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9991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内科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心内科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内科健康教育.docx

《心内科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内科健康教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内科健康教育.docx

心内科健康教育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健康教育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因心肌收缩力下降,致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故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一、病因

1、基本病因:

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

2、诱因:

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治疗不当、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二、临床表现

左心衰时由于肺淤血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最早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逐渐发展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同时由于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易疲劳、心悸等。

右心衰时由于体循环淤血而表现为腹胀、水肿、肝脏肿大、颈静脉怒张等。

根据患者活动能力划分为四级:

I级:

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级:

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一般体力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I级:

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IV级:

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三、住院健康指导

(一)心理指导

精神应激在心力衰竭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应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抑郁、紧张及过度兴奋,以免诱发心衰。

(二)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忌饱餐。

1、限制盐摄入的重要性。

限制盐的摄入可有效控制心衰引起的水肿,限制的程度根据患者心衰的程度和利尿剂治疗的情况而定。

心功能II级食盐<5g/d,心功能III级<2.5g/d,心功能IV级<1g/d或忌盐,告诉患者低钠饮食不仅是限制盐、酱油的摄入,还要限制含钠量高的食品如腌渍小菜、面包,海产品等。

但过分的低盐饮食又感觉乏味,可用糖、醋等作调料增进食欲。

2、限制水分的重要性。

大量饮水可增加心脏负担。

严重心衰的患者24小时饮水量一般不超过600-800ml,应尽量安排在白天间歇饮用。

3、少量多餐的重要性。

由于心衰胃肠道粘膜淤血水肿,消化功能减退,宜进食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生硬、辛辣、油炸食物,避免产气食物,因为胃肠胀气会加重患者腹胀不适感。

4、忌饱食。

饱餐导致膈肌上抬,可加重患者呼吸困难,同时消化食物时需要血液增加,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5、多食含纤维多的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心衰时由于患者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患者易发生便秘。

因此可指导患者顺结肠、直肠反向环形按摩腹部,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排便时避免用力,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协助排便,以免用力大便加重患者心衰或诱发心脏骤停。

6、严格控制烟、酒,不喝浓茶或咖啡。

因为酒精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可诱发心房纤颤。

吸烟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应指导患者戒烟。

(三)休息运动指导

依据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确定运动和休息方式:

对心功能I级的患者,可不限制日常活动,但应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II级着可不限制日常活动,但应增加休息;III级者应限制日常活动,以卧床休息为主;IV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对于老年患者的活动要以不出现心悸、气急为原则,体力和精神的休息可降低心脏的负荷,夜间睡眠要充足,白天养成午睡的习惯。

安静卧床休息在短期内可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但长期过度的安静卧床,会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骨骼肌萎缩、肌力低下和运动耐力下降,给心力衰竭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鼓励患者行走。

有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采取半卧位或坐位,这样可使肺更好地扩张,氧合作用增加,同时可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使用床上桌,让头伏在小桌上,手臂放桌两侧休息。

如果要下床坐在椅上休息,应双脚抬高,以减轻下垂肢体的水肿。

(四)用药指导

1、硝普钠遇光易破坏,静脉滴注时应用避光输液器或避光纸包裹,现配现用,12小时更换药液;硝普钠扩张血管作用非常强而快,静脉滴注2-3分钟即发生作用,副作用有恶心、不安、头痛及低血压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检测血压。

嘱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要突然起坐或站立,以防出现低血压而晕倒。

当因输液过快出现严重副作用时,应立即平卧,减慢或停止输液。

因硝普钠代谢较快,所以休息片刻就可逐渐缓解。

2、服用洋地黄制剂时,应严格遵守医嘱,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患者服药前测量脉搏,若脉搏<60次/分,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

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黄视或绿视等毒性反应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处理。

3、患者在服用利尿剂尿量多时,应多食红枣、橘子、香蕉等含钾高的食物。

当出现倦睡、肌肉无力、腹胀、恶心等低血钾症状时,应报告医护人员,并遵医嘱服用补钾药物。

(四)出院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避免心衰的诱发因素,如感染、过度疲劳、情绪激动、钠盐摄入过多、饱餐及便秘。

2、宜进食低脂清谈饮食,忌饱餐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

3、避免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是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因素,天气寒冷时或传染病流行时,不到公共场所,可预防接种流感疫苗。

出现感染征兆时,如体温升高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4、预防跌倒,心力衰竭患者因为体力活动少,骨骼肌摄氧不足,另外还有降压药、利尿剂的应用可导致其跌倒。

因此指导患者变换体位动作要慢,幅度要小,必要时需要家属扶持。

5、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应用适量的镇静药和安眠药。

6、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从事轻体力工作,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免诱发心衰,建议患者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

