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煤矿矿井探放水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452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合煤矿矿井探放水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天合煤矿矿井探放水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天合煤矿矿井探放水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天合煤矿矿井探放水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天合煤矿矿井探放水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合煤矿矿井探放水设计.docx

《天合煤矿矿井探放水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合煤矿矿井探放水设计.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合煤矿矿井探放水设计.docx

天合煤矿矿井探放水设计

贵州诚博煤业有限公司探放水设计

 

习水县天合煤矿

 

矿井探放水设计

 

矿长:

吴朝文

总工程师:

胡万辉

编制:

周勇强

 

编制时间:

2015年3月

习水县天合煤矿

矿井探放水设计会审栏

会审日期:

2015年3月15日

序号

姓名

职务

签字

备注

1

吴朝文

矿长

2

胡万辉

总工程师

3

吴朝中

安全矿长

4

陈宗朋

生产矿长

5

胡孝坪

机电矿长

6

刘高云

采掘副总工程师

7

李朝军

通防副总工程师

8

周勇强

地测副总工程师

9

 

培训学习

组织培训人:

培训时间:

参加学习人员

参加学习人员

参加学习人员

参加学习人员

参加学习人员

说明

第一节设计的目的

为加强天合煤矿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及矿井安全顺利生产,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结合天合煤矿实际,特编制《天合煤矿矿井探放水设计》,指导矿井探放水工作。

第二节设计的依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煤矿防治水规定》;

2、《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3、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2002年7月编制的《贵州省习水县马临煤矿区天合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4、2003年5月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编制了《贵州省习水县马临煤矿区天合煤矿补充勘查地质报告》并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函[2003]第89号)“关于印发《贵州省习水县马临煤矿区天合煤矿补充勘查地质报告》评审意见的函”批准。

5、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2009年编制的习水县天合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6、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探队2012年3月编制的习水县天合煤矿水患物探勘查报告。

第三节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严格遵循《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及行业主管部门关于煤矿放治水的有关规定。

2、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3、坚持“科学、经济、合理”,编制既符合行业技术安全政策,又符合煤矿开采实际的切实可行的矿井防治水方案。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

一、位置、范围和交通

习水县天合煤矿为生产矿井,2014年5月取得了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8797)。

采矿权人:

贵州诚搏煤业有限公司;地址:

习水县马临工业经济区尚华村;矿山名称:

贵州诚搏煤业有限公司天合煤矿;经济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矿种:

煤;开采方式:

地下开采;生产规模:

15.00万吨/年;矿区面积:

1.1416平方公里;开采深度:

由1070m至850m标高。

矿区范围由6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

表1-1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拐点号

矿区拐点坐标(1954坐标系)

矿区拐点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

X

Y

X

Y

A

3127560

35612900

3127592.594

35612821.889

B

3127950

35612470

3127892.597

35612391.887

C

3129060

35613180

3129002.602

35613101.894

D

3129700

35614110

3129642.603

35614031.901

E

3129030

35614100

3128972.599

35614021.899

F

3128810

35613670

3128751.599

35613591.896

矿区面积:

1.1416km2:

开采标高:

+1070m~+850m

天合煤矿行政区划隶属习水县马临工业经济区管辖。

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为:

东经106°08′28″-106°10′55″,北纬28°14′49″-28°16′45″。

天合煤矿隶属习水县马临经济区管辖。

矿区位于习水县城南,距习水县城直距8km,距习水马临经济开发区4km,矿山有简易公路与茅~习公路相连,至习水县城及周边地区的公路运输条件都较好,交通较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图1-1)。

图1-1天合煤矿交通位置示意图

2、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位于大娄山脉的北西段,地形切割深,起伏大,山脊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NE~SW向展布。

斜坡地形发育,总体上东部地形平缓,西部地形较陡。

最高点位于矿区北部杯儿山山顶,海拔+1493.0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西部河流附近,海拔约+770.6m(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最大相对高差722.4m。

总体上,矿区地貌属中高山地貌,区域地层碳酸盐岩覆盖范围广,峰丛、洼地、溶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较发育,啐屑岩地层在反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含煤地层经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

三、水文地质类型

根据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裂隙导水性及动态变化特征,根据《贵州省习水县天合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本矿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四、气候条件

矿区位于贵州省北部边缘,地处黔渝交界之边远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多伏旱,秋季气温下降快而多绵雨,冬季多低温阴雨,春季气温回升慢而不稳定,多夜雨,四季分明。

