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各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经验和措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9132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三角各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经验和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三角各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经验和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三角各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经验和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三角各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经验和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三角各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经验和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三角各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经验和措施.docx

《长三角各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经验和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三角各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经验和措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三角各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经验和措施.docx

长三角各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经验和措施

长三角各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经验和措施

长三角地区利用外资工作考察报告之二

2004年5月17—21日,我局调研小组赴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五城市就扩大利用外资发展开放型经济进行了调研。

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将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扩大利用外资,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许多政策措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现将长三角地区各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阅。

一、长三角各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举措

(一)领导重视,将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务。

南京借2001年举行世界黄山大会之机,专门成立投资环境领导小组,建立了每季度对外开放的讲评制度,由分管领导主持,每年8月为南京“投资环境改善月”。

2002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全市之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并实行利用外资工作一票否决制。

市委、市政府在近年先后下发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省级以上开发区发展的决定》、《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利用外资工作的决定》,据南京市外经局的同志介绍,这两个文件对南京市近年利用外资工作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由市外经局牵头,市监察局、市级机关工委等部门参加,建立了全市投资环境监控体系,聘请了投资软环境监测顾问。

无锡为在全社会形成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的良好氛围,无锡市委、市政府专门确定开展“优化投资软环境年”活动,各区(市)县和市级各部门都要围绕改善投资软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改进措施,主要领导都身体力行,对优化投资软环境的工作亲自抓,负全责。

无锡市为将改善投资环境的措施落到实处,建立了投资环境评议评价制度,由市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对全市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执法水平、政策落实的程度等组织评议评价,并通报评议评价结果。

评议评价结果作为单位评先进、公务员考核、干部任用的一个重要依据。

评议评价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以有效形成改善投资软环境的促进机制。

(二)推行“三全服务”,培育“亲商意识”,优化政务环境。

南京在各开发区都设立政务中心,开发区所在区县都将有关审批事项纳入开发区政务中心,政务中心职能公开、限期一次办结、涉及中央有关部门的两次办结。

南京还建立了网上投诉中心,由市有关部门与仲裁委等司法、准司法部门联合组成,中心不仅接受一般外商投资企业投诉,还受理劳资纠纷,拓宽了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的领域。

南京借鉴石家庄由三资企业给市政府涉外部门打分的做法,建立评议制度,通过监察局、城调队随机调查的方式,每年组织总数1万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对所有的政府部门进行评议,对部门负责人实行末位淘汰和低位训诫制度。

今年,南京市为求外资大项目有突破,对外资大项目开辟大项目“绿色通道”,实行“三全服务”,即全天候办理,不分星期六、星期天和节假日,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过程服务,不分筹建、开工、投产、经营等阶段,有求必应;全方位协调,只要外商有需求,都全力联络和协调。

在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的过程中,苏州形成了享誉中外的三大投资环境品牌:

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苏州工业园区的亲商理念。

如今,苏州市县乡镇以及各开发区都做到了“一站式服务”,苏州工业园区地税局为了让纳税人在申报纳税时有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之感,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均实行站立服务,双手接递,一种服务细节的变化,获得了外商赞不绝口的青睐。

目前,昆山市进一步倡导能办则办、急事快办、特事特办、有事马上办的作法。

苏州工业园区对企业实行“只收税不收费”的政策,进入开发区的企业支付购买土地使用权的费用后,不再交纳报建及基础实施增容等相关费用。

同时,将原先100多种收费,缩减到目前国家和省市规定的8种工本费,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行政性收费,苏州新区投资者也只需支付土地使用费,其它相关费用给予减免或由开发区管委会代交。

(三)超前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开发区的承载能力

苏州工业园区内部规划了金融业和旅游业的中心区、居住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制造业和加工工业区、信息产业园、国际科技园、生命科学园、现代物流园、研究生园等。

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投资者“买土地的同时也买了模型”,几年来园区经批准的规划没有出现过结构性和原则性的修改,建成的工业园和最初的模型一模一样。

无锡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强度2.8亿元,比上年增加0.9亿元;市级重点开发园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投入近0.6亿元,园区总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8%。

