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战国策赵策四.docx
《战国策战国策赵策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国策战国策赵策四.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国策战国策赵策四
战国策战国策·赵策四
为齐献书赵王
原文:
为齐献书赵王,使臣与复丑曰:
“臣一见,而能令王坐而天下致名宝。
而臣窃怪王之不试见臣,而穷臣也。
群臣必多以臣为不能者,故王重见臣也。
以臣为不能者非他,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
非然,那么交有所偏者也;非然,那么知缺乏者也;非然,那么欲以天下之重恐王,而取行于王者也。
臣以齐循事王,王能亡燕,能亡韩、魏,能攻秦,能孤秦。
臣以为齐致尊名于王,天下孰敢不致尊名于王?
臣以齐为王求名于燕及韩、魏,孰敢辞之?
臣之能也,其前可见也已。
齐先重王,故天下尽重王;无齐,天下必尽轻王也。
秦之疆,以无齐之故重王,燕、魏自以无齐故重王。
今王无齐独安得无重天下?
故劝王无齐者,非知缺乏也,那么不忠者也。
非然,那么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非然,那么欲轻王以天下之重,取引于王者也;非然,那么位尊而能卑者也。
愿王之熟虑无齐之利害也。
〞
译文:
有人为齐国上书赵王,说:
“只要我一见到大王,就能使您坐等诸侯献上尊名,给您实惠。
可见,我很奇怪,大王为什么不就接见我,却困阻我,使我不能见到您。
这样,大臣们一定多认为我是个无能之辈,您才不愿见我。
大臣们以为我无能,这没有别的原因,因为他们想利用您的军队去成就他们的私利;不然,就是在外交上有所偏爱;不然,他们就是一些缺乏才智的人;不然,就是他们想借重诸侯之力来威胁大王,让您按照他们的主张去行事。
我能让齐国顺从大王,大王便能够灭掉燕国,能够灭掉韩国、魏国,能够进攻秦国,能够孤立秦国。
我如果让齐国献给大王尊名,诸侯谁敢不献给大王尊名呢?
我让齐国割地给大王,诸侯又谁不献给大王尊名呢?
我让齐国割地给大王,诸侯又谁敢不割地给大王呢?
我让齐国为大王使燕、韩、魏三国献给大王尊名,他们又谁敢推辞呢?
我的能力,就在于能预知未来。
齐国如果首先尊重大王,那么诸侯都会尊重大王;如果没有齐国尊重大王,那末诸侯必定都会看轻大王。
秦国强大,是因为它和齐国没有关系,所以才尊重大王;燕、韩、魏三国,自认为和齐国没有关系,所以才尊重大王。
如果大王没有齐国的关系,又怎么会受到诸侯的尊重呢?
所以那些奉劝大王不联合齐国的人,假设不是缺乏才智的人,就是不尊重大王的人;不然,就是想利用大王的军队去成就他们的私利;不然,就是借重诸侯之力来威胁大王,让大王按照他们的意见去行事;不然,那他们都是些地位尊贵而才能低劣的人。
希望大王深思熟虑,衡量一下失去齐国的得害得失。
〞
齐欲攻宋
原文:
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
齐乃捄赵以伐宋。
秦王怒,属怨于赵。
李兑约五国以伐秦,无功,留天下之兵成皋,而阴构于秦。
又欲与秦攻魏,以解其怨而取封焉。
魏王不说。
之齐,谓齐王曰:
“臣为足下谓魏王曰:
‘三晋皆有秦患。
今之攻秦也,为赵也。
五国伐赵,赵必亡矣。
秦逐李兑,李兑必死。
今之伐秦也,以救李子之于死也。
今赵留天下之甲于成皋,而阴鬻之于秦,已讲,那么令秦攻魏以成其私封,王之事赵也何得矣?
且王尝济于漳,而身朝于邯郸,抱阴、成,负蒿、葛、薜,以为赵蔽,而赵无为王行也。
今又以何阳、姑密封其子,而乃令秦攻王,以便取阴。
人比然而后如贤不,如王假设用所以事赵之半收齐,天下有敢谋王者乎?
