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单元的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9244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单元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单元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单元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单元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单元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单元的教案.docx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单元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单元的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单元的教案.docx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单元的教案

课题

观察物体

主备人

何芳芳

备课时间

课时

备课组长签名

王晓凤

教研组

长签名

谭红丽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一)

个性化备课

知识技能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

讲完后问:

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

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

观察物体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

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

(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

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8页上的卡车图:

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并说说理由。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中的活动。

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练习十六第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课题

观察物体

主备人

何芳芳

备课时间

课时

备课组长签名

王晓凤

教研组

长签名

谭红丽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二)(规则几何体)

个性化备课

知识技能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能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教学重、难点

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观察物体。

----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和一个球(学具的大小应达到正对一个面看过去看不到其他面)。

请学生自己确定观察的顺序,轮流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上述立体图形。

全班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面看过去是不一样的。

2、学习例3

教师出示图片:

正方形

有一个立体图形,它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有可能是什么呢?

学生猜测、交流

一个面是正方形,有可能是正方体;还有可能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70练习十六第2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3、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

观察物体

主备人

何芳芳

备课时间

课时

备课组长签名

王晓凤

教研组

长签名

谭红丽

教学内容

练习课练习十六

个性化备课

知识技能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如何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和判断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的空间判断能力。

 

 

 

一、创设情境,回顾知识

1、出示书包、玩具等图片,让学生辨别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

  板书:

正面、侧面、上面

  提问: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2、出示实物立方体,提问:

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几个面?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1、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六3,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在不同角度观察,然后交换位置再观察,交流汇报,再连线。

3、完成练习十六4,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积累运用

1、看一看练一练

2、填一填

从侧面看是A图的有(   ),从正面看是B图的有(  )

3、观察下面的物体。

从上面、左面、正面看,各是什么图形?

  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与疑问。

 

课题

表内乘法

(二)

主备人

何芳芳

备课时间

课时

备课组长签名

教研组

长签名

教学内容

7的乘法口诀

个性化备课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生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记住并运用7的乘法口诀。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又是一个星期。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一个星期有几天?

两个星期有几天?

三个星期有几天?

四个星期有几天?

五个六个七个星期呢?

(板书:

7)

如果我们熟练了7的乘法口诀相信小朋友们一定算得很快。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7的乘法口诀。

1、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编口诀

(图片出示一朵七色花)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

这朵七色花有几个花瓣?

(2)教师出示表格:

七色花的朵数

 

 教师:

1朵七色花有7个花瓣,那么2朵一共有几个花瓣呢?

3朵呢?

4朵、5朵、6朵、7朵呢?

我们一起来完成这张表格。

(教师随机出示七色花)

(3)每位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完成板书,并交流:

你是怎样算的?

指导学生观察表格:

看了这张表格里,你能马上说出2朵七色花有多少个花瓣吗?

也就是说2个7是多少?

你能照样子说一说3个7是多少吗?

接着往下说,你还会说吗?

(5)教师谈话,形成问题情境:

刚才我们用每次加7的方法得到了七色花花瓣的个数,还知道了几个7是多少。

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们再碰到这种类型的题目,做的时候也这样一次次地加,你觉得怎么样?

(太麻烦)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问题呢?

(编7的乘法口诀)对呀,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1~6的乘法口诀,知道用乘法口诀计算非常方便,而且速度很快。

那么7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呢?

看着这张表格你能把他们编出来吗?

(6)小组合作编制7的乘法口诀,由组长负责填写。

(7)指名若干小组展示编制的乘法口诀,教师指名说说是怎样编的(1~2条)。

教师相机完成7的乘法口诀的板书。

2、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师:

为了迅速计算乘法,我们编出了口诀。

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你发现“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呢?

(有7句,后一句的得数比前一句多7。

师:

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几句容易记?

哪几句难记?

请你谈一谈。

(师生互相交流)

师:

那三七二十一这句话谁有好办法能记住呢?

(生答)

师:

其实口诀中的三七二十一这句话在生活中非常熟悉,请看屏幕,这是谁?

他在干嘛呀?

(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师:

这句话中有几句口诀呢?

(2句)我们来读一遍。

师:

对,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们都得要把这几句口诀记住,你们说,我们需要七七四十九天吗?

3、记忆“7的乘法口诀”。

过渡:

小朋友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就轻轻松松地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真了不起!

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红红的苹果,想要吗?

(出示课件)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数星期的天数。

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让我们再回头数一数。

一个星期7天,二个星期?

三个星期?

……

2、师生交流。

师: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计算的呢?

(生说)

四、总结评价,升华目标

师:

老师觉得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那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吗?

为什么?

