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脱硝反应区运行规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9693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CR脱硝反应区运行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SCR脱硝反应区运行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SCR脱硝反应区运行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SCR脱硝反应区运行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SCR脱硝反应区运行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CR脱硝反应区运行规程.docx

《SCR脱硝反应区运行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CR脱硝反应区运行规程.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CR脱硝反应区运行规程.docx

SCR脱硝反应区运行规程

Q/LH

XXXX公司企业标准

QJ/LH04.40-2016

 

XXXXSCR脱硝(反应区)

工艺操作规程

 

2017-3-8发布2017-3-8实施

XXXX公司发布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2.引用标准……………………………………………………………….4

3.产品说明……………………………………………………………….5

4.工艺系统及设备选型介绍…………………………………………….8

5.基本化学反应方程式…………………………………………..……..10

6.岗位职责与范围…………………………………………………..…..10

7.开停车步骤及正常运行控制……………………………………..…..12

8.SCR脱硝系统的联锁保护…………………………………………...19

9.脱硫装置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措施……………………………....21

10.定期工作安排…………………………………………………..…....28

11.检查与考核…………………………………………………..…........29

 

XXXX公司企业标准

XXXXXXSCR脱硝(反应区)

工艺操作规程

QJ/LH04.40-2016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XXXX公司热电分厂锅炉车间#1—#3锅炉烟气SCR脱硝(反应区)装置的运行、监控以及日常维护项目要求,适用于所有脱硝(反应区)运行人员,是指导脱硝运行人员正确运行操作的法规。

要求脱硝(反应区)运行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运行调整、设备启停以及安全规程等事宜。

本标准适用于XXXXXXXXSCR脱硝(反应区)值班员操作工作。

2引用标准

引用依据:

《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建质[1996]40号;

《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DL/T 5210-2009;

《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DL/T5437-2009;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02;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大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

《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国电电源[2001]218号;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5047-95;

《液体无水氨》GB536-8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设备制造厂产品说明书;

3.产品说明

锅炉烟气脱硝装置布置在炉外,呈露天布置。

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工艺烟气脱硝系统,SCR反应器布置在省煤器与空预器之间的高含尘区域。

运行方式为连续运行,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可用率,不会因为该系统的故障而导致停机。

因此脱硝系统不设置烟气旁路系统。

锅炉配置2层SCR反应器,采用纯度为99.6%的液氨做为脱硝系统的反应剂。

采用模块化设计的蜂窝式催化剂,在设计煤种、锅炉最大工况(BMCR)、处理70%—100%烟气量条件下脱硝效率不小于85%。

氨进入反应器本体后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烟气中的NOx与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和水烟气系统主要包括:

反应器本体、烟道、膨胀节、导流板及整流器等。

来自锅炉省煤器出口的烟气,经脱硝装置导流板、整流器、喷氨格栅、整流器等设备,进入催化剂层催化反应,经过两层催化剂洗涤的烟气进入下级设备空预器和除尘器。

SCR反应器本体是SCR烟气脱硝技术中最关键的系统,指未经脱硝的烟气与NH3混合后通过安装催化剂的区域产生反应的区间。

SCR反应器本体内装有催化剂,当混合好的烟气与催化剂接触,达到脱硝的目的。

SCR反应器本体包括:

配套的法兰;反应器流场优化装置;进气和排空罩;反应器罩上的隔板;整流装置;催化剂层的支撑(包括预留层);催化剂层的密封装置;催化剂吊装和处理所需的装置;在线分析监测系统等。

催化剂层设置为三层,两用一备。

每个催化剂层布置2个蒸汽吹灰器,预留层留有接口。

脱硝还原剂氨气(本工程采用液氨蒸发工艺)被稀释风机稀释到5%浓度以下,从喷氨格栅进入烟道,通过导流板、烟气混合器使氨气与高温烟气充分混合,在经过导流板、静态整流器,使混合了氨气的高温烟气均匀的通过2层催化剂层,使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与氨气发生催化还原反应。

催化剂保证在不高于420℃的烟温范围内,入口NOX650mg/Nm3,设计煤种,锅炉负荷50%~100%BMCR下,在催化剂层发生催化还原反应,脱硝效率不小于85%。