王之事齐也,无入朝之辱,无割地之费。
齐为王之故,虚国于燕、赵之前,用兵于二千里之外,故攻城野战,未尝不为王先被矢石也。
得二都,割河东,尽效之于王。
自是之后,秦攻魏,齐甲未尝不岁至于王之境也。
请问王之所以报齐者可乎?
韩呡处于赵,去齐三千里,王以此疑齐,曰有秦阴。
今王又挟故薛公以为相,善韩徐以为上交,尊虞商以为大客,王固可以反疑齐乎?
’于魏王听此言也甚诎,其欲事王也甚循。
甚怨于赵。
臣愿王之日闻魏而无庸见恶也,臣请为王推其怨于赵,愿王之阴重赵,而无使秦之见王之重赵也。
秦见之且亦重赵。
齐、秦交重赵,臣必见燕与韩、魏亦且重赵也,皆且无敢与赵治。
五国事赵,赵从亲以合于秦,必为王高矣。
臣故欲王之偏劫天下,而皆私甘之也。
王使臣以韩、魏与燕劫赵,使丹也甘之;以赵劫韩、魏,使臣也甘之;以三晋劫秦,使顺也甘之;以天下劫楚,使顺也甘之。
那么天下皆呡秦以事王,而不敢相私也。
交定,然后王择焉。
〞
译文:
齐国准备进攻宋国,秦国派起贾去阻止。
齐国于是联合赵国去进攻宋国。
秦王发怒,便与赵国结怨。
赵国的李克联合五国去进攻秦国,没有成功,就把诸侯的大军驻在成皋,秘密与秦国勾结。
又准备和秦国联合去进攻魏国,来消除秦国对赵国的怨恨,并取得自己的封地。
魏王不快乐,苏秦便到齐国对齐王说:
“我可为您对魏王说:
‘韩、赵、魏三国都遭受秦国的战祸,现在进攻秦国,是为了赵国。
如果秦、燕、齐、韩、魏五国联合攻赵,赵国必定灭亡。
秦国假设赶走李兑,李兑只有死路一条,现在进攻秦国,是在救李克的命。
如果赵国把诸侯的大军留在成皋,暗中出卖诸侯,和秦国勾结媾和,与秦国联合进攻魏国,来到达李兑取得封地的目的,那您倒向赵国又有什么好处呢?
而且大王您曾经渡过漳河,亲自去邯郸朝见赵王,把阴成、葛孽割结赵国,作为赵国的屏障,但赵国也不见得为你效力。
现在您又以河阳、姑密赐封李总之子,而赵国竟在与秦国联合进攻魏国,以便夺取陶邑。
人和人只有比照,才知道贤与不贤。
大王如果拿出对待赵国一半的心意去联合齐国,诸侯又有谁取图谋大王呢?
大王倒向齐国一边,既没有称臣朝拜的屈辱,又没有割地的损失,而齐国因为大王这样对待它,它会发动全国兵力开赴燕、赵两国的边界,用兵于二千里之外,攻城野战,没有不为您打头阵,而首当其冲的。
它打下两座城池,割取河东之地,完全献给您大王。
从此以后,如果秦国进攻魏国,齐军未尝不每年开赴魏国来援助您。
请问大王,您用什么来报答齐国呢?
韩在楚国,离齐国三千里,大王因此疑心齐国,说:
“齐国和秦国有阴谋。
〞现在大王又劫持过去齐国的薛公为相,与韩徐为成为知己,尊重虞商以为贵宾,大王怎能反倒对齐国抱疑心了呢?
