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276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5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知道处处皆学问,虚心向人请教。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彩图,知道如何去搜集资料。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

2、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1、齐读“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思考:

图上分别有什么人?

在哪里?

分别在干什么?

二、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1、看完图画后,你明白了什么?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

3、我们今后该怎么做?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二、指导观察图画,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1、图上画的人在干什么?

态度怎样?

2、观察图画,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

3、讨论:

除了图上的方法外,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资料?

4、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1)做摘抄笔记

(2)制作资料卡片(3)拍照片(4)编辑剪报

三、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不懂就问:

向一切懂的人请教

学习习惯做摘抄笔记

收集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拍照片;编辑剪报

教学反思: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西方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两节诗。

教学重点:

通过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和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趋势面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解读——我眼中的祖国

1)创设情境:

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演唱叶佩英

2)简介:

“中国”名称的由来

3)交流:

你眼中的中国(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祖国的知识一一交流)

二、聆听——我读懂的祖国

1)初读,感知文本,边读边画出生词或不理解的词句;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写自己的感受。

2)精读,理解文本

①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②读文交流,作者爱祖国的什么?

三、倾诉——我心中的祖国

1)抒情

指导说说“我心中的祖国”吧!

2)写话:

以“中国”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可以是你的所见所闻《我眼中的中国》;可以是你的奇思妙想《未来的中国》;也可以是你参观或游览一些名胜古迹后的《我的中国行》等等。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山河无比壮丽

特产闻名世界

我们爱你啊,中国民族风韵迷人我们爱你啊,中国

文化古老灿烂

民族精神伟大

教学反思:

 

2.郑成功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仿写第五小节。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各段中的关键词句感悟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简要复述课文,仿写战斗场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3、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4、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思考:

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

2、默读,思考:

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

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

四、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想一想:

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2、有感情朗读读第1-3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

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

3、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

4、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

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

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

②自由练读。

③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

1、默读,思考:

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

2、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

1、齐读。

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1、、填写反义词组成成语。

街()巷()有()无()()曲()工

举足()()弃()投()()口()声

因()得()眼()手()

2、、将画线部分换成课文中的成语,句意不变。

(1)、郑成功情绪激动、语调高昂而又充满正气地说:

“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

(2)、这支前进中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吹动船帆好像把天空都遮住了,战旗招展。

()

(3)、芬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船和舰上的大炮,企图依靠险要的地热、有利的条件进行抵抗。

()

(4)、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像遇到出乎预料的喜事一样特别高兴。

()

(5)、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又唱歌又跳舞,非常高兴,欢庆胜利。

()

板书设计:

决心收台

郑成功(民族英雄)

收复台湾

建设台湾

不忘英雄

教学反思: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感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和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指导

1.检查自读情况。

2、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3、指导分段

二、精读指导

1、回答:

“我”是谁?

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

2.默读第一段,思考:

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3.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

(2)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3)范读、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1、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第一段。

3、过渡:

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2.学习第三段。

(1)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

肖邦是怎样做的?

(2)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5)比较句子

a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b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1)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2)自由读、指名读。

(8)思考: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9)小结:

这一段写什么?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四、布置作业。

1、扩词。

邦()()()逝()()()

2、补充词语。

悲愤欲()与世长()弥留之()热泪()眶

()人奋起()国他乡()国之痛

2、扩句。

(1)肖邦思念着祖国。

(2)战士救出了小姑娘。

(3)弟弟写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二、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

三、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1.指名读。

2.出示: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查字典,填空。

(略)

2、读下面的句子,对的画“√”,错的在原句上修改。

(1)这真是一幅好看的、漂亮的、美丽的图画。

()

(2)王珊只要会唱歌、就会跳舞。

()

(3)李宾虽然刻苦学习,但是热爱劳动。

()

(4)经过努力,我的学习目的提高了。

()

(5)朝霞把大地染得一片金黄。

()

板书设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肖邦————波兰

切肤的亡国之痛

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反思: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乃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开展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教学难点

领会两首诗明白如话和感染力强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三、理解诗句

四,了解内容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

五、朗读课文

六、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质疑

轻轻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

三、学法指导

你准备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

能告诉大家你准备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四、学生自主学习

五、学生交流学习的结果

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你想说些什么话?

六、反复品读,感悟诗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1、自由读

2、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

3、指名背诵,全班背诵

七、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台湾小朋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国母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

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

“(),()。

()()”我深信:

以后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欢迎到我们家乡玩!

(1)班全体同学

2011年9月19日

八、课外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首诗后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2、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陆游的其它作品发表在作品栏中。

板书设计:

涕泪满衣裳

漫卷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放歌须纵酒 极度的喜悦心情(爱国)

即从……便下……

最牵挂:

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爱国)

最遗憾:

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教学反思:

习作1

教学目标

1、通过加快与交流,丰富学生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2、鼓励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自主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

教学重点

加快与交流假期生活,丰富习作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教学难点

将自己的感受在习作中表达出来,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导加快假期生活。

1、同学们,假期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我们又重聚在校园,想不想回到那五彩斑斓的假期中去呢?