根据习水县气象站统计资料:

年平均气温13.1°C,极端最高气温34.4°C。

极端最低气温-8.3°C。

年平均无霜期250d,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平均年降雨量1150mm,日最大降水173.8mm,雨季多集中在6-8月。

年平均风速平均1.5m/s,区内多为WS风。

第二节矿井生产概况

根据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2010年8月提交的《习水县天合煤矿补充勘查地质》:

估算了习水县天合煤矿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量为1004万吨,其中: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266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738万吨。

其中C5煤层(332)资源量为54万吨。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65万吨。

设计划分两个采区,整个井田两个采区双翼开采,单翼走向推进长度约950~1150m。

采区内划分为区段,同一区段内煤层间的开采顺序为下行式。

工作面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即由采区边界向采区下山方向推进。

煤层倾角较缓10~15°,设计采区下山采用区段斜巷联系各煤层。

矿井采区采用混合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矿井现在安装主要通风机两台,(FBCDZ-6-№16型防爆队旋轴流式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其风量范围28.3~62.8m3/S,风压为702~2650Pa,电机功率2×75kw。

该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I回:

取自马临变电站(等级35kV)隆马线10kV供电线路,导线型号:

LGJ-70,距离约3km。

II回:

取自临江变电站(等级35kV)10kV线路,导线型号:

LGJ-70,距离约3km。

第三节周边老窑及采空区开采情况

习水县天合煤矿属深部开采,开采标高为+1070m~850m,只有浅部有煤矿及小煤窑开采,本矿上部南西翼为习水县庆华煤矿,西翼为习水县振兴煤矿,北翼为习水县富星煤矿,东翼为习水县富泓煤矿,上部东南翼为习水县天生桥煤矿,现将井田外相邻的煤矿情况简述如下:

1、习水县庆华煤矿

该矿位于本矿上部南西翼,为主平硐上山开拓,主要开采有C8、C12层煤,在天合煤矿+1028水平以上,废弃的巷道和采空区对本矿井有一定的影响,在开采过程中严格执行煤矿探放水规定;必须按规定留足矿井边界保安煤柱。

2、习水县振兴煤矿

该矿位于本矿西翼,振兴煤矿主要开采有C8、C12层煤,在天合煤矿井田下部,水害对矿井的开采没有大的影响,但采掘作业中严格执行煤矿探放水规定。

3、习水县富星煤矿

该矿位于本矿北翼,富星煤矿主要开采有C8、C12层煤,在天合煤矿井田+850水平下部,水害对矿井的开采没有大的影响,但采掘作业中严格执行煤矿探放水规定;必须按规定留足矿井边界保安煤柱,不能破坏保安煤柱,要预防相邻矿井越界开采对本矿造成安全威胁。

4、习水县富泓煤矿

该矿位于本矿东翼,富泓煤矿主要开采有C8、C12层煤,水害对矿井的开采没有大的影响,但采掘作业中严格执行煤矿探放水规定;必须按规定留足矿井边界保安煤柱,不能破坏保安煤柱,要预防相邻矿井越界开采对本矿造成安全威胁。

5、习水天生桥煤矿

该矿位于本矿上部东翼,天生桥煤矿为主平硐上山开拓,主要开采有C8、C12层煤,在天合煤矿+1028水平以上,废弃的巷道和采空区对本矿井有一定的影响,在开采过程中严格执行煤矿探放水规定;必须按规定留足矿井边界保安煤柱。

第二章矿井地质

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层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皆为沉积岩组成,除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缺失外,自寒武系至第四系均有分布,其中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组成桑木背斜的核部,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则分布于背斜的两翼和向斜的轴部,第三系和第四系零星分布。

区域地层见表3-1及图3-1。

 

图3-1 区域地质图

2、区域构造

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之西北缘,现今构造面貌皆为燕山期地壳运动的产物,构造形式以褶皱为主,断裂次之。

褶皱一般呈北东向展布,断裂以北东~南西向断裂为主,北西~南东向断裂次之。

前者规模较大,延伸较长,在区域西北隅断层面倾向多向南东,以高角度逆断层为主,正断层次之;在区域东南隅断层面倾向多向北西,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逆断层次之。

近北西~南东向的断层规模较前者小,延伸短,断面倾向一般不甚明显,多切割前者。

区内无岩浆活动。

第二节矿井地质

一、矿区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1q)和茅口组(P1m),上统龙潭组(P2l)、长兴组(P2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和第四系(Q)。

