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922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

《农村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docx

农村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农村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作者:

张早华,范为宇,李宗友,宿荣秦,何巍,李凤玲

【关键词】农村;中医药发展;影响因素;对策与建议

面对当前农民“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困扰我国农村稳定发展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近20多年来农村中医药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应对措施。

笔者利用情报信息研究方法进行了整理归纳,供有关方面参考。

  1现状

  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中医药一直是长期支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主要基础。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曾经作为主要医疗科技要素支撑了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农村的初级卫生保健成为一种以低成本取得高效率的医疗保障模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发展起来的集体经济纷纷解体,加上舆论和政策导向上的失误以及领导管理上的缺欠等诸多原因,导致农村合作医疗的解体和以赤脚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卫生组织衰落。

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由20世纪70年代鼎盛时期的90%,猛降至80年代的10%以下,最低时覆盖率只有5%左右。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和合作医疗的解体,乡村两级基层卫生组织失去了集体经济的依托,各级政府又未能适时地增加投入,迫使一些农村基层卫生组织走向市场化、商业化,致使70%的乡镇卫生院陷入困境,50%左右的村卫生室变成了靠看病卖药赚钱的私人诊所[1]。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教委1992年12月3日发布的《关于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开办农村青年不包分配班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数据统计,1991年农村每千人口平均有中医不足0.2人,却承担着农村近1/3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

另外,中医药被严重边缘化,不能正常地在农村健康保障中发挥作用,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另一个主要原因[2]。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保障公平性进行了评价,我国被排在倒数第4位。

  2问题与分析

  2.1网底不牢,枢纽不灵,中心不强

  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主要是依靠县、乡、村三级医疗网,而目前农村卫生三级网的网底不牢,枢纽不灵,中心不强[3]。

由于对中医药的不正确认识,仍有不少人认为中医药只能解决一些慢性疾病,在实际工作中,“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没有得到认真贯彻,中西医差距越来越大;随意撤销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和中西医结合科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县乡村卫生网络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医药的地位,县级医疗机构中中医院发展明显滞后于综合医院;由于中医药收费过低,致使不少县、乡、村卫生机构重西轻中,中医药人员开西药的现象比较普遍,中医药阵地不断缩小。

中医医院平均住院中医治疗率只有19%,门诊的中医治疗率为42%,出现中医西化现象。

农村中医药发展困难甚多。

具体表现如下。

  2.1.1人才匮乏

  人民公社时期的村级(生产大队及生产队)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体系的建立和维持,是以那一时期的农村产权制度为保证的,其供给主体是集体,资金来源则是集体经济,资金的筹措依赖于那一时期的分配制度。

这一体系的最大特征是服务的供方和需方筹资对象都主要是集体。

半工半农的卫生员由生产队记工分,工分水平不低于同等劳动力;脱产赤脚医生按大队干部的报酬水平获得工分和现金补贴;药品周转金从各生产队的公益金中抽取。

农民看病不挂号,不付钱,药品免费。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弱化导致了原有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体系的解体,村级医疗服务资源的供给大幅度下降。

目前,全国只有15%的农村有程度不一的村办合作医疗,且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4]。

另外,农村中医药人员少,且多数学历偏低。

以河北省安国市为例,全市市直医疗卫生服务人员916人,其中中医人员仅87人,在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服务室(站)诊所医务人员710名,而中医人员只有54人,占8%。

现在大中专毕业生怕农村条件差、待遇低,根本不愿意下农村,造成农村医疗队伍人才不足,中医人员更是难得一见[5]。

  2.1.2投入不足

  各级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中医专项经费、中医药事业的总体投入严重不足,一些乡镇卫生院得到的政府投入仅能勉强解决离退休人员的工资,而在职职工的工资全部为“自负盈亏”,医院只能勉强养活职工,没有资金再做其它事。

  2.1.3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普遍存在建制偏低、独立性差的现象,削弱了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农村中医药难以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例如,某省中医管理局属县处级建制,该省14个市级卫生局中,只有3家设立了中医科;86个县级卫生局中,只有1家设立中医科,大多数市、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中既无专门的中医行政管理科室,又无专人分管中医工作[5]。

