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9872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

  

摘要:

绿色建筑作为适应人类未来宜居需要的建筑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绿色建筑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国是建筑业大国,每年大约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占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

建筑能否实现绿色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国家能源战略和资源节约战略的实施。

但绿色建筑在我国还未形成规模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措施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绿色建筑发展对策

一、绿色建筑简介

(一)绿色建筑涵义与特征

1.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建筑生命周期是指从材料与构件生产(含原材料的开采)、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与处理(废弃、再循环和再利用等)的全循环过程。

2.绿色建筑包涵了三方面的特征:

第一,绿色建筑是节约环保的。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绿色建筑是舒适健康的。

使用的装修材料和建筑材料为绿色天然无污染的无害产品,且可以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以及空气的清新,适合人类居住,利于人体健康,为人们营造了一个适于居住的生存空间。

第三,绿色建筑是回归自然的。

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和谐统一。

(二)绿色建筑的错误认识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普及,“有无绿色”和“绿色多少”成了人们判断绿色建筑的基本标准。

但是,人们对绿色建筑还存在这一些错误的认识。

第一、高成本。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这就是标准的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

相对于普通建筑,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约为100-400元/平方米,但从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来看,“绿色建筑”的成本并不一定会比普通建筑高,甚至还会有所降低。

而从综合生态效益来看,绿色建筑更具性价比。

第二、概念炒作。

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

现在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把绿色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第三、高绿化、大景观。

在广告轰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今天,绿色建筑也毫无例外地成为地产商们的新词儿,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高绿化和大景观。

绿色建筑的确对园林、绿地面积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比传统建筑给居住者有更多的绿色自然感受,但绿色的感官感受并非全部,绿色建筑是生态住宅、节能建筑的和谐统一体。

第四、要使用大量高新尖技术。

绿色建筑会利用一些节能技术或者设备,但不是高新尖技术的实验室,绿色建筑提倡采用对自然破坏最小的方式、简单可行的技术。

换句话说,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未必会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

(三)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

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1.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节能减排任务的必然要求。

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能源消耗结构中工业占37.7%,交通为29.5%,建筑为32.8%;而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26%,交通能耗为10%,工业占60%至70%。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工业能耗占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将会降到三分之一左右,而建筑和交通能耗将会进一步上升。

欧盟的测算标准表明,建筑全过程对全球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资源消耗方面:

能源为50%,水资源为42%,原材料为50%,耕地为48%;污染方面:

空气污染为50%,温室气体排放为42%,水污染为50%,固体废物为48%,氟氯化物为50%。

可以看出,建筑全过程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了等量的污染和排放。

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战场之一。

绿色建筑因其具有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特征,是当前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当前,我们正面临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我国人均资源、能源较少,但建筑物耗、能耗却很大,人均土地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9%,人均淡水资源只相当世界人均的1/4,人均能源只相当世界人均的1/3,但我国住宅使用能耗为发达国家的两到三倍,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年耗电量达到70—300度,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是发达国家同类建筑单位面积耗电量的1.5—2倍。

“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承担了节能任务的40%,但建筑施工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粉尘污染、城市热岛效应都与大量的施工活动有很大关系。

例如,城市热岛效应,其主要原因是市区大量建筑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形成巨大的新热源。

同时,密集高大的建筑物使城市风速减少,导致城市温度进一步升高。

2.发展绿色建筑是适合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筑业是当前全球不可再生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全球经济活动约有1/10来自建筑业,全球主要资源的消耗有1/6以上与建筑业直接相关。

据统计,建筑业消耗全球约40%的能源、约25%的森林、约16%的淡水。

同时,建筑的生产、装修、使用、维护、拆迁解体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3.发展绿色建筑是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大城市面临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方面的瓶颈性制约,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建筑不仅在建材生产、建筑施工环节消耗能源,而且在建成投入使用后还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资源,特别是电能。

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向。

4.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程度是当今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既反映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也体现了广大市民对绿色、环保、健康人居环境的追求。

二、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1969年,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绿色建筑已经从最初的简单模式,发展到集节能、设计和环保为一体的新型建筑,更加适应世界能源短缺的现状,成为各国建筑发展模式的新潮流。

绿色建筑在全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能源短缺的国际现状,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更让世人认识到,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有限的,如何节约有限的能源,实现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命题。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起步较晚,虽然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各地也出现了一批示范项目,但相关立法、技术集成水平、评价标准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不断地完善提高。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4年9月,“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实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5年3月,我国召开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2008年,我国成立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并开展工作。

200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2009年11月,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11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中国绿色建筑行动纲要》。

2013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了实施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和实施该方案的指导思想、原则,细化了重点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

2015年1月,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施行。

新标准将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行业的市场规则、竞争秩序,并带动整个产业链实现设计和技术创新。

与此同时,我国各地针对绿色建筑所推出的奖励和专项资金政策已有一定的具体政策措施:

2007年,天津发布了《天津市绿色建筑试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绿色建筑建设标准的工程将有资格获得建筑节能专项基金补助5万元;苏州工业园区对获得国家三星级、二星级和一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分别奖励100万元、20万元和5万元,对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认证铂金奖、金奖和银奖的项目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深圳宝安区政府推出了《宝安区绿色建筑试点工程补助资金使用计划》,补贴资金主要用于宝安区绿色建筑试点工程的建设,平均每个项目补贴50万元;上海市从2011年起,对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二星级及以上的建筑,最高奖励500万元。

三、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存在一些绿色建筑相关主体的能力、资质、水平较混乱的现象,尤其是缺少绿色建筑的法律性约束管控机制;此外,一些绿色建筑设计咨询机构、施工企业、绿色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完善准入机制保障市场健康发展的措施。

(二)标准不完善。

我国绿色建筑标识评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建筑方案中采用被动节能技术较少,优化措施较少,造成主动节能措施运用较多;各专业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相互衔接不顺畅,造成相关技术不相匹配;有些项目设计前期对绿色建筑相关技术考虑不足,后期被动采取绿色建筑技术后造成增量成本较大。

(三)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

绿色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

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四)配套的绿色建材行业发展迟缓

虽然绿色建材已经开始兴起,但还存在这一些问题。

例如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最终导致我国真正属于绿色建筑的并不多,其发展相对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的目标任道重远。

四、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

第一,法律先行,解决法律滞后问题。

在我国绿色建筑规模推进的过程中,需要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执行。

如完善《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建筑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