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蜜盐》读后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9929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蜜盐》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奶蜜盐》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奶蜜盐》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奶蜜盐》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奶蜜盐》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奶蜜盐》读后感.docx

《《奶蜜盐》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蜜盐》读后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奶蜜盐》读后感.docx

《奶蜜盐》读后感

《奶蜜盐》读后感

《奶蜜盐》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奶蜜盐》读后感1

当我拿到《奶蜜盐》这本书时,我就被它鲜嫩的封面和特别的名字所吸引。

细细看了一遍书,被书中的观点和故事深深地感动,而且有着太多的共鸣。

这次为了学校的这次朗读会,再次拜读《奶蜜盐》,仍旧能深深地吸引住我。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以爱为营养的“奶”,给孩子充足的原动力。

甜“蜜”情感支持,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

更详细诠释了品格和智识的“盐”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格局。

两岁之前“奶”既是一种真实的乳汁也是一种爱的象征。

而后我们不仅不让“奶”缺失,还得让“奶”升华为“蜜”,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才能把来自父母的鼓励,赞扬作为最重要的情感支持,进而探索出一个更奇妙,美好的世界。

人生总是与各种挑战并存,父母帮助孩子的同时也要学会放手,不经历风雨,彩虹怎么才会更加绚丽多彩呢?

一、奶:

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始

张老师说:

“孩子都不陪,爱从何说起?

陪伴是父母与孩子最自然的一种相处模式。

它满足的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只要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孩子才是最快乐的,最有安全感的。

一旦孩子跟爸爸妈妈分离,他们就很有可能处于惶恐无助的心理状态中。

陪伴这项工作,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父母去做的。

那些由他人代替的陪伴,虽然也是一种陪伴,但是孩子无法通过这种陪伴得到本能需求的满足,也无法产生那种自然而然的幸福感。

我说:

“时光无法倒流,过去的就是失去,孩子待在身边的日子是非常温馨宝贵的。

所以我倍加珍惜和小锴相处的每一刻,同时心存感激,感谢上天赐予我小锴,让我能见证他的成长,让我能记录下他成长的点点滴滴,只为他从我的记录中看到所有成长的一切,看到他的每次成长能让我们如此快乐自豪,看到他是如何从一个襁褓中的小宝宝成长成家庭的顶梁柱,而我,就是这属于成长的史诗中,最平凡而又最重要的作者。

看着刚出生的小锴那熟睡的可爱模样,别人心目中的女强人毅然决定放弃自己最爱的工作。

我默默地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在职场上的位置任何人都可以取代,而在这个家我的位置只属于我。

“那天有位妈妈说做一名全职妈妈内心需要非常的强大。

确实,对于性格外向的我甘愿做一名全职妈妈也需要莫大的勇气。

小锴出生后的前三年,我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和交际圈,每天我的世界里只剩下了小锴,我就认识了这个妈妈,那个奶奶,每天活动范围也就是小区,公园。

太多太多的人来问我,我后悔过吗?

没有,我真的没有。

当我做出决定的时候,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要送给小锴最好的礼物——陪伴。

当他睡醒后第一眼看到的永远是妈妈,当他肚子饿的时候妈妈第一个会出现在身边,当他无助时妈妈总能第一个读懂他。

看着小锴长第一颗牙,听着小锴叫第一声妈妈,望着小锴迈出第一步,带着小锴逛公园游商场,陪着小锴上早教班,直到把小锴送进幼儿园入小学,我几乎把我的全部都给了小锴。

记得畅销好几年的育儿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有句话我深刻认同:

“不亲自带自己的孩子就是渎职。

”是的,在我看来,所谓成功,就是你身边的人,因为有你,而感到快乐。

为了小锴成长中的每个快乐瞬间,也为了小锴拥有的那份童话般的幸福,我用心做着我能做的一切。

从小锴上幼儿园开始,我坚持每天自已接送小锴,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每天就像朋友一样的交谈。

从幼儿园开始,小锴就是所有同学羡慕的对象,从教室里走出来的小锴总能看到妈妈灿烂的笑脸,不管我有多忙,也不管心情如何,对待小锴我能始终如一,总能把最阳光的一面带给小锴。

只要是接送小锴,我每天也都会精心打扮自己,每每听到同学夸赞自己的妈妈漂亮时,我能看到小锴发自内心的笑容。

我希望我带给小锴幸福快乐,也能增强小锴的自信,不管任何时候,不管遇到任何事情,小锴都认为没有妈妈解决不了的。

我们手牵着手从春天走到夏天,从夏天走到秋天,从秋天走到冬天,很多家长都会埋怨自己的子女不会向自己诉说学校里发生的任何事情,我试想问一下,身为家长的你给了孩子这份讲述的时间吗?

