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学习简报模板一.docx
《班级学习简报模板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学习简报模板一.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级学习简报模板一
第3期
2013年12月13日
编辑:
尹祖琴QQ群:
2996945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设计
合肥五十五中王志刚
一、教师组织学生课前分组搜集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课前让每组派代表上台解说交流。
二、
1、教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过去不曾知道的新式武器,对战争影响极大。
下面有请我们班的军事爱好者们上台为同学们展示他们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军事素养,搜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教师加以指导,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前就营造了一个兴奋点。
2、学生分组展示成果,配以自制的课件,电显有关视频、图文材料。
坦克:
1916年6月24日开始,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发动了对德军的一次阵地进攻战。
德军阵地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怪物”。
它横冲直撞,前面还“吐着火舌”,德军阵地堑壕被碾平,阵地上的枪、炮被碾坏,不少德军士兵还被它的“火舌”打死打伤。
当德军步兵用步枪对“怪物”猛烈射击时,这个“怪物”却若无其事,继续向前走。
对此,德军大为惊恐……这是英军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将坦克运用于战场的情况。
坦克的问世,标志着陆军机械化时代的开始。
毒气:
1915年1月,德军首先在东线使用了催泪毒气。
1915年4月,德军在伊普雷地区使用大量液氯钢瓶吹放氯气,给英法联军造成很大伤亡,开创了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的先例。
之后,交战双方在战场上先后大量使用了化学毒剂抛射器和化学炮弹。
1916年2月,法军使用了装有窒息性毒剂光气的化学炮弹,1917年7月,德军使用了装有糜烂性毒剂芥子气的化学炮弹。
战争期间,各国共生产化学毒剂15万吨,其种类除光气、芥子气外,还有双光气毒剂、全身中毒性氢氰酸毒剂等。
(结合叙利亚化学武器的时事热点)
(教师点拨:
结合叙利亚化学武器的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大事,激发学习兴趣。
)
飞机:
大战爆发前夕,飞机只能担任侦察、通信、校正炮兵射击等任务。
大战爆发不久,法国在飞机上首先安装了固定式机枪,标志着歼击机的诞生,俄国在飞机上安装了专门的挂弹装置、机械投弹器和瞄准器,轰炸机也出现了。
1918年德国又制出了以支援地面部队为主要任务的强击机。
战争结束时,各国属航空兵编制的飞机有10131架,其中歼击机4063架,侦察机4578架,昼夜轰炸机686架。
火炮:
大战初期,为了对付隐蔽目标和机枪阵地,大量使用迫击炮和小口径平射炮;为了对付空中目标,广泛使用了高射炮;战斗飞机上安装了航空机关炮;坦克上安装坦克炮。
大战后期,主要火炮射程都超过了10公里,口径也不断增大,例如榴弹炮口径203~280豪米。
巡洋舰:
舰艇技术在大战中得到很大发展,出现了满载排水量为3000~4000吨的巡洋舰,动力装置以燃油代替了燃煤,航速增至30节,续航力增大,可装备127~152毫米舰炮。
(教师点拨:
结合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
冲锋枪:
大战中阵地争夺战对轻武器的射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冲锋枪因此应运而生。
1915年意大利人B·A·列维里设计出维拉·派洛沙双管连发枪,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发射手枪弹的连发枪械,被公认为冲锋枪的鼻祖。
1918年,MP18冲锋枪问世,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种被大量装备的冲锋枪。
设计意图:
学生在课件展示过程中,再次锻炼了他们的讲解口语能力,也展示出本组的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制作课件的多媒体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做好预案准备,学生在多媒体应用能力有欠缺或资料准备不足时,应该注重加以引导。
(教师点拨:
在上述环节结束后,根据需要和课时安排,教师也可适度引导学生探讨战争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使其认知到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成果应用到战争会使战争更加残酷,死伤更大,对人类而言是一场灾难。
一战的结果也充分说明了这点,从而也为后面战争结果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及设计意图
合肥市蜀山区张娟
第一次世界大战,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看两幅图片
这是在一个和平且幸福的国度,一群快乐的孩子正在画画,用五彩斑斓的画笔表达自己对世界美好的向往。
老师再请同学欣赏另一幅场景:
这幅图片中的孩子,因为战火的波及,一只眼睛受伤,正在流着鲜血。
他没有坐在宽敞的教室中听课,也没有彩笔描绘自己的世界,在他的眼中充满了对战争的恐惧,对未来生活的无望。
现在我们居住的地球,整体上虽然是和平的,但是局部的战争始终不断。
近年的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到如今埃及的混乱、叙利亚危机。
曾经江泽民主席说过: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如今的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可是这种总体和平的态势却是经过一系列战争的洗礼得来的”。
其中就有两次,很多国家被卷入其中,你们知道是哪两场战争吗?