南京市要求重点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每平方公里不少于1亿元的投入,在实际建设中达到了1.7亿元/平方公里。

南京按照“创立品牌、集聚外资、突出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促进四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开发区、石化基地)的发展,把有限的资金投向重点开发区,做大做强四大开发区。

(四)全面推行“大通关”工程,改善物流环境。

南京市大力实施口岸大通关工程,提高通关效率。

首先是大力提升口岸运力,开辟国际客货运航线,加快沿江开放水域码头对外开放以及开放码头的社会化进程;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查验设施建设,提升口岸生产作业效率,创造良好的通关环境;改革通关作业模式,推广提前报检、提前报关、实货放行的并联通关模式。

对出口加工区企业实施“快速通关”管理模式,对高科技、高创汇、高资信、大型出口企业实行“便捷通关”管理模式;建立通关信用管理体系,对高资信企业开辟通关绿色通道;实行通关数据的联网传输,实现24小时无纸化电子通关的高效模式。

苏州的通关模式实现了进口提前报关、进口批量转关、出口提前报关、出口批量转关、作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减少了数据录入环节和二次录入容易产生的误差,节省时间和费用,提高了通关速度。

上海将机场从虹桥移到浦东,给苏州物流增加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成本,尽管目前从上海浦东机场下货到苏州工业园区进厂只需6个小时,但苏州仍开始实行分流计划,将杭州萧山机场作为进出口货物的主要空港之一。

杭州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代表团上门对接,着力打造苏杭走廊。

为彻底解决物流问题,苏州下大力气开展工作,向国家铁道部承诺5年内不修建机场,争取到国家支持开通苏州到香港货运直通班列,今年7月1日将正式开通,预计货物从苏州出发45小时以内可直达香港,中间无需任何转关,这在全国城市中是第一,苏州再次走在全国其它地方的前面。

上海建立了“大通关”领导小组,由韩正担任组长,四位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大通关工程推行“提前报检、提前报关,实货放行”、“便捷通关”、“无纸通关”、“跨区快速通关”方式;外高桥保税区空运“直通式”,机场监管仓库的功能被延伸到保税区内,企业报关、报检、提货在区内实现“一站式”作业;松江出口加工区快速通关实行“提前报关、卡口核放、舱单后核、签单后置”方式,空运货物从飞机抵港到货物运到加工区只需要4小时。

外管局实行“放宽开设帐户、便利外汇结算”的措施,大大简化了外汇核销手续。

上海大通关工程还对原来上海经贸网、上海市EDI中心和港航EDI中心进行整合,建立了“亿通网”,“亿通网”作为上海口岸物流通关信息统一发布窗口,为口岸监管部门和企业提供物流资讯服务、物流交换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物流数据交换。

从2003年10月1日开始,海关实行每周7天24小时上班。

目前,上海大通关工程已实现通关加工区内4小时、加工区外8小时、船运12小时,大大超过原先3—5天和“大通关”确定的12-24小时的通关时间。

(五)急外企之所急、全力协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问题

南京市对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问题进行普查,然后分类整理,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解决。

据南京市外经贸局的同志介绍,南京市三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电力、知识产权、交通运输、金融、劳动用工、产业配套等方面,市政府将外商投资企业反映的问题分为A、B、C、D四类,A类属于目前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B类属生产经营问题,由产业部门和中介机构协助解决;C类属于市场发育不全的问题,通过完善市场解决;D类属跨地区问题,如国际航班等,由市有关部门帮助争取解决。

目前,苏州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电力、交通问题。

苏州前期上报了许多项目,虽然大多数没有批准,但重点保留了一个火力发电厂和一个环保发电厂,预计2005年4月将全部解决电力问题。

由于该原因,苏州在目前各地电力纷纷出现紧缺情况下,又取得了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优势。

苏州交通问题预计明年也能全部解决,目前在建公路较多,通往上海共有60多条高等级的道路在建。

杭州市为缓解电力紧张的情况,提出了租赁发电的新措施,该市目前正与全球最大的电力租赁专业公司—英国亚力克国际电力租赁专业公司接触洽谈。

苏州市注重“育才”,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引进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概念,使其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国际投资商要求的操作技能、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