按照设备功能布置不同,催化还原系统由氨/空气混合系统、喷氨系统组成。

3.1主要系统

3.1.1氨/空气混合系统

空气回路:

为两台稀释风机,一用一备,单台风机出口通过气动阀汇集到单侧的氨/空气混合器,然后分别喷入到各侧的SCR喷射器。

在SCR-DCS控制回路设置任一侧运行的稀释风机跳闸,备用风机自动投入运行。

氨气回路:

来自氨区的氨气经过操作平台上布置的气动关断阀,氨气流量调节阀,进入氨/空气混合器。

项目名称

单位

技术规范

稀释风机

—风机型号

KBM—25

—型式

离心风机

—数量

2

—设计流量

Nm3/h

2000m3/h

—全压

Pa

8000Pa

—电机

XMC—10

·额定功率

KW

10kW

·额定电压

KV

380

3.1.2喷氨系统

氨喷射系统主要指喷氨格栅,喷氨格栅中母管的数量,布置的位置均先采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模拟,以达到最佳的NH3/NOx混合比。

本工程布置一层格栅,格栅上有喷嘴,氨/空气混合气体通过喷嘴喷入烟道内与烟气混合。

每台炉有4支喷枪,并且安装时注意喷嘴顺烟气流向安装,每台炉设一个氨/空气混合器。

3.1.3蒸汽吹灰器

每台反应器每层催化剂布置2台蒸汽吹灰器,共4台。

每层催化剂的上方设置可伸缩耙式吹灰器。

预留层留有接口,使用介质为蒸汽。

3.2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

指标项目

单位

参数指标

1

保证脱硫效率

%

>85

2

保证NOX排放浓度

mg/Nm3

<100

3

氨空比

§

1.6

4

脱硝系统总阻力

Pa

≤900Pa(两层)

5

入口NOX

mg/Nm3

<650

6

烟气中自由水分

%Wt

<3.5

7

SCR脱硝装置负荷适应范围

%

70~100

8

烟气中烟尘

g/Nm3

50

9

除雾器出口液滴含量

mg/Nm3

75

10

CaCO3(90%纯度)

t/h

3.6(6台炉)

11

工艺水(规定水质)

m3/h

85(6台炉)

12

氨含量

%

99.6

13

残留物含量

%

0.4

14

氨逃逸

ppm

≤3

15

SO2/SO3转化率

%

≤1

16

烟气温度范围

320—410

4、工艺系统及设备选型介绍

氨进入反应器本体后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烟气中的NOx与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和水烟气系统主要包括:

反应器本体、烟道、膨胀节、导流板及整流器等。

来自锅炉省煤器出口的烟气,经脱硝装置导流板、整流器、喷氨格栅、整流器等设备,进入催化剂层催化反应,经过两层催化剂洗涤的烟气进入下级设备空预器和除尘器。

SCR反应器本体是SCR烟气脱硝技术中最关键的系统,指未经脱硝的烟气与NH3混合后通过安装催化剂的区域产生反应的区间。

SCR反应器本体内装有催化剂,当混合好的烟气与,达到脱硝的目的。

SCR反应器本体包括:

配套的法兰;反应器流场优化装置;进气和排空罩;反应器罩上的隔板;整流装置;催化剂层的支撑(包括预留层);催化剂层的密封装置;催化剂吊装和处理所需的装置;在线分析监测系统等。

催化剂层设置为三层,两用一备。

每个催化剂层布置2个蒸汽吹灰器,预留层留有接口。

脱硝还原剂氨气(本工程采用液氨蒸发工艺)被稀释风机稀释到5%浓度以下,从喷氨格栅进入烟道,通过导流板、烟气混合器使氨气与高温烟气充分混合,在经过导流板、静态整流器,使混合了氨气的高温烟气均匀的通过2层催化剂层,使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与氨气发生催化还原反应。

催化剂保证在不高于420℃的烟温范围内,入口NOX650mg/Nm3,设计煤种,锅炉负荷50%~100%BMCR下,在催化剂层发生催化还原反应,脱硝效率不小于85%。

