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人体内部的秘密docx.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531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人体内部的秘密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第一单元 人体内部的秘密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一单元 人体内部的秘密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一单元 人体内部的秘密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一单元 人体内部的秘密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人体内部的秘密docx.docx

《第一单元 人体内部的秘密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人体内部的秘密docx.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 人体内部的秘密docx.docx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docx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心脏与血管》、《脑与神经》四课内容。

《食物到哪里去了》以食物在人体的变化为切入点,通过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的方法,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开始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认识,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并进一步搜集资料,了解消化的意义和过程。

《我们的呼吸》是让学生通过体验、猜想、实验验证的方法,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产生和预防。

《心脏和血管》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实验验证、分析整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闹与神经》一课,从个体生理特征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的脑、脊髓、神经和各器官之间的协调与联系。

单元总H标:

科学探究:

1・能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选择合适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3.会查阅书刊及其信息源。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5.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6.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7.能制作简单的科学模型。

8.能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尊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4、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珍爱生命。

6、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1、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3、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

素有关。

4、了解人体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吋间:

四课时

第1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食物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

消化器官的各种作用及酶的实验的理解。

教学准备:

1、课件、2、视频资料3、实验材料:

碘酒、滴管、试管、

淀粉液、温水(37度左右)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那么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

去了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吃的食物到哪里去了。

(板

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消化器官

1、我们吃下的食物在人体屮旅行,经过了那些地方?

首先,

食物旅行的第一关要经过哪里?

2.出示消化系统挂图)老师这里有一副人体消化系统的图,谁能说说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3•小结: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胆、胰等

4•认识了这些消化器官,你能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吗?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来。

(―)口腔的作用:

1、食物在体内经过了这些地方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呢?

2、请一•名同学把嚼过的馒头吐在培养皿屮。

咀嚼过的馒头形状和颗粒的确发生了变化,他真的会变成了其他的物质吗?

有没有办法证明一下?

3•今天老师给犬家准备了淀粉液來代替馒头,看看桌上的材料,你能设计个实验证明唾液与淀粉之间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

4.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5•归纳试验方法:

对比。

6.分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7.、汇报实验现象:

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滴入碘酒后不变色,没有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滴入碘酒后变成蓝色。

8、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唾液能将淀粉转化成别的物质。

9、课件出示:

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

唾液里有一利|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所以细嚼馒头时会有甜味。

(三)食物的消化:

I•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不是像同学们所说的这样那呢?

让我们一起來看看吧。

(播放视频资料)

我们的消化器官每天都在辛勤的工作着。

现在谁能说说食物是怎么消化的,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2.小结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课本第5页资料卡)

三、消化器官的卫生保健:

1.我们的身体已经开始进入迅速发育阶段,合理和均衡的饮食对满足身体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将伴随我们一生。

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保护好我们的消化器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2.学生结合课本图片和生活经验说一说怎样保护消化器官。

3.小结:

保护消化器官要做到:

不挑食,不偏食;吃饭定时定量;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四、课后拓展:

办一期关于消化系统卫生保健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消化器官: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肝、胆、

胰消化液:

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

教学反思:

第2课我们的呼吸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猜想和假设;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会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资料;能将实验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

2、愿意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珍爱生命。

3、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

教学准备:

玻璃管、集气瓶、烧杯、石灰水、气球、软尺、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都喜欢游泳,学习游泳吋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

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丄的位置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

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3•教师重点小结: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二)体验呼吸

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请你谈谈吸气的吋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呼气的吋候呢?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1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

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

这与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教师汇报。

(三)实验探究:

实验每组桌上都有一个用广口瓶、直玻璃管,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

请每组同学通过玻璃管向瓶屮吹气,人家观察石灰水有没有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

呼气时,石灰水变混,说明了什么?

(5)结论:

人呼出的气体屮含有二氧化碳。

实验2:

请每组同学取一个集气瓶,往里而呼入气体,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其他同学将燃烧的火柴慢慢地伸入集气瓶,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

火柴灭了说明了什么?

(5)结论:

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氧气少。

小结:

通过以丄两个实验可以知道,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氧气少。

~(四)向学生进行呼吸卫生教脅亠一——

1.问题:

如果呼吸器官生病了会出现什么后果?

2.你知道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疾病?

3.怎样保护呼吸器官的健康生长?

请看一段录像再回答。

三、小结及课外延伸:

1•对于我们的呼吸,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还想了解些什么?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进行继续研究。

2•如果较长时间呆在人多血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会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3课心脏和血管

教学H标:

1、知道心脏、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能够测量自己心跳和脉搏的次数;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与关系。

3、初步感知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重点难点: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学生准备:

手表、口制听诊器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初步体验,找找心脏和血管跳动

⑴教师示范:

抱头下蹲

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向老师一样做下蹲,做的过程屮,请同学们注意感知一下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

动呢?