栖霞组(P1q)

上部为深灰、灰黑色透镜状灰岩、细晶灰岩,含少量泥质条带;下部为灰、深灰色微晶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

厚度大于130m。

茅口组(P1m)

上部为浅灰、灰、灰白色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块状细晶灰岩;下部为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燧石团块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透镜状灰岩。

厚度约74.0~266.0m。

龙潭组(P2l)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的沉积组合,岩性为粘土岩、砂质粘土岩、泥质粉砂岩和细-中粒砂岩,夹煤层、菱铁矿、黄铁矿和高岭土,富产植物化石,顶部夹少量灰岩。

厚75-135m。

龙潭组是矿区唯一的含煤地层,根据地层结构、含煤性可分成三段。

第一段(P2l1)

为一套灰黄、浅灰、深灰色粘土岩、粉砂岩、细砂岩夹煤层、菱铁矿、黄铁故。

底部为一厚3-8m的铝土质粘土岩该段所含煤层厚度均较小,多为煤线,且煤质差,多为劣质煤或泥岩。

厚度15.1-20.3m。

第二段(P2l2)

灰黄、浅灰、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夹煤层及菱铁矿。

本段内C8、C12煤层,以块状为主,厚1.26-2.40m,全区可采。

厚24.8-35.0m。

第三段(P2l3)

上部为灰黄色钙质粘土岩夹透镜状灰岩,深灰色中至厚层灰岩夹砂质页岩、砂质粘土岩及菱铁矿;下部为灰黄、褐黄色粘土岩、细砂岩、砂质页岩夹煤层及菱铁矿。

本段内C5煤层,以粉煤为主厚1.8-2.2m,厚度稳定,全区可采。

厚度37.5-60.2m。

长兴组(P2c)

上部为深灰色钙质页岩、粘土岩;下部为灰、深灰色薄-厚层块状微晶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

厚35.7-50m。

夜郎组(T1y)

上部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灰岩、泥质灰岩及紫红色钙质页岩、泥岩;中部为紫红色夹黄灰色页岩、砂质页岩、钙质泥岩夹泥灰岩;下部为黄绿色页岩、钙质页岩及灰色-紫灰色薄至厚层状细晶灰岩、泥质灰岩。

厚度大于170m。

第四系(Q)

灰黄、土黄色粘土、亚粘土、砂、砾及坠积物。

厚度0~12.0m。

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桑木场背斜北西翼,为一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10~15°。

区内次级褶皱不发育。

区内构造简单,断层不发育,仅在龙潭组内有局部因重力下塌见有小的滑动及挤压破碎。

节理构造相对较发育,主要分布于栖霞组及茅口组灰岩中。

该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第三节煤层特征

一、含煤性

矿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P3l),本区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地层。

出露矿区东部,岩性由灰、深灰、黄灰色泥岩、炭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上部夹0~3层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及泥质灰岩,底部为铝土质泥岩与茅口组分界,产腕足类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本组厚度77.90~87.48米,平均80.75米,走向和倾向上均无明显变薄变厚趋势,含煤11~18层,一般15层,含可采煤层3层,由上至下编号为C5、C8、C12号。

二、可采煤层描述

矿区可采煤层为C5、C8和C12煤层。

分述如下:

C5煤层:

位于龙潭组(P3l)中上部,煤层上距长兴组灰岩24~36m左右。

煤层厚度为1.75~2.00m,平均厚度约1.88m。

煤层夹矸石一层,夹矸主要为炭质泥岩,厚约0.10~0.20m;煤层上分层厚0.60~0.95m,下分层厚0.40~0.60m。

煤层厚度较稳定,煤层顶板为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强度较低,易风化破碎;底板为深灰色薄层状泥岩,易风化,软弱,稳定性差。

C8煤层:

位于龙潭组(P3l)中部,上距C5煤层20~25m左右,顶板为深灰色薄层状炭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底板为灰、深灰色薄层状炭质泥岩;煤层平均厚度约2.2m,煤层结构简单,为单一煤层,煤层厚度稳定,为矿井主采煤层。

C12煤层:

位于龙潭组(P3l)底部,上距C8煤层15~22m左右,下距茅口组灰岩约15m左右;顶板为灰黄色薄层状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底板为灰色铝土质粘土岩,局部含铁质;煤层厚度1.30~1.53m左右,厚度稳定,煤层夹矸石一层,夹矸为粘土岩,厚0.05~0.10m。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下游的补给区和径流区,南距赤水河约13km,所处水文地质单元为赤水河下游的地下水补给单元和径流单元。