学生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当今世界上的局部战争我们可以看到它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灾难。
那么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和这些局部战争相比,又会带来多大的灾害呢?
让我们就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看一看。
设计意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来说,新课导入尤其重要。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想联系实际生活,贴近世界,让学生感觉历史并不遥远。
让一堂历史课能事半功倍,进行一场有效的教学。
1.运用多媒体教学。
用两幅图片来展现活生生的世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图片的能力。
2.看图说一说。
在看了两幅图片之后,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从而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生活在和平社会是一种幸福,而在战火中则灾难深重,从心里体会和平的来之不易。
3.教师适当的总结。
把学生的所看所得进行总结,联系当今世界的局部战乱,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整个导入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适当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加上老师的及时总结、引导,让课堂师生气氛融洽。
一场有效的教学,一定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学习中有所得,有所体会,有所感悟。
这是我个人的导入设计及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若有不到之处,敬请指导老师点评与指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导入设计:
胡婷婷
导入设计:
播放利比亚战争的视频,着重选取一些灾难性的画面。
然后提问,这是什么事件?
你从画面中得到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然后告诉学生这是发生于2011年3月的由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战争造成了近6000人死亡,15万人无家可归。
大家从画面中看到的是遍地的尸体,是哭喊的孩童,是流离失所的人群,是残缺不全的建筑……是什么造成这一切的灾难?
是可怕的战争!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导入主要是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与时政紧密的结合。
学习历史,不是仅仅教会学生了解过去发生的事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历史观。
了解过去就为了更好地看待未来。
同时培养学生关注时事了解世界的视野,而不是拘泥于课堂,拘泥于课本。
二、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画面和真实的感受,对于他们理解知识和触动情感有很好的效果。
采用多媒体课件也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历史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情境体验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学习中看到战争的残酷和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从而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
导入的画面和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起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完成本课情感教学的任务。
当然从不同的角度还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请老师指导。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及设计理念
合肥市巢湖市许业军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把学生带进一个理想的境界;是教学活动全过程的序幕,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是课堂教学的启导环节、引领环节
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有效历史教学要关注“三度”
“效率度”:
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学目标与措施的契合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基础、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要求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导入设计:
播放一段战争影象资料,血肉横飞,枪炮声,哭叫声。
。
。
。
重点体现战争的惨烈。
“深刻度”:
内容处理的深刻性;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视野引领的深刻性。
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想让学生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对“战争”有进一步的认识。
战争不是学生认为的单纯的打仗,通过对战争背景、战争规模、战争影响等方面的分析,让学生对战争有一个全新、全面的认识
教学导入设计:
引入教学模型玩具坦克,说明坦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进一步说明:
虽然决定战争军事层面胜负的因素很多,包括战略、战术是否得当,武器装备、兵员素质、士气等是否占优,但根本性的因素是交战双方的综合国力对比。
一般来说,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着战争潜力的大小,也决定着一场全面性战争的时间长短和胜负走向。
综合国力相当,则双方的战争将陷入胶着状态,可能形成持久战
幸福度”:
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程度;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乐趣;学生享受到的智慧生成的成功愉悦感。
教学导入设计教师应该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促进者.以学生发展为教学核心要素,努力创造宽松,和谐学习环境,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知识,培养他们掌握知识能力。
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材料加工、启发引导、师生探究式讨论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积极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导入设计:
步骤1:
播入一段多媒体战争影像片断。
步骤2:
我首先拿出一个现代坦克模型(儿童电动玩具坦克),并用多媒体录像发出模拟、仿真的枪炮声
步骤3:
接着问,最早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在哪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
通过这样的设问,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语言、实物、声音的配合,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为这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导入设计小结:
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心灵受到震撼,配以背景音乐,自然进入扩展思维过程,拉近历史知识与学生距离,效果是比较好。
需要注意是在一些问题处理上要多给学生留一些思考时间。
我想只有不断优化自己课堂教学,只有从细微处慢慢改变,一步步提高,才能让历史课真正变成有趣味学生心目中喜欢课堂。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设计及设计意图
合肥市蜀山区沙秀丽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
教师设问: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集团。
你知道是哪两个吗?
成员国分别是什么国家?
形成后带来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述:
所以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当时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你知道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吗?
你知道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哪次战役吗?