看我们,一路大手牵小手,走在再熟悉不过的林荫小道上,小锴每天娓娓道来学校发生的一切,妈妈就是他最忠实的听众。

小锴考试优秀时,妈妈会报以微笑,下次继续努力;小锴考试偶尔失误,妈妈会告诉他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努力了就好,我们一起争取下次的好成绩;当小锴在学校受伤时,妈妈会告诉他要学会保护自己;当小锴受了委屈时,妈妈会说原谅别人就是带给自己快乐。

妈妈总能让快乐的小锴更快乐,让烦恼的小锴顷刻开心,正是妈妈的这种陪伴,小锴一直阳光向上,小锴一直积极热情。

尽管为了小锴,妈妈牺牲了太多的休息时间,妈妈也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妈妈几乎把全部都给了小锴,一直以来,在妈妈心里都是天大地大儿子最大,但是看着小锴每学期的三好学生奖状,看着小锴一天天自信地长大,妈妈觉得一切都很值。

同时妈妈愿意就这样一直陪伴下去,直到小锴真的不需要为止。

二、蜜:

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

张老师说: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要走的路,父母既无法代替,也无法去设计。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本质是什么?

是去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孩子的成长只能是自我成长,父母不能以控制者的角色去设计,而应该以欣赏者的态度去欣赏,用鼓励和肯定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对孩子来说,父母给予孩子的鼓励越多,孩子就会成长得越好。

父母的鼓励不但会让他们感到快乐,还会成为他们愿意更加努力的推动力。

首先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好性格的人,一个更容易快乐的人。

我说:

“母亲,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母爱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做母亲,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教育孩子,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作为父母,只需做好榜样,当一面无比光亮美好的镜子,孩子自然能从中找到自己该有的样子。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榜样和不断的鼓励和肯定。

在妈妈的鼓励中,小锴顺利地从早教中心过渡到幼儿园,虽然从来没有和妈妈分离过,小锴没有像别的小朋友一样一走进幼儿园就大哭大闹,他进幼儿园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你快点走吧”。

那是因为妈妈在早教中心一直告诉小锴,他必须独立上幼儿园,必须离开妈妈的陪伴,只有独立勇敢的小朋友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在妈妈的鼓励中,小锴在幼儿园愉快地走过了三年,他第一次走上了英语大赛的舞台,第一次参加了跳绳比赛,第一次通过了幼儿园的能力综合测试并取得了最优异的成绩,经历了太多太多从未有过的经历,正因为有了如此多的第一次,小锴坚强自信地走进了小学的校园。

在妈妈的鼓励声中,小锴又一次走上了科学故事演讲比赛的舞台,从站上讲台声音都有一丝颤抖的小锴,在妈妈的支持与鼓励声中,班级活动一直担任最得力的主持人,参加大队委的竞选,担任升旗手,虽然小锴也有过退缩和想过放弃,但是妈妈一直告诉他,只要做最好的自己,不管是成功和失败,至少我们都曾经经历过。

一路走过的小学四年,小锴一直阳光自信,看着日渐长大的小锴,妈妈真的很欣慰。

这周实习老师的公开课要我去反串当孩子,让孩子当家长,让孩子知晓当一个家长的难处。

实习老师说要我想一件平时小锴为难我的事情到时候为难孩子,说实话,小锴没有太为难我的时候,所以我还在抓狂地想着我到时候怎么为难一下小锴。

小锴好脾气,班上小朋友都这么评价着小锴。

其实,一路带小锴走过的十年,我的性格和心态也在发生着变化,我很少对小锴发脾气,也很少会大声吼叫,从来不说一句脏话。

妈妈一直用自己的善良感染着身边的小锴,而小锴的善良也总能感动妈妈。

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小锴每天为了多得一颗五角星,吃完饭都会帮老师搬床,那天很不巧,小锴被同学搬的床撞破了嘴角,我去接小锴的时候,小锴的嘴角微微肿起还有点血印,看见妈妈后很委屈地流下了眼泪,在跟我讲述整个事件的时候也一个在强调,同学不是故意的,妈妈很清楚小锴的性格,他不想怪罪同学,可是自己又明明很委屈,想从妈妈这里得到些许的安慰。