区域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最低点位于南部的赤水河,河床最低标高+310m(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

赤水河由东向西径流,并依次切割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的所有地层,各地层的地下水均由北向南径流,最终排泄于赤水河。

详见4-1区域水文地质图

第二节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下游的补给区和迳流区,南距赤水河约13km,所处水文地质单元为赤水河下游的地下水补给单元和迳流单元。

矿区属长江流域赤水河一级支流临江和马岩沟的分水岭地带,区内无河流、山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地表水为山间雨源型小溪,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矿区内小冲沟发育,沟水动态变化极大,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旱季流量较小或干枯。

一般小于2L/s。

一、含水层及隔水层

1、含水层

矿区内的含水层岩组包括第四系(Q)、夜郎组(T1y)、长兴组(P2c)、茅口组(P1m)及栖霞组(P1q)。

第四系(Q)含水层:

由粘土、亚粘土、砂、砾和坠积物组成,分布零散,为孔隙含水层,由大气降水直接补给,水量随季节而变化。

厚度0~12m。

夜郎组(T1y)含水层:

由中-厚层状灰岩、薄-中厚层状泥岩、页岩组成,为煤系上覆的弱含水层,含孔隙水,常形成高少年或陡崖。

厚度大于170m。

2、隔水层

区内隔水层岩组主要是龙潭组(P2l)地层。

为粉砂岩、细砂岩、粘土岩夹煤层。

砂岩孔隙水受粘土岩、煤层阻隔,含水量微弱,为相对隔水层。

厚度80~110m。

二、构造富水性

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1q)和茅口组(P1m),上统龙潭组(P2l)、长兴组(P2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和第四系(Q)。

区域内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

碳酸盐岩包括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及上统长兴组灰岩,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灰岩,分布广泛。

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潭、岩溶大泉、溶丘、峰丛等较发育,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迳流,最后以岩溶大泉、岩溶泉群或暗河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河谷中。

三、老窑、采空区水文地质特征

天合煤矿距离煤层露头线有800多米,老窑多分布于矿区东部的煤层露头一带,开采历史悠久,多属季节性,农闲时开采,农忙时停产,以开采C8煤层居多。

开拓方式一般为斜井,沿煤层倾向掘进,遇煤层后沿煤层走向布设水平巷道。

开采最大垂深约50-100m,一般30-50m,其规模较小,产量低,乱挖乱采现象严重,现已全部关闭。

井下资料无法收集,老窑距矿区有800多米,不会对该矿造成影响(中间隔有庆华煤矿);矿井与庆华煤矿在南翼相邻,与富星煤矿在北翼相邻,与振兴煤矿在西翼相邻;在矿井东翼与天生桥煤矿(原新华煤矿、临丰煤矿、天生桥煤矿整合)相邻区域有老窑和废弃巷道存在,在雨季时,通过地表渗透有一定积水,由天生桥煤矿排出。

因此必须保证留足矿井边界煤柱,不能破坏此煤柱开采,也要预防相邻矿井越界进入矿井对安全构成威胁。

四、地表水

区域内岩溶水和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均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一般每年5月中、下旬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回升,6~9月为最高值,其间出现2~3次峰值,10~12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流量开始逐渐递减,到次年三、四月份降为最低值。

第三节断层、裂隙、陷落柱等构造的导水性

区域内主体构造为桑木场背斜,次级褶皱不发育。

桑木场背斜:

桑木场背斜近轴部一带,北东向和南西向的断裂构造发育,呈菱柱状展布,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桑木场断裂、二郞滩断裂、安青山断裂等,其特征如下:

桑木场断裂:

位于桑木场背斜南东翼,全长64km。

破碎带宽1.5~20m,断距一般200~400m,最大700m。

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5~80°。

为国压扭正断层。

二郞滩断裂:

位于桑木场背斜北西翼,长20km。

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50~75°。

为一压扭性正断层。

安青山断裂:

横切桑木场背斜轴,区域长13.4km,走向北西,为一性质不明断层。

另外,区域内垂直节理相对较发育,主要分布在矿区外南东部的茅口、栖霞灰岩地层中,节理走向北东、北西,长850~3400m,裂隙宽0.1~2.0m。

今后采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断层等构造,在采掘过程中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做到“有掘必探”,发现断层及构造及时掌握其含水、导水情况,并调查其与上下含水层及地表的水力联系。

