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不知疲倦的人》语文备课教案范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747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不知疲倦的人》语文备课教案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不知疲倦的人》语文备课教案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不知疲倦的人》语文备课教案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不知疲倦的人》语文备课教案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不知疲倦的人》语文备课教案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不知疲倦的人》语文备课教案范文.docx

《三年级语文《不知疲倦的人》语文备课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不知疲倦的人》语文备课教案范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不知疲倦的人》语文备课教案范文.docx

三年级语文《不知疲倦的人》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三年级语文《不知疲倦的人》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不知疲倦的人》记叙了每天从清晨开始,他就会专注地学习外语,演算数学问题,还没上班就来到了图书馆等待开门。

有时候甚至下班图书馆要关门了他都没注意到。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语文《不知疲倦的人》语文备课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不知疲倦的人》语文备课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用学过的方法解决有关词语。

2.朗读课文,能围绕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

3.了解陈景润抓紧分秒,忘我学习的故事,感受任何一项成果的取得,背后都必须有毅力支撑。

教学重难点:

1.能用学过的方法解决有关词语。

2.学会围绕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字词揭示课题。

1.出示:

疲倦

什么是疲倦?

工作、学习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会疲倦,而在这里,老师却要向你们介绍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2.出示课题:

不知疲倦的人

3.齐读课题。

二、围绕词语,提出问题。

1.交流在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

2.围绕这些词语提出问题。

三、人物介绍,了解课文内容。

1.看图认识陈景润。

文中那位沉浸在书堆中的中年男子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不知疲倦的人——陈景润

2.师介绍陈景润。

陈景润是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

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歌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

那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

请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有关的资料。

3.陈景润是怎样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的?

4.分节朗读课文。

5.学习字词。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孜孜不倦、曙光、游弋

四、重点学习,感悟情感。

出示;陈景润是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

1.你从文中哪里看出陈景润是个不知疲倦的人?

2.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3.同桌交流,谈自己的想法。

4.指导朗读。

5.师小结: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景润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宝石——“歌德巴赫猜想”,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

他紧追着时间的分分秒秒,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科学高峰攀登。

1)分组读。

2)全班读。

3)指导朗读。

五、语言芳草地

你还知道有关陈景润的故事吗?

请介绍个同学们。

三年级语文《不知疲倦的人》语文备课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2朗读课文,能围绕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

3了解陈景润抓紧分秒、忘我学习的故事,感悟任何成功背后都必须有毅力支撑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能围绕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问题。

教学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

不知疲倦的人

理解“不知疲倦”的意思(不知道劳累、辛苦)。

2、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不知疲倦的人”是谁?

为什么说他“不知疲倦”?

他怎么能做到“不知疲倦”?

等等)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字词,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组织交流:

(1)、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纠错,针对读题后的疑问进行部分释疑。

(2)、陈景润是谁?

老师补充

出示课文第一节,齐读

板书:

孜孜不倦争分夺秒

(3)、质疑:

(引导对不理解词提问)

孜孜不倦是什么意思?

陈景润是如何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工作的?

三、围绕问题,学习课文

1、师:

陈景润是如何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工作的?

带着问题边思边读,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组织交流:

1——3小节

(1)、出示课文第二节,师引读:

当()的时候,已经(),当()的时候,已(),当()的时候,已()。

指导朗读,体会他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孜孜不倦。

(2)“为了攻克数学难关,陈景润每天都沉浸在书堆里,游弋在无数的数学符号之中,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利用工具书理解“沉浸、游弋”两个词。

再回到句子中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3)有侧重地学习本课的9个生字。

4——5小节

(1)读第四、五节的语句,体会他的忘我工作

出示句子:

此刻,他望着紧锁的门,毫不在意的笑一下,重新走进书库读书去了。

(2)针对这句句子让学生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此刻,他望着紧锁的门,毫不在意的笑一下,心想:

__________________重新走进书库读书去了。

(4)抓住三个“几分钟”展示陈景润与时间赛跑的画面。

引读第5节。

四、总结课文

1、学到这儿,你觉得陈景润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

(学习刻苦,工作忘我,抓紧时间)

2、后收集有关陈景润的其他小故事,在十分钟队会上交流。

说明:

鼓励学生课后拓展阅读,使学生不局限于语文书,有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

三年级语文《不知疲倦的人》语文备课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1、在课文语言环境下理解“不知疲倦、孜孜不倦、沉浸、游弋”等词语。

2、在圈划关键词的实践中,感悟陈景润是个不知疲倦的人。

3、认识排比句的语言形式,了解排比句的作用,尝试运用排比句进行造句。

教学重点:

在圈划关键词的实践中,感悟陈景润是个不知疲倦、孜孜不倦的人。

教学难点:

认识排比句的语言形式,了解排比句的作用,尝试运用排比句进行造句。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不知疲倦的人

师:

今天我们学习第33课,齐读课题——不知疲倦的人师:

课题中的“不知疲倦”是什么意思?

师:

回家自习过课文了,课文中有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想想是哪一个?