在小学小锴也受过几次伤,从来在跟妈妈述说事情的时候,小锴都没有任何的怪罪,这点妈妈真的很欣慰。

每次去大润发,小锴要是看见那些趴在地上的老人,小锴也都会驻足投下几个硬币,一切的举动都已成了一种习惯。

还记得爸爸肾结石病的时候,看着爸爸痛苦的表情,小锴也是泪水双流。

妈妈有点头痛在房间睡觉的时候,小锴进房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我要轻点再轻点。

奶奶评弹结束了还没回家,小锴会看着时间打电话问询。

老师关照要带橡皮泥,小锴总是要妈妈多带点,他担心会有小朋友忘记带,他会与他们分享。

过生日的时候他会要妈妈给每个小朋友一块蛋糕,他要与所有人分享他的那份快乐。

同学的好朋友,老师的好学生,爸爸妈妈的好儿子,小锴的善良与懂事总能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盐:

我们的人生最缺的往往是品格与智识的“盐”

张老师说:

“父母对学校事务关注得越多,参与得越多,对学校的情况了解越多,对孩子的成长帮助就越大,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就会越好。

因为父母的关注与参与,本身对孩子就是一个积极的示范与引领,同时父母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和关注,也会帮助他理解教育的困难所在,就更容易客观看待某些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锻炼,从而自觉配合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而不是不切实际地幻想着所有的这些工作全部由老师来完成。

我说:

“一直无条件地支持着学校的各项工作,甚至干着太多吃力不讨好的活儿,然而,我一直不曾后悔,所有的工作都只是我对小锴的爱的延伸。

在些期间,我得到的其实一直远远大于我的付出。

一年级下学期,小锴班上的家长就给我取了“万能妈妈”的名字。

每次走进4班的教室,我总能成为小朋友中的焦点,甚至在一次小朋友的生日会上,我被小朋友们尊称为“女王”。

小朋友对我的热情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从未消减和缺失过。

我一直说我要感谢小锴,是小锴让我拥有太多的荣誉和赞美,同样我在小朋友的热情中我也在努力地提升着自己,和改变着自己。

而我所有的努力和进步,无不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小锴。

他太多的自信和热情来源于妈妈,他知道,妈妈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那他时时刻刻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这绝对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小锴身上绝对是一股正能量。

激励着小锴不断向前,不断进步,同时让小锴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走,他知道后面总有妈妈。

这次,小锴出乎我们意料地自己主动报名参加新加坡的暑假研学营的活动,其实,因为妈妈亲密无间的陪伴小锴在独立方面是很欠缺的,这次他的举动令我和锴爸都非常震惊,甚至在交费用的前一刻我还告诉他,只要交了钱,如果你们班没有一个同伴,你也必须参加。

他很轻松地回答:

“我知道呀。

没有我们班的,还会有其他班的,况且老师都认识你,也肯定都认识我啊,我肯定去的。

”哈哈,妈妈再也没有任何担心地报了名,相信有了这次的经历后,小锴一定能更完美。

孩子的成长是“慢”的过程,如同树木需要深深的扎根才能茁壮的成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像阳光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孩子添加足够的“奶蜜盐”。

这样,拥有足够的生命滋养,孩子的身心才能更健康,才能走得越来越远,才能更加懂得如何获得幸福,拥有幸福的能力。

《奶蜜盐》读后感2

过年期间依旧忙碌,抽出几天的时间边工作边看这本书,昨天终于看完了,经过不断思索,我感悟良多,受益匪浅。

《奶蜜盐》这本书的内容是以温暖的笔触,理性的思维记录作者对女儿的教育,充满慈父的情怀,是一本值得用心阅读的教育典籍。

这本书告诉我们会年轻父母育儿先育己,在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在成长,有心的“好父母”会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为孩子及时添加“奶蜜盐”。