适当活动有利于提高心脏储备力,提高活动耐力,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当出现疲倦、乏力、水肿、上腹饱胀或伴恶心、呕吐,劳动或夜间平卧时发生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7、孕龄妇女注意避孕,因为怀孕可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和加重心衰。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类。

一、病因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

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

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和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

轻者可无症状或感心悸、头晕、憋气、胸闷、心前区不适感,重者可引起晕厥、抽搐甚至猝死等。

三、住院健康指导

(一)心理指导

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增快和舒张期缩短及心室内传导加速,并可激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反之情绪重度忧虑,迷走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减慢,舒张期延长,可影响冲动的传导,出现心动过缓或停搏。

因而,应指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心胸开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喜怒忧思等精神刺激。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特殊检查及治疗的知识,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以免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

(二)饮食指导

针对患者原发病不同给予不同的饮食指导。

1、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应给予低盐、低脂饮食。

2、对于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应针对具体情况给予不同饮食。

低血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如柑橘类、香蕉等,高钾时,应限制含钾食物。

3、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时,应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加重心衰。

4、避免使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限制饮酒。

5、保证食物中钾、镁、钙的摄入,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有利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6、少食多餐,避免过饥过饱,尤其饮食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

(三)休息运动指导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患者可出项血压下降、休克,去枕卧位抬高头部和下肢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出现心力衰竭时,协助患者半卧位,以减轻肺淤血,减轻呼吸困难。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抽搐时,应保护好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并注意防止舌咬伤、跌倒、坠床等意外发生。

(四)用药指导

1、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反应,防止过量或严重的毒副作用发生。

2、为了维持药物有效的血药浓度,患者必须按照医嘱严格掌握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可自行减量或撤换药物,如有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利多卡因可致头晕、嗜睡、视力模糊、抽搐和呼吸抑制,因此静脉注射累计不宜超过300mg/2h。

(2)苯妥英钠可引起皮疹、WBC减少,故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WBC计数。

(3)普罗帕酮易致恶心、口干、头痛等,故宜饭后服用。

(4)奎尼丁可出项神经系统方面改变,同时可致血压下降,用药期间须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若血压下降、心率慢或不规则应暂停用药。

(5)洋地黄制剂,服药前应测脉搏,若脉搏在160次/分以上或60次/分以下,均需报告医生。

(6)阿托品具有扩瞳作用,故青光眼患者禁用。

副作用有尿潴留、视近物模糊、幻觉、口干、直立性低血压等,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

(7)乙酰胺碘酮:

口服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便秘、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四、出院健康指导

1、患者可正常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睡前不宜喝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者,睡前不宜进行谈话,不宜晚睡。

轻度心律失常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创造良好的安静休息环境。

2、学会测量脉搏的方法,测量各种心律失常脉搏时,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1分钟。

3、饮食不宜过饱,保持排便通畅。

4、积极防治原发疾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发热、疼痛、饮食不当、睡眠不足等。

应用某些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排钾利尿剂等)后产生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

5、正确选择食谱。

饱食、刺激性饮食、嗜烟酒等均可诱发心律失常,应选低脂、易消化、清谈、富含营养、少量多餐饮食;合并心力衰竭及使用利尿剂时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多进含钾的食物,以减轻心脏负荷和防止低血钾症诱发心律失常。

6、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者忌到有磁场、电场的场所,防止发生意外情况,应随身携带诊断卡和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药物。

7、定期复诊,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范围和程度不同,冠心病可分为无症状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性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及猝死型冠心病五种临床类型。

1、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其特点为阵发性前胸压榨样疼痛或憋闷感,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制剂后消失。

(一)病因

最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风湿性冠状动脉炎等。

常见诱因有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

易患因素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及遗传等。

(二)临床表现

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为:

1、部位胸骨体上段或中段,可波及心前区,甚至横贯前胸。

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偶伴濒死感。

3、持续时间3-5分钟,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也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消除生活中的紧张刺激因素,增强适应和应付能力。

坚持规律服用抗心绞痛的药物,保持心境平和,改变急躁易怒、增强好胜的性格。

尽快适应自身角色,暂时放弃疾病前的角色和责任,安心且集中精力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饮食以清谈、易消化、低脂、低胆固醇膳食为宜。

每日饮食总热量不宜过高,应注意控制体重,每日膳食中应有足够的蛋白质及丰富的维生素。

尽量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胀气食物,如浓茶、咖啡、辣椒、咖喱等。

多食纤维素的食物,因粗纤维可减少胆固醇在肠内的重吸收,有利于防止冠心病。

适当减少食盐入量,忌烟和烈性酒。

注意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吃得过饱,以免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3、休息运动指导发作时应停止活动,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以减少心肌的耗氧,缓解期可增加活动量。

4、用药指导

(1)坚持按医嘱服药,自我检测药物副作用。

应密切注意脉搏,发生心动过缓时应暂停服药并到医院就诊。

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应急;在家中,硝酸甘油应放在易取之处,用完放回原处,以便需要时能及时找到。