战争又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灾难?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展示图片: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激战后的凡尔登。
设计意图:
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进行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设计新颖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课的设计以鲜明的历史图片为载体,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问,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本课的欲望,并通过观察图片初步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让学生对战争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和情境体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体现出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潘凤
课堂导入:
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现几幅关于当今美国对一些国家发动战争后,这些国家的人民生活的悲惨境地,战争给建筑、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的后果是什么?
引导学生引起学生对战争的深思,激发他们爱好和平的感情。
接着播放凡尔登战役的相关视频,通过其中的细节,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哪一次战争?
你对这次战争的初步了解有哪些?
组织学生讨论,找出他们所提出的哦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依次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观点对不对?
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一、现在的学生认知水平和对世界大事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展示图片就直接能够展现本课的主题,加深学生的印象,突出本课的主题。
并且图片的出现就直接能将他们带到战争的阴云中,从而能体会战争的残酷。
经过讨论,学生会初步形成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从而体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二:
通过视频所给出的信息,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从而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可以帮助学生对战争进行感性认知和情景体验,以协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
四、结合中考题型,读图题的比例不断上升,经常在课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图示的了解并加以分析,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巢湖七中程健
【情境导入】
展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
问题1:
你了解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吗?
教师:
巴尔干半岛是一个历史和地理的名词,位于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的陆地,地处欧、亚、非三大陆之间,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而这两地却想同塞尔维亚合并组成南斯拉夫国家。
这一吞并就必然引起塞尔维亚的极大愤慨,并在边境布置兵力,而奥匈帝国也陈兵边境,更加嚣张。
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问题2:
这一“火药桶”是怎么被点燃的?
又为什么会引发世界大战?
【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
1.巴尔干半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多数的初中学生对它是一个历史和地理的名词并不能做到准确的了解。
而半岛历来是国际关系中复杂、多事的地区,素有欧洲的“火药桶”之称,又是本节课的重要历史地点,以此作为切入点比较自然。
2.图示法既直观又形象,能快速地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空间概念,尤其是对课文中涉及的两个国家以及引发萨拉热窝事件的两个地区,能在图中得到直观的显示。
3.简介一下一战前半岛再次成为“火药桶”的由来很有必要,并自然提出“问题2”,这就为正式讲授课文第一个目“帝国主义争霸世界”,作了顺理成章的铺垫和过渡。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入设计:
童红霞
师: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际局势异常动荡,而局势最敏感最紧张的地区在哪里?
生:
巴尔干地区。
师:
幻灯播放《巴尔干地区形势图》。
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就像一个充满炸药的“火药桶|”,只要一粒火星就足以引起整个欧洲的大爆炸。
那么这粒“火星”是怎么点燃的呢?
请看课本短剧表演《萨拉热窝事件》,本剧分两个片段:
“干柴堆上的玩火行为”(斐迪南大公夫妇视察)和“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普林西普行刺)。
生认真观看表演。
师:
非常感谢这些同学的精彩表演。
点燃巴尔干的火星是什么?
生:
萨拉热窝事件。
师:
一战就是从这里点燃的。
下面我们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
设计意图: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指导者。
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学生想学、乐学的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心灵的安全感和精神的鼓舞,帮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寻找最佳途径达到目标。
九年级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理解抽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心智相对于七年级学生有了提高,在影视作品以及其他媒体已经了解一战的情况下,九年级学生尤其是男生对战争历史较感兴趣,能比较容易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根据“有效学习的指导”,在导入部分我着重引导学生课前查找文字影视资料,编写并排演课本剧,通过这种轻松活泼的形式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一战的兴趣。
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表演的能力,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实行了有效地学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与设计意图
中庙街道中心校张雪银
导入:
出示多媒体课件1,展示北京奥运的相关标志
教师:
200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宣布2008京奥运的主题口号: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尽管人类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但我们共同分享奥林匹克的魅力与欢乐,共同追求着人类和平的理想,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出示课件2 《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拿破仑率军远征俄国》、《北约轰炸南联盟》、《伊拉克战争》一组图片
教师:
和平,是人类最基本的愿望,为什么却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呢?
是战争不断地为和平制造障碍,一次次地毁灭了人类的梦想!
为什么会发生战争?
战争在人类历史上的影响如何?
学生:
朗读课件2《述说》
教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首次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从1914年7月至1918年11月,人类历史经受了这场空前规模和惨烈的战争。
为什么在20世纪的早期会发生这场大战?