这本书之所以叫《奶蜜盐》,我想有这么几层含义。

一是用生命之初的“奶”为生命涂上温暖底色。

奶是母亲的奶水,也意味着以母亲为核心的充满温暖、充分照料的生活环境,这个环境以充分的爱和满足感为向导,所有孩子都不可或缺。

孩子需要母亲,如同人离不开空气一样,需要时刻围绕在他身边,给予孩子甜蜜的注视,对孩子的表情,动作,声音做出及时的反应,让孩子从小就能产生更多的自我肯定。

二是阳光健康的孩子是被“蜜”浸泡过的“蜜”具体是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把鼓励、赞赏这些甜蜜的情感支持方式,变成家庭中最重要的互动方式。

三是生命之“盐”,让成长举重若轻。

“盐”是世界上最不可或缺的东西,人生总是以各种挑战相伴,父母帮助孩子成长,要学会放手,帮助孩子减少对亲情和家庭的依赖,就是给孩子一种最好品格力的培养。

一个人生命中所添加,适当的"盐",能让人处惊不变,让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不同的适应能力,这样的人才具有改造现实的能力。

本书最后从根本上追本溯源,说到父辈,更上一辈人对父辈的影响,以致父母对我们爱的缺失,让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不完善。

这需要我们自己去克服各种困难,只有完善自己,才能让我们在育儿道路上不再重蹈复辙,教育出美好的下一代。

孩子的成长是“慢”的过程,如同树木需要深深的扎根才能茁壮的成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像阳光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孩子添加足够的“奶蜜盐”。

这样,拥有足够的生命滋养,孩子的身心才能更健康,才能走得越来越远,才能更加懂得如何获得幸福,拥有幸福的能力。

《奶蜜盐》读后感3

作为一名家庭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的书籍读了很多,有不少是随手翻翻随意看看。

张文质先生的《奶蜜盐》,翻了几页,居然有些爱不释手了,一口气读完,仿佛找到了一个知音,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奶蜜盐”,很有意思的一个名字,让人看了便要想一探究竟。

原来作者笔下的奶,是父母要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始,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身体和心理成长环境;蜜,是父母的鼓励与肯定,让孩子认识与观察“好的世界”;盐,是父母要引导、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与智识。

这便是爱、赏识与教育。

书中有很多与我不谋而合的观点。

比如亲子关系的本质,不是教育与被教育,而是共同成长;家庭的目的不是全力培训一个优秀的孩子,而是用最平常的方法培养一个正常的孩子;孩子成长的速度不是越早懂事越好,而是长得快也会老得快。

只要有机会,我总会在家庭教育讲座中强调陪伴的重要性,陪伴是具体可见的,“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孩子吃晚餐,吃很多很多个晚餐。

”作者也引用了美国食物教育专家莫里斯说的:

“一个孩子,如果每天都能跟父母在一起吃饭,哪怕只跟父母中的一个,只有一餐在一块儿吃饭,都不容易出现逃课、撒谎、抽烟、酗酒、提早性行为、吸毒等问题,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品格,以及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

我也多次讲到家庭教育不是让孩子成才,而是让孩子成人。

作者书中提到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江苏一所乡村学校,墙上写着三条:

一是要学会走路,二是要学会吃饭,三是要学会说话。

我们有了同样的感受,教育终于在慢慢走下神坛,回归真实。

功利化的教育让我们都打着鸡血般的教育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孩子,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命保护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当然,也会有一些值得探讨的,作者推崇赏识教育,而我却觉得教育是因人而异的,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可取之处,并无绝对之说。

不过,教育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学习了、思考了,并是一种提高。

在家庭教育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前行,不断摸索不断纠错不断领悟,最后得到成长。

这将是一条通往幸福的路!

《奶蜜盐》读后感4

前段时间朋友极力向我推荐了张文志老师的《奶蜜盐》一书,告诉我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类书籍。

我利用寒假的时间,认真拜读了一遍,果真是受益匪浅。

起初见到这本书时,我就被它玫红色的封皮和特别的名字所吸引,翻开第一页“全国118位教育名师联袂推荐”的字样映入眼帘,顿时觉得这是一本有分量的教育类书籍。

这本书没有枯燥的理论,没有太多的空谈,有的是朴实的话语、鲜活的事例。

张文质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培养女儿的过程和广大的教育案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汇集在一起,诠释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核心能量——奶、蜜、盐。