  2.1.4基础薄弱

  现有的县级中医院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靠本省的中医专项补助经费和自筹资金建立的,普遍规模小、底子薄、条件差,乡、村两级中医药更是基础薄弱,步履维艰。

安国仅有市级中医院一家,市医院设一中医科,其它各乡镇卫生院在内的医疗卫生机构中中医基本上为空白点,其业务开展受到很大限制。

  2.2中医药在农村“失宠”

  有人于2005年采用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分2次对杭州周边地区农村居民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35%的人在生病时选择中药,65%的人选择西药。

调查中发现,49%的人不知道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20%的人对中药一无所知,70%的人对中药了解一点儿,7%的人了解,仅3%的人独爱中药[6]。

  山东大学和潍坊医学院部分专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8.7%的农民不太相信中医药的治疗效果,还有3.1%的人根本不相信;山东只有30.4%的农村居民生病时首选中医,54.4%的人是在西医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选择中医。

中医药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明显低于西医。

调查中,78.2%的农村居民认为中药使用不方便,34.2%的人认为中药口感不好,29.7%的人认为中药见效慢[7]。

人们最大的疑问可能在于怀疑中医药提供防疫等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及服务质量。

  2.3农村中医药管理的客观复杂性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人口达9亿之多。

要建立有我国特色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普及、健全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做到哪里有人哪里就有中医中药,必须培养一支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卫生队伍。

医务人员的管理和医疗制度的确立具有客观复杂性,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与争论[8]。

  2.4农民对用药市场的信心亟需维护

  据调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县、乡、村药监部门经费不足、设备简陋、办公条件差,农村市场秩序不规范,用药的安全情况令人担心。

一是供销渠道混乱。

据不完全统计,有80%的中药假冒伪劣产品都出现在农村,38%的乡镇卫生院都从非正规渠道进过药品。

从江苏某乡镇部分卫生院收支状况分析,越是基层的医疗机构,越得依赖于药品批零差价和批发企业及药厂的让利来维持,靠出售质量没有保证的药品来实现高额利润回报。

二是不合理用药情况普遍。

批零差价及药厂让利不仅是乡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乡村医生的主要报酬来源。

因此,许多患者成为乡镇卫生机构及医生追求和确保自身利益的牺牲品,极大地增加了药品应用的危险性[9]。

  2.5好政策遭遇尴尬

  2.5.1近1/3农民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

  除部分试点地区和城市郊区之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没有恢复和重建起来。

目前,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仅占全国行政村的17%,农村居民中参加合作医疗者仅为9.6%。

根据卫生部等部门1997年对2960户农民的调查,有近1/3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

这种行为同样建立在农民的个人理性之上,建立在他们对该项制度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之上。

此外,农民没有相应的措施保障基层政府从他们身上收走的钱能够用于医疗保障,担心“群众交钱,干部吃药”,甚至认为这些钱很可能成为基层政府又一项乱收费,最后落入干部的腰包[10]。

  2.5.2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培训遭遇尴尬

  在2006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有的省份反映,即便有了培训项目,有了配套经费,免费进行培训,还是有不少乡医不愿意参加培训,实际参加培训的人数远少于计划中的人数。

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中医往往生活负担比较重,参加培训可能会影响其干农活、给人看病等[11]。

  3建议与应对措施

  3.1重归中医在农村新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中的主流地位

  建设农村新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应该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举的原则。

要振兴中医,更新科学观念,建立适合国情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及长效的支撑机制。

以非制度的社会文化和互助精神弥补现行制度的某些缺失,做到还中医于民,让农民在健康上受益。

  3.2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利于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医疗基础力量薄弱,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水平医疗卫生人才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不现实的。

中医药几千年的发展原本就扎根农村,中医的全科性使其在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状况上具有独到的优势。

可以筛选、利用民间流传的众多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积极开展群众性的防病治病实践。

中医从太极拳到坐禅静心,从食补食疗到拔罐刮痧,从使用中草药到针灸、推拿,养生治病实用性强。

“一根针、一株草”不仅可有效防治疾病,而且能很好地减轻患者负担,减少国家财政支出,缓解医疗机构压力,有利于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

  3.3政策法规保障工程

  中医药管理应该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不要处处盲从于西医的标准体系。

必须按照宪法第21条规定制订政策,即按照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并重的大法来修订所有有关政策法规,改变有关体制,使之有利于中医药发展。

