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三化学图像图表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9570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初三化学图像图表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三化学图像图表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三化学图像图表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三化学图像图表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完整版初三化学图像图表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初三化学图像图表专题训练.docx

《完整版初三化学图像图表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初三化学图像图表专题训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初三化学图像图表专题训练.docx

完整版初三化学图像图表专题训练

图像图表专题训练

化学图表题在历年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机率很高。

其特点为利用有限的文字信息,将化学知识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较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才能解好图像题呢?

首先要读懂题目中有限的文字信息,弄清考查的是哪方面的化学知识,对物质的量作了哪些说明,实验进行的程度如何等等;其次要看清横纵坐标轴(也称x、y轴)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再有就是对整个函数图像进行多角度认真地分析,这是解好图像题的关键环节。

考点一:

金属与酸反应

【例一】相同质量的Al和Mg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图中横坐标表示与酸反应的时间,纵坐标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能正()

ABCD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越靠前,反应

的速率越快,在坐标中斜线越陡,相同质量的Al和Mg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铝生成的氢气比镁多.

【例二】如图示出的是将铁、锌、铝、银分别插入足量的

CuSO4溶液后,金属溶解的质量与析出金属的质量关系.图中直线a表示()

A、锌B、铁

C、铝D、银

解析:

根据金属与硫酸铜的反应质量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与图象的对比得出正确答案.

【练练】

1、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金属活动性甲比乙强

B、若甲是铁,则乙可能是锌;若甲是铝,则乙可能是镁。

反应时间/s

C、若稀硫酸的质量相等,则甲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比乙大

D、若将相同质量的两种金属都放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则甲置换出铜的质量一定比乙多

2、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反应(M、N在

列叙

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述正确的是()

A.金属的活泼性N>M

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

C.相对原子质量N>M

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

考点二:

酸与碱作用

例三】(2008?

济宁)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需要利用中和反应原

理来降低某些环境中酸或碱的含量.学校课外活动小组利用5%的

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10mL5%的稀盐酸中,将测得溶液pH的变化绘制成右图所示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合理的是()

A、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酸性,pH=0

B、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14

C、滴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pH=7

D、未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显酸性,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显碱性

解析:

A、根据图象的起点进行分析,B、根据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图象走向进行分析,C、根据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图象进行分析,D、根据反应前后的图象进行分析.

例四】向CuCl2和盐酸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

的NaOH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反应中,氯离子个数减少

B、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C、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解析:

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来考虑;B、P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反应完,再去考虑溶质是谁;C、根据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的变化来考虑;D、根据沉淀质量算出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练练】

1、向

再除以

装有一定量Ba(OH)2溶pH和滴入稀Hp2

A、

液的小烧杯中,不断慢体积的变化情p况H如下图所示,其pH中正确B、7

慢滴入稀H2SO4至

D)、

的疼痛。

在氢氧化镁

时间t

C、

7

分氢氧化镁,能减缓

2、某种消化药片的

与胃酸作用的过O程中,胃液时间ptH变O化的情况时是间(tO

胃酸过多引起

)时间tO

C

3、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若改用ng氢氧化钠与相同量

D

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7(填“>”、“<”或“=”)

考点三:

图像与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

容器内有关量随时间变化图像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相等,可判断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时,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

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化学

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④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⑤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

 

化;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A.①②③8.①②③④⑤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

二氧化碳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所以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同时在这些变化中化学能和动能、势能之间相互转化,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也能相互转化.理清图示中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其中的变化过程.上图中的关键步骤是以水通电分解得到的氢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等能源.

【练练】

1、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氢气质量/g溶质质量分数/%沉淀质量/gpH

A.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时pH变化情况。

B.向氯化铁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C.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晶体析出。

考点四:

溶解度曲线图

例七】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

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解析:

常温下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操作的目的是对饱和溶液进行降温;然后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剩余固体的质量、物质的溶解度等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练练】

1.右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别得到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D.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同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乙=丙

C.甲=乙>丙D.丙>甲=乙

考点五:

看标签解答题

【例八】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过氧化氢溶液(如图所示)。

该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34g,加入适量催化剂,待完全反应后,共收集到0.32g氧气。

试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氧气的质量可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利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氧化氢的质量过氧化氢溶液质量×100%,可计算该瓶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

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MnO22H2O+O2↑

6832x0.32g

68/x=32/0.32g

解得:

x=0.68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0.68g34g×100%=2%答:

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

练练】

1、锌是人体健康必需的元素,锌缺乏容易造成发育障碍,易患异食癖等病症,使人体免疫功能低下。

市售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治疗锌缺乏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下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信息回答:

(1)葡萄糖酸锌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

(精确到0.01%)

(3)某患者除正常饮食吸锌元素外,还需服用该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若治疗一

萄糖酸锌口服液?