’魏王听了我这一番话,一定会心悦诚服,他准备倒向齐国,一定会顺从大王,竭力怨恨赵国。
我希望大王即日让魏王了解大王对他很友好,我愿意为您把秦国对魏国的怨恨转移到赵国去。
希望大王暗地里尊重赵国,不要让秦国知道您尊重赵国。
秦国发现齐国尊重赵国,它也会尊重赵国。
齐、秦两国都尊重赵国,我定会见到燕、韩、魏三国也必然尊重赵国,都不敢与赵国对抗。
三国都倒向赵国,赵国又与秦国结成友好联盟,那末赵国的地位一定会居于齐国之上。
所以,我想让大王您使诸侯之间互相冲突,而大王暗暗从中进行调解大王让韩、魏、燕三国与赵国冲突,派公玉丹以中调解;让赵国与韩、魏两国冲突,派甘子从中调解;让韩、赵、魏三国与秦国冲突,派顺子从中调解;让诸侯与楚国冲突,派韩从中调解。
这样,诸侯堵塞了与秦国交往之路,便都会倒向齐国,且不敢暗中同秦国交往,然后大王再与诸侯稳固邦交。
您看,五国是与赵国亲善,或是与大王亲善,那个对大王有利呢?
您可以从中加以选择。
〞
齐将攻宋
原文:
齐将攻宋,而秦、楚禁之。
齐因欲与赵,赵不听。
齐乃令公孙衍说李兑以攻宋而定封焉。
李兑乃谓齐王曰:
“臣之所以坚三晋以攻秦者,非以为齐得利秦之毁也,欲以使攻宋也。
而宋置太子以为王,下亲其上而守坚,臣是以欲足下之速归休士民也。
今太子走,诸善太子者,皆有死心。
假设复攻之,其国必有乱,而太子在外,此亦举宋之时也。
“臣为足下使公孙衍说奉阳君曰:
‘君之身老矣,封不可不早定也。
为君虑封,莫假设于宋,他国莫可。
夫秦人贪,韩、魏危,燕、楚辟,中山之地薄,莫如于阴。
失今之时,不可复得已。
宋之罪重,齐之怒深,残乱宋,得大齐,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以奉阳君甚食之,唯得大封,齐无大异。
臣愿足下之大发攻宋之举,而无庸致兵,姑待已耕,以观奉阳君之应足下也。
县阴以甘之,循有燕以临之,而臣待忠之封,事必大成。
臣又愿足下有地效于襄安君以资臣也。
足下果残宋,此两地之时也,足下何爱焉?
假设足下不得志于宋,与国何敢望也。
足下以此资臣也,臣循燕观赵,那么足下击溃而决天下矣。
〞
译文:
齐国将要进攻宋国,秦国却暗暗进行阻挠。
齐国因此打算与赵国联合,但赵国不同意。
齐国就派苏秦说服奉阳君李兑进攻宋国,以便决定他的封地。
李兑就对齐王说:
“我之所以让韩、赵、魏三国坚持进攻秦国,并不是为了齐国给赵国好处,而是便于打败秦国,想让齐国去进攻宋国。
可是宋国立了太子为国君,全国臣民尊亲国君,坚决保卫宋国,因此我想要您赶快撤军,回国休整。
现在宋国太子已经逃跑,那些太子的党羽一定誓死追随太子。
如果再出兵进攻宋国,宋国一定大乱,可是太子已逃往国外,这正是灭亡宋国的大好时机。
“我已经为您派苏秦去说服奉阳君公子成,苏秦说:
‘您年纪已经老了,封地不可不早日确定。
为您考虑封地,不如选在宋国,别国就不行。
秦国贪得无厌,而韩、魏两国与秦国邻近,因此封地如定在韩、魏,那么凶多吉少;如定在燕、楚,又太偏远。
在中山故地,土地贫瘠;还不如定在宋国的陶邑为好,如果失去现在这个时机,您再想要封地,也得不到了。
宋王罪大恶极,齐国又对他深恶痛绝。
如果共同消灭无道的宋国。
强齐将会感谢您,您又能确定自己的封地,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啊!