奶,孩子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父母给予孩子充足的原动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蜜,孩子成长中的生理需求,是父母对孩子的鼓励与肯定;盐,孩子性格的塑造,是父母对孩子的引导,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与智识。

老一辈的父母总是信奉棒棍底下出孝子,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一言不合,非打即骂。

儿时的我经常听到邻家婶婶、伯伯责骂自家孩子的声音,哪怕一点点的生活琐事都会招来“横祸”。

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

后来,家庭的规模从原来的多儿多女,到现在的一家两孩,还有的家庭是独生子女。

但家庭教育暴露的问题却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父母也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有了孩子后,我开始关注家庭教育,读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学着如何做优秀的妈妈,当时也曾畅想:

我肯定会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未来一定都是母慈子孝的场景。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处处被打脸。

因为儿子吃饭挑食、作业不认真、做事磨蹭等问题,我们母子之间不断开战,结果都以两败俱伤而告终。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真的是处处碰壁,头疼不已。

读了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之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启发。

“奶蜜盐”其实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所实施的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

当孩子还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奶”。

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还小,所有的需要都是本能的需求。

当孩子稍微长大一点,父母希望孩子生活在蜜罐中,让孩子感觉到生活很幸福,世界很美好。

但是仅仅给予孩子足够的“奶”与“蜜”是不够的,父母还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盐”,引导孩子明辨是非、承担责任。

对于我而言,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既要给足他“奶”和“蜜”,也要巧妙、精心、适量地注入“盐”。

不仅要教会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错误自己承担,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其实,人生总是与各种挑战并存,父母教育孩子的同时要学会放手,不经历风雨,彩虹怎能更加绚丽多彩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像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予孩子足够的“奶蜜盐”,只有这样,孩子的身心才能更健康,才能走得更远!

《奶蜜盐》读后感5

母爱,是一种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情感。

早期母爱的缺失,是之后用其他任何的感情、物质、社会地位、荣誉都无法填补的。

母亲的存在就是他整个世界的存在。

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是一种最为深刻,最为牢固的生命本能。

我从师范毕业后的第一年,接手了一个一年级。

班里有个男生父母离异,和母亲一起生活。

父亲偶尔来看他,唯一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就是趁上学期间把他接出去,胡吃海喝一顿。

而母亲因为要做个小生意养家糊口,对孩子的陪伴自然少之又少。

他常常这样说母亲:

你不就是一个卖烧饼的,你能教得了我?

而母亲只是笑笑,为了弥补心灵上的亏欠,对孩子在物质上、生活中有求必应。

慢慢的,这个孩子变了,变得越来越离经叛道。

他的各项作业,无论是学校的还是家里的,基本不写。

人常说:

孔子学富五车,而他不写作业的理由,得有十车,且每次不写作业的理由居然都不重样。

这机灵劲儿,要是全用在正路上,可不得了了。

到最后,被母亲惯得简直无法无天了。

平时,吃喝拉撒全在屋里搞定:

要知道,他们家住的是以前农村的自建房,厕所都是在院子的角落或者街上的。

完全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懒惰少年。

要是哪天生气了,就跟猴子似的,爬上院子里那棵高高的大树上不下来。

直到爱子心切的母亲央求他下来吃饭,他才勉为其难地指着母亲的鼻子说:

可不是我想下去的,是你求着我下去的。

这样的日子,转眼过了三年,男孩的性子越来越古怪,有时会在下雨天拿着一条毛巾被和一个枕头来上课。

原因是:

冷!

有时会突然承诺:

一个月后我一定用右手把字写好。

然后在接下来的前30天,他的字体自由散漫,依然如故。

第31天,字体突然变得像训练有素的军人一样英姿飒爽。

而在第32天呢,刚刚溅起浪花的湖面又趋于平静。

《奶蜜盐》读后感6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两种营养:

一种是物质营养,一种是精神营养。

物质营养,比如:

水果、蔬菜、肉类。

精神营养,就是张文质老师说的:

奶、蜜、盐。

按照我的理解,张文质老师说的“奶”,从字面来讲,就是妈妈的奶水。

从精神营养来定义,就是孩子0—6岁,妈妈无微不至的陪伴和关爱。

一个足够好的妈妈,不但能提供奶水,而且能把孩子呵护的很满足。

这样在妈妈的爱充分滋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有足够的安全感,表现得阳光积极,充满爱心。

如何才能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呢?

