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310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南涧县2016——2017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

所有题目在答题卡上做答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

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

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

有句古话说道:

‘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2.自汉代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点是(  )

①取代了相权 ②行政效率低下 ③强化了君权 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                  B.③                   C.①②              D.③④

3.明朝初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王位即为明成祖,欲请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成祖曰:

“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

“成王安在?

”成祖曰:

“彼自焚死。

”孝孺曰:

“何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曰:

“此朕家事”。

相传方孝孺后被诛十族。

明成祖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制度(  )

A.世袭制            B.宗法制C.君主专制制度                 D.家天下的制度

4.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人答:

“金榜题名,”有人说:

“功成名就者快活。

”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

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快活”时,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5.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进行对外贸易时,普遍表现为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

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本身物产丰富                    B.统治者好大喜功

C.封建经济的独立性                    D.交通条件的限制

6.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它是封建社会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

下列对土地兼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然产物B.是封建经济衰退的表现

C.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D.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7.下列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材    料

结    论

A

白居易在《卖炭翁》中记载,一位老人用牛车拉炭去长安,在“市南门外”休息

晚唐时期,坊市制度已崩溃

B

清前期,对外实行一口通商的政策

中外贸易日益萎缩

C

为便于戴军帽和打仗,清末部分新军士兵剪掉了发辫

剪发辫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

D

1941年,日本因陆军兵力受困于中国而放弃进攻苏联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8.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

“国家干预”在现代社会中,是政府与政策性干预来维护社会公正和经济正常运转;但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

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

A.官营专卖      B.市坊制度       C.朝贡贸

易      D.闭关锁国

9.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

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

”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    B.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    D.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

10.有人认为:

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

为什么?

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  )

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

C.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D.《十二铜表法》成文化

11.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

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

”对“过渡性社会”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在欧洲,大约出现在15世纪至工业革命前后B.封建主义急剧衰落但尚未消失

C.社会经济结构由重商转向重农D.资本主义兴起但未居于支配地位

12.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

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

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

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13.“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

进入太平洋。

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

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

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

”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14.在16世纪的一百年里,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四倍多,英国也上涨了155%。

面对这一现象,下列群体中最高兴的应该是(  )

A.封建地主      B.农民阶级       C.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15.“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  )

A.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

B.两次工业革命——南北战争——美日欧三足鼎立

C.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D.殖民扩张——南北战争——苏联解体

16.人类历史上有两个重要而关键的事件:

首先是农业革命,它让人类从狩猎时代过渡到耕种时代,并且定居下来建造家庭、学校,发展了文明;其次是工业革命,它使成千上万的人离开家庭和农场,进入城市和工厂。

其中第二场革命的最深刻影响是(  )

A.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B.解放了妇女,欧洲家庭职能发生重要变化

C.削弱了宗教的权威,个人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D.以时间和金钱为标志的文化逐渐发展,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7.“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上述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B.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

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D.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

18.18世纪英国国会颁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经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劳动。

这种规定造成的主要结果是(  )

A.奴隶制盛行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为工业革命提供

了大量的劳动力D.社会治安得到根本好转

19.“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

A.发电机          B.蒸汽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20.“英国光荣革命在—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作者强调中国民主制度建设(  )

A.应该考虑历史传统因素            B.必须借鉴英国民主革命经验

C.要走独立自主创新之路            D.与美国的民主之路大相径庭

21.“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之间成立政府……当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这就是我们这些殖民地人民过去一向忍耐,而现在却必须改变原来那种政府体制的原因。

”引文应该出自哪个国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2.美国积极参加独立战争的农民不仅没有改善生活,反而更处于困境。

1786年,退伍军官谢斯在马萨诸塞州领导起义。

起义发生后,马萨诸塞州曾向中央政府请求援助,但无兵无权的中央政府却一筹莫展,起义震动了整个统治集团。

有鉴于此,美国统治集团最终(  )

A.确立联邦制的国家结构            B.把最高行政权赋予总统

C.使用紧缩财政政策                    D.签署《宅地法》解决土地问题

23.曾经有人向拿破仑推销一项新技术发明,以便渡海作战,攻入英伦三岛,扫除称霸欧洲的最大障碍,但未被拿破仑采纳。

这一新技术发明应当是(  )

A.蒸汽轮船      B.电报               C.望远镜          D.飞机

2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力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

”下列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天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5.辜鸿铭在北大任教时,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引起学生发笑。

辜平静地说:

“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

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

”闻听此言,学生一片默然。

后促成“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

剪掉”的是(  )

①洋务运动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26.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7.洋务运动和新政是清政府进行的两次改革。

下面对两次改革的共同点评述正确的是(  )

①发生在列强侵华战争之后②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④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28.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

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

这位外交官的陈

述(  )

A.肯定了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可佐证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起步

C.反映了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D.代表了西方人对中国发展的态度

29.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

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

作者的观点是(  )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30.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们住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

那不

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

”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行以工代赈,扩大就业  ②鼓励削减农业,政府补贴

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④要求企业制定经营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中国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战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之远航是要以德怀远,不仅不事掠夺,而且还送上大量礼物,以寻求对方之“朝贡”。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评价郑和远航时说:

“应该特别提到,中国人从不抢劫和屠杀,与葡萄牙人、荷兰人和侵略印度洋的其他欧洲人显然不同。

”这种武功对国力的贡献只能是负数,如何能不劳民伤财?

