与前文“不慕荣利”照应,突出五柳先生的性格与志趣,从而达到传赞一体,使人物个性鲜明。
5.略
《五柳先生传》课外自测
一、基础知识(共30分)
1,找出文中的肯定句(5分)()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B.不慕荣利;不求甚解。
C.家贫不能常得。
D.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
A.因以为号焉(语气助词)B.造饮辄尽(就)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大约)D.曾不吝情去留(竟不)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5分)
(1)点出五柳先生隐者心境的句子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
(2)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
(4)“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
4.与“不慕荣利”照应的是哪句话?
(7分)
5.你知道陶渊明还有哪些作品?
(至少写两个)(8分)
二、课外阅读(共30分)
归奉来兮辞(节选)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注)归去来:
回去的意思。
来,语气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义。
1.给下列字词注音。
(6分)
畴()棹()崎岖()()窈窕()()
2.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作者悠闲、恬淡的田园生活?
(5分)
3.文中哪句话是作者由万物而发出的感慨?
(5分)
4.文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5.你对陶渊明的辞官归隐怎样看,谈一谈。
(8分)
参考答案:
一、1.D2.C3.
(1)X
(2)√(3)√(4)√
4.不汲汲于富贵
5.《饮酒》《桃花源记》
二、1.略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3.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4.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
5.略
《陋室铭》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 是 着名文学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4.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5.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
何陋之有?
6.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铭”是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8.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9.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
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着名政治家蜀国的,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1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12.与下面一段话衔接准确得体的一句话是( )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山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粒芝麻儿。
但人总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
人为攀登而欣喜。
。
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证明着自己的伟大。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山,却欣喜万分--它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
D、山,却毫不在意--它相信人永远征不服自己。
第二部分: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3.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1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5.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17.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18.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二)
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祁黄羊曰:
“解狐(解狐,人名)可。
”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
“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
“午可。
”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日:
“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
l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为:
)
⑵解狐非子之仇邪(仇:
)
⑶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善:
)
⑷外举不避仇(举:
)
20.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臣之子”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其谁可而为之 B、非问臣之仇也
C、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 D、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取后一“之”)
21.判断下列理解的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
A.“遂用之”,是说解狐被祁黄羊任用做县令。
( )
B.“居有间”是说祁黄羊与晋平公居住了一段时间。
( )
C.“祁黄羊之论”指的是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他的儿子作“尉”所说的一番话。
( )
D.孔子称赞“祁黄羊可谓公矣”的原因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 )
22.与“其谁可而为之?
”语气相同的一句是( )
A.解狐非子之仇邪?
B.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⑵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24.对《去私》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B.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C.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
D.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善于听取采纳他人正确意见的优秀品质。
《陋室铭》答案
1.刘禹锡;唐朝 2.略 3.⑴着名,出名⑵灵异,有了灵气⑶品德高尚⑷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⑸使……劳累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D 6.“上”这里是“长上”的意思,动词;“入”在这里是动词,“映入”的意思,两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意近即可) 7.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用韵 8.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藓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10.诸葛亮;杨雄 1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B 13.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惟吾德馨。
14.D 15.略 16.A 17.山、水;仙、龙;德馨;陋室;作者 18.A 19.⑴当⑵仇人⑶好⑷推荐 20.B 21.依次是:
×××√ 22.C 23.⑴您问的是谁可以,而不是问我的儿子。
⑵真好啊,祁黄羊的建议!
2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