(师板书:

7的乘法口诀。

1×7=7一七得七7×1=7

2×7=14二七十四7×2=14

3×7=21三七二十一7×3=21

4×7=28四七二十八7×4=28

5×7=35五七三十五7×5=35

6×7=42六七四十二7×6=42

7×7=49七七四十九

 

 

课题

表内乘法

(二)

主备人

何芳芳

备课时间

课时

备课组长签名

王晓凤

教研组

长签名

谭红丽

教学内容

7的乘法口诀练习

个性化备课

知识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并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流利地背出1—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计算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使通过比赛的形式,体验比赛的快乐和团队之间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1—7的乘法的计算技能。

进一步巩固7的乘法口诀计算。

 

 

 

(一)激趣引题

师: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二五班同学将在这里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比赛,很高兴作为本次比赛的主持,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今天参加比赛的两支各具特色的队伍。

(梦想队和飞虎队的代表介绍本队)觉究竟哪一支队伍更优秀,让我们在今天的比赛中拭目以待,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观看比赛的老师,同时也为自己鼓鼓劲。

今天我们的比赛主题是:

7的乘法口诀(板书题目)

(二)比赛环节

第一关:

我会背

师:

7的乘法口诀是目前我们学过的口诀中句数最多的,但是聪明的学生已经总结出有4句都是很好记得,今天就让我们来比一比,首先进入第一关:

我会背

1两队分别正着背7的乘法口诀

2两队轮着倒背7的乘法口诀

3老师挑背

4评比结果

第二关:

我会算

师:

背口诀的目的就是用口诀做题,同学们做题怎么样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关:

我会算

规则:

每队出一列同学进行开火车比赛,先算出口诀,再说出用的是那一句口诀。

①出示题目:

A组:

1×7=3×7=7×4=7×2=6×7=7×7=2×7=7×5=4×7=5×7=

B组:

2×7=7×7=7×3=2×7=5×7=7×1=7×4=7×5=6×7=2×7=

②挑同学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③本环节小结

第三关:

我会提问题

师:

看我们比赛的这么热闹,童话故事中的7个小矮人也来到了我们的比赛现场,并且向我们提出挑战,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三关:

我会提问题。

1出示图画,先说一说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2两队同学分别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师各板书一个)

3两人板演,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4点评题目并总结

第四关:

我会用

老师就列举出几个,你有信心解决吗?

让我们一起进入第四关:

我会用。

1出示题目1:

一瓶牛奶3元,小明每天喝一杯,一星期花多少钱?

(学生口答)

2出示题目2:

小学生每天上6节正课,一星期要上几节课?

(学生口答)

3引导学生讨论对比:

上两道题都是算一星期的,为什么第一道乘7,而第二道乘5呢?

4师小结:

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运用。

5出示题目3:

古诗《山行》,学生算一算诗中有几个字,加上题目呢?

第五关:

我最棒

师:

同学们,通过前四关的比赛可以看出,同学们从背诵、口算到运用都是非常出色的,你有信心挑战最后一关吗?

一起进入第五关:

我最棒。

①出示题目:

2×7+7=()×75×7-7=()×7

②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想法。

③找同学汇报结果。

5练习

(三)总结

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比赛,我们不但收获了知识,同时也收获了最珍贵的友谊和来自团队中互帮互组的团结精神,老师也希望我们班的这两支优秀的队伍能够在学习中、生活中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在比赛中学习,在比赛中进步。

(四)课堂练习

练习十七的第5、10题。

 

 

课题

表内乘法

(二)

主备人

何芳芳

备课时间

课时

备课组长签名

王晓凤

教研组

长签名

谭红丽

教学内容

8的乘法口诀

个性化备课

知识技能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出8的乘法口诀,理解8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人

 1、师:

同学们吃过螃蟹吗?

听过一首儿歌是这样唱的吗?

螃蟹一呀爪八个,两头尖尖这么大的个。

那你一定知道一只螃蟹几条腿?

(提示:

螃蟹最上面的大脚不是腿,叫蟹鳌。

)二只呢?

三只、四只呢?

 2、准备题

 每次加8,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8

      

 

(1)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纸上完成。

(2)集体评析。

提问:

1个8是多少?

再加1个8是几个8,是多少?

“24”是怎样得到的?

几个8相加得32?

40里面有几个8?

6个几是48?

再加1个8是几?

几个几相加得64?

3、揭示课题:

  师:

1—7的乘法口诀小朋友们学得很好。

今天我们将学习8的乘法口诀。

相信小朋友们能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这些口诀进行计算。

(板书:

8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多媒体出示例2情景图。

师:

让我们走进校乐队,去探究里面的数学知识。

师: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首先我们看一看第一排,一排有几个人?

(8人。

一排有8人,列示是1×8=8或8×1=8,口诀是什么呢?

我们在学7的乘法口诀时是怎样学的?

