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507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xx年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xx年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xx年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xx年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年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docx

《xx年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年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docx

xx年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

2017年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

一、多选题(每题10分)

  1、下列是多重耐药菌有:

ABCD

  A、MRSA、

  B、VRE、

  C、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D、艰难梭菌

  2、早期发现MODR须加强检查、严密监测的高危人群包含:

ABCD

  A、外院转入者

  B、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

  C、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者。

  D、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3、MODR感染病例报告正确的是:

ABCD

  A、散发病例,24小时内填MDRO感染病人个案管理记录表上报院感科

  B、3例或以上(感染病例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

  C、确定为医院感染者,医生必须24小时内在信息系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D、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应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4、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正确的是?

ABC

  A、应对感染MODR病人采取单间或床单位隔离,床单位隔离患者在床边挂“蓝色接触隔离标志”。

  B、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感染病房。

  C、医护人员相对固定,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措施。

  D、MODR肺炎或呼吸道定植者应立即转科或转院。

  5、MODR医护人员的防控措施。

ABCD

  A、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范。

  B、戴手套:

当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伤口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时应戴手套。

C、戴口罩、面罩、护目镜:

患者飞沫可能喷溅到面部时。

  D、穿隔离衣:

为病人诊疗护理操作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

  6、预防和控制MODR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正确的是:

ABC

  A、医院内感染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前,要先留取标本送培养.

  B、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C、当病区出现多重耐药菌株,检查其他患者所用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停用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

  D、治疗MODR感染病人首选高级抗菌药物。

  二、简单题

  1.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应该如何处理?

(答案仅供参考)

  答:

1、床单位隔离:

保证足够的床间距

  2、保护性措施: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与留置管道、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隔离标识:

床头、腕带、病历夹、床头卡上贴有隔离标识

  4、隔离医嘱:

检查隔离措施落实的客观指标:

开和停

  5、手卫生:

床单元应配有速干手消剂及用于物品消毒的消毒液,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6、操作最后进行: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确诊、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7、物品专用:

与病人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专人专用,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物品要做到一用一消毒。

床旁配备专用医疗废物桶。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8、人产生的所有废物均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9、消毒:

艰难梭菌需采用二氧化氯凝胶消毒

  10、终末消毒去污染后先清洗再消毒,床单元的清洁单独进行,注重清洁工具的消毒

  11、做好科室间交接:

转诊、外出检查、转床、隔离标识、申请单注明、事先告知、陪检者告知、医技科室掌握隔离、消毒技术:

尽量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不能最后检查者做好物表、设施消毒

  12、解除隔离多重耐药菌病原携带者同部位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24h)培养阴性时,解除隔离

  2.简述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

(答案仅供参考)

  答:

1、接种疫苗;2、拔除导管;3、针对性病原治疗;4、控制抗菌药物应用;5、应用当地资料;6、专家会诊;7、治疗感染,而非污染;8、治疗感染而寄殖;9、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征;10、及时使用抗菌药物;11、隔离患者;12、遏制医务工作者传播。

2017最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试题及答案

(2)

发布时间:

2017-03-14编辑:

ksf手机版

  

(2)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使用强度;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3)监测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介入诊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合理率;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率;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

  22.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网的目的,应如何组织实施?

  答:

细菌耐药监测对感染性疾病治疗、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抗菌药物研究与开发等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细菌耐药依照其监测目的不同可分为普遍性监测和特殊病原菌耐药监测,依照监测范围可分为地区、国家、区域、医院甚至专业科室监测,按照监测方式不同可分为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等。

我国已经建立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和部分省级监测网,个别医疗机构也有监测;国家监测目的对于掌握全国细菌耐药信息与发展趋势、制定抗菌药物管理规章等具有重大价值。

耐药监测需要根据监测目的、范围等进行组织,省级监测网最好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医疗机构承担,需要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统一标准、统一分析方法、统一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培训,获得有价值的监测结果。

按照卫生部要求,各省市自治区需要建立省级细菌耐药监测网,并且需要与国家监测网实现数据联通,具体情况可与全国监侧网联系(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负责单位: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23.卫生部38号文要求医疗机构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具体应如何操作?