1、“孜”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个子,但是子的一横变成了提(板书:

孜孜不倦)

2、孜孜不倦什么意思?

孜孜:

勤勉,不懈怠,形容非常刻苦勤奋不知疲倦。

师:

那课题中不知疲倦的人指的是谁?

生:

陈景润(板书陈景润)

师:

是的,陈景润是我国的数学家,他为了解开被誉为“数学皇冠上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用尽毕生的时间和心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陈景润,看看他是如何摘取这颗皇冠上的宝石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轻声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想一想从那句话看出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字词预习(第一组朦胧一沓第二组攀登曙光第三组沉浸游弋)

师:

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第一组谁来读。

(每组读完再点评)

第一组

①朦胧

师:

你把这两个字的后鼻音读准了,跟着他一起再读一遍。

②一沓

师:

沓是个多音字,这里读dá,还有一个读音念——?

tà,纷至沓来的“沓”,沓在这里还是个量词,除了说一沓数学演算手稿,我们还能说一沓?

第二组

①攀登师:

攀字笔画比较多,数一数共有几笔?

登字的第三笔应该是?

(撇)

②师:

曙光的“曙”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他?

(学生说:

右边是声旁,警署的署。

不要和暑假的“暑”混淆了。

上面是个扁扁的四,不是日。

第三组

沉浸、游弋

①沉浸:

浸入水中。

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中。

近义词:

沉醉,陶醉

②游弋是什么意思?

泛指在水中游动。

文中比喻潜心研究数学

师:

一起把这些词语再读一遍。

师:

读过了课文,说说你觉得陈景润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对于陈景润的感受,随机点评。

师点评:

是啊,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在为我们介绍陈景润。

(出示第一小节)

师:

第一小节短短一句话,介绍了陈景润三个特点,哪三个特点?

师:

(生朗读第一节,交流三个特点)师:

第三点你能不能也用一个四字词语或者短语来概括?

(板书:

争分夺秒)

师:

课文就是从不知疲倦,孜孜不倦,争分夺秒这三个方面介绍陈景润的。

这三点分别体现在课文中哪几小节呢?

(2小节一点,3、4小节一点,5节一点

三、分组学习,学习探究

分小组研读从哪些语句中体现了陈景润这三个不同的特点。

学习第2小节

师:

根据下面的填空。

我们来具体说说从哪里看出他的不知疲倦黎明到来之前(天未亮时),陈景润已经__________;初照的曙光(天刚亮时),陈景润的床边已经__________;上班的铃声还未敲响(上班之前),陈景润已经__________。

师:

让我们想象一下,黎明到来之前到上班之前这段时间,陈景润在学习和工作,你们在干什么呢?

天未亮时,大家还在睡觉,陈景润已经朗读外语,说明他——;天刚亮时,大家还在跃身起床,陈景润已经在演算题目,说明他——;上班铃声还未敲响,别人还在上班路上,陈景润已经站在图书馆门口等待开门了,说明他——,因为这些事情,所以我们说陈景润是一个——的人?

生:

不知疲倦。

学习第3、4小节

抓住关键句“为了攻克数学难关,陈景润每天都沉浸在书堆里,游弋在无数的数学符号之中,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其实管理员在临走之前曾经向着密密麻麻的书架,大声问书库内是否还有人,但一心沉浸在书堆里的陈景润,却什么也没有听见。

此刻,他望着那紧锁的门,毫不在意地微笑了一下,重新走进书库里埋头读书去了。

第5小节

师:

是啊,陈景润这样不知疲倦就为了摘取这颗皇冠上的宝石,课文第五小节就告诉我们他是如何抓住分分秒秒忘我学习的。

(出示第5节)

师:

我们一起读。

老师读第一句,男生读蓝色部分,女生读红色部分。

师:

这里写了几个几分钟?

分别标上数字。

(PPT出示标好的句子)

师:

再仔细默读第五小节,说说看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评:

作者把几分钟写具体了,强调了陈景润争分夺秒认真学习的可贵品质。

师:

再认真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师:

同样在说时间,文章第二小节是不是排比句?

为什么?

师:

谁能把第三句改一改,使第二节也成为排比句?

师:

谁能用上:

当人们__________的时候,陈景润在__________的句式,来说说课文第5小节的这句排比句。

(出示一个完整四句的填空)师:

谁能把刚才说的这几句连起来说一下。

师:

谁能为这个排比句再加一个总起句或者总结句?

想想,这都在说陈景润干什么?

(指指板书)排比句练习六一儿童节是我们最期待的节日,我们可以去游乐场尽情嬉戏(去哪里干什么),可以去__________,可以去__________,可以去__________,儿童节真是____________!

齐读第6小节。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师:

最后送一句陈景润的名言和大家共勉:

(生齐读)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布置作业

1、完成描红本,抄写词语。

2、美丽的校园是我们幸福的家园,同学们常常在操场上快乐的玩耍;常常在________;常常在________;常常在_______,我们的学校真是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