那么几天我们打开记忆的仓库,重温那美好的假期生活。

2、分小组自由交流暑假生活情况。

3、集体交流。

二、深入交流,注重内心感受。

三、明确要求,完成习作底稿。

1、明确习作要求:

(1)写一段生活经历,这经历发生在假期中。

(2)要写出真情实感。

(3)题目自定。

2、学生自主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进行习作。

四、指导学生修改习作,认真誊写。

板书设计:

假期生活经历:

旅游、读书、划船、看比赛、走亲戚……

习作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感受:

快乐、幸福、充实、烦恼、寂寞、遗憾……

教学反思:

 

练习1

教学目标

1、语言与生活:

辨析相同写法、不同读音的词语意思,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诵读与欣赏:

感情歌词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写好钢笔字:

注意古诗的格式,将古诗写美观。

4、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5、学写毛笔字:

陪、将。

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小故事,说说故事的焦点在哪里?

2、讨论:

你觉得这首诗中的“妻子”该怎么读,为什么。

3、那么,丁大勇所说的“一个词尾如果是‘子’、‘儿’、‘头’,就应该读成轻声”的说法不对呢?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审题。

2、自由读词语,想想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集体交流。

4、根据意思读词语。

三、教学第三部分。

1、审题。

2、按要求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3、交流。

4、齐读句子。

四、作业。

1、根据意思,给词语注上正确的读音。

(1)工作够标准,实在。

        地道(    )

(2)称呼比自己年龄小的男子。

     兄弟(    )

(3)照料、照顾。

           照应(    )

(4)把力气贯注到身体某一部分。

    运气(    )

2、根据词语的不同读音,分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地道(dì dào):

(2)地道(dì dao):

(3)东西(dōngxī):

(4)东西(dōngxi):

 

第二课时

一、诵读与欣赏。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2、引导说说听后的感想。

3、唱一唱这首歌。

4、指导朗读。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诗中有哪些字难写,要特别注意呢?

3、练习。

4、反馈: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训练。

三、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教学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

2、小组内交流,在相互交流与补充中逐步完善对某个民族的认识。

3、出示介绍范例,讲述介绍要点: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围绕某个民族的聚居地点、着装特色、包含习惯、主要节目等方面进行介绍。

4、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民族进行重点介绍,可以同座位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5、集体交流、评议。

6、总结。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观察范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

3、练写毛笔字。

4、反馈指导。

三、作业

5.负荆请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新课

1、默读课文,想一想:

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

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

“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3、指导朗读。

4、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

文:

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宏大度

武:

廉颇→知错就改、光明磊落

教学反思:

6、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师: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

(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至少两个)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

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

教参57页

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

2.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

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

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

(2)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

(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

正面描写第三段:

侧面描写

(2)第二段:

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

细节描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的词语2遍。

摘抄文中的成语。

2、《补充习题》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

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2.说说段意,比较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体会抓住重点内容,删除次要内容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4.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

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

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

地震!

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

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

……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

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

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

为什么这样选择?

3.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

亲切—痛苦—赞颂

2.课后3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第2.3题,记住答案的要点。

2.完成《补充习题》剩下作业。

3.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优生用演讲的方式诵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船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片断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后作业4中的两个句子,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能够展现船长风采的重点语句,体会船长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3.默读课文,按提纲“遇险—自救—牺牲”给全文分段讨论:

三、作业

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训练

1、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义。

你怎样理解句中的“又”的?

(3)指导朗读。

(4)过渡:

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

2、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

“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

当时情形怎样?

(2)交流讨论

(3)朗读指导。

3.朗读理解第二段。

(1)速读,找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2)出示挂图。

(3)图文结合,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

(4)他真的把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5)哈尔威船长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

结果怎样?

从中我们可体会到他的哪些品质?

(6)出示:

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7)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

“伟大的灵魂”指什么?

(8)指导朗读第二段。

三、布置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jiàntǐngzhìxùkǒngbùbówùkūqì

()()()()()

zhōngyúzhíshǒujǐngrányǒuxùwēirányìlì

()()()

一、修改病句。

1、北京的秋天是个迷人的城市。

2、小兰穿着鲜艳的衣裙和红色的帽子。

3、各种车辆都要听众交警叔叔的指导。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5、他的家乡是北京人。

6、在我们学校里,学生爱护老师,老师爱戴学生。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继续精讲训练

1.填空:

第20分钟到了,船长哈尔威屹立在(),犹如一尊(),()也没有做,()也没有说,随着轮船()。

他无怨无悔,因为船上的60人()。

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又一次运用了()的权利,

(1)同桌讨论,共同填空。

(2)指名填空,填空后齐读这段话。

2.朗读、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2.看板书总结。

四、作业。

1、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伏:

(1)隐藏

(2)低下去(3)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