无锡为解决技工短缺的问题,由市领导带领相关外商投资企业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招聘人才。

面对周边城市改善投资环境形成的压力,苏州在今年春节后由市委市府连续几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投资环境,对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出台了《关于着力优化投资环境的对策措施》,对电力、消防、人力资源、对外交通、公共交通、交通次序、物流条件、信息咨询服务、人居环境、社会治安等十个方面的服务提出了32条措施,每条措施都有具体要求和量化指标,市委市府要求每个部门都要拿出整改措施,整改措施在报刊上公布。

杭州萧山区被台湾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推荐为大陆台商投资环境第一名,萧山区推出“便捷卡”举措,外商可凭“便捷卡”在医疗保健、子女入学、旅游住宿、机场服务等方面享受优惠和便捷服务。

(六)努力降低商务成本,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目前,长三角各城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竞争异常激烈,往往一个项目有七、八个城市来竞争,各城市为了增强竞争优势,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外商投资的商务成本。

上海意识到商务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投资成本,与周边苏州、无锡等竞争,2003年4月,上海正式实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若干意见》(俗称"173计划"):

将嘉定、青浦、松江确定为降低商务成本的"经济特区",总面积为173平方公里。

上海的说法是"173,赶昆山"。

"173"工程位于上海市区范围内,既有浦东的辐射,又兼商务成本低廉,整体优势明显。

建成之后对周边城市,尤其对江苏的苏州、昆山以及浙江的宁波、嘉兴的影响较大。

这三个园区是上海市目前全力运作的“经济特区”。

其意图是:

从降低商务成本入手,建立成本低地、投资洼地、人才高地,增强大上海的吸引力,目前已形成较强竞争力。

上海市认为除市区600多平方公里外,6000多平方公里的郊县商务成本并不高,实行173计划可以在上海市区与江浙一带建立缓冲区,留住外商,与苏州等城市竞争。

(七)突出以人为本、探索制度创新

苏州工业园区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制定了一套完整、独立、全新、系统的管理制度,相比一般开发区而言更具有组织、协调和推动能力。

园区先后编制实施了近50项新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其中的43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已经各级政府批准试行。

主要涉及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公积金制度、劳动管理、亲商服务、公务员队伍建设、建设资金管理等方面,这些制度和办法与工业园区之外实行的管理制度有较大的不同,在法律范畴内为所有企业和个人创造了公平竞争的良好条件,逐步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管理秩序和法治化环境。

特别突出的是苏州工业园区借鉴了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经验,实行预筹积累的个人帐户制,企业和职工个人对等缴纳22%—25%的基金,形成中国唯一的区域性公积金制度。

该制度做到了政府不拿钱、企业不增加负担、员工不减少收入,一揽子解决员工终身社会保障问题。

(八)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打造国际化生活社区

南京目前正在大手笔、大力度打造古都南京、滨江南京、文化南京、绿色南京四张城市名片,向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和生态城市迈进。

苏州、无锡、杭州都在积极建设绿色城市、绿色社区,大规模推行太湖生态治理、西湖综合治理工程。

上海正拟推出两、三家三级甲等以上医院与国际医疗保险机构对接谈判。

无锡已派出该市几家国有医院的院长组成医疗招商小分队赴新加坡、香港招商。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创立了“邻里中心”社区模式,“邻里中心”已成为中国社区服务第一品牌,开始向全国输出其管理模式和经验。

上海、苏州有真正的国际学校,只招收外商子女就读,采用外国的教材、教学大纲,用双语教学,教师大部分为外籍,学历为欧美国家承认,苏州昆山还有华东台商子女学校,采用台湾教材教学,台湾承认学历。

成都目前还没有一家完全采用国外教材,学历国外承认的供外商子女就读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

二、我市改善投资环境的启示和思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尽管成都市改善投资环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不能适应我市经济发展从内向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对比长三角地区,我市在投资环境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我市对投资环境及城市核心竞争力系统研究还不到位,投资环境评议评价体系不健全,全市上下亲商意识还有待培育和加强;二是城市规划缺乏超前的统筹规划,载体建设的重点和特色不突出,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承载能力较弱。