第四节地表水、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动态

矿山范围内出露层由老至新有:

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中统高台组和石冷水组、上中统娄山关群,奥陶系下统桐梓组、经花园组、湄潭组、中统十字铺组、宝塔组、下统涧草沟组、五峰组,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石牛栏组、韩家店组,二迭系中统栖霞组、茅口组、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三迭系下统夜郞组,第四系零星分布在各时代地层之上。

地表无大的水体,仅存在地表溪沟,区内地形较陡高差变化大,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区内断层不发育,矿区位于深部,距离地表垂深较大,采动裂隙导通地表的可能性极小,大气降水作为地下水补给水源的补给通道不发育,对矿井采掘工程影响较小。

矿区分水岭以东,为一阶梯状水文地质补给区,主要为大气降水直接补给,经漏斗和山间沟谷排泄于临江河;分水岭以西,大气降水经漏斗和顺层发育的岩溶管道补给地下水,在马岩沟一带出露,集中排泄于赤水河。

第五节充水因素分析及涌水量

一、矿区水文地质情况

矿区位于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下游的补给区和迳流区,系长江流域,临江河经赤水河于合江汇入长江。

矿区属长江流域赤水河一级支流临江和马岩沟的分水岭地带,区内无河流、山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地表水为山间雨源型小溪,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矿区内小冲沟发育,沟水动态变化极大,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旱季流量较小或干枯。

一般小于2L/s,C5煤层上距长兴煤灰岩底界20.2-35.1m,C12煤层下距茅口灰岩顶界15.1-20.3m,不受上下含水层威胁。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二、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天合煤矿现正常涌水量为8.0m3/h。

最大涌水量为30m3/h。

第四章矿井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

一、矿井水文地质特点

根据以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如下:

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

②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

③煤系地层为隔水层,设计开采的C5、C8、C12煤层位于龙潭组隔水层,C5与长兴组和C12与茅口组均有大于15m的隔水层相隔,含水层对煤层开采不构成威胁。

④目前未发现断层,断层水对矿井威胁不大。

⑤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770.6m至开采最低标高+850m垂高79.4m,存在承压水的可能,但水压不大,煤层有顶底板隔水层相隔,不应存在承压含水层威胁。

⑥矿井在采掘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二、水患威胁程度

根据以上分析,矿井水患类型为:

水患类型

影响分析

水文条件

威胁程度

措施

备注

地表水

沿裂隙下渗,增大矿井涌水量

区内无大的水体,仅有地表溪沟,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

有影响,但不构成威胁

加强地表疏通、排泄和防治工作

雨季加强排水

含水层水

隔水层厚度不够,安全水头值超过其承受能力突水

煤系地层为隔水层,上覆长兴组含水层和下伏茅口组含水层均有隔水层相隔

有影响,威胁不大

加强探、排水

注意隔水层厚度变化

顶底板裂隙水

沿采动裂隙进入巷道、采掘工作面

不构成威胁

加强排水

断层水

采掘工程遇含水断层淋水;导水断层与含水层导通形成导水通道

无断层

暂不构成威胁

加强探排水,留设足够的煤柱

今后很有可能遇新断层

老窑及采空水

采掘工程揭穿突水

无老窑及采空区

暂不构成威胁

严格探放水,留足隔水煤(岩)柱

今后会形成采空区

由此可知目前不存在对矿井构成威胁的重大水患,但含后矿井开采形成采空区若积水,对矿井威胁程度将增大,需严防,另外需加强探查,注意新的含水导水断层的出现,注意隔水层厚度的变化,当隔水层厚度不足时及时制定疏水降压或注浆堵水措施。

三、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

1、老空突水

目前无采空区,但今后形成的采空区积水若巷道揭穿则突水的可能性大。

2、顶、底板突水

煤系地层本身为隔水层,C5与长兴有20.2-35.1m隔水层,C12与茅口15.1-20.3m隔水层,突水可能性不大。

第五章矿井防治水措施的确定

第一节矿井开拓开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

一、矿井工程开拓工程位置及层位选择

1、巷道布置层位

1、煤系底部有强岩溶承压含水层时,主要巷道和硐室必须布置在不受水威胁的层位中,并以石门分区隔离开采。

①本矿主平硐布置于底板茅口,风井为穿层布置(布置于煤系隔水地层),副平硐为底板穿层,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