(简写出解题过程)

个疗程需补充104mg锌元素,而这些锌有75%来自该口服液,则患者共需服用支葡

××牌口服液主要成分:

葡萄糖酸锌化学是:

C12H22O14Zn每只口服液含葡萄糖酸锌45.5mg××制药厂

考点六:

图像与表格相结合

【例九】右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表

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种物质直接反应生成丙。

下表四组选项中,符合图中要求的是

解析:

A、氯化钡不能直接生成氢氧化钡;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C、铁的金属活动性小于镁,所以铁不能生成镁;D、铜加热可生成氧化铜,但铜和盐酸不反应.

一种未知物X。

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4.6

8

0

0

0

反应后质量

/g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m的值为2.8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

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通过计算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X的

组成、质量和化学式;经计算知X是一氧化碳,说明乙醇没有充分燃烧,增加氧气的量有助于乙醇的充分燃烧,从而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

练练】

1、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40

50

58

68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25%B.20℃时,70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得到不饱和溶液C.40℃时,75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5g水后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30%D.80℃时,84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5g氯化铵析出

课堂练习】

2、某温度时,有W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温度和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其

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

体直至不能溶解,有部分固体剩余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示,

3、

温室中的绿色植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

二氧气化碳的分量如下图所

4、质量,

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可将下列图像中符

PH表示酸碱度)()

5、

向足

量稀硫酸

量的锌粉,

下列图像能正

实的是(m为水的

情况的是(

列四组溶液,当后一种溶液加入到一定量的前一种溶液并稍过量,其溶液的导

电性(用电流强度I表示)与后一种溶液的质量(m)的函数关系符合右图的是()

A澄清石灰水B硝酸银溶液C盐酸

6、

D稀硫酸

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

7、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和

应情况

表示

的图像是下图是

的反应情况。

稀硫酸反应,能正确表示反

,A表示的反应情况,B

8、(08广西贵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小明称取该纯碱样品3.3g,充分溶解于水中,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沉所淀的示质。

量求/g:

(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精确到0.13.0%

(2)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为测定再滴加氯化

22.2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课后练习】

1、善于整理知识,能使你更好地掌握知识,下面是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B

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三”

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右下方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

化肥中三种植物营养元素-——NPK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三种常见的还原剂——H2.C.CO2

C

化学给人类带来的贡献

D

须辨清的物质

纳米金属贮存氢气——解决材料问题太阳能汽车——解决能源问题开发研制无硫火柴——解决环境问题

铅笔芯中不含铅——主要成分是石墨

干冰不是冰——而是固体CO2

纯碱不是碱——是盐

2、化学概念间有不同的关系,如包含、并列、交叉关系等。

下列选项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是()

2、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进入

城市家庭,它是含有下物质的混合物,在常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己烷

沸点/℃

-88.

6

-42.4

-0.5

36.1

69.2

常温下使用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这些物质最可能是()A.乙烷、丙烷和丁烷B.乙烷和丙烷C.只有乙烷D.戊烷和己烷

4、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溶的硝酸钾,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该学生在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

(g)

80

100

120

140

溶液的质量(g)

180

200

210

210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得到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

则该同学根据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⑶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③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④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

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NaOH;你认为:

②可能是;③可能是。

6、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图示,请完成下题。

A、t1℃时,在三只烧杯中各装入等质量的水,分别溶解A、B、C三种物质使其达到饱和,其中溶解最多的物质是。

B、在℃时,等质量的A、C两种物质的

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相等。

C、t4℃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至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7、某同学为探究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

20

20

40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8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4

0.4

0.4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

1)上表三次实验中,20g合金里的铁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溶液的质量是

g。

(2)该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结果保留至0.1%)

(3)第三次实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