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初级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理科综合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9978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初级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初级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初级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初级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初级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初级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理科综合试题.docx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初级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理科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初级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理科综合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初级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理科综合试题.docx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初级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理科综合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初级中学2015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一)理科综合试题

1.下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①乙中的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②人体过敏反应时,甲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

③甲中d处的CO浓度最高④甲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

⑤甲中的a、b、c构成内环境;⑥乙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⑥

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

①“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计数血球计数板中酵母菌的数量

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都用到HCl和酒精,它们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③“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都必须用高倍显微镜。

④“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只有还原性糖的检测需要加热。

⑤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用低倍镜观察可以调粗准焦螺旋,若用高倍镜观察只能调细准焦螺旋。

A.2个B.3个C.4个D.5个

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产生的ATP均在膜上进行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4.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衰老表现为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B.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会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C.衰老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内色素积累

D.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植物细胞的衰老进程

5.蜜蜂种群中雌蜂是二倍体,雄蜂是单倍体。

下图是蜜蜂某些细胞分裂(示部分染色体)示意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细胞分裂后能形成基因型为AD的卵细胞

B.乙图所示细胞分裂一定是减数分裂

C.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分别是8条和4条

D.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都有2个染色体组

6.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甲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乙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原,乙是抗体B.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C.甲是抗原,乙是淋巴因子D.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核电站厂区,较多使用的安全标识是图2

B.在垃圾分类中,废电池属于图4

C.和CO2反应生成可降解聚合物,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D.图5装置内发生的反应有化合、分解和置换反应

8.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

B.标准状况下,22.4LH2S和S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C.7.8g钾与100mL1mol·L-1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气体分子数为0.1NA

D.78g过氧化钠晶体中,含2NA个阴离子

9.查阅资料可知,苯可被臭氧氧化,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则二甲苯通过上述反应得到的产物有()种

A.1B.2C.3D.4

10.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

Cu+Fe3+=Cu2++Fe2+

B.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

5I-+IO3-+3H2O=3I2+6OH-

C.2-溴丙酸在氢氧化钠热溶液中水解:

CH3CHBrCOOH+2OH-CH3CH(OH)COO-+Br-+H2O

D.硝酸铁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稀氢碘酸:

6I-+2NO3-+8H+=3I2+2NO↑+4H2O

11.下列实验中,为实现实验目的而必须除杂的是:

实验

除杂试剂

实验目的

电石与水反应

CuSO4溶液

用KMnO4酸性溶液检验乙炔的还原性

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

HNO3溶液

用AgNO3溶液检验CH3CH2Br中的Br

淀粉与稀H2SO4水浴共热

NaOH溶液

用银氨溶液检验水解产物的还原性

C2H5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 ℃

NaOH溶液

用Br2的CCl4溶液证明该反应为消去反应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被称为“21世纪绿色光源”的半导体照明(LED)系统(如图)。

已知发出白光的LED是将GaN芯片和钇铝石榴石(YAG,化学式:

Y3Al5O12)芯片封装在一起做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

B.上图中N区半导体为负极,P区半导体为正极,电流从a流向b

C.YAG中钇显+3价

D.Ga与N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处于同一主族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表示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时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

B.图A表示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时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

C.图B中,t℃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m%

D.图B中,若保持温度不变,可以通过增加溶质的方法使溶液从a点变为b点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典力学理论普遍适用,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均适用.

B.法拉第把引起电流的原因概括为五类,包括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C.物理学中用到大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建立“合力与分力”“质点”“电场强度”物理概念时,都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D.机场、车站和重要活动场所的安检门可以探测人身携带的金属物品是利用自感现象

15.如图11所示,10匝矩形线框在磁感应强度B=T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的轴OO′以角速度ω=100rad/s匀速转动,线框电阻不计,面积为S=0.3m2,线框通过滑环与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相连,副线圈接有两只灯泡L1(0.3W,30Ω)和L2,开关闭合时两灯泡均正常发光,且原线圈中电流表示数为0.04A,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从图示线框位置开始计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30cos100t(V)

B.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

C.灯泡L2的额定功率为0.9W

D.若开关S断开,电流表示数将增大

16.若某恒星系中所有天体的密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天体的直径和天体之间的距离不变,某行星绕该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述运行参量变化正确的是()

A.行星绕该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变为原来的2倍

B.行星绕该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变为原来的4倍

C.行星绕该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

D.行星绕该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变为原来的/2

17.如图所示,金属板放在垂直于它的匀强磁场中,当金属板中有电流通过时,在金属板的上表面A和下表面A′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金属板宽度为h、厚度为d,通有电流I,稳定状态时,上、下表面之间的电势差大小为U。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上、下表面形成电势差的过程中,电子受到的洛仑兹力方向向下

B.达到稳定状态时,金属板上表面A的电势高于下表面A′的电势

C.只将金属板的厚度d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上、下表面之间的电势差大小变为U/2

D.只将电流I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上、下表面之间的电势差大小变为U/2

18.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导线环对心、匀速穿过半径也为R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规定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为正.导线环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19.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以恒定速率v0顺时针运行.甲、乙两滑块(可视为质点)之间夹着一个压缩轻弹簧(长度不计),在AB的正中间位置轻放它们时,弹簧立即弹开,两滑块以相同的速率分别向左、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左右两侧,且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可能相等

B.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左右两侧,但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不相等

C.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同一侧,且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相等

D.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同一侧,但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不相等

20.如图所示,粗糙绝缘的水平面附近存在一个平行于水平面的电场,其中某一区域的电场线与x轴平行,在x轴上的电势与坐标x的关系用图中曲线表示,图中斜线为该曲线过点(0.15,3)的切线。

现有一质量为0.20kg,电荷量为+2.0×10-8C

的滑块P(可视作质点),从x=0.l0m处由静止释

放,其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02。

取重力加速

度g=l0m/s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0.15m处的场强大小为2.0×l06N/C

B.滑块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C.滑块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1m/s

D.滑块最终在0.3m处停下

21.如图所示,滑块B放在斜面体A上,B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1,以及沿斜面向下的外力F2共同作用下沿斜面向下运动,此时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若A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时撤去F1和F2,B的加速度一定沿斜面向下

(B)只撤去F1,在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向右

(C)只撤去F2,在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向右

(D)只撤去F2,在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不变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做答;第33题—3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8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中A为滑块,B和C是质量可调的砝码,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摩擦.实验中该同学在砝码总质量(m+m′=m0)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改变m和m′的大小,测出不同m下系统的加速度,然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就可求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该同学手中有打点计时器、纸带、10个质量均为100克的砝码、滑块、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为了完成本实验,得到所要测量的物理量,还应有(  ).

A.秒表B.毫米刻度尺

C.天平D.低压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如图所示,从清晰的O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中间4个点没画出),分别记为A、B、C、D、E、F,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为OA=1.61cm,OB=4.02cm,OC=7.26cm,OD=11.30cm,OE=16.14cm,OF=21.80cm,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则由此纸带可得到打E点时滑块的速度v=______m/s,此次实验滑块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该同学以m为横轴,以系统的加速度a为纵轴,绘制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图线,结合本实验可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g取10m/s2)

23.(7分)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理想电流表与电阻的串联.测量实际电流表内阻r1的电路如图3所示.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①待测电流表(量程为5mA,内阻约300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