现行有关阻碍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偏重于西医的资源投入,偏重于正规医院,放弃了根植于民众之中的乡村中医等,应尽快加以整顿、清理、改进、完善。

建立农村医疗本土化的政策体系,尽快研究、修改国家药品管理规定,在规范农村中医药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上,允许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种、自采、自制、自用中草药;通过科学管理手段规范中医准入和服务标准体系,有效控制中医药诊疗中假冒伪劣行为,提高农村中医药卫生服务的信誉;在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切实增加对中医医疗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农村医疗机构设置中须突出中医,可以建立村、乡镇、县三级中医机构体系;改革国家监督、管理的机制和办法,以道德机制和乡风民俗为基础,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4乡村中医工程

  我国曾因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体制使我国医疗卫生覆盖面达85%而闻名于世。

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以赤脚医生为主体的农村卫生网几乎不复存在,广大农民缺医少药。

有专家认为,建立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并重的医疗保健体系,为农村提供医疗科技支撑,培养大批乡村医生,才能真正保证13亿人民特别是9亿农民的健康。

既要加强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的建设,又要加强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并鼓励农村医院的医生兼学中医,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为农民服务。

建立民间中医合法上岗的长效机制,制定符合中医规律的准入考核标准和技术传承制度,加大职业培训力度,解放民间中医,量才使用,把长期游离于体制外的这支民间力量纳入正常渠道管理,变成国家的财富。

  3.5农村中医药科研工程

  以满足农村卫生医疗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加大对中医药研究和应用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自我保健制度建设,发掘、筛选适宜农村使用的中医药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并加以推广,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禁止伪劣和过期药物流向农村;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的中医药研究,对适合农村的中医药防治技术体系的建立和示范推广给予政策倾斜,优先支持。

从技术治疗效果看,美国虽然拥有世界最高级的医师、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却解决不了一般慢性病、老年病及大量疑难杂症,而这些病症大约占人类疾病的70%。

面对现实,西方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在研究并着手改革现行卫生保障体系,以降低成本,并使更多公民受益。

在这种背景下,过去被否认和禁止的中医、针灸、草药等传统医学方法开始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和重视,并作为“替代和补充医学”逐步被纳入各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我国更应加大农村中医药科研的投入,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比较优势。

  3.6农村中医药宣传工程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普及中医药知识,促进农村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爱国卫生运动的落实,有效控制传染病和地方病,逐步扩大农民对中医中药的认知度。

  3.7发展中药农业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种源广泛,现有药材达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占其总数的87%。

中药资源目前除了野生采集以外,部分药随着各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过长期的栽培和驯化,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一部分[12]。

发展中药农业,一方面能给中药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将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药材广泛分布于我国乡村,尤其是边远山区更适合中药栽培。

可通过办夜校、培训班等形式,普及种植技术,大力开展技术指导,扩大种植面积,并逐步向集约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中药农业产业化发展;保证收购价格及渠道畅通,不仅可以丰富药材市场,而且还为农民增收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自宽.我国农村合作医疗50年之变迁[EB/OL].cms.

03-01.

  [2]程津培.发挥中医药优势加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EB/OL].2006-04-04.

  [3]王淑军.西部农村中医药:

面对困境[N].人民日报,2004-12-09(15).

  [4]唐忠,魏旭,林万龙.家庭承包制实施以后农村村级医疗卫生服务[EB/OL].

  [5]高巍,赵娜芳.农村中医药面临四大困境[N].中国中医药报,2005-03-11(3).

  [6]沈燕萍,鄢圣英.农村需要普及中医药知识[N].中国中医药报,2006-02-13(3).

  [7]王娅妮.山东四成农民不信中医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5-09-30

(2).

  [8]陈永杰,贾谦.论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EB/OL].http:

//health.

  [9]李磊,沈志秀.农村中医药市场问题探讨[J].医药世界,2004,(12):

24-25.

  

  [10]冰断.农村医疗保障现状调查[EB/OL].2005/10-4/20051004771.html,2005-10-04.

  [11]厉秀昀.农村中医药人员培训需多途径[N].中国中医药报,2006-01-12(3).

  [12]张卫明,顾龚平.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5):

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