导入设计意图:
利用北京奥运标志、主题口号:
《同一个世界,同一首歌》作为一种情境,渲染和平是多么地美好,营造和谐世界、和平幸福的氛围,接着是180度急转弯:
和平是如此地美好,又为什么那么遥远?
!
启发学生联想,从历史到现实中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无休无止的、充满血腥味的战争,自然地导入学习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
通过现实与历史的联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探求。
导入:
投影课件3 显示斐迪南大公遇刺画面
学生:
讲述或表演萨拉热窝事件的场景,也可以作为新闻记者身份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
教师提问:
这名塞尔维亚青年为什么要刺杀斐迪南大公?
他的个人冒险行为能不能解决民族冲突问题?
为什么这一事件使大战前就已存在的“火药桶”被点燃了?
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能否避免?
这场灾难涉及到了哪些国家?
它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让我们一同去思索、去了解这些问题吧。
出示课件4并板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入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课前各种方式搜集资料,整理归纳,教师充分放权,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做主,使他们在读、思、议、疑、说等自主学习和多维互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感悟历史,启迪智慧、提升科学和人文修养。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与设计意图
胡婷婷
导入设计:
播放利比亚战争的视频,着重选取一些灾难性的画面。
然后提问,这是什么事件?
你从画面中得到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然后告诉学生这是发生于2011年3月的由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战争造成了近6000人死亡,15万人无家可归。
大家从画面中看到的是遍地的尸体,是哭喊的孩童,是流离失所的人群,是残缺不全的建筑……是什么造成这一切的灾难?
是可怕的战争!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导入主要是有以下三个原因。
1.与时政紧密的结合。
学习历史,不是仅仅教会学生了解过去发生的事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历史观。
了解过去就为了更好地看待未来。
同时培养学生关注时事了解世界的视野,而不是拘泥于课堂,拘泥于课本。
2.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画面和真实的感受,对于他们理解知识和触动情感有很好的效果。
采用多媒体课件也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历史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情境体验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学习中看到战争的残酷和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从而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
导入的画面和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起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完成本课情感教学的任务。
当然从不同的角度还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请老师指导。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入设计及设计意图
巢湖栏杆中学学校王球
多媒体展示2012年伦敦奥运会相关的一些画面(如伦敦奥运会会徽、吉祥物等)。
教师提问:
看到这些画面,同学们会联想到什么?
(预期效果:
学生回答——2012年伦敦奥运会)
再问:
在奥运会召开之际,有谁知道奥运会的主旨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因受到古代奥运会追求和平的目的和影响,1896年,奥运会之父顾拜旦提出奥运会的主旨为“和平、友谊、进步”。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奥运会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有三届是有名无实的,其中首次被扼杀就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下面就让我们追溯历史的长河,去走进这场曾给无数人民带来灾难的战争吧)
设计意图:
1.运用多媒体教学,用两幅图片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图片的能力。
2.用学生熟悉的奥运题材导入新课,加深学生的印象。
同时,可以通过奥运会这一人类和平盛事及一战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
3.整个导入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适当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加上老师的及时总结、引导,让课堂师生间气氛融洽。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导入设计及设计意图
巢湖市第三中学 刘涛
导入)
师:
(1)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重要成果?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投影展示)
(2)其中在科技发明与利用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列?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结论。
)
但科技是一柄双刃剑。
如果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果运用于战争,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
(播放《萨拉热窝事件》的相关图文资料,进行导入提问:
1.这位塞尔维亚青年为什么要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
2.有人说“这声枪响”点燃了一战,同学们怎么认识?
(提示:
你赞成他的刺杀举动吗?
一战的爆发真的是因为这次暗杀事件吗?
)
设计意图说明:
一、通过及时复习提问,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通过提问科技的不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认识:
科技运用到不同领域,其产生的影响、效果是天壤之别的。
从而充分理解“科技是一柄双刃剑”,“战争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要爱护和平,远离战争”。
三、结合当前恐怖主义事件频发,引导学生理性分析、看待,形成正确认识。
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入设计及设计意图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 柏光华
“马克”Ⅰ型坦克
同学们,你们知道屏幕上图片展示的这是什么武器吗?
(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回答:
“坦克”。
教师:
“对,这是被誉为“陆战之王”的坦克,同学们请再看屏幕上图片,这是英国人发明的最早坦克,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首先被应用于哪次战争吗?
”(多媒体展示“马克”Ⅰ型坦克图片)。
学生回答,教师指出:
“这就是英国人最早发明并最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使用的被称为“马克”Ⅰ型的坦克,它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当德军第一次在战场上看到这个庞然大物都惊呆了,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
”同学们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最早使用坦克武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