其作用只是满足一下帝王们的政治虚荣心而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材料二哥伦布们远航是赤裸裸的占有与掠夺。

葡萄牙的一位远征的船长就公然表示:

从好望角前行,我们不愿放过任何东西,而听其逃脱我们的控制,从苏法拉到日本的辽阔领域内的一切,我们都急于染指……没有任何一个角落我们没有占领,没有任何一个角落我们不希望归属于我们。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1)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何时?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郑和与哥伦布海外活动的特点及其性质。

(10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难以为继的原因及启示。

(6分)

材料三“一带一路”示意图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古希腊著名的德尔菲神庙石碑上刻着一句名言“万事切忌极端”,成为雅典人价值观的典型代表。

梭伦在执政时指出“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份”,为缓和社会矛盾他颁布法令规定,“平民所欠的债务一律废除,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他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多寡分为四个等级,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梭伦改革为雅典打上了这种“生态平衡”的烙印。

——摘编自密尔顿《希腊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

材料二众所周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条文具有弹性,用语宽泛模糊,给反复的重新解释留下了空间;更重要的是,它给自己预设了更新机制,巧妙地协调了原则和妥协的关系,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寻求满足自身利益的资源,而不必走上推翻宪政的极端道路,从而保证了宪法能够面对不断出现的现实挑战,适应不断发展变动的社会。

制宪时期的美国各州在地域、居民、经济、体制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社会就具有群体和利益的多元性,而且经常发生冲突。

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谈判”而达成妥协,实现利益分沾和共享,这种办法的好处是避免了社会在极端对抗中消耗资源,其结果相对接近社会公正这种人类普遍的理想。

——摘编自李剑鸣:

“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人“价值观”是什么,这种“价值观”在梭伦改革中是如何体现。

(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宪法如何避免极端,并简析其作用。

(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一18、19世纪之交,正当工业革命在英国如火如荼展开之时,欧洲大陆却经历持续近25年的反法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其使英国工业制成品在美洲殖民地市场和欧洲部分国家的市场上获得实际的垄断地位。

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开始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而且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自由贸易带来英国工业经济的繁荣。

到19世纪中期,当时英国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纺织、煤炭、冶金及机器制造业已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

185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1/5。

英国成为向世界各国提供工业品、先进技术与设备的“世界工厂”。

——摘编自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

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材料二19世纪最后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

德国在社会调整方面走在最前面。

俾斯麦政府在颁布《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也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老年及残疾保险法》《青工保护法》等。

英国也颁布了一系列劳工立法,还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卫生、环境的法律。

法国也颁布了许多类似的社会立法。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因素。

(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调整的背景及影响。

(5分)

南涧县3月月考考答案

一、选择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题干所述是唐以后再没有出现过像汉朝崩溃以后的长期分裂的现象及其原因,故C项正确;A项“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无从体现,说法也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B项“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说法错误,题干材料也无从反映,故B项错误;D项未能从题干材料中体现,故D项错误。

2.【答案】B【解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之后,相权才被取代,故①错误;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提高了行政效率,故②错误;汉武帝建立新的中朝,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都强化了君权,故③正确;汉武帝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3.【答案】D【解析】考查古代君主专制主义制度。

方孝孺的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他认为朱棣继承皇位是不合宗法制的,应该由建文帝之子继承,而朱棣认为这是朱家的家事,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国事、家事合一的家天下制度,选择D项。

4.【答案】B【解析】“畏法度者快活”的回答迎合了明太祖朱元璋加强皇权的需求。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

决定“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古代经济因素。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是自给自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很少进行商贸交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因此答案选C。

6.【答案】B【解析】注意该题是逆向思维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

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伴随土地私有,土地所有制可以进行转让、买卖,导致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土地兼并发展导致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租佃经营方式盛行,从而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衰退”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社会分化严重,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同时也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致使封建政府出现严重统治危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7.【答案】D【解

析】该老人只是在“市南门外”休息,并

没有进行交易,某种程度上说明当时坊市制严格执行,并没有崩溃,故A项错误;清前期的闭关政策是导致中外贸易萎缩的原因,而不是其表现,难以说明该时期贸易萎缩,故B项错误;部分士兵剪掉发辫是为了方便,没有反映其他社会群体情况,难以说明剪发成为风尚,故C项错误;日本因受制于中国而放弃进攻苏联,证明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故D项正确。

8.【答案】A【解析】关键信息:

“但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

”题干材料强调国家政权的控制,故A项正确;市坊制度是政府对商业经济的管理相关制度,与题干“从中获取巨额财富的目的不相符,故B项错误;朝贡贸易主要是政治上的考虑,并不关心商业利润,故C项错误;闭关锁国是古代中国的对外政策,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9.【答案】B【解析】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正处于乾隆年间,我国的综合国力还是很强大的,但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脱离于世界发展的大势,不了解世界发展的潮流,所以中国的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

10.【答案】A【解析】为统治如此庞大的国家,罗马帝国的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3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与材料中“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相符,故A项正确;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与材料中“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不符,故B项错误;凭借军事,与材料中“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不符,故C项错误;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而《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与材料中“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不符,故D项错误。

11.【答案】C【解析】传统的农业社会是重农,现代工业社会更重视工商业的发展,那在这两种社会类型之间的社会经济结构应该是由重农转向重商。

12.【答案】D【解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人看来是发现新大陆,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认为是对他们的侵犯,在当今人们看来是文明相遇。

13.【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中的时间可以判断出是开辟新航路中的事件——环球航行。

哥伦布到达美洲,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工业革命使欧洲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排除A和C,而D项与此无关。

所以答案选择为B。

14.【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

格革命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购买能力大不如前,财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

而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获益匪浅,他们一方面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另一方面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价格革命也成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价上涨使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更加贫穷。

15.【答案】A【解析】依据题意,三次转变分别指:

“(欧洲)的崛起”、“美国的崛起”、“群雄竞起”,而三次转变实现分别是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所带来,故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