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8632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I卷模拟.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I卷模拟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作导线

B.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氧气用于航天

D.稀有气体用作强照明灯

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合理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水

B.

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碳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C.

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3.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

B.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

C.CO和CO2都能用于灭火

D.CO2可作为气体肥料

4.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所以微粒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5.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彩金属于()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6.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A.取某固体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放出,则该固体一定为碳酸盐

B.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始终未浑浊,则石灰水已变质

C.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红色褪去,则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D.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试管内液面上升,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

7.某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SO42-、NO3-、Ba2+、OH-

B.Fe3+、Na+、NO3-、K+

C.Na+、CO32-、SO42-、Cl-

D.H+、NH4+、K+、CO32-

8.下列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C.探究温度对物质燃烧的影响

D.探究CO2与水的反应

9.通常情况下,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Cu与NaNO3溶液

B.CuO与稀H2SO4

C.稀HNO3与Mg(OH)2

D.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

二、实验题

10.水是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溶解物质、配制溶液。

(1)向50mL水(密度为1g/mL)中溶解一定量的KNO3固体的操作如下,请根据下图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

?

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当χ=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ƒ硝酸钾林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    方法。

(2)根据下列仪器,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

上面的仪器中除D、E外,还必须选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

‚E的作用是    ,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取和量取、    、装瓶贴标签。

11.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B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与氧气不完全相同,原因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

12.某同学欲从以下几方面对二氧化碳进行探究。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右图说明了CO2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CO2外,还有臭氧、甲烷、氟利昂等。

   空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可通过______作用消耗CO2。

(2)该同学设计了一套验证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没有酸性的实验。

他首先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滤纸,晒干后折成纸花,然后按下图所示分别进行:

①紫色石蕊纸花遇到醋酸溶液变红色。

②在C实验中,当加入水后,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C实验的作用____________。

③在D实验中,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这一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通过以上实验,尚未达到验证的目的,若要达到验证的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13.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H为蓝色的硫酸盐溶液。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H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反应①~③中为置换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4)写出稀盐酸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五、流程题

14.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无机化合物,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

已知:

温度过高过氧化物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

方法1:

由Ca(OH)2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图:

方法2:

由鸡蛋壳(含CaCO3高达90%)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图:

(1)方法1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请将搅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CaCl2+H2O2+2NH3•H2O+6________=CaO2•8H2O↓+2NH4Cl,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若要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浄,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___________。

方法1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方法2中煅烧后的反应是化合反应,也能生成CaO2•8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0~2℃,可将反应器放置在_____________中,获得的CaO2产品中主要含有的固体杂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除煅烧外),温度不宜过高除了防止氨水挥发外,还能____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15.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1装置制备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探究其性质,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1)组装好实验装置,加药品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装置A中甲的名称是_____。

装置B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

(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盐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盐。

(提出假设)

假设1:

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假设2:

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从而浑浊变澄清。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组同学在上图中增加下图装置,装置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填选项序号)。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由以上探究可得出结论_____。

(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pH传感器测得上图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BC段产生的现象是_____。

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七、计算题

1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室中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十分好奇该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他们取一定量该氢氧化钠样品,向其中加入一定量水充分溶解得到50g溶液,再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并对溶液的质量进行测定,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

10

15

20

25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g

0

0

0.22

0.44

0.44

试分析计算:

(1)曲线中m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二、实验题

1、

2、

三、简答题

1、

四、推断题

1、

五、流程题

1、

六、科学探究题

1、

七、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