’〞
“奉阳君公子成一定很愿意采纳苏秦的意见。
虽然奉阳君能否确定封地,这对齐国来说,没有什么大害,但我希望您大举进攻宋国,不必依赖别国的兵力,就凭自己的力量,观察奉阳君如何来响应您。
假设用陶邑来引诱奉阳君,又顺从燕国以威胁赵国,我衷心祝贺奉阳君将确定自己的封地,灭宋之事必然彻底成功,我又希望您封地给燕国的襄安君,好协助我工作。
您真的灭了宋国,那末这两处封地,您又何必吝惜呢?
如果您不能灭掉宋国,又怎能希望齐国割地给燕国呢?
您以此来帮助我,我顺从燕国,观察赵国,那末您就会轻而易举地消灭宋国,控制诸侯了。
〞
五国伐秦
原文:
五国伐秦无功,罢于成皋。
赵欲构于秦,楚与魏、韩将应之,秦弗欲。
苏代谓齐王曰:
“臣以为足下见奉阳君矣。
臣谓奉阳君曰:
‘天下散而事秦,秦必据宋。
魏冉必妒君之有阴也。
秦王贪,魏冉妒,那么阴不可得已矣。
君无构,齐必攻宋。
齐攻宋,那么楚必攻宋,魏必攻宋,燕,赵助之。
五国据宋,不至一二月,阴必得矣。
得阴而构,秦虽有变,那么君无患矣。
假设不得已而必构,那么愿五国复坚约。
愿得赵,足下雄飞,与韩氏大吏东免,齐王必无召呡也。
使臣守约,假设与有倍约者,以四国攻之。
无倍约者,而秦侵约,五国复坚而宾之。
今韩、魏与齐相疑也,假设复不坚约而讲,臣恐与国之大乱也。
齐、秦非复合也,必有踦重者矣。
后合与踦重者,皆非赵之利也。
且天下散而事秦,是秦制天下也。
秦制天下,将何以天下为?
臣愿君之蚤计也。
“天下争秦有六举,皆不利赵矣。
天下争秦,秦王受负海内之国,合负亲之交,以据中国,而求利于三晋,是秦之一举也。
秦行是计,不利于赵,而君终不得阴,一矣。
天下争秦,秦王内韩呡于齐,内成阳君于韩,相魏怀于魏,复合衍交两王,王贲、韩他之曹,皆起而行事,是秦之一举也。
秦行是计也,不利于赵,而君又不得阴,二矣。
天下争秦,秦王受齐受赵,三疆三亲,以据魏而求安邑,是秦之一举也。
秦行是计,齐、赵应之,魏不待伐,抱安邑而信秦,秦得安邑之饶,魏为上交,韩必入朝秦,过赵已安邑矣,是秦之一举也。
秦行是计,不利于赵,而君必不得阴,三矣。
天下争秦,秦坚燕、赵之交,以伐齐收楚,与韩呡而攻魏,是秦之一举也。
秦行是计,而燕、赵应之。
燕、赵伐齐,兵始用,秦因收楚而攻魏,不至一二月,魏必破矣。
秦举安邑而塞女戟,韩之太原绝,下轵道、南阳、高,伐魏,绝韩,包二周,即赵自消烁矣。
国燥于秦,兵分于齐,非赵之利也。
而君终身不得阴,四矣。
天下争秦,秦坚三晋之交攻齐,国破曹⑨屈,而兵东分于齐,秦桉兵攻魏,取安邑,是秦之一举也。
秦行是计也,君桉救魏,是以攻齐之已弊,救与秦争战也;君不救也,韩、魏焉免西合?
国在谋之中,而君有终身不得阴,五矣。
天下争秦,秦按为义,存亡继绝,固危扶弱,定无罪之君,必起中山与胜焉。
秦起中山与胜,而赵、宋同命,何暇言阴?
