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9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9086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83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9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9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9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9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9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9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

《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9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9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9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

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19自然灾害与防治

教学课件

专题19自然灾害与防治

1.(2016·课标卷Ⅰ,4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

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

中游河谷狭窄。

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

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1.【解析】 泥石流的成因主要包括降水条件(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汇流速度快、汇流量大)、地面松散物质条件(松散物质多,提供物质条件)、地形条件(坡度大,坡面径流冲击力和物质携带能力大)以及植被覆盖条件,结合具体材料分析可知该处冰川泥石流还有一个重要条件便是冰川消融提供大量水源。

【答案】 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2.(2016·浙江自选,11,10分)矿山地质灾害是人类在采矿过程中发生的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灾害。

矿产开采方式、矿区地质地貌、降水特征、地表植被覆盖率等因素与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直接关联。

下图我国两省矿山地质灾害分布图,其中甲省盛产煤炭,乙省盛产有色金属,两省矿产露天开采比例不高。

完成

(1)~(3)题。

(1)甲省西部①区、乙省西部④区均有分布的矿山地质灾害是(单选,3分)(  )

A.崩塌、泥石流B.滑坡、地面塌陷

C.崩塌、滑坡D.地裂缝、地面塌陷

(2)甲、乙两省矿山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地裂缝居多的共同原因是(单选,3分)(  )

A.耕地占比大,地表植被稀疏

B.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

C.降水量集中,土壤侵蚀强

D.矿产开发以地下采掘为主

(3)比较两省矿山泥石流灾害的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

(4分)

2.【解析】 第

(1)题,结合图例可知,甲省西部①区是崩塌、滑坡严重区,乙省西部④区是泥石流、崩塌、滑坡严重区,两地均分布的矿山地质灾害是崩塌、滑坡。

(2)题,由材料可知,两省矿产的露天开采比例不高,多以地下采掘为主,这种开采方式易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

第(3)题,由图可知,乙省矿山泥石流灾害较甲省多发,原因主要从乙省(湖南省)的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

【答案】 

(1)C 

(2)D

(3)乙省矿山泥石流灾害较甲省多发。

乙省较甲省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乙省西部为山地,地形起伏大。

3.(2015·山东文综,4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

据《明史·五行志》记载:

“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

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

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3.【解析】 地震灾害的危害大小,主要从地震级别、发生时间、波及范围、承载体人口和经济密度,以及灾害的关联性等方面分析。

【答案】 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4.(2015·海南地理,25,10分)阿卜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土坯房中。

2014年5月2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摧毁了山下的村庄。

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

此次灾害共造成2700多人死亡。

下图为灾害发生后的实景照片。

分析阿卜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

4.【解析】 本题考查滑坡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可从滑坡产生原因(地形、碎屑物质、降水等)、滑坡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聚落分布、房屋抗灾能力、村民救灾常识和区域救援能力等方面回答。

【答案】 地形坡度大,松散物质多,又遇强降水,导致滑坡强度(面积、体积)大;(3分)村庄人口多,位于不稳定山体下方,位置不当;(3分)土坯房屋不坚固、抗灾能力差,村民缺乏救灾常识;(2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缺乏,救援能力差。

(2分)

5.(2014·课标卷Ⅱ,43,10分)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5.【解析】 分析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应从图中分布均衡程度、集中分布时段等方面总结描述。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这些灾害的产生需具备地形条件、物质基础及触发机制。

地形、物质基础对于同一个地方而言随季节而变化较小,变化明显的是触发机制。

结合福建低山丘陵地区的气候条件(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即可解答。

【答案】 特点:

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6.[2014·上海地理,(十八),10分]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1)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

为什么?

(4分)

(2)判断图中①、②、③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6分)

6.【解析】 第

(1)题,泥石流发生除地形、物质基础等基本条件外,主要诱发因素是水源条件。

题干所示华北地区,降水集中在7、8、9月且强度较大,故可知答案。

(2)题,图2显示,①、②两处地势比③陡,①处更陡;①处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既产生更多的松散碎屑物,还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

结合图1,①位于东南部——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水源条件好。

【答案】 

(1)月份:

7、8、9月。

 原因:

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因此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为高。

(2)判断:

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

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7.(2012·福建文综,40B,15分)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9分)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6分)

7.【解析】 第

(1)题,从图文信息可以看出该地区断裂发育,岩石破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多陡崖,地形坡度大。

因而该区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

(2)题,主要从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对工农业生产、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答案】 

(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一、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1.广泛性与区域性

