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辛亥革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256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辛亥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辛亥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辛亥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辛亥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辛亥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辛亥革命》.docx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辛亥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辛亥革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辛亥革命》.docx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总复习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辛亥革命》

第2讲 辛亥革命

[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说明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首创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高尚情怀

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本讲的难点,学习时可以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的变化等角度认识

“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保路运动”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主题 辛亥革命[课件展示更丰富 见课件光盘]

[自主探究·读史有得]

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和革命精神

材料一 “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未轨……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的讲话

材料二 “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元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

吾心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感动风潮,造成时势。

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

——孙中山的讲话

材料中,孙中山提出了怎样的革命主张?

体现了怎样的革命精神?

[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欧美强矣,其民实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表明孙中山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实现国强民富,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材料二“用能感动风潮,造成时势”是指在孙中山等人坚持不懈反清起义影响和英勇顽强精神推动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推翻清朝统治的局面已经形成。

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和革命精神

(1)思想主张:

以及所留下的精神财富:

孙中山主张首先要进行政治革命,即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学习西方先进国家,建立民主制度;与此同时也需要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训,改善民生,实行社会革命,即民生主义。

(2)革命精神:

孙中山一生为国为民奋斗不止,为实现革命理想,他不畏艰难,愈挫愈坚;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

(1)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3)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4)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的原则。

命题趋向——以新角度考查主干知识

[典例] (2012·福建高考)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题规范]

第一步:

审题干

一定时空:

辛亥革命时期

二明考点:

辛亥革命的成果

三抓关键:

“虽成空壳”“辛亥革命的成果”,革命的“象征”

第二步:

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理由

A

完全无关

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都在辛亥革命前出现,不符合“空壳”和“成果”

B

有关但不全面

中华民国符合“空壳”和“成果”,中国同盟会不符合

C

有关但不全面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符合“空壳”和“成果”,三民主义不符合

D

正确

辛亥革命的成果是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被袁世凯的专制独裁扼杀,使之成为“空壳”

[课堂感悟高考]

1.(2011·安徽高考)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观点的能力。

“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方面的意义;“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民众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即没有动摇和消除封建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基于此认识,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A项正确。

2.(2011·江苏高考)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

“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按照西方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分权制衡原则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A项正确;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实行省制,B项错误;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显然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袁世凯曾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没有西方民主观念,D项错误。

3.(2011·广东高考)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习俗的变迁以及辛亥革命对近代社会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从题干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从图中材料来看,此乡村知识分子把辛亥革命看成是“变乱”,并对其学习西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服饰(“洋式”“便衣便帽”“洋帽”)的深刻变化颇不以为然。

说明他不认同辛亥革命。

故正确选项为A项。

4.(2012·浙江高考)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

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

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

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而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

清朝(1644-1912年);中华民国(1912-1949年)

日本

明治天皇(1867-1912年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年在位)

印度

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阿拉伯

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年);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

卡扎尔王朝(1796-1925年);巴列维王朝(1925-1979年)

——据《辞海》等整理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原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制国家寥寥无几。

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2)在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

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一是美利坚合众国,二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二小问抓住其宪法的地位进行说明。

(2)问,第一小问要明确英国“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并加以概括;第二小问需要解释说明“光荣革命”的基本含义。

第(3)问,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不能照搬教材,要注意从世界宏观角度并结合本题材料信息进行概述,主要阐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对亚洲和世界的影响。

答案:

(1)美利坚合众国。

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2)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

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

詹姆斯二世逃亡。

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转变)。

(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

革命中没有流很多的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课下演练提升]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考点测控表]

辛亥革命

1、2、3、4、5、6、7、8、9、10、11、12、13、14

  说明:

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沈阳一模)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来,被南方“独立”各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临时”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党对袁世凯争夺总统权力的退让

B.革命党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高尚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的不稳定

解析:

选B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总统是通过选举产生。

而当时孙中山任总统不是通过选举产生,故为“临时”,这体现了革命党民主共和的精神。

2.(2012·皖南联考)除革命党、谘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

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

“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

这表明(  )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解析:

选D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西方列强在辛亥革命后先是支持清政府,转而支持袁世凯,B项错误;清政府驻荷兰一国的代办不能代表清朝全部的驻外大臣,C项错误。

3.有人认为:

“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成功的开端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符合材料所述的“帝王专制史”的结束;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符合“民主政治史”的开端。

其他三项都不符合题干的意思。

 

4.★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

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C.期望孙中山发展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D.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政策

解析:

选C 抓住漫画标题“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从时间上排除A、D两项;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期间发展最快的是轻工业,如面粉业和纺织业,而图片中火车满载“金银钢铁锡煤”等货物与“短暂春天”取得的成就不相符,故排除B项;漫画体现当时盛行“实业救国”的思潮。

5.★(2012·石家庄一模)梁启超说:

“当光绪、宣统年间,全国有知识、有血性的人,恐怕没有一个不算革命党。

但主义虽算不同,手段却有小小差异。

一派注重种族革命,说是只要把满洲人撵跑了,不愁政治不清明;一派注重政治革命,说是把民治机关建设起来,不愁满洲人不跑。

两派人各自进行,表面上虽像是分歧,目的总是归着到一点。

”此处梁启超要说明的是辛亥革命(  )

A.成功的原因B.失败的原因

C.发生的背景D.蕴含的启示

解析:

选C 从材料信息看,梁启超认为,光绪、宣统年间,革命党人中一派注重种族革命,一派注重政治革命,说明辛亥革命尚未爆发,答案应该为C项。

6.(2012·西安期末)下图是民国元年九月的一幅政治漫画,对其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政府”是指南京临时政府

B.“革命有功者”是指袁世凯

C.讽刺革命党对袁世凯的妥协

D.褒扬了袁世凯为革命所作的贡献

解析:

选D 政府给予“革命有功者”的是“位、银、名、利”,明显地可以看出漫画的作者反对南京临时政府对袁世凯过于软弱,显然作者并不认同袁世凯对革命作出的“贡献”,D项错误,符合题意。

7.(2013·杭州模拟)民国初年的天津,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民族企业有数十家,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此起彼伏

C.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了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

根据所学,当时的原因主要有: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

联系本题可知最主要原因应选D项。

8.(2012·杭州模拟)“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

”这段文字说明清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

A.权臣的逼迫B.人民的反抗

C.外敌的侵略D.皇族的倾轧

解析:

选A 在材料中可以了解到清帝决定退位,分析这应该是清帝溥仪退位的诏书,根据所学,清帝退位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的逼迫,时间是1912年2月12日。

9.(2012·浙江模拟)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

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 ②洋务派 ③维新派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

①②属于封建势力的代表,其变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③④主张改革原有体制,发展资本主义,引进西方政治、经济、文教等,是新势力的代表。

10.(2013·浙江模拟)朱学勤认为,“(中国近代)现代化的过程需要一种新的……政治载体……什么样的政治载体适合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呢?

实际上这是全民族的一个试错过程……”请问以下各项属于材料所提的“试错过程”的有(  )

①洋务运动 ②维新变法 ③中华民国的成立 ④义和团运动

A.②③B.①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选A 洋务派属于地主阶级是封建时代的代表,维新派代表当时出现的民族资产阶级,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民主共和政体的代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爱国运动,②③代表着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①④属于封建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11.(2012·浙江模拟)右侧是中国近代漫画的先行者——马星驰的漫画《官与民之负担》,漫画中的百姓背着“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的大包袱,包袱上还站着手抱“责任内阁”的清朝官吏。

下列表述最能体现这幅漫画寓意的是(  )

A.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B.列强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C.清政府把沉重的负担转嫁给人民

D.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解析:

选D 本题关键是理解漫画的寓意。

“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剥削,“手抱‘责任内阁’的清朝官员”反映了清政府对中国人民的统治,只有D项全面概括了漫画的寓意。