按照设备功能布置不同,催化还原系统由氨/空气混合系统、喷氨系统组成。

主要设备规范:

序号

项目名称

规格说明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烟道

材质:

Q345,总壁厚:

6mm,腐蚀余量:

0.5mm,设计压力:

j:

9800Pa(瞬时抗压),最大允许温度:

420°C,

烟气流速≤15m/s

烟气阻力:

480Pa,保温厚度:

160mm。

2

灰尘积累的附加而荷载3kN/m2

2

SCR反应器

总壁厚:

6mm;腐蚀余S:

:

0.5mm;材质:

Q345;设计压力:

9800Pa(瞬时抗压);运行温度=389;最大允许温度=400;烟气流速:

3.9m/s;保温厚度:

160mm;烟气阻力:

480Pa。

2

12X13.61X12.6

3

氨喷射系统

型式:

分区混合型,喷嘴数量:

45/套,管道材质:

20钢。

2

4

催化剂

型式:

蜂窝式,层数:

2+1,活性温度范围:

300—43CTC,节距:

7.6mm,基材:

Ti02+V205活性物质:

V-Mo-W,体积:

475.11m3,重量:

390t烟气流速:

7m/s,寿命:

16000ho

2+1

5

吹灰器

型号:

耙式吹灰器,工质:

过热蒸汽。

6/每层

每层催化剂的上方

5.基本化学反应方程式

吸收塔内主要反应如下:

4N0+4NH3+02—4N2+6H20

6N0+4NH3—5N2+6H206N02+8NH3—7N2+12H20

2N02+4NH3+02—3N2+66H20

6.岗位职责与范围

6.1岗位设置

6.1.1湿法脱硫主操2名

6.1.2湿法脱硫副操2名

6.1.3除尘、脱硝主操1名

6.1.4除尘、脱硝副操1名

6.1.5湿法脱硫综合楼巡检操作工2名

6.1.6半干法脱硫主操1名

6.1.7半干法脱硫副操1名

6.1.8专职副班长1名

上述岗位每班次合计定员11人,4个运行班组合计44人。

6.2岗位职责

6.2.1专职副班长岗位

全权负责湿法脱硫岗位运行工艺调整监控、相关设备故障以及工艺波动的处理、当班#1—#6炉除尘、脱硝相关系统设备的故障处理、#4—#6炉脱硫的运行监控以及#7炉脱硫设施运行的故障排除以及非正常运行工况的调整。

6.2.3#1—#6炉除尘、脱硝主操岗位

除尘、脱硝主操岗位日后从事主要工作包括:

#1—#6炉除尘器的运行监控以及相关除尘器压差的控制;气力输灰、水力输灰系统的控制;压缩空气系统的压力监控;#1—#3炉SCR脱硝系统的喷氨流量控制;混合分配器的控制;各级空预器出入口压差控制;各级吹灰器的启停控制;催化剂反应温度的控制以及蒸汽吹灰减温减压器的控制;氨逃逸监视与控制;#4—#6炉SNCR脱硝装置的流量调节控制;氨逃逸监视与控制等工作。

负责下达工艺调整指令由副操完成。

出现工艺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及时分析判断故障点,并联系相关维护部门予以解决,做好协调沟通工作。

运行时出现各类问题及时汇报本班班长以及值长。

6.2.4#1—#6炉除尘、脱硝副操岗位

除尘、脱硝副操岗位日后从事主要工作包括:

#1—#6炉除尘器日常运行的喷吹系统故障排除操作;气力输送、水力输送装置的启停、巡检操作;#1—#6炉共计12台引风机的巡检操作;#1—#3炉SCR脱硝静态混合分配器的启停、巡检操作;#4—#6炉SNCR脱硝系统的巡检、操作等工作。

认真完成落实主操下达的操作指令,对于6台路除尘设备、气力输送设备以及SCR脱硝设备的运行状态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

相关设备切换以及运行详实记录于台账。

保证除尘、脱硝系统设备的安全运行。

7.开停车步骤与运行调整

7.1常规启动前的检查和准备

SCR系统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应注意下列事项:

7.1.1常规条件检查确认

7.1.1.1所有调节阀(用于调节NH3流量、蒸汽流量等),应开关灵活、可靠、有效;

7.1.1.2各表计投运正常;

7.1.1.3检查氨气、仪表空气、吹扫空气、稀释空气、生活水、吹灰蒸汽等压力正常;

7.1.1.4确认各自动监测装置己正常投入;

7.1.2系统条件检查确认

7.1.2.1确认锅炉己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7.1.2.2确认脱硝装置烟气流通正常;

7.1.2.3确认SCR进出口NOx分析仪、NH3分析仪及氧量分析仪已投入运行;

7.1.2.4确认机组负荷≥40%;

7.1.2.5确认脱硝反应器进口烟气温度正常(310°C≤T≤400°C);

7.1.2.6联系燃运值班员,锅炉SCR系统需投运,作好向SCR区供氨准备。

7.1SCR系统的常规启动

在SCR投入前锅炉已经在正常稳定的运行下。

在满足了脱硝装置投入条件下,联系值长申请脱硝装置投入,在得到许可后,方可操作。

脱硝装置投入前还应把反应器的进出口压差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判断催化剂是否积灰的对比参数。

及时投入SCR的蒸汽吹灰器,防止可燃物沉积在催化剂的表面上。

在反应器正常通烟满足了脱硝装置投入后,就可以准备对注氨系统进行操作,启动氨空气混合系统、喷氨系统向原烟气注入稀释后的氨气。

7.1.1SCR系统的氨气注入

7.1.1.1确认反应器喷氨格栅手动阀在打开位置,非运行人员严禁操作;

7.1.1.2如果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烟气温度满足喷氨条件,持续10min以上,则可以向系统注氨;

7.1.1.3启动稀释风机,风压、流量稳定后,投入稀释风机连锁;

7.1.1.4打开反应器氨气母管隔离手动阀;

7.1.1.5打开氨气缓冲罐出口至SCR气动开关阀,把氨气供应至注氨流量控制阀前,同时观察反应器侧的氨气管道压力应与氨站缓冲罐压力接近(0.38-0.6MPa);

7.1.1.6再次检查确认以下条件是否全满足:

脱硝反应器入口的烟气温度满足≥310℃,且持续10min以上;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分析仪、氨气分析仪、氧量分析仪已经工作正常,CRT上显示数据准确;两台稀释风机正常运行,风机出口风压正常。

7.1.1.7上述条件满足后,打开反应器氨气开关阀;

7.1.1.8手动打开调节阀前后隔离阀,关闭旁路隔离阀,在CRT缓慢调节两个反应器各自的氨气流量控制调节阀,先进行试喷氨试验,当调节阀打开后,要确认氨气流量计能够准确的测量出氨气流量。

否则,要暂停喷氨,把氨气流量计处理好后再继续喷氨。

首次喷氨时,脱硝效率暂时控制在30~50%。

7.1.1.9根据SCR出口氮氧化物的浓度及氨气浓度,缓慢的逐渐开大注氨流量控制阀,控制NOx的脱除率在30~50%。

如果在喷氨过程中,氨气分析仪的浓度>3ppm,或者反应器出口NOx含量无变化或者明显不准时,就需要暂停喷氨,解决问题后,才能继续喷氨。

7.1.1.10脱硝效率稳定在30~50%,全面检查各个系统,特别是反应器系统,在反应器出口手测氮氧化物浓度,比较每一个手工测孔的稳定数值,应基本一致,否则适当调整各个喷氨格栅手动节流阀,使每个喷氨格栅的氨气流量均匀。

检查氮氧化物分析仪、氨气分析仪及氧量计分析仪,确保烟气分析仪都工作正常,如果测量不准,联系厂家处理,最好能够用标准气体对仪器进行标定。

检查氨气制备系统,确保氨气制备正常,参数控制稳定,能够稳定的制备出足够的氨气。

7.1.1.11在全面检查各个脱硝的系统均工作正常后,可以继续手动缓慢开大注氨流量控制调节阀,使脱硝效率达到88%.