硝酸甘油见光易分解,应放在棕色瓶中,6个月更换1次,以防药物受潮、变质而失效。

(2)由于药物导致血管扩张,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出现面部潮红、头部胀痛、头昏、心动过速、心悸等不适,病情加重或服用硝酸甘油不缓解者,心绞痛时间超过30分钟应及时就医。

嘱患者第一次用药后,宜平卧片刻。

(3)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应遵医嘱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注意监测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注意滴速的调节,以免造成低血压。

(4)注意用药后疼痛变化情况,定期监测心电图的变化。

(5)疼痛缓解后,应总结心绞痛发作诱因及预防发作的方法。

(四)出院健康指导

1、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急性发作期间应就地休息,缓解期注意劳逸结合。

消除紧张、焦虑、恐惧情绪,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2、进食高维生素、低热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与饮料,禁烟酒,多食蔬菜、水果。

保持排便通畅,戒烟酒,肥胖者控制体重。

3、正确使用心绞痛发作期及预防心绞痛的药物。

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4、洗澡时应让家人知道,且不宜在饱餐或饥饿时进行,水温勿过冷过热,时间不宜过长,门不要上锁,以防放生意外。

5、如疼痛比以往频繁、程度加重、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伴出冷汗等,应即刻由家属护送到医院就诊,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二、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由于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

(一)病因

1、基本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官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枝循环未充分建立,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所致。

2、诱因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严重心律失常、工作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饱餐、大量饮酒、便秘等。

(二)临床表现

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心肌梗死是可以治愈的,应积极配合医疗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焦虑、恐惧的紧张状态。

在住院期间不考虑工作、家庭繁杂事务,使心情完全放松,安心治疗,以最佳心理状态,度过生命危险期。

2、饮食指导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尤其是发病初期,应少食多餐,以流质为主,每日6-7次,每次10-150ml。

若心功能好转,疼痛减轻后,可逐渐增加一些瘦肉、稀米粥等饮食。

随着病情的回复,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饮食治疗,但饮食仍需柔软,易于消化。

饮食应平衡、清淡且富有营养,以低脂肪、低胆固醇、少产气的饮食为主,以改善机体,包括心肌细胞的营养供给,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促进早如康复。

避免进食过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

补充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注意钠、钾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以防止并发症。

适当进食粗粮杂粮、薯类及瓜果,以增加食物纤维素的摄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

3、运动休息指导

(1)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负荷。

对于心肌梗死发作时疼痛并不剧烈的患者更应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提高患者活动耐力,防止并发症发生。

(2)急性心肌梗死1-3天内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或半坐卧位,协助患者完成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减少探视。

第4-6天,卧床休息时刻在床上坐位,上、下肢的主动与被动运动。

一周后,可逐渐过渡到床边活动。

如坐在床边或椅子上,3-5次/日,20分/次。

若出现胸闷、气促、心悸、心律失常等应停止活动。

(3)由于卧床活动量减少,易发生便秘。

因此要进食水果、蔬菜等,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治疗,以免排便时用力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生猝死。

4、用药指导

(1)扩张血管药物,其作用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可预防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常见的副作用是头疼,停药后症状即可消失,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用药,并测量血压。

(2)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少和纠正心律失常,但必须在有效的血药浓度下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强调严格按间隔时间用药。

(3)止疼药物:

可扩张外周静脉和小动脉,降低心脏负荷,同时镇疼又可减轻患者紧张和烦躁不安。

可给予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吗啡5-10mg,也可肌肉注射哌替啶50-100mg,可每4-6小时重复,最好与阿托品合用。

使用此类药物需注意神志、血压及呼吸的变化。

(4)硝酸脂类药物:

静脉滴注速度宜慢,不得擅自调节滴速。

对舌下含服者,第一次用药剂量不宜过大,且服后宜平卧片刻。

硝酸甘油见光易分解,应放在棕色瓶中,6个月更换1次,以防药物受潮,变质而失效。

(5)溶栓治疗:

心肌梗死发病不足6小时者,可遵医嘱接受溶栓治疗。

有脑血管病病史、活动性出血和出血倾向、严重而未控制的高血压、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等为溶栓禁忌症。

溶栓前需先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血型。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准确应用溶栓药物,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收缩压不小于90mmHg;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血、便血、尿血等,若有出血应停止溶栓,紧急处理。

(6)抗凝药:

目前多用在溶栓疗法之后,单独应用少。

梗死范围较大或为反复性心肌梗死,或有心肌梗死先兆而又有高血凝状态者可考虑应用。

有出现出血倾向或出血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血压过高,新手术而创口未愈合者禁用。