六矣。
故曰君必无讲,那么阴必得矣。
〞
“奉阳君曰:
‘善。
’乃绝和于秦,而收齐、魏以成取阴。
〞
译文:
齐、楚、赵、魏、韩五国进攻秦国,没有结果,在成皋休战,赵国打算和秦国签订和约,楚国与韩、魏准备响应,齐国不同意。
苏秦对齐王说:
“我已经为您去会见了赵国的奉阳君了。
我对奉阳君说:
‘诸侯解散合纵联盟,去投靠秦国,秦国必然要占据宋国,魏冉一定会妒忌您占有陶邑。
秦王贪得无氏,魏冉妒忌成性,那末您就得不到陶邑了。
您不和秦国订立和约,齐国就一定进攻宋国。
齐国进攻宋国,楚国魏国也必定进攻宋国,燕、赵也就会帮助他们进攻。
五国占据宋国后,不到一两个月,必定拿下陶邑。
拿下了陶邑,再与秦国签订和约,秦国即使有什么变化,您也就平安无事了。
如果不得已,一定要和秦国签订和约,那末希望五国仍然坚守旧约,与赵国亲善。
您发奋有为,又与韩国联合,使齐王快乐,那么齐国就不会召回韩。
使五国坚守盟约,如果盟国有背约的,其它四国就会联合向它进攻。
五国没有背约,如果秦国要侵犯盟国,那末五国就会共同坚决对抗秦国。
现在韩、魏与齐国互相猜疑,如果五国不坚守盟约,私下与秦国媾和,我担忧盟国会大起内乱。
齐、秦两国不再度联合,就将继续对立,其它几国各自依附于两国,齐、秦两国力量就会不平衡。
不管齐、秦两国是再度联合,或是失去平衡,都对赵国不利。
而且诸侯解散了合纵联盟,去投靠秦国,就要被秦国所控制。
秦国控制了诸侯,那末您对诸侯还有什么作为呢?
我希望您及早考虑。
“诸侯投靠秦国,秦国会有六利谋略,都是不利于赵国的:
诸侯投靠秦国,秦国与齐国亲善,并与其它诸侯联合,来控制中原诸国,以便向赵、魏、韩三国提出要求,这是秦国的一个谋略。
秦国实现了这一谋略,就不利于赵国,而您终究得不到陶邑,此其一。
诸侯投靠秦国,秦王从齐国召回韩,从韩国召回成阳君,任命魏怀为魏相,恢复连横阵线,与赵、楚两国复交。
王贲、韩他之辈都再度起用,掌握大权,这是秦国的一个谋略。
秦国实行了这一谋略,不利于赵国,而您又得不到陶邑,此其二。
诸侯投靠秦国,秦王亲齐亲赵,秦、齐、赵三个强国已经亲善,乃胁迫魏国,求索安邑,这是秦国的一个谋略。
秦国实行了这一谋略,齐、赵两国响应它,魏国不待进攻,就会献出安邑,而增加秦国的地盘,秦国得到富饶的安邑,又和魏国关系极好,韩国必然倒向秦国,秦国必然要求赵国象魏国献给他安邑一样,也献地给他。
这样,既不利于赵国,而您又得不到陶邑。
此其三。
诸侯投靠秦国,秦国稳固与燕、赵的邦交,去进攻齐国,又联合楚、韩去进攻魏国,这是秦国的一个谋略。
秦国实行这一谋略,燕、赵就会响应它,燕、赵进攻齐国,两军开始交锋,秦国就联合楚国去进攻魏国,不到一、两个月,魏国必然被打败,秦国占领了安邑,堵塞了女戟的要口,韩国太行之道就被切断,它直下轵道,南阳,去进攻魏国,断绝韩国,囊括东周、西周。
这样,赵国自然就要被削弱了,国家被秦国削弱,而军队又被分散去进攻齐国,这既对赵国不利,而您又终身得不到陶邑,此其四。
诸侯投靠秦国,秦国增进与赵、魏、韩三国的邦交,以进攻齐国,国破财尽,而军队被分散在东边的齐国,秦国于是进攻魏国,夺取安邑,这是秦国的一个谋略。
秦国实行这一谋略,您就要去救援魏国,这是拿进攻齐国已经疲惫的军队去与秦国作战。
您不去救援魏国,韩、魏两国怎么能防止与秦国联合呢?