三是区位劣势导致物流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四是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集群未形成,企业生产配套成本高;五是外商生活配套设施与沿海相比有一定差距,国际化程度还不高。

长三角地区改善投资环境的许多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值得我市认真总结和学习。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建议,供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参考。

(一)建立健全投资环境评议评价体系,强化亲商意识,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项目就像一只金凤凰,它每天就在天上飞,到底落在哪里,最终要看当地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好的城市就象一棵梧桐树,能把金凤凰吸引过来。

因此,投资环境的好坏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我市要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培育全社会的亲商意识,树立"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形象,廉洁、规范、高效的机关形象和文明、勤劳、向上的市民形象。

要将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逐步建立投资环境评议评价制度,形成改善投资环境的促进机制。

(二)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招商引资载体

严格按照各开发区和区(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定位进行载体建设,加快园区基础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升项目接纳和承载能力。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优化产业布局,实现错位发展。

实行“一个倾斜两个集中”,即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工业倾斜,招商项目向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重大产业化项目向国家级开发区集中。

突出国家级开发区作为全市招商引资主战场和开放型经济增长极的地位,加大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道路、管网、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手笔推进。

凡符合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定位,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外资项目原则上要引导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发展。

(三)加快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营造软环境比较优势。

昆山一家在成都也有投资的台商企业老总说,成都的官员很热情,但感觉是在模仿、做秀,姿态没有降下来,思想上始终都以官员自居,而苏州的政府官员却不是这样。

因此,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办法、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清理行政收费,减少审批层次、环节和前置条件非常必要。

要整合政务流程,实施电子政务,提高办事效率,营造与国际接轨的政务服务环境;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建立政府决策公示制、预告制和通报制;建立重大决策公众参与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建立投资软环境测评制度,对破坏投资软环境的行为给以严处;建立网上投诉中心,拓宽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的领域;在有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推行“只收税、不收费”的政策。

(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全面推行“大通关”工程。

由市主要领导挂帅成立大通关领导小组,借鉴上海的作法,市领导带领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全程跟踪一票货,从下飞机到货物完成所有手续进入工厂车间,找出问题到底出在那个环节,对涉及的部门、环节进行彻底的重组。

对于重大产业化项目,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降低物流成本。

对我市开通的蓉深港铁联运“五定”班列,要想方设法完善有关环节,要争取进一步缩短在途时间,降低运转费用;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线,积极争取“第五航权”;加大引进现代物流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配套物流园区(中心)建设;尽快打通成都至沿海地区的全程高速公路货物运输通道。

(五)围绕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链招商,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按照我市“四个主导、两个壮大、一个培育”产业发展规划,以工业为我市招商引资的突破口、完善我市产业配套能力。

产业链招商要在两个方面同步推进:

一是做好产业龙头项目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特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通过龙头型项目的引进,带动相关配套产业项目;二是对我市有一定基础的产业,针对其薄弱环节,制定特殊政策,吸引相关配套项目,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降低龙头型项目的配套成本。

(六)建立完善的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加快外商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建立外商投资协调服务制度。

我市应建立无条件、无偿为外商投资者办理一切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制度,对外商在审批、报建、运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跟踪协调服务。

借鉴苏州对外商承诺当年审批、当年开工的作法,我市发改委、国土、规划、环保、外经等部门要与国家、省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加强沟通和联络,形成“快捷、方便”的重大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保证外商当年投资、当年审批、当年动工。

我市要加快国际社区建设步伐;加快我市相关医疗机构成为国际医疗救援定点医院的工作;加快建设国际学校等国际化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快引进现代中介服务机构,为外商提供保姆、房屋租赁等日常生活服务,从而提高成都的国际化程度,为在蓉外商营造良好的生活配套环境。

此外,建立为外商家属服务的制度。

有些外商家属在成都没有工作,生活枯燥,建议有关机构组织她们到企业、学校、旅游区参观游览,参加联谊活动、公益活动,一方面解决了外商家属的生活问题,又使她们了解成都,进一步通过她们宣传成都,实现亲情招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