(2)学生做下蹲30个,学生汇报下蹲体验活动屮,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你的身体丄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心脏和血管(板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心脏跳动

1.你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在什么地方呢?

你能明确指一指吗?

2.教师讲述:

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口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

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3.你认为是什么在跳动呢?

你认为它怎样跳动的呢?

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回答

4.师:

出示心脏模型;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和一个大鸡腿的重量差不多。

(二)脉搏

1•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血管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

我们把血管有节奏的博动叫做脉搏,我们那些地方可以摸到脉搏呢?

(腕部(屮医把脉的部位)、颈部、太阳穴等)。

为什么到处都有呢?

2出示人体挂图:

“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

3.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学生自我尝试。

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

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4.小组活动:

分组测量。

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

(三)、分析、整理数据

1•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师:

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总结:

脉搏的跳动次数和我们心跳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跳动次数和脉搏的跳动次数是一致的.

4.演示实验:

把一•个鼓风的风箱和一•段胶皮管子相连,在鼓风时让学生摸管子感受搏动。

借助这个模型可以把血管与心脏Z间的搏动联系展示出来,化内为外,使教学活动更直观。

5.小结:

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心脏是人体的泵,它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遍布全身的血管里循环流动。

二禅皆申结・

环环学生倚眉k课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4课《脑与神经》

教学冃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三部分组成,以及脑和神经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人体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向学生进行脑的卫生保健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并理解脑和神经的作用。

教学理念:

贯彻让学生亲历科学、了解科学的理念

教学准备:

每生硬币1枚,白纸一张,封眼用的毛巾、笔等。

教师准备:

尺子15把,探索反馈表每组4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测试反应小游戏:

一人任意说出一种人体器官的名称,另一人迅速指岀其位置。

两人合作,每人说三个人体器官,错误一次轻拍打手心一次。

2.人的反应到底是靠什么来完成的呢?

下而我们就来认识脑与神经。

(板书课题:

4脑与神经)

(-)学习新课(传看脑结构模型)提问:

发挥想象力,描述一下脑的外形像什么?

I.指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的构成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下神经神经系统的组成,岀示人神经系统的组成挂图。

让学生看挂图(停30秒),提问:

仔细观察你能根据神经系统的分布形状,给出一个形象的比喻吗?

学生回答,教师不急于表态。

⑵讲解.

2.指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及作用

(1)谈话:

那么这些神经系统是怎样指挥我们的身体的进行工作的。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冋答?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夏天的晚丄,当一只蚊子飞近你的耳旁时,你的头脑屮会即刻反应:

“有蚊子!

"当蚊子落到你的脖子丄时,你会马上抬手呷护的一声把它打死。

你怎么知道蚊子在叮你?

你打蚊子为什么不轻不重、又快又准,正好把它打死?

神经系统在这件事上是怎样工作的?

⑵讲解.

(3)提问:

1蚊子入侵的声音是哪个部位先发现的?

(耳)蚊子落的部位是哪个部位发现的?

(皮肤)

2它们把信息报告给谁?

(脑)脑又把命令传递给谁?

(手)

3在信息传递的过程屮是谁在起作用?

(神经)

(4.)小结神经系统的作用.

3.用脑卫生保健教育:

4.为什么要注童用脑卫生?

(三)自我评价。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那些收获?

针对这节课你的表现,请你对你本课及本单兀的表现情况进行一下评价,看课本12页,给口己i个认真公正的评价。

(四)布置作业(布置两个实践作业)

根据用脑卫生的要求,制定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问表。

平时注意分析在H常生活事件屮,神经系统是怎样起调节作用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入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光的秘密。

在《凸透镜》屮,孩子们会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口制望远镜,领略神奇的折射现象;在《照相机和眼睛》屮,孩子们将通过制作照相机和眼球模型,揭开它们成像的奥秘。

单元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学会做一系列简单的光学实验;

2.能够用图画、语言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3•尝试制作望远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二)科学知识:

1.T解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基本了解眼球的构造,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3.知道怎样保护眼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來好处;4.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教学重点:

学会做一系列简单的光学实验;能够用图画、语言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时间:

五课时

5.凸透镜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和机。

(三)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及成像规律难点: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光学实验盒(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制作材料:

土照相机制作材料课件:

凸透镜光学示意图、照相机成像示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玩水游戏,激趣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喜欢玩水吗?