第一:

提供健康的“奶”,从怀孕开始,妈妈就要调整好自我,以一种期盼的、包含浓浓爱意的状态来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在孩子出生0—6个月期间尽量不要想着工作、或者与养育孩子无关的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满足孩子和自我调养之中,自我调养也是为了给自己补充能量,妈妈状态好了,才能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和关爱。

这段时间是孩子与妈妈的共生期,孩子的一切需求都是合理的,妈妈尽量满足,照顾好孩子的吃喝拉撒。

第二:

孩子6个月到6岁期间,妈妈要和孩子一起生活,不要有两周以上的分离,要提供给孩子的成长一个抱持的环境:

1,在孩子进步的时候,给予他认可和赞美;2,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他鼓励和支持;3,在孩子和妈妈相处的时候,提供给孩子一个精神空间,允许孩子的情感自由的、安全的流动(无论是幸福、悲伤、快乐、愤怒、安全、恐惧、骄傲、自卑等等),和妈妈的情感进行交流。

第三:

家庭的其他成员,尽量支持和满足妈妈的需要。

满足妈妈也是给妈妈补充能量,让妈妈以健康的状态陪伴孩子。

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的爱人,这个角色特别重要,爸爸不但要给妈妈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自己也要学习如何养育孩子,持证上岗。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是上天赐予父母的一粒种子。

孩子的成长是他自己的成长。

陪伴孩子成长,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契机。

没有孩子,有些父母可能就一成不变的老去。

有了孩子,父母迎来了生命的第二次成长的机遇,可以焕发出新的光彩。

从这方面来说,父母要感谢孩子,感谢他给我们自我改善的决心和动力。

我个人的理解:

“蜜”就是来自家庭的对孩子的关爱,相对于“奶”而言,父亲的影响力愈加重要,不可缺失。

父母对孩子的认可、赞美、鼓励、支持都是“蜜”。

家庭氛围、父母的榜样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活出自我,积极进取,富有爱心的'家长,和睦恩爱的夫妻关系,再加上父母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三者合一,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自然水到渠成。

(父母的自我成长是树根,夫妻关系是树干,孩子的成长是果实。

很多问题看上去是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父母的问题,只是在孩子身上呈现出来。

正如张文质老师所说,孩子的成长是慢成长,养育孩子是慢的艺术。

所以父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耐心,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

孩子的每一点点进步,父母尽量都需要看到、感受到,并给予认可、赞美。

这样不断被认可、被赞美、被祝福的孩子就能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对成长中的挫折比较有耐受力,有勇气承担责任。

有自己的主见,能够包容他人的不同意见,敢于做出自己的抉择,坚持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对高级赞美的理解:

先发现值得赞美和表扬的具体细节,目光平等对视(视觉的赞美),带着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值得赞美和表扬的细节(听觉的赞美),倾述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内心情感的赞美),最后再用身体语言(抱一抱,亲一下等)让孩子的身体也感受到爱(身体的赞美)。

比如,孩子让爸爸看他刚画好的一幅画,爸爸拿着那幅画,仔细的端详,发现色彩很协调,人物的眼神很灵动。

爸爸蹲下来,目光和孩子平视,眼神的交流,面露欣喜,然后指着画,身体转到孩子身边,说:

“爸爸发现你画的这幅画,颜色搭配很和谐,很有美感!

嗯,你看,爸爸觉得画上的这个女孩眼睛特别有神,就像活的一样!

”,然后,看着孩子的眼睛,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

哇,爸爸太开心了,你画的这么好!

爸爸为你感到骄傲!

爸爸太爱你啦!

来,让爸爸抱一抱。

”如果孩子没有表示出对爸爸抱他的抗拒,就搂住他,结结实实的抱一下。

这里有一个注意点:

很多家长会在最后提出孩子的一些不足之处,期望孩子改进。

这个千万不要和赞美连在一起,赞美就是赞美,单纯的赞美。

如果夹杂着批评和期望,孩子会感觉到挫败或者压力。

下面我再聊一个关于专注点方向的论题,父母如果想提供“蜜”给孩子,就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优势和正面价值上,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蜜”,提供给孩子。

同样一件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