(1)广泛性:

分布范围很广,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

(2)区域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不同区域自然灾害的类型、频率不同。

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3.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4.联系性:

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灾害之间也具有联系性。

5.危害的严重性:

地震、干旱、洪涝灾害损失十分严重。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可以防御。

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两条灾害带上,即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表解如下:

灾害带

主要的

自然灾害

自然地理背景

人文地理背景

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

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海啸;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等

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

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水旱、风暴潮、台风、山地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热带、副热带海洋→台风→风暴潮;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

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集度大

三、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特点与分布

地质

灾害

多发的原因

特点

分布

灾情

地震

灾害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又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带的边界

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烈度较高

主要有西藏、新疆、华北和台湾省四个多发区

东重西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省的地震灾情最严重

滑坡

和泥

石流

灾害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夏季多暴雨等

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

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在地域上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西南地区为重灾区

四、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是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最常发生的有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害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形成多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原因及危害如下图所示:

五、地质灾害的自救与互救

1.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2.泥石流的自救与防范措施

(1)下雨天不要在沟谷中劳作。

(2)一旦听到连续不断雷鸣般的响声,应立即向两侧山坡上转移。

(3)在穿越沟谷时,应先观察,确定安全后方可穿越。

(4)去野外劳作前要了解、掌握当地的气象趋势及灾害预报。

(5)在遇到泥石流时,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爬。

六、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类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生态破坏

土壤侵蚀、土地沙化、森林枯竭、草原退化

加剧了洪水、风沙、干旱、滑坡、山崩、泥石流等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

环境污染

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气象灾害加剧;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影响人类健康

臭氧层破坏

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增加,使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发病率增加

工程活动

地下水过量开采、矿区采空

地表沉降塌陷、地裂缝

工程建设挖高填低

人工边坡出现崩塌、滑坡

大型水库蓄水,水文地质环境改变

诱发地震

1.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的分析思路

分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时要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如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造成夏季多暴雨、洪涝,冬季多寒潮等;分析地震、火山等内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时,要结合世界板块分布特点;分析滑坡、泥石流等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时,要结合地质地形分布特点和气候的季节变化;对于图表类试题,要结合图表提供的信息答题。

2.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

多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

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喷发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外力作用综合分析。

3.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的分析思路

灾害的影响或危害一般可分为生产、生活两个方面,包括生命安全、财产损失、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或危害。

4.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的分析思路

(1)非工程性防御

(2)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主要有三种方式:

方 式

实 例

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通过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治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治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

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

灾情的大小是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程度,灾情的分析主要依据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致灾因子强度和受灾体特性。

因 素

影 响

孕灾环境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灾害频发,灾情加重,如地表植被的破坏,加大了沙尘暴的频度和强度

致灾因子

致灾因子强度越大,灾情越大;强度越小,灾情越小

受灾体

特征

防灾意识

防灾意识强,能减轻灾情

抗灾能力

抗灾能力强,灾情小

经济密度

经济发展水平高、密度大,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小

易损程度

受灾体不易受损,能减轻灾情;易受损的受灾体,灾情重

人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进入自然灾害高风险区,会“放大”灾情;退出高风险区,则“缩小”灾情

(2013·山东文综,33,10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6分)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4分)

【点拨】 本题主要通过我国区域等高线图,考查自然灾害的形成及其危害。

【解析】 第一步:

读材料,明图示。

题干关键点①“泥石流发生概率较大”,关键点②“据图说明主要危害”。

第二步:

建联系,调知识。

对应关键点①迁移泥石流形成条件的知识,需要从地形、降水、地表物质、植被等方面对比两地差异;对应关键点②迁移泥石流造成危害的知识,但要据图分析,把握图中信息。

第三步:

析条件,组答案。

(1)题,图示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相对于乙地,甲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河谷坡度陡,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2)题,图示丙处位于河谷,有铁路经过,因此泥石流可能会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答案】 

(1)甲地。

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导学导考 本考点主要考查地质灾害产生的机制与发生过程及产生的危害,重点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地质灾害时要结合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植被破坏、地形、地质等原因分析,特别是结合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一些火山、地震的发生和分布。

1.(2016·广东四校第二次联考,43,10分)2014年10月29日,连日降雨造成斯里兰卡乌沃省巴杜勒地区发生严重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造成18人死亡,200多人失踪,150多所房屋被掩埋。

下图为斯里兰卡略图。

(1)试分析斯里兰卡巴杜勒地区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

(4分)

(2)说明为防范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采取的措施。

(6分)

