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539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docx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docx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积极开展进行对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并且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提供职业检测评价报告。

2.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并且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劳动用品。

3.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4.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防治的知识,增强对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意识。

接触职业病有害因素的新员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应该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6.作业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监管部门申报危害项目。

7.存在职业病危害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告知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对作业人员进行告知,警示说明应当标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等措施。

8.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10.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标准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合格后方可作业。

11.用人单位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护措施等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注明。

已订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变更告知补充合同。

12.用人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健康体检。

13.职业病的防护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实施方案

为加强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职业健康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落实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行为,提高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水平,预防、控制、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维护员工的健康权益

1、工作计划   

(一)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

明确项目领导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和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控制活动,使项目职业病防治工作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职工职业病防治的意识。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卫生宣教活动,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报等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分层次、有计划、有重点地对项目第一责任人、管理人员和接触有害因素人员3个层面进行《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全体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感,以及做好职防工作的使命感。

 制定和落实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度和管理措施。

(三)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相关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各班组生产现场职工的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穿戴不合格的职工进行现场教育,要求班组及时进行整顿。

(四)年内组织开展一至两次《职业病防治法》知识的宣传和预防职业病培训活动,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

(五)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确定今年体检时间和人数(包括进岗、离岗职工及临时工、合同工等),联系卫生防疫站进行职业卫生体检,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

实行分类管理、综合管理。

最大限度的将职业病危害控制在源头。

(六)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场所或可能造成严重职业危害的岗位及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并完善各种警告标志和警示说明。

(七)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治理步伐。

优先保证各种必备劳保用品的备用资金,即时购进各种防护用品,备用资金不得擅自挪用。

充分保养好各种防护设施,加快项目上的职业卫生治理步伐,保证广大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

(八)加强健康监护,认真做好有害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岗前、岗中和离岗的健康检查。

2、职业病防治措施

(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

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

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2、个人防护措施:

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

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8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

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

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四)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2、个人防护措施:

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劳动防护耳塞,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

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降噪音措施,工人佩戴防护耳塞,工作时间不超时。

(五)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小工人劳动强度,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娱乐场所,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

   2、个人防护措施:

不盲目抢工期,即使抢工期也必须安排充足的人员能够按时换班作业,采取8小时作业换班制度,及时发放工人工资,稳定工人情绪。

   3、检查措施:

工人劳动强度适宜,文明施工,工作时间不超时,工人工资发放情况。

(六)高温中暑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在高温期间,为职工备足饮用水或绿豆水、防中暑药品、器材。

   2、个人防护措施:

减少工人工作时间,尤其是延长中午休息时间。

3、检查措施:

夏季施工,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饮水、防中暑物品的配备,工人劳逸适宜,并指导提高中暑情况发生时,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3、工作要求

(一)各部门、各班组负责人务必要站在广大职工职业健康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落实人员,确保实施方案贯彻落实。

(二)综合办公室、安质部、工程部等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进行舆论宣传,将宣传工作深入到基层,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自觉履行职业病防治义务,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对拒不接受监督或者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履行职责的坚决予以查处。

(三)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信息报告制度。

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职业病时,必须在组织抢救的同时,将事故信息报告上级单位和安监部门。

职业病应急救援预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防治工作,防止突发性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效控制和处理,根据本公司实际,本着“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1、职业病危害的目标分布

  根据本公司各岗位存在的噪声、使用化学危险物品及其它的种类、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单位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一般职业病危害事故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  

  2、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分工

  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办公室。

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总经理及安全管理员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①职责

  指挥领导小组:

  a、组织制定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组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演练;

  c、检查督促做好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物资、器械、防护用品等各项准备工作。

  指挥部:

  a、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职业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b、组织指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c、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d、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②指挥部人员分工

  总指挥:

(总经理)负责组织指挥全公司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

(全管理员)协调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指挥部成员:

  主管:

()协助总指挥、副总指挥做好职业病危害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工作。

  部门主管:

()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组长:

()负责指挥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工作;

  厂长:

()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发布有关信息;

  办公室文员:

()负责车辆调配及抢救物资的运输、供应工作、抢险物资及防护用品的日常储备和应急供应;

  3、应急救援队伍的组成和分工

  公司各职能部门、车间和全体员工,都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

应急救援队伍是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是当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对被救援对象实施全方位的救援。