赵国就在图谋之中了,您又终身得不到陶邑,此其五。
诸侯投靠秦国,秦国于是伪装正义,复兴已经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的世家,稳固倾危的国家,扶助弱小的国家,给无罪的国君定罪,这是秦国的一个谋略。
秦国实行这一谋略,一定会重新建立起中山国和膝国。
秦国重新建立起中山国和滕国后,中山国仇恨赵国,滕国仇恨宋国,赵、宋两国自顾不暇,哪有时间去考虑陶邑呢?
此其六。
所以我说:
您一定不要和秦国媾和,陶邑就必为您所有。
〞
“奉阳君说:
‘好。
’于是与秦国停止媾和,联合齐、魏,以决定取得陶邑之约。
〞
楼缓将使
原文:
楼缓将使,伏事,辞行,谓赵王曰:
“臣虽尽力竭知,死不复见于王矣。
〞王曰:
“是何言也?
固且为书而厚寄卿。
〞楼子曰:
“王不闻公子牟夷之于宋乎?
非肉不食。
文张善宋,恶公子牟夷,寅然。
今臣之于王,非宋之于公子牟夷也,而恶臣者过文张。
故臣死不复见于王矣。
〞王曰:
“子勉行矣,寡人与子有誓言矣。
〞楼子遂行。
后以中牟反,入梁。
候者来言,而王弗听,曰:
“昔已与楼子有言矣。
〞
译文:
楼缓将要出使,其使命保密,辞行时他对赵王说:
“我虽然用尽全部力量和智慧,终究难免一死,恐怕不能再见大王了。
〞赵王说:
“这是什么话?
我一定写信说明,是委您以重任。
〞楼缓说:
“大王没有听说公子牟夷在宋国的事吗?
他在宋国地位尊贵,文张与宋王友好,诬蔑牟夷,以致公子牟遭受肉刑。
现在我与大王非公子牟夷与宋王的关系可比,但诬蔑我的却超过了文张。
所以我终究难免一死,恐怕不能再见到大王了。
〞赵王说:
“您就快出发吧,我已经与您有誓约了。
〞楼缓才出发。
以后,赵国的中牟人反叛,去到魏国。
侦察人员把这事报告了赵王,赵王不听,说:
“我已经与楼缓有誓约了。
〞
虞卿请赵王
原文:
虞卿请赵王曰:
“人之情,宁朝人乎?
宁朝于人也?
〞赵王曰:
“人亦宁朝人耳,何故宁朝于人?
〞虞卿曰:
“夫魏为从主,而违者范座也。
今王能以百里之地,假设万户之都,请杀范座于魏。
范座死,那么从事可移于赵。
〞赵王曰:
“善。
〞乃使人以百里之地,请杀范座于魏。
魏王许诺,使司徒执范座,而未杀也。
范座献书魏王曰:
“臣闻赵王以百里之地请杀座之身。
夫杀无罪范座,座薄故也;而得百里之地,大利也。
臣窃为大王美之。
虽然,而有一焉,百里之地不可得,而死者不可复生也,那么主必为天下笑矣!
臣窃以为与其以死人市,不假设以生人市使也。
〞
又遗其后相信陵君书曰:
“夫赵、魏,敌战之国也。
赵王以咫尺之书来,而魏王轻为之杀无罪之座,座虽不肖,故魏之免相望也。
尝以魏之故,得罪于赵。
夫国内无用臣,外虽得地,势不能守。
然今能守魏者,莫如君矣。
王听赵杀座之后,强秦袭赵之欲,倍赵之割,那么君将何以止之?
此君之累也。
〞信陵君曰:
“善。
〞遽言之王而出之。
译文:
虞卿问赵王:
“按人之常情,是愿意受别人朝见呢?
还是愿意朝见别人呢?