  答:

预警主要针对细菌耐药突出的抗菌药物而言,但每个抗菌药物又有比较宽的抗菌谱,在设定预警时必须加以注意。

一般来讲,预警可以分为两类:

耐药信息预警和抗菌药物预警,前者主要指一些特殊耐药现象,如MRSA、VRE、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不动杆菌等,当这些细菌检出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提醒临床加以注意,采取综合控制措施;抗菌药物预警则是指当细菌耐药超过一定程度后,提醒临床减少或停止使用某些抗菌药物,这类预警需要针对各专业科室、目标细菌感染进行,不宜在整个医疗机构进行,如当泌尿道来源大肠埃希菌产ESBL率超过70%,则建议泌尿内外科减少头孢菌素使用,相反此时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还比较高,社区呼吸道感染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还不失为较好选择。

  24.2012年整治活动方案中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与2011年有何不同?

  答: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计算方法如下:

  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QQ截图20130415211159.png

  2013-4-1521:

12上传

  下载附件(4.86KB)

  2012年整治活动方案中规定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计算方法分别为:

  QQ截图20130221162836.png

  2013-2-2116:

26上传

  下载附件(29.3KB)

  25.规定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

应如何组织实施?

  答:

对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点评应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定(试行)》执行落实。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要求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位医师不少于50张处方、医嘱。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已有明确规定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这就是要求各医院探索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处方、医嘱点评自动化;专项整治规定:

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医疗机构应组织感染科和药学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重点抽查:

感染科、呼吸科、外科、重症医学科,可按专项处方点评处理,但应尽快实施信息化管理。

  26.抗菌药物处方和医嘱如何实施专项处方点评?

  首先要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的程序。

确定责任人,组成多学科的专家小组,对于医院抗菌药物专项点评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

要有实施计划,在一个年度中,列出哪些抗菌药物或者临床应用状况需要进行专项点评。

  第二步骤是确定专项点评的目标以及范围。

范围可以很广泛,也可以侧重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

如:

调查汇总数据分析所显示的用于清洁手术预防用量大或(和)治疗用量大、价格昂贵的抗菌药品;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所提示的抗菌药物选择的错误;患者记录表,严重ADR报告所提示的某种特定抗菌药品的不合理使用(适应证、给药途径、剂量、使用方法)等。

  第三步骤是建立评价标准。

包括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各个方面(如是否做到有样必采,更改或继续使用是否有很好的临床分析,是否考虑患者的生理、病理因素,是否进行炎症指标的动态观察,是否考虑PK/PD参数要求等),应当在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治疗指南或现有国家或地方的指南、其他相关文献、或公认的国际及地方专家的建议基础上建立的规范或标准。

其可信度以及被接受的程度取决于标准是否来源于可信的循证医学资料及已经经过处方者的讨论、并取得共识。

  第四步为收集数据。

数据采集可以是回顾的方式,通过患者的病历或其他记录收集数据,或采用前瞻的方式,在药品准备或调配过程中进行。

回顾性的数据收集方式更加迅捷,并且最好远离患者服务区域和各种干扰。

而前瞻性的方式好处在于评估者可以在药品配置的过程中随时干预,以避免药品剂量错误、适应证、相互作用或其他错误,例如在某些药房所使用的计算机系统,电脑系统可以随时警告并提出改正的要求。

这种系统同样可以为回顾性调查研究提供数据库。

数据必须来自于医疗机构的患者记录表及处方记录的随机样本。

通常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来选择,也可以由护士或者病历记录者选择。

每个医疗机构至少需要收集30或50个临床常见病例的数据。

  步骤五是数据分析。

收集到的数据按照评价标准制成表格,计算和总结符合每条标准要求的百分率。

并向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汇总报告。

  步骤六是向医师反馈结果和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接到报告后应该对结果进行合理性、准确性评估;通过信件、专题学术讨论或讲座、时事通讯、面对面讨论等各种方式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处方者或调剂者或给患者用药者(护士);实施纠正抗菌药物使用问题的干预措施,如在职教育、建立制定处方限制条件,修改处方目录和(或)处方手册,修改临床治疗指南等。

  步骤七是后续追踪。

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点评过程中,后续措施是保证不合理使用问题得以适当解决的关键。

如果没有对干预措施进行评价或者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专项点评就毫无意义。

因此,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工作需要定期进行(至少1年1次),对使用没有显著影响的专项点评,需要重新设计,以达到改善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如果后续追踪做得好、做得持久,处方者、调剂者、给患者用药者在知道自己今后还会面临评价时,可能会在各方面改进其行为是否符合基本原则。

  27.临床情况复杂,点评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合理性时,应当从哪些角度采用哪些标准考虑?