1.【解析】 第

(1)题,一般来说,山高谷深、地势陡峭、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重力作用或流水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滑坡灾害。

(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防范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被覆盖率等。

【答案】 

(1)原因:

多山地,地形起伏大;岩石较破碎,地质疏松;雨季连日降雨,降水量大。

(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2)措施:

在山区植树造林;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2016·深圳市一模,43,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雪崩是指高山地区大量积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高处崩塌并迅速向下移动的自然现象。

尼泊尔北部是雪崩灾害多发的地区,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引发严重雪崩,导致多人伤亡。

分析尼泊尔北部地区雪崩灾害多发的原因。

2.【解析】 结合尼泊尔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及雪崩易发生的条件等方面分析。

【答案】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大,雪源丰富;(3分)北部高山坡度陡,积雪容易滑落;(3分)春季阳坡气温上升快,使山坡积雪稳定性变差;(2分)处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易诱发雪崩。

(2分)

3.(2016·河南中原名校联考,4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长圳洪浪村煤气站旁山体滑坡,造成多栋楼坍塌。

坍塌范围较大,现场有人被困,截至12月22日15:

30,滑坡造成76人失联。

事故发生地原本是一个采石场,弃用之后形成一个大坑,变成了渣土受纳场。

该渣土受纳场一天有几百车次泥头车拉泥土、建筑废料上山堆填,堆填泥土过高。

渣土受纳场不足的现状,一直是深圳非常头痛的问题。

跟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一线城市相比,深圳的面积最小,土地资源稀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大量废弃的土料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堆放地。

从地理角度分析此次深圳山体滑坡事故的原因,并为深圳市提出防范措施。

3.【解析】 根据材料提示,此次山体滑坡主要是由于渣土受纳场堆填泥土过高、过多造成的,同时未采取相应地保护加固措施。

疏松的渣土,容易引起山体滑坡。

针对这种因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的土料而引起的地质灾害,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利用渣土受纳场,注意渣土受纳场四周的加固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同时还需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等。

【答案】 原因:

渣土堆积过高;土质疏松;表层植被缺乏;四周的护坡加固工程不牢;雨水的侵蚀。

(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措施:

合理规划和利用渣土受纳场,控制渣土受纳场堆积废弃物的数量和高度;在渣土受纳场四周植树造林;加固护坡工程;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1.(2016·课标卷Ⅱ,4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1.【解析】 防治洪涝灾害,主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回答。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建防洪堤坝、修建水库和排涝设施,开挖新河,疏浚河道,水土保持工程等;非工程措施包括建立灾害的预测和预警机制,完善防洪抢险的应急体系,加强防灾减灾教育等。

【答案】 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2016·课标卷Ⅲ,4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

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2.【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南省北部水旱灾害发生年份明显多于南部地区。

造成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其中主要因素包括降水总量、季节和年际变化,结合河南省地理环境具体作答即可。

【答案】 分布特征:

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4分)原因:

[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3分)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3分)

3.(2015·课标卷Ⅰ,43,10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市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3.【解析】 水患灾害主要是“来水”量大于“排水”量所致。

降水量、降水强度、集水面积、坡度等是影响“来水”量和“来水”速度的主要因素。

地形地势、河口海潮顶托作用是影响排水的主要因素。

【答案】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

(4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

(2分)降水量大而且集中。

(2分)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2分)

4.(2015·课标卷Ⅱ,43,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4.【解析】 结合图中M城的位置,可从气候、地形、河段等角度综合分析来水和排水情况。

【答案】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3分)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4分)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3分)

5.(2015·福建文综,40B,15分)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9分)

(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5.【解析】 第

(1)题,从图示可总结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根据材料所提供的风暴潮概念,结合我国东南沿海气候特点,从河流径流量变化和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两方面分析原因。

(2)题,防御的措施应该从非工程措施(监测、预报及宣传教育)和工程措施(加固大堤、生物措施)两方面作答。

【答案】 

(1)季节:

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原因:

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9分)

(2)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6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6.[2015·四川文综,1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2013年4月26日开始运行。

“快铁”线路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有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汽车产业发展较快。

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经济互补性强。

材料二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1);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

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运行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

6.【解析】 读图可知,“蓉欧快铁”运行沿线穿行在30°N到60°N之间,自东向西大致经过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其中在季风区穿行于高大山地之间;再结合沿线的自然灾害分析即可。

【答案】 较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2分)多暴风雪;(2分)内陆地区,气候干旱,(2分)多风沙;(2分)季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