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招教考试单选题及解析十套全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8937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招教考试单选题及解析十套全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河南省招教考试单选题及解析十套全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河南省招教考试单选题及解析十套全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河南省招教考试单选题及解析十套全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河南省招教考试单选题及解析十套全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招教考试单选题及解析十套全精.docx

《河南省招教考试单选题及解析十套全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招教考试单选题及解析十套全精.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招教考试单选题及解析十套全精.docx

河南省招教考试单选题及解析十套全精

2013年河南省招教考试——单选题及解析(一1.有人大器晚成,有人侧重于理科,有人聪明早慧,这说明了人的心理发展具有(特点。

A.阶段性B.顺序性

C.不平衡性D.差异性

2.下列属于人本主义动机理论的是(

A.操作作用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

C.成就动机理论D.归因分类理论

3.知识迁移的前提是(

A.已有知识背景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C.对原理的运用程度D.情境的相似性

4.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及时复习往往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这是因为及时复习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进程呈现出的特点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

C.比较均匀D.没有规律

5.教师成长成熟最主要的标志是是否关注(

A.教师B.生存

C.学生D.教材

6.当进入一间屋时,有人关注盆景,有人注意看条幅,这是知觉的(A.选择性B.恒常性

C.理解性D.整体性

7.小学记忆的特点是(

A.小学儿童有意识记占优势

B.小学中年级有意识记占优势

C.小学高年级学生有意识占优势

D.小学靠视觉记忆

8.一个人的思维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体现了思维的(A.深刻性B.批判性

C.灵活性D.敏捷性

9.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A.京师大学堂B.五四以后

C.京师同文馆D.废科举,兴学校

10.“愤悱启发”最早由(提出。

A.墨子B.孔子

C.荀子D.孟子

11.反映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

A.《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纲要》

12.教育系统最基本要素是(

A.教育媒介B.教育内容

C.学生和老师D.过程与活动

13.“学校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不得随意开除学生”出自(

A.宪法B.教育法

C.教师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14.教师工作对象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这说明教师是(

A.组织者B.管理者

C.研究者D.示范者

1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

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

16.《学记》中“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中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

17.地理课中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的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D.符号学习

18.教学计划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科目设置B.学科开设顺序

C.课时分配D.学周安排

19.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

C.班级教学D.小组教学

20.教师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活动的教学方法是(

A.说理法B.实际锻炼法

C.示范法D.陶冶法

答案及解析

1.D【解析】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往往千差万别,这就是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不平衡性,不平衡性的主要表现是关键期。

2.B【解析】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是人本主义动机理论的代表性观点。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

★★★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成就动机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3.B【解析】知识迁移有主观条件也有客观条件。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是知识迁移的客观条件,也是前提条件。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知识迁移的条件。

★★★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A。

A是知识迁移的主观条件,但不是知识迁移的前提条件。

4.A【解析】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长时记忆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遗忘进程的特点,属于心理学部分常考题。

★★★★

【错因分析】对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记忆不清。

5.C【解析】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

其中教师进入关注学生阶段是教师成熟的最主要标志。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教师成长的阶段。

★★★★

【错因分析】对三个阶段的特点记忆不清。

6.A【解析】当面对众多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个体的关注点不同显示了知觉的选择性。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知觉的特性,是心理学部分常考知识点。

★★★★【错因分析】本题容易选择知觉的理解性。

理解性和选择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用词语将知觉对象标志出来。

7.C【解析】一般来讲,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有意记忆才开始超过无意记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

★★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B。

考生需要注意,有意记忆占优势的时期是小学高年级,而不是中年级。

8.D【解析】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

思维敏捷性强的人,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得出结论。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思维的品质。

★★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C。

灵活性指个体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主要反映的是智力的迁移。

而根据客观事物变化而变化主要体现的是思维的敏捷性。

9.D【解析】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

【命题立意】考查旧中国的学制沿革。

★★

【错因分析】知识掌握不牢固。

10.B【解析】孔子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启发”一词即由此而来。

【命题立意】考查萌芽阶段的中国教学思想。

★★★★

【错因分析】知识掌握不充分。

11.A【解析】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命题立意】考查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

【错因分析】略。

12.C【解析】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最基本要素,研究教师与学生及其相互关系是教育学的重中之重。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

