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9986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精.docx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精.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精.docx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精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精)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

(供七年制及五年制中医专业使用)

实验一耳鼻咽喉科常用检查法练习

【目的要求】

1.熟悉耳鼻咽喉的临床检查方法;

2.掌握额镜、压舌板的用法;

3.熟悉鼻窥、音叉和电耳镜的用法。

【实验内容】

1.介绍耳鼻咽喉的常用临床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坐姿、额镜戴法、压舌板、鼻窥、间接鼻咽镜、间接喉镜、电耳镜、音叉以及耳部徒手检查法等;

2.观看老师进行检查法示范;

3.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检查练习操作。

 

《耳鼻咽喉的常用检查法》实验教学指导

(供七年制及五年制中医专业使用)

实验一耳鼻咽喉科常用检查法练习

【课时数】

2学时

【目的要求】

1.熟悉耳鼻咽喉的临床检查方法;

2.掌握额镜、压舌板的用法;

3.熟悉鼻窥、音叉和电耳镜的用法。

【标本教具】

耳鼻喉科专用检查操作台、额镜、压舌板、鼻窥、间接鼻咽镜、间接喉镜、电耳镜、音叉、枪状镊、膝状镊、棉枝、纱块等。

【实验原理】

通过进行专科检查法的操作,正确掌握各种检查器械的名称及操作方法、检查部位。

【实验方法与技巧】

一、额镜的使用法

(一)操作方法及步骤

1.调节额镜:

先调节双球状关节的松紧,使镜面既能灵活转动而又可置于任何位置上均不松滑下坠为度。

然后调节额带圈使适合检查者头围大小。

2.戴镜:

将额镜戴在头部,将双球状关节拉直,镜面与额面平行,镜孔正对检查者平视时的左眼或右眼,远近适宜。

3.对光:

先调整光源,使光源投射到额镜上,再调整额镜镜面,将光线反

1耳道内,耳镜管轴方向应与外耳道长轴一致,以便观察鼓膜。

④单手检查时,牵拉耳廓及持镜动作均由左手完成,腾出右手进行操作。

(3)鼓气耳镜检查法

鼓气耳镜是在耳镜的一侧开一小孔,通过一细橡皮管使小孔与一橡皮球相连,在耳镜底部安装一放大镜,借以密封之。

检查步骤如下:

1戴额镜、对光及受检者的姿势同上。

②选用适当大小的鼓气耳镜置入外耳道内,注意使耳镜与外耳道皮肤紧贴,耳镜管轴方向应与外耳道长轴一致。

③反复挤压及放松橡皮球,使外耳道内交替产生正负压,同时观察鼓膜向内外的活动度。

(4)电耳镜检查法

电耳镜是自带光源和放大镜的耳镜,因此检查时不需戴额镜和对光,受检者可在任何体位下接受检查。

利用电耳镜可更方便地观察鼓膜的细微改变。

2.检查内容

(1)鼓膜的表面标志:

如光锥、锤骨短突、锤纹、前后皱襞、紧张部、松弛部等。

(2)鼓膜的色泽:

如灰白、充血、混浊等。

(3)鼓膜的形态:

如内陷、外凸、增厚、萎缩、穿孔、钙斑、瘢痕、液平等。

(4)鼓膜活动度。

(二)注意事项

1.鼓膜检查时,应注意牵拉耳廓的方向以使外耳道变直,否则不能窥及鼓膜。

2.使用耳镜时,其前端抵达外耳道软骨部即可,勿超过软骨和骨部交界处,以免引起疼痛。

3.无论采用上述何种方法,从一个方向均只能窥及鼓膜的一个部分,欲察看鼓膜的全貌,必须随时调整受检者的头位,或将耳镜的方向向上、下、前、后轻轻移动,方能看到鼓膜的各个部分。

4.初学时宜从正常鼓膜开始检查,将鼓膜的正常标志牢记于心,若正常标志发生改变,则提示有病变发生。

在鼓膜的各标志中,以光锥最易辨别,可先找到光锥,然后相继观察锤骨柄及短突、前后皱襞,区分松弛部与紧张部。

5.鼓膜松弛部的穿孔较为隐蔽,易为胆脂瘤上皮所覆盖而不易辨识,应特别注意。

五、音叉试验

(一)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用合适的音叉,常用频率为256Hz或512Hz的音叉。

2.林纳试验(RinneTest,RT):

又称气骨导比较试验。

将振动的音叉臂置于被检者外耳道口约1cm处,以检查气导,至被检者不能听到声音后,立即移动音叉,使音叉柄部末端接触乳突部的鼓窦区以检查骨导,如果此时被检者仍能听到声音,则表示骨导大于气导(BC>AC),称为林纳试验阴性(-)。

重新振动音叉,并检查骨导,至被检者不能听到声音后立即移音叉检查气导,若此时被检者仍能听到声音,则表示气导大于骨导(AC>BC),称为林纳试验阳性(+)。

若气导与骨导相等(AC=BC),以“(±)”示之。

正常听力:

气导大于骨导约1~2倍,传导性耳聋为骨导大于气导,感音神经性耳聋则气导大于骨导,但气导、骨导时间均较正常耳缩短。

3.韦伯试验(WeberTest,WT):

又称骨导偏向试验。

把振动的音叉柄部放在被检者颅骨的中线上,询问被检者何侧听到声音。

正常人两耳听到音叉声音是相等的;传导性耳聋,声音偏向患侧或耳聋较重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声音偏向健侧或耳聋较轻侧。

4.施瓦巴赫试验(SchwabachTest,ST):

又称骨导比较试验。

把振动音叉的柄部放在被检者的乳突部鼓窦区,至听不到声音时,立即移至检查者的鼓窦区(检查者的听力必须正常),如此时检查者仍能听闻,则表示被检者的骨导比正常人缩短,反之则为延长。

正常听力:

被检者与检查者骨导时间相等;传导性耳聋,骨导时间延长;感音神经性耳聋,骨导时间缩短。

不同类型耳聋的音叉试验结果见附表。

附表音叉试验结果比较

音叉试验

传导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耳聋

林纳试验(RT)

韦伯试验(WT)

施瓦巴赫试验(ST)

(—),(±)

→病耳

(+)

(+)

→健耳

(—)

5.盖莱试验(Gelletest,GT):

用于检查其镫骨底板是否活动。

方法:

将鼓气耳镜置于外耳道内,当橡皮球向外耳道内交替加、减压力的同时,将振动音叉的叉柄底部置于鼓窦区。

若镫骨活动正常,受试者感觉到随耳道压力的变化一致的音叉声强弱变化,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耳硬化或听骨链固定者为阴性。

(二)注意事项

1.音叉检查时只能手持音叉柄,勿持叉臂。

2.敲击音叉时,可将叉臂向第一掌骨外缘、肘关节或膝关节等处轻轻敲击,使其振动,动作要迅速,用力要适当,如用力过猛,或敲击硬物,可产生泛音,影响检查结果。

3.检查气导时,两叉臂末端应与外耳道口在同一平面,且距被检者外耳道口约1cm处。

4.检查骨导时,应将叉柄末端底部压置于颅面上或乳突区,亦可置于上切压处。

5.音叉试验只能初步鉴别耳聋为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但不能准确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无法进行前后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