7.1.1.12在脱硝效率达到88%后,停止继续增大注氨流量,稳定运行2小时后,手动缓慢关小注氨流量控制阀,把脱硝效率降低至50%,然后联系热工检查氨气流量控制阀的控制逻辑,如果条件具备,把控制阀投入自动控制。

然后增加或者减少反应器出口的NOx浓度的控制目标,观察控制阀的自动控制是否正常,热工优化氨气流量控制阀的自动控制参数,使氨气流量控制阀自动控制灵活好用,满足脱硝控制要求。

7.2脱硝系统整套启动运行后的监控调整

7.2.1脱硝系统运行温度

烟气中如果不含有硫的情况下,催化剂的正常运行温度是315~407℃。

温度低的条件下,催化剂的活化性能降低,但低温一般发生在低的锅炉负荷情况下,此时将不会降低脱硝效率。

由于烟气中含有硫,因此脱硝系统的运行温度就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中主要受烟气中三氧化硫含量的影响。

由于三氧化硫和氨气反应会生成硫酸氢铵,硫酸氢铵的沉积容易引起催化剂的失活,同时硫酸氢铵也容易粘结在空预器的换热片上,造成预热器堵塞。

因此脱硝系统运行时入口处的烟气温度应高于硫酸氢铵的露点温度10℃以上。

硫酸氢铵的露点温度由氨气和三氧化硫的浓度决定,同时也受入口处的NOx的浓度及期望的脱硝效率的影响。

入口烟气温度过高,容易引起催化剂的烧结现象,烟气温度大于420℃时,将会导致催化剂的损毁。

因此在脱硝系统运行中,更加应注意的是烟气温度低的问题。

在脱硝系统运行中,要密切注意入口烟气温度的变化,且不可在烟气温度不满足时还要继续注氨。

当然,在热控控制逻辑里,已把烟气温度这一条件作为控制阀打开的必要条件。

如果入口烟气温度不符合喷氨要求,注氨速关阀将会联锁保护关闭。

7.2.2注入氨气流量的控制(即需氨量的控制)

注入氨气流量是根据设置的期望的NOx去除率、锅炉负荷、总的烟气流量、总燃料量的函数值来控制的。

其基本的控制思想是根据入口控制氮氧化物含量(该含量又是根据总的空气流量与总的燃料量来求出一个锅炉负荷,从而对应于某一负荷下的入口NOx含量)及期望的脱硝效率计算出一个氨气流量,然后再通过出口氮氧化物实际含量来修正喷氨流量,同时氨逃逸率也是一个控制因素。

如果氨逃逸率超过预先设定值,但此时SCR出口的NOx浓度没有达到设定的要求,此时,不要继续增大氨气的注入量,而应该先减少氨气注入量,把氨逃逸率降低至允许的数值(0—2ppm)后,再查找氨逃逸率高的原因,把氨逃逸率高的问题解决后,才能继续增大氨气注入量,以保持SCR出口NOx在130—160mg/m3的范围内。

7.2.3在系统喷氨后,要注意反应器出口的氨气浓度不能超过3ppm,否则,要检查喷氨是否均匀,如有可能,要测试反应器入口的烟气流场和氮氧化物分布流程,以个别的调整注氨格栅的注氨流量。

如果短时间不能解决氨气浓度超过3ppm的问题,那么,需要降低脱硝效率,减少氨气的注入量。

7.2.4运行时通过值长联系分析班检查确认反应器出口的氮氧化物分析仪、氨气分析仪、氧量分析仪工作正常,测量准确。

如有问题,需及时处理。

7.2.5检查每个反应器的喷氨格栅的氨气流量是否均匀,对流量不均匀的,通过调整节流阀,使喷氨格栅的氨气流量均匀。

7.2.6在SCR的注氨投入后,要注意监视反应器进出口压差的变化情况,如果反应器的压差增加较大,与注氨前比较增加较多,此时要注意增加催化剂的吹灰。

7.2.8在SCR的注氨投入后,锅炉运行注意监视下级设备空预器进出口压差的变化情况,要及时投运空预器的吹灰。

7.3脱硝系统的停止运行

7.3.1通知燃运值班员脱硝需停运;退出氨区设备运行,关闭氨缓冲罐出口至SCR供氨手动门;