  ①疏散组:

由总经理和厂长。

负责现场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员工疏散。

  ②消防队:

由义务消防员组成。

负责灭火、清理可燃物料。

  ③抢险抢修队:

由电工和组长组成。

负责抢险抢修、现场清理工作。

  ④医疗救护队:

由部门主管组成。

负责现场抢救受伤的人员。

  ⑤物资供应、运输队:

由办公室文员组成。

保证救援物资和其他急运物资的运输供应。

  4、发生职业病时的处置

  公司有可能发生的意外职业病危害事故有:

  ①一般职业病危害事故:

可因车间及岗位防护设施损坏、物料泄露、防护品不合格或损坏、人员未及时巡查及早发现,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而引发小范围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②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

虽能及时发现,但职业病危害事故较难控制。

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可能发展为更大范围或更严重的破坏及人员伤害事故。

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a、最早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部门及人员,应立即向生产部报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切断职业病危害事故源。

  b、办公室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快速查明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医疗救护队伍和各专业队伍迅速赶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c、指挥部成员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性质和规模,迅速向上级公安、劳动、保险、环保、卫生等部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

  d、指挥部成员到达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后,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

如职业病危害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e、当职业病危害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两个工作小组:

  Ⅰ、在总经理和安全管理员的指挥下,组成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部门参加的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小组,调查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Ⅱ、组成由维修班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部门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5、救援信号主要是用电话报警联络。

  消防火警电话119

  医疗急救中心120

  6、有关规定和要求

  为了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做到反应迅速、处置得当,公司内所有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应急救援预案。

有关的部门和车间,要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救援知识教育,每年组织一至二次专业分工的演练。

保证救援物资及器材的完备和充足供应。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落实好日常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的同时,要针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本预案加以不断提高、改进和完善。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焊工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术语  

焊工作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如锰铬氧化物、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氟化物等;物理因素:

焊接弧光放电产生4000℃--6000℃高温;电焊电压380V,漏电电击。

 

职业危害  

辐射、急性或慢性中毒、电焊工尘肺、电光性眼炎、噪声耳聋或听力损伤、而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熟悉所切割、焊接工件的质量标准和技术特征,确保工件的加工质量。

 

2.施工前清理作业现场清除易燃易爆物,备好灭火器材;切断或关闭所切割或焊接设备的电源、水源、风源等,并挂好警示牌。

 

3.将所使用的设备、配件、用具准备齐全 ,并认真检查确保完好。

 

4.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必须大于10m,运输使用轻拿轻放;气瓶不能接触高温和明火,周围10m

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5.焊接时要掌握焊接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内应力和变形。

 

6.火焊切割时,应防止回火现象。

 

7.切割较大零部件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止下落或下滑的措施。

 

8.容器内焊或切割时,焊工与焊件间要绝缘,清理容器内外易 燃易爆品,焊件外壳通风良好,容器外有专人监护。

 

9.施工完毕,切断电焊机电源,码放好手把线;关掉氧气瓶、乙炔瓶阀门,码放好氧气带、乙炔带,分类码放好焊接工件;清除焊渣,清点工具,打扫好施工现场,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10.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个人防护:

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

(2)现场处理:

一旦发生事故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职业病预防操作规程

 

为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规定用有毒气体检测仪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测,确认有毒气体不超标,方可生产。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确认通风设施正常运转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通风设施出现故障时,致使岗位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及时启动通风设施进,确保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浓度正常后,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4、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岗位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

 

5、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7、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各个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

 

8、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有效预防职业病。

 

噪声岗位职业病预防操作规程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带班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4、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5、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7、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清洗身体接触的各个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

 

8、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

粉尘岗位职业病预防操作规程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尘口罩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除尘设施,确认设施无异常现象时,开启除尘设施。

 

3、如除尘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除尘设施的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转。

 

4、对本岗位生产现场产生的各类粉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理,杜绝粉尘任意飞扬。

 

5、岗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7、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

粉尘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粉尘的各个部位,避免粉尘吸入体内。

8、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

职业卫生健康档案

 

Xxx有限公司联络卡

 

用人单位(盖章):

单位负责人:

联络电话:

职业病卫生管理员:

联络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