我们来玩儿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

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

C1)用滴管滴i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丄,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

(2)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丄的字有什么变化?

(3)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

4.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

5.提问:

在生活屮,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凸透镜:

(1)谈话:

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

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

(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

(3)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片:

用看、摸等多种方法。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认识凸透镜:

这样屮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

2.亲手实践,认识凸透镜的作用

(1)提问:

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

凸透镜成像实验。

(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

(如果有些组的学生只发现一种情况,则汇报交流后再进行实验。

(5)提问:

现在,你知道凸透镜有哪些作用?

(6)讨论:

凸透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

(7)小结:

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

3.联系生活,认识凸透镜的用途。

(1)谈话:

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屮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图象资料:

凸透镜的应用。

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

5.制作望远镜,拓展延伸

(1)谈话:

冈I」才,我们观察研究了凸透镜,认识了它的外形特点和作用,那大家再来看看这个透镜(出示凹透镜),比较一下,它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

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2)学生观察、比较。

(3)学生汇报、起名。

(4)学生活动:

透镜组合看事物。

(5)汇报、父流活动结果。

(6)结合望远镜实物,小组讨论、制作一架望远镜。

三、布置作业:

学生制作土照相机

1.教师讲解演示制作方法(参照教材图示)

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

3.教师评价和展示学生制作情况

4•学生用土相机做照像游戏(以上制作活动,可根据吋间情况课外进行)

板书设计:

凸透镜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距纸屏近,距蜡烛远缩小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放大

教学反思:

6•.照相机和眼睛教学H标:

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2.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

材料:

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瓶,硫酸纸一张。

学生准备:

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难点:

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口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

是照相札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

相信大家都扌n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

2.提问:

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问:

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4.教师设疑:

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

注意观察,发现什么?

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

(二)探究活动:

1•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提问:

有谁已经知道照和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

(2)谈话:

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

(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

(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

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丄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

(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

(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S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师板书:

照相机:

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机身(喑箱、快门、扳手)胶卷

2.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讲述:

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

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和机”?

(2)提问:

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

(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

(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之板书,将相机Z凸透镜、喑箱、底片,与眼睛的晶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

(4)教帅利用多媒体课件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突出教材27页的基木内容。

(5)教师板书:

眼睛:

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3.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

(1)观察与探讨:

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屮口己的噬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

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

教帅小结:

噬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正伤害眼睛。

外部光线弱吋,瞳孔变大,以使看清物体。

(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

师: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的眼睛的特别之处?

学生回答。

4)比较:

对照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睡孔相似?

4.制作眼球模型

(1)提问」尔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个眼睛模型吗?

(2)师生讨论,得出基本方法。

(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后延仲:

1.观察猫眼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

2.采访照相馆与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机信息。

板书设计:

7、照相机和眼睛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照相机:

机身(暗箱、快门、扳手)胶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保护眼睛

教学冃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怎样保护眼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

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性。

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怎样保护眼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投影片.学生准备:

课前分组组织部分学生去拜访眼科医生,搜集眼睛保护的常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谈话:

眼睛是我们感受大自然美丽色彩的唯一器官,如果眼睛得了病,那可是i件麻烦的事。

眼睛会得那些病呢?

我们如何来保护口己的眼睛呢?

(-)新授:

1.眼睛常患哪些疾病?

(1)谈话:

如果眼睛有了病,就会看不清,想想看不见东西那将会很痛苦.谁知道眼睛会得什么病?

我们怎样预防眼病,保护眼睛?

(2)讲解。

(3)请班上患近视的同学说一说感受.

(4)谈话:

近视眼是怎样得的?

(5)分组讨论•汇报.

(6)出示课件。

讨论:

图屮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这样做对眼睛有好处吗?

(7)小结・。

(X)小结:

预防近视眼得几点要求:

适度用眼、眼睛休息、少看电视、眼保健操、食物与营养等。

2..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

板书设计:

预防近视注意眼睛卫生防止意外伤害

教学反思:

8.潜望镜的秘密

教学目标

(-)知识冃标:

1•通过艮践交流知道潜望镜的亍作図理,知道光在潜望

镜屮的传播路线。

2.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

光的反射

(二)科学探究ri标

1.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2•运用潜望镜基本原理,设计出创意潜望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H标:

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屮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研究、探讨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在潜望镜屮的传播路线。

教学难点:

迸行创意潜望镜的设计。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课件;自制潜望镜

(二)学生准备:

平面镜片、胶带、硬纸板、剪刀、胶水、潜望镜模型废旧牙膏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出示游戏规则:

参加游戏的同学蹲到桌下,都不耍站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