7.3.2确认SCR区的氨气浓度逐渐降低至零后关闭SCR区喷氨关断阀A、B;7.3.3关闭SCR区A、B两侧喷氨流量调节阀;

7.3.4锅炉熄火后30分钟可停运稀释风机。

7.3.5SCR装置停运后,若机组未停运,则必须保持稀释风机运行,并定期进行脱硝区域的吹

7.3.6SCR系统的长期停运(锅炉停运):

7.3.6.1在锅炉降低至最低允许喷氨温度前,负荷暂时稳定,等注氨流量控制阀关闭后再继续降负荷。

7.3.6.2关闭液氨存储罐液相出口管道气动开关阀及其手动门。

7.3.6.3继续加热蒸发器数分钟,待蒸发器出口氨气压力几乎降为零后,逐渐关闭蒸发

器入口的蒸汽控制阀门,然后关闭其手动阀;放掉蒸发器内部的水。

7.3.6.4缓冲罐压力基本为零后,关闭至SCR气动开关阀。

7.3.6.5关闭反应器氨气开关阀,氨气流量调节阀。

7.3.6.6期间,催化剂的蒸汽吹灰器不能停止运行。

7.3.6.7在脱硝装置完全退出运行后,停运稀释风机,停止声波吹灰器运行,并进行一次灰斗卸灰顺控运行。

7.3.6.8至此,脱硝系统完全停止运行。

当然,如果液氨存储罐还存有液氨,则要按正常情况继续监视和巡视液氨存储罐的运行情况。

8.SCR脱硝系统的联锁保护

8.1SCR反应器主要参数的保护设定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设计值

保护设

计值

备注

1

稀释风机流量Q

m3/h

3500每侧

<2500

延时5秒,关闭喷氨关断阀

2

稀释风机流量Q

m3/h

<3000

延时1分钟,启动备用稀释风机

3

稀释风机跳闸

一一

报警同时关闭喷氨切断阀启动备用风机

4

反应区进口烟气温度T

°C

384

<300

关闭喷氨关断阀

5

反应区进口烟气温度T

°C

〈310

低报警

6

反应区进口烟气温度T

°c

>400

高报警

7

反应区进口烟气温度T

°c

>430

关闭喷氨关断阀

8

反应区出口烟气温度T

°c

384

<300

关闭喷氨关断阀

9

反应区出口烟气温度T

°c

<310

低报警

10

反应区出口烟气温度T

°c

>400

高报警

11

反应区出口烟气温度T

°c

>430

关闭喷氨关断阀

12

氨流量与稀释空气体积比

%

>8

高报警

13

氨流S与稀释空气体积比

%

>10

延时5秒,关闭喷氨关断阀

14

压缩空气入口压力

MPa

0.07

低报警

15

氨气入口压力

MPa

0.25

高报警

16

反应器压差

Pa

260

300

报警(三层时450Pa报警)

17

吹灰蒸汽压力高

MPa

0.09-0.12

2.8

报警

18

吹灰蒸汽压力低

MPa

0.5

报警

19

SCR出口NH3逃逸

PPm

3

报警

20

反应器出口NOx

mg/Nm3

〈150

持续15分钟,发NOx过低报警

21

反应器出口NOx

mg/Nm3

<100

持续30秒,关闭喷氨关断阀

22

锅炉MFT

关闭喷氨关断阀

23

氨泄漏量

ppm

200

高报警

24

氨泄漏量

ppm

300

退出氨区,关闭氨罐至蒸发器气动阀

25

NHa流量

kg/h

109〜233

233

发氨气流量高报警

26

NH3供应温度低

°C

-10〜48

-10

发氨气温度低报警

27

NH3供应温度高

°C

48

发氨气温度高报警

8.2.SCR区的联锁保护

8.2.1SCR自动跳闸条件(喷氨关断阀自动关闭):

8.2.1.1锅炉MFT;

8.2.1.2SCR进口烟气温度大于430°C或小于310°C;

8.2.1.3氨/空气混合物氨浓度≥10%;

8.2.1.4稀释风机A、B停止运行;

8.2.1.5单侧稀释空气流量小于2500Nm3/h延时5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