【错因分析】教育媒介也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但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13.D【解析】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

【错因分析】略。

14.C【解析】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的职业角色。

★★

【错因分析】对教师的各种职业角色理解不透彻。

15.B【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它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命题立意】考查教学过程的结构。

★★★★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充分。

16.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

【命题立意】考查对教学原则的灵活运用。

★★★

【错因分析】对古文理解偏差或对教学原则的内涵理解不透彻。

17.C【解析】命题学习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关于地理位置、地貌和气候的学习属于命题学习。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类型。

★★★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概念学习。

关于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的学习是学习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命题学习。

18.A【解析】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主要是指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命题立意】考查教学计划的内容。

★★

【错因分析】知识掌握不充分。

19.C【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我国中小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命题立意】考查教学组织形式。

★★★★

【错因分析】略。

20.B【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命题立意】考查实际锻炼法的涵义。

★★★

【错因分析】对几种教学方法的区分不明确。

2013年河南省招教考试——单选题及解析(二

1.在师生关系上存在影响较大的两大理论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B.卢梭C.杜威D.赞科夫

2.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A.事实说服B.理论说服C.直接说服D.间接说服

3.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5.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D.正确评价与错误评价

6.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们在受教育时(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自主地有选择地接受各种教育

C.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7.“教育即生活”是(提出的。

A.桑代克B.杜威C.赫尔巴特D.苏霍姆林斯基

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运用模范人物树立典型,这是(A.说服法B.榜样法C.陶冶法D.锻炼法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早出自(

A.《诗经》B.《学记》C.《四书集注》D.《论语》10.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

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

11.个性心理特征中遗传色彩最浓的部分是(

A.性格B.能力C.气质D.兴趣

12.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结构论是(

A.二因素论B.群因素论C.智力结构三维D.独立因素论13.心理学可以从(和个性心理两方面研究。

A.心理问题B.心理过程C.心理规律D.心理障碍14.想象主要借助于综合、(、拟人化、典型化等方式形成。

A.分解B.夸张C.理解D.感觉

15.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盛行于(世纪。

A.17B.17~18C.18D.18~19

16.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为(

A.2年B.3年C.2~3年D.3~5年

17.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A.耐心B.个性C.平等D.分层次

18.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相当于B.不低于C.不高于D.无关于

19.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

A.变革B.改革C.变化D.改变

20.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去施教。

A.嘴B.耳C.心D.眼

答案及解析

1.A【解析】教师中心论的代表者是赫尔巴特,儿童中心论的代表者是杜威。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属于教育学部分常考题。

★★★★

【错因分析】知识点记忆不全面。

2.C【解析】说服教育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第二类是运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

【命题立意】考查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

【错因分析】略。

3.D【解析】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学及其发展。

★★

【错因分析】教育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4.D【解析】德育的社会功能指的是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具体说来,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命题立意】考查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涵义。

★★★

【错因分析】对德育的各个功能的内涵理解不透彻。

5.C【解析】从教学评价的功能分,有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之分。

配置性评价指摸清学生个别差异,以安排教学的评价。

诊断性评价指诊断学生成绩的评价。

【命题立意】考查教学评价的分类。

★★★

【错因分析】对评价的分类标准不熟悉。

6.D【解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观能动性。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的主体地位。

★★★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B,学生并不能自主地选择接受各种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带有强制性。

7.B【解析】杜威主要的教育观点是: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命题立意】考查杜威的教育思想。

★★★

【错因分析】对几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掌握不充分。

8.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德育的方法。

★★★

【错因分析】对几种德育方法的内涵区分不明确,需理解性记忆。

9.B【解析】《论语》中最先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启发”一词即由此而来。

【命题立意】考查对古代教育著作中重要思想的掌握。

★★★★

【错因分析】本题要注意区分《学记》和《论语》中教育思想的异同。

10.B【解析】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课程改革的意义。

★★

【错因分析】本题易误选C。

教学改革只有先解决课程的问题,才能有实质性的突破。

11.C【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性格和气质三个成分,其中气质是遗传色彩最为浓重的部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个性心理特征包含的成分,及各个成分的特点。