方法是先用肝素维持凝血时间在正常的2倍。

同时口服华法林,一旦发生出血,应终止治疗。

由肝素引起的出血,用等量鱼精蛋白静脉滴注,口服抗凝剂引起的出血,给予维生素K1静脉注射,必要时输血。

(7)急诊介入治疗:

其适应症为:

发病在2小时内,最长不超过12小时。

(四)出院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出院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活动,疲劳活动、长时间活动,开始时步行,过渡到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每次运动时间逐渐延长,循序渐进。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快,学会自我调节,避免情绪激动。

戒烟限酒,及暴饮暴食,忌饱餐。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适当进食粗粮杂粮、薯类及瓜果,以增加食物纤维素的摄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

4、遵医嘱服药,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早或晚1次服用,学会自己测脉搏,定期门诊随访,复查心电图、血常规等。

5、自行监测病情,如出现异常症状或体征,如胸痛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时间较长、服用硝酸脂类制剂疗效差,应及时就医。

6、若无并发症,心肌梗死后6-8周可恢复性生活,但应适度。

若性生活后出现不适应节制,服用硝酸脂类药物,情况严重者及时就医。

风湿性心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退行性改变、粘液样变性、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即粘连、增厚、变硬、挛缩等,并可累及腱索和乳头肌,导致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临床上最常见的瓣膜病为风湿热所致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

一、病因

心脏瓣膜病变最常见的病因为风湿热,也可无急性风湿热病史,但多有反复链球菌扁桃体炎或咽峡炎史,其他病因有先天性畸形、老年人瓣环钙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二、临床表现

1、二尖瓣狭窄咳嗽、咯血、发绀、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2、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变轻、心脏功能代偿良好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劳力性呼吸困难。

病变较重的急性病程者易出现急性左心衰,甚至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病变较重的慢性病程者易出现明显的乏力,晚期易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

3、主动脉瓣膜狭窄症状出现晚,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是典型主动脉狭窄的三联征。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变轻者可无明显症状。

最早症状为心悸、心前区不适、头部强烈搏动感。

晚期出现左心衰竭症状,常伴有体位性头昏。

三、住院健康指导

(一)心理指导

本病始发与青年和儿童,因面临着劳动力的丧失以及年轻女性面临生育等问题,患者大多情绪低落、顾虑重重,应耐心开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精神刺激、情绪激动,以延缓疾病进展。

(二)饮食指导

以少量多餐为原则,限制脂肪摄入,少食腊制品和罐头食品。

多摄取清淡、高蛋白、高糖饮食和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来维持营养,以对抗发热和感染。

鼓励患者多饮水。

告知心衰、水肿明显者宜进低盐饮食,控制钠盐2-3g/d,多进食含钾的食物,如香蕉、绿叶蔬菜、果汁等。

(三)休息运动指导

风湿热患者应卧床休息,出现呼吸困难时,给予半卧位休息。

对关节肿痛者,应保持舒适体位,采取热敷、按摩、理疗等方法改善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大量咯血者应取坐位,避免刺激。

缓解期应坚持适度的运动,以不疲劳为宜,保持充足睡眠。

(四)用药指导

心脏瓣膜病患者需长期服药,告知患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服用水杨酸制剂应注意是否有食欲下降、上腹疼痛、黑便等情况发生。

服用激素时不可随意加量、减量或突然停药。

应用利尿剂者注意防止低钾血症及过度利尿。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应教会其自测脉搏。

应用洋地黄制剂者应防止洋地黄中毒。

四、出院健康指导

1、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受凉受湿,避免寒冷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暖、阳光充足,以免诱发风湿热发作。

积极防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以防风湿热复发。

2、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逐渐加大运动量,但避免过度运动,尤其避免提重物及重复的手臂运动,如擦地板等。

3、在接受牙科治疗及各种侵袭性检查或治疗时,应告知医生目前服用抗凝剂,并说明曾患风湿性心脏病,应预防性使用抗炎治疗。

4、长期服用地高辛的患者,坚持按医嘱服药,并注意药物副作用,要坚持自我监测。

5、育龄妇女应积极避孕,或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好孕娩时机。

6、出现明显乏力、腹胀、纳差、下肢水肿、胸痛、心悸、发热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7、定期复诊。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赘生物形成。

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其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

瓣膜部最常见,也可发生于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壁内膜等部位。

一、病因

感染性心内膜炎通常发生在心瓣膜病(尤以关闭不全)或先天性心血管病的患者。

主要的病原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急性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二、临床表现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有全身性感染表现(如发热、肌肉关节疼痛、脾大、贫血等),心脏病变(瓣膜损害)、动脉栓塞(脑、肺、心、脾、肾、肠系膜、四肢动脉较常见)等临床表现。

三、住院健康指导

(一)心理指导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程较长,往往会出现身体不适、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饮食指导

1、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