学生回忆方法,教师总结规律。

师:

今天我们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8的乘法口诀.

(3)学生尝试编口诀。

a、教师出示线段图:

0、8、16,

师:

接着是什么?

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接着填。

)那么3排几个人?

4排几个人?

5排、6排呢?

b、交流反馈。

学生完成教材第75页填空。

教师随机抽取展示交流。

(4)读口诀。

学生齐读口诀。

  2、寻找口诀内部规律,帮助记忆。

师:

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8的乘法口诀呢?

请同学们观察,这里面又有什么规律呢?

(1)第一个乘数:

按1——8的顺序排列;

(2)第二个乘数:

都是8;

(3)每一个积都比前一个多8;

(4)积的个位数是按8、6、4、2、0、8、6、4排列的。

 3、交流。

  师:

你们认为“8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

哪几句难记一些?

你用什么方法记呢?

写这些口诀要注意什么?

4、熟记口诀。

(1)同桌互背。

(2)按顺序齐背,倒过来背。

(3)教师与学生对口令。

5、应用。

(1)学习了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

(进行计算)

(2)完成书上第75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

三、巩固练习

1、编儿歌:

完成练习十八的第6题。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8=40      8×(  )=64

(  )×(  )=16    (  )×(  )=24

四、课堂总结

  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8=8一八得八8×1=8

2×8=16二八十六8×2=16

3×8=24三八二十四8×3=24

4×8=32四八三十二8×4=32

5×8=40五八四十8×5=40

6×8=48六八四十八8×6=48

7×8=56七八五十六8×7=56

8×8=64八八六十四

 

 

课题

表内乘法

(二)

主备人

何芳芳

备课时间

课时

备课组长签名

王晓凤

教研组

长签名

谭红丽

教学内容

练习十八

个性化备课

知识技能

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过程与方法

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熟练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乘法口诀。

1、指名背诵8的乘法口诀。

2、全班齐背1—8的乘法口诀。

二、练习巩固,运用口诀。

1、完成练习十八的第一题,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八的第4题。

1)先在书上连线,找出每个乘法算式的答案。

2)根据所选的算式说出相应乘法口诀。

3、引导练习十八的第7题。

1)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生自行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

4、解答练习十八的第10题。

1)引导学生明确题意。

(图中的人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几个人,也就是几个几。

2)独立列式解答。

3)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1题。

1)独立算出结果。

2)观察、比较算式与结果,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6、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2题。

1)看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解答?

3)小组合作完成。

三、拓展学习。

1、在□里填出合适的数。

39=□×□+□61=□×□+□

39=□×□-□61=□×□-□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8-16=8×□5×7+21=7×□

3、每辆车限坐乘客8人,现在有26位乘客,3辆车能坐得下吗?

4、商场里有一种袜子每双3元钱,妈妈有20元,想买6双这样的袜子,她带的钱够吗?

5、24=□╳□=□╳□16=□╳□=□╳□

6、6+☆+☆+☆=30☆=()

 

 

课题

表内乘法

(二)

主备人

何芳芳

备课时间

课时

备课组长签名

王晓凤

教研组

长签名

谭红丽

教学内容

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个性化备课

知识技能

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要用乘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会列乘法算式解答。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解决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策略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式计算。

将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3+3+3+34+4+42+2+2+2+2

2、直接列式。

5个3相加是多少?

2个4相加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看图弄清题意。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超市,去解决超市里的数学问题。

你瞧,这是超市的一角,认真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说出后,教师指出:

一个文具盒8元,一支铅笔3元,一块橡皮2元,一本日记本4元。

师:

明明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一个文具盒多少钱。

追问:

你能找到一个文具盒多少钱吗?

(根据问题,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

让学生完整地叙述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一个文具盒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

引导:

文具盒一个8元,买3个文具盒,可以用括线图这样表示:

8元8元8元

教师指出:

一个文具盒8元,3个文具盒就是3个8元。

可以怎样计算?

列式:

8×3=24(元)

教师追问: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因为每个文具盒8元,要求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元,就是求3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求3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钱数

乘以买的个数。

教师指出: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2)类似教学“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3)师:

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

完成练习十九的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比较总结。

提问: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教师小结:

只要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都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

1、完成练习十九的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解决“需要多少钱”的相关数学信息。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让学生根据3种商品的价格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3、完成练习十九的第5题。

教师引导:

(1)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2)要求全家人一共要多少钱,首先要知道什么?

(3)列式:

8×4+4=36(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板书设计

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8×3=24(元)

口答:

一共24元。

 

 

课题

表内乘法

(二)

主备人

何芳芳

备课时间

课时

备课组长签名

王晓凤

教研组

长签名

谭红丽

教学内容

9的乘法口诀

个性化备课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口诀的乐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明白口诀的来源。

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