★★★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B。

能力受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两方面的影响。

其遗传色彩不如气质浓重。

12.A【解析】斯皮尔曼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论,他认为智力包括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两个部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智力理论。

★★★

【错因分析】对于几种智力理论记忆不准确。

13.B【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属于心理学部分常考题。

★★★★

【错因分析】略。

14.B【解析】个体通过夸张日常形象而形成创造性形象,故而夸张是想象的形成方式。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想象的形成方式。

★★

【错因分析】略。

15.D【解析】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是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学的历史。

★★★

【错因分析】略。

16.D【解析】聘任或任命教师的任期一般为三至五年。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规相关内容。

★★

【错因分析】略。

17.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

★★

【错因分析】略。

18.B【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规定。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律法规中关于教师的内容。

★★

【错因分析】略。

19.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新课程知识。

★★★

【错因分析】略。

20.C【解析】新课程背景下的课题教学要求教师用心教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教学的维度。

★★★★

【错因分析】略。

2013年河南省招教考试——单选题及解析(三

1.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理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预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当地市教育局B.当地县人民政府C.当地县教育局D.省教育厅

2.“孟母三迁”体现了(对人的影响。

A.学校环境B.社区环境C.家庭环境D.社会环境

3.一些学校或教师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背着学生检查学生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手机短息、日记等信息。

这样的行为涉嫌侵犯了学生的(

A.知情权B.人格尊严权C.隐私权D.名誉权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5.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6.中国人有句俗话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

A.师生的关系就是父子关系

B.师生的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

C.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D.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7.20世纪,我国提出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指的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C.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8.古代的许多学者曾提出学习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其目的是(

A.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来巩固知识B.运用被感知的强度律来巩固知识

C.运用感知觉的对比来巩固知识D.通过多种感知渠道来巩固知识

9.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

A.以学生为本B.以学校为本C.以知识为本D.以成绩为本

10.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反映了(的德育原则。

A.导向性B.疏导性C.知行统一D.因材施教

11.心理断乳期是指(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1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3.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

14.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

15.《学记》中说“学不躐等”。

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16.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

A.循序渐进B.教学相长

C.因材施教D.防微杜渐

17.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描述和探讨的教育家是(

A.孔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亚里士多德

18.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B.社会实践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班、团、队活动

1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A.整体性B.选择性C.层次性D.动力性

20.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杜威C.康德D.马卡连柯

答案及解析

1.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申诉的范围。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B,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申诉中的被申诉对象只能是当地人民政府隶属的行政机关,而不能是当地人民政府。

★★★

2.D【解析】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命题立意】考查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

【错因分析】对“孟母三迁”的典故理解不足或对社会环境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解不到位。

3.C【解析】教师的做法是侵犯学生隐私权的表现。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

★★

【错因分析】本题容易选择人格尊严权。

两者的差别是是否人格受到侵犯。

4.B【解析】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命题立意】考查榜样示范法的运用。

★★★★

【错因分析】对古文理解偏差或对榜样示范法的内涵理解不透彻。

5.C【解析】题干给出的是陶冶法的涵义。

【命题立意】考查陶冶法的定义。

★★★★

【错因分析】对几种教学方法的涵义区分不明确,需理解性记忆。

6.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师生关系的特点。

★★★

【错因分析】对师生关系的特殊性理解不到位。

7.D【解析】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规知识。

★★★

【错因分析】略。

8.D【解析】眼、耳、口、手、心涉及到多种感官,即强调通过多种感知渠道来巩固知识。

【命题立意】结合题干情境考查学习的方法。

【错因分析】对题干的侧重点把握不准确。

★★

9.A【解析】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因而其开发理念也是以学生为本。

【命题立意】考查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

★★★

【错因分析】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理解不够。

10.C【解析】“力行而近乎仁”指的是教师应该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表率,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德育的原则。

★★★★

【错因分析】略。

11.C【解析】少年期的儿童独立性增强,与父母的冲突增多,故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命题立意】考查中小学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

【错因分析】对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区分不明确。

12.D【解析】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其制定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法,因此,具有强制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具有普遍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下好基础,因此具有基础性。

【命题立意】考查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特征。

★★★★

【错因分析】对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特征的涵义理解不够准确。

13.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三级课程体系。

★★★★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4.C【解析】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