12.(2012·金华模拟)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

下列措施中,直接体现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精神的有(  )

①严禁买卖人口、蓄奴 ②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兴办实业 ③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 ④查禁鸦片,种植者予以重罚,贩卖者没收销毁鸦片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选C 分析各选项中的措施,第②项属于经济方面措施,第④项属于改变社会习俗方面措施,都不能反映“民主共和”的精神。

①③项严禁买卖人口、蓄奴,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反映了民主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

13.(2012·广东六校联考)史料研读、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

《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

(1)研读材料后,你认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你对辛亥革命分别有怎样的评价?

(12分)

有学者认为: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

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

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2)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列举这一时期体现“沉沦”“上升”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并简析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因。

(12分)

解析:

本题以史料研读的形式考查中国近代革命,第

(1)问应注意结合材料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2)问应注意时间限“20世纪初”,要注意区分“沉沦”和“上升”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简述从“沉沦”到“上升”的原因。

答案:

(1)态度:

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

文明史观:

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

政治上,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从人治走向法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变。

经济上,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动摇了封建经济的基础。

社会风貌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自由、平等思想推动社会风俗习惯的巨大变化。

全球史观:

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亚洲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2)重大历史事件:

“沉沦”有《辛丑条约》的签订、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外交上的失败等;“上升”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国民党和中共的成立等。

原因: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答政党建立也可)。

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4.(2012·宁波模拟)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材料二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

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

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

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

材料三 当今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有两种观点:

一种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两者的分界线,另一种主张把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作为两者的分界线。

(注:

历史分期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

——《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

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6分)

(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

(4分)

(3)相对于第一种观点,材料三把新中国作为近现代史分期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

结合历史分期方法,这两种观点所依据的“质的差别”分别指什么?

(6分)

解析:

第一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是熔铸中西;第二小问可以从孙中山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加以归纳:

民主思想、革命团体、革命政党、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立法。

第二问可以从政治因素、民族原则和孙中山认识的转变加以概括。

第三问第一小问可以从社会性质、民族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加以分析;第二小问可以从政治体制和社会形态改变方面加以作答。

答案:

(1)特点:

将西方的政治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理解:

①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②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③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2)推翻满清后,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以新中国成立为分界线的理由:

因为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质的差别:

前者的观点主要依据是实现了政治体制的改变;后者的依据是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改变。

[高效学法集锦]

1.巧记辛亥革命的五个“第一”

2.运用多种史观审视辛亥革命

史观

背景

过程或措施

结果

革命史观

列强侵略加剧

同盟会成立;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推翻清朝统治,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文明史观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使用公元纪年;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近代化史观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关资料选编]

1.清朝的“新政”和“宪政”

20世纪初,清朝为维持统治,先后推出了“新政”与“宪政”,其力度大大超过了洋务运动,其措施归纳如下:

政治:

裁冗官衙及军机处、设内阁、资政院咨议局、初行三权分立、地方自治。

法律:

颁《大清新刑律》,仿西方体例,刑分主刑从刑,刑民分开。

经济:

1902年清上谕,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设立商部,出台保商措施。

教育:

1904年通过《癸卯学制》,分学前、小、中、大、职等教育层次,是现代教育开端。

军警:

编练新军,仿照西方设立警察制度。

2.中华民国改用阳历

辛亥革命以前中国采用的是夏历(即今农历)。

革命胜利后有人提出:

“我们始祖轩辕氏,以甲子年、甲子月朔的一天冬至为岁首,而现在世界所用的阳历,以冬至后第十天为一月一日,是与轩辕氏所定以冬至为岁首相近,不同夏历正月初一,要后冬至四十五天。

”经过讨论,多数代表同意改用阳历。

1912年1月2日,孙中山通电各省改用阳历,以临时大总统就职之日——1912年1月1日(黄帝纪元4609年,即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建元的开始。

[经典习题备选]

1.(2012·温州十校联考)有学者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