  答: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目前并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患者当时的临床状况是评价是否合理的重要参考因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系指在明确指征下根据患者感染部位、感染获得场所、感染严重程度和病原菌种类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同时应参考PK/PD原理制订各类抗菌药物的合理给药方案,最大限度发挥抗菌药物的治疗作用,以达到杀灭病原体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延缓细菌耐药。

  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是否有明确而合理的适应证,即初步诊断为细菌感染者以及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细菌感染者;是否遵照本地区、本医院的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是否积极送检病原学检查、争取病原治疗(根据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给药途径、剂量、每日用药次数、疗程是否合理;获病原学检查结果后是否根据细菌种类、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处方权限是否符合分级管理制度等。

  28.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的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主要内容:

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结果作为各项考核评优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责任人的处理和惩罚力度,加大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活动开展情况的督查力度,整改未达标的医疗机构。

  29.如何管理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答:

(l)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实行分级考核授权管理;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实行考核授权管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执业活动的执业助理医师以及乡村医生,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医师经本机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权。

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3)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定期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其他医疗机构依法享有处方权的医师、乡村医生和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药师,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培训、考核。

经考核合格的,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4)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处方权:

①抗菌药物考核不合格的;②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③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④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⑤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

  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六个月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

  30.如何根据“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

  答:

可根据医院指标、处方指标、评估指标、其他指标,对非手术病人和手术病人分别定期分析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

  (l)医院指标: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抗菌药物消耗情况(金额、累计DDD)。

  

(2)处方指标: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平均用药品种数;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平均用药天数;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平均用药费用;抗菌药物使用排序;门诊处方以通用名开处方的百分率;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处方的百分率等。

  (3)评估指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测算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是否适当、安全、有效、经济(动态变化)。

  (4)其他指标:

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的比例;患者所用抗菌药物与药敏试验报告相符率等。

  31.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督查考核是否有统一标准?

督查专家的检查思路和视角是怎样的?

  答: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督查考核具有统一的标准,其每次检查的方案和评分标准等均经过专家讨论后确定统一指标与标准。

当然,是否完全符合不同类别医院的客观规律及体现科学公正性,尚待探索、完善、持续改进。

  督查专家的督查思路和视角主要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有关专业指南及规范等,督查主要围绕抗菌药物使用中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目标进行。

  检查的思路和视角包括管理部分的各类文件资料、分层抽查住院病历、门急诊处方、I类切口手术病历,在符合医疗服务实际、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查阅抽取的资料,从中得出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指标。

同时对被查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与指导,避免缺乏人性的处罚行为,避免操之过急,务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整治工作,让医务人员真正认识到专项整治的重要性,主动学习合理用药知识,主动配合医院的管理,才能确保长效机制。

 

2017年大一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的值等于:

(c)

  A平均产量

  B边际成本

  C边际产量

  D平均成本

  2.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

(a)

  A生产函数

  B生产可能性曲线

  C平均成本曲线

  D总成本曲线

  3.使用50个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1800单位的产量,使用60个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2100单位的产量,额外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是:

(b)

  A3

  B30

  C35

  D36

  4.如果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上升,这时候,生产函数表现出:

(b)

  A收益保持不变

  B收益递减

  C成本递减

  D收益递增

  5.我们知道,在生产过程中一种要素的收益递增发生在:

(b)

  A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产量增加。

  B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C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平均产量增加。

  D在其他要素也相应增加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6.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d)

  AMRTSLK=w/r

  BMPL/w=MPk/r

  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D上述都正确

  7.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d)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减少了

  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降低了

  8.当雇佣第7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当雇佣第8个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10单位增加到118单位。

这种情况是:

(a)

  A边际成本递减

  B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收益递增

  D劳动密集型生产

  9.如果某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三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LK为:

(b)

  A1/3

  B3

  C-3

  D6

  10.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d)

  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

  C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

  D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有是相等的

玻琎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

令上式的K=10。

  

(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APL)函数和边际产量(MPL)函数。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

  (3)证明当APL达到极大时APL=MPL=2。

  2.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0.1L+6L+12L。

求解:

  

(1)劳动的平均产量(A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2)劳动的边际产量(M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3)假如每个工人工资W=360元,产品价格P=30元,求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参考答案:

  四、1.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和边际产量中他将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

我们知道,厂商的理性决策在劳动的第二阶段,在这个区域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极大化的点,劳动的第二阶段的右界点是使用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的点。

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总产量的增加,企业主就可能雇佣他。

  2.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一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也会使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三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用权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

同样,厂商了不会在生产的第一、三阶段经营,所以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尽管是递减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