〞赵王说:
“人当然愿意受别人朝见的,怎么会愿意去朝见别人呢?
虞卿说:
“魏国是合纵联盟的盟主,反对赵国为合纵盟主的人就是魏相范座。
如果大王能以百里之地或万户大邑要求魏王杀了范座,范座死后,合纵联盟的盟主就可以转由赵国担任了。
〞赵王说:
“好。
〞就派人以百里之地要求魏国杀掉范座。
魏王容许了,派主管刑法的司徒逮捕了范座,却没有杀他。
范座写信给魏王说:
“我听说赵王以百里之地要求杀我。
杀了无罪的范座,只是小事一桩,而得百里之地却是大利。
我内心为大王庆贺。
但是还有一层;假设百里之地得不到,而人死了却不能复生,那末大王一定会被诸侯所耻笑。
我认为,与其拿死人去求利,还不如拿活人求利。
〞
他又写信给魏国后来的相国信陵君,说:
“赵、魏两国势均力敌,赵王随便送来一封信,魏王就轻意地为他杀死无罪的我,我虽无能,本来也是魏相。
一定是魏国因为合纵盟主的缘故,得罪了赵国。
一个国家,内无忠信之臣,在外虽获得土地,也没有力量把它守住。
可是现在能够守住魏国的,只有您了。
魏王听信赵王的话,杀了我以后,强秦就会按照赵国的打算,以一倍于赵国的割地要求杀您,那末您将如何来阻止它呢?
这是您的忧患之处。
〞信陵君说:
“好。
〞马上建议魏王把范座放了。
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
原文:
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使将而攻赵。
赵王因割济东三城令卢、高唐、平原陵地封邑市五十七,命以与齐,而以求安平君而将之。
马服君谓平原君曰:
“国奚无人甚哉!
君致安平君而将之,乃割济东三令城市邑五十七以与齐,此夫子与敌国战,覆军杀将之所取、割地于敌国者也。
今君以此与齐,而求安平君而将之,国莫无人甚也!
且君奚不将奢也?
奢尝抵罪居燕,燕以奢为上谷守,燕之通谷要塞,奢习知之。
百日之内,天下之兵未聚,奢已举燕矣。
然那么君奚求安平君而为将乎?
〞平原君曰:
“将军释之矣,仆已言之仆主矣。
仆主幸以听仆也。
将军无言已。
〞马服君曰:
“君过矣!
君之所以求安平君者,以齐之于燕也,茹肝涉血之仇耶。
其于奢不然。
使安平君愚,固不能当荣蚠;使安平君知,又不肯与燕人战。
此两言者,安平原必处一焉。
虽然,两者有一也。
使安平君知,那么奚以赵之强为?
赵强那么齐不复霸矣。
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车甲羽毛裂敝,府库仓廪虚,两国交以习之,乃引其兵而归。
夫尽两国之兵,无明此者矣。
〞
夏,军也县釜而炊。
得三城也,城大无能过百雉者,果如马服之言也。
译文:
燕国封宋国人荣蚠为高阳君,派他率军进攻赵军,赵王于是割让济东三城卢、高唐、平原,合计有城、市、邑五十七处,下令交给齐国,以此要求齐国的安平君田单为赵国带兵。
马服君赵奢对平原君赵胜说:
“赵国就这样没有人吗?
您请来安平君带兵,而割让济东三城,合计城、市、邑五十七处给齐国,这是夫子在和敌国战斗,打败敌军,斩杀敌将取得的土地,是从敌国那儿割取来的啊,现在您把这些土地割给齐国,以此要求安平君来带兵,赵国就这样没有人吗?
您为什么不让我带兵呢?
我以前曾经抵罪住在燕国,燕国任命我为上谷郡郡守,燕国的关口、要塞,我完全了解,百日之内,诸侯的援兵还没有聚集,我已攻下了燕国。
那末您为什么要求安平君带兵呢?
〞平原君说:
“将军您就算了吧,我已经告诉了赵王,赵王也已经同意了。
将军您就别说了。
〞马服君说:
“您错了,您之所以要求安平君,是因为齐国对燕国有食肝喋血、不共戴天的仇恨。
而对我就不是这样。
假使安平君是个愚蠢的人,本来就敌不过荣蚠;假使安平君是个聪明人,那他又不愿与燕国作战。
这两种估计,安平君必居其一。
即使如此,两者中他一定确定一种。
假使安平君聪明,那他为什么要让赵国强盛呢?
赵国强盛了,齐国就不会再称霸于诸侯了。
现在齐国得力于强赵之兵,去对抗燕将,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让赵国参军的士卒全都去挖战壕、筑堡垒,可是战车、铠甲、弓箭、战旗都已破损,粮仓、库房都已空虚,燕、赵两败俱伤,都听命于齐国。
于是安平君带着燕、赵两军返回,而燕、赵两军都已疲惫。
为什么您却不了解这种结果呢!
〞
这一支军队,挂起锅来做饭,艰苦地夺得了三座城,可是,城再大也不能超过三百方丈。
结果真的象马服君所说的那样。
三国攻秦
原文:
三国攻秦,赵攻中山,取扶柳,五年以擅呼沲。
齐人戎郭、宋突谓仇郝曰:
“不如尽归中山之新地。
中山案此言于齐曰,四国将假道于卫,以过章子之路。
齐闻此,必效鼓。
〞
译文:
齐、韩、魏三国进攻秦国,赵国进攻中山,攻下了扶柳,经过五年,控制了中山国呼沲河一带地方。
齐国担忧赵国侵入齐境,出兵守卫鼓邑。
宋突对宋相仇郝说:
“您不如把新从中山得来的地方全部归还中山。
中山根据这种情况,会这样告诉齐国:
‘赵国准备要借道卫国,来切断戍守鼓邑的章子驻军的后路,齐国了解这种情况,一定会放弃鼓邑的。
〞
赵使赵庄合从
原文:
赵使赵庄合从,欲伐齐。
齐请效地,赵因贱赵庄。
齐明为谓赵王曰:
“齐畏从人之合也,故效地。
今闻赵庄贱,张懃贵,齐必不效地矣。
〞赵王曰:
“善。
〞乃召赵庄而贵之。
译文:
赵使赵庄合从,欲伐齐,齐请效地,赵因贱赵庄,齐明为谓赵王曰:
“齐畏从人之合也,故效地。
今闻赵庄贱,张贵,齐必不效地矣。
〞赵王曰:
“善。
〞乃召赵庄而贵之。
翟章从梁来
原文:
翟章从梁来,甚善赵王。
赵王三延之以相,翟章辞不受。
田驷谓柱国韩向曰:
“臣请为卿刺之。
客假设死,那么王必怒而诛建信君。
建信君死,那么卿必为相矣。
建信君不死,以为交,终身不敝,卿因以德建信君矣。
〞
译文:
翟章从魏国来到赵国,与赵王关系甚好。
赵王三次请他出任相国,翟章都拒不接受。
田驷对赵国的柱国韩向说:
“我愿意为您去刺杀翟章。
翟章如死,赵王就一定发怒,以为是建信君所为,而杀掉建信君。
建信君如果死了,那末您一定出任相国;建信君如果不死,一定视您为知交,您终身不会失意。
您那么因此有恩于建信君了。
〞
冯忌为庐陵君谓赵王
原文:
冯忌为庐陵君谓赵王曰:
“王之逐庐陵君,为燕也。
〞王曰:
“吾所以重者,无燕、秦也。
〞对曰:
“秦三以虞卿为言,而王不逐也。
今燕一以庐陵君为言,而王逐之。
是王轻强秦而重弱燕也。
〞王曰:
“吾非为燕也,吾固将逐之。
〞“然那么王逐庐陵君,又不为燕也。
行逐爱弟,又兼无燕、秦,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
译文